膽囊切除後,容易被大腸癌「青睞」,是真的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2020-12-10 腫瘤科張正榮

現代醫學不斷進步,更多的疾病能夠得到治癒,比如膽囊出現的一些疾病,都能夠通過膽囊切除術實現比較好的療效。但是治療之後,也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情況。比如有一些膽囊切除後的患者,出現了大腸癌,而且並不是個別一兩例存在這樣的問題。

那麼就傳出了這樣的說法,膽囊切除後,容易被大腸癌「青睞」,是真的嗎?不妨聽聽醫生怎麼說?

首先膽囊的作用是存儲人體分泌出來的膽汁,來促進消化的吸收,但是當膽囊切除後,膽汁的分泌和存儲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膽汁中有一種叫做膽汁酸的物質,可能隨著膽汁進入腸道,如果被腸道內的大腸桿菌分解就會產生甲基膽蒽,這種物質確實可能導致腸癌的發病風險增大

也有一項研究顯示,在近28萬名接受了膽囊切除術的患者中,隨訪33年後,發現,右半結腸癌的發病率出現小幅度的增加,與健康人群的發病率比例為1:16。這樣的研究更讓人們相信,膽囊切除後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

但是醫生想說的是,關於人體切除膽囊後到底是否會誘發大腸癌,尚且沒有具體而且具有針對性的流行病學研究,而且根據臨床經驗來看,並非每一位接受膽囊切除術的患者都出現了大腸癌。如果因為膽囊切除容易得大腸癌就拒不接受治療,反而可能影響身體更嚴重的疾病出現。

對於需要接受膽囊切除術的患者而言,手術可能影響出現術後出血,術後胰腺炎,術後黃疸以及一些膽道疾病等,但是如果能夠採取比較好的術後護理,定期進行複查,患者也能夠將原有的膽囊炎、膽囊結石等疾病得到比較好的治癒,身體或也能保持健康。

那麼膽囊切除術後,患者可以怎樣進行術後護理,預防出現術後併發症,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1、定期進行隨訪,複查。

當膽囊切除,膽汁無處存儲,確實可能影響消化和吸收。但是就算膽囊切除術可能誘發腸癌,也需要一定的過程,而定期進行腸鏡檢查,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進行治療,預防疾病出現。建議膽囊切除的患者大於40歲的進行腸鏡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決定每幾年複查一次

2、保持健康飲食,以含有優質蛋白和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飲食為主。

在膽囊切除術後,患者早期最好維持2周左右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避免為消化吸收增添負擔。而之後的飲食,最好選擇清蒸,清燉的方式製作,溫軟清淡的食物更適合膽囊切除的患者食用,也能減少刺激,預防出現大腸癌

現代醫學的發展還在不斷的前進,而對於一些必要的患者採取膽囊切除術是綜合各方面的考慮,而關於膽囊切除後容易被大腸癌「青睞」的觀點,尚且沒有研究可以證實,人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術後護理,保護身體。

相關焦點

  • 膽結石患者是切除膽囊,還是留膽取石?醫生給您詳細分析
    比如膽結石是切除膽囊,還是留膽取石呢?如果切除膽囊會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呢?這是多數膽結石患者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導致他們遲疑不決的問題之一。如果大家實在不知道怎麼辦,可以聽聽醫生怎麼說。對於膽結石患者經常問的切除膽囊還是保膽取石的問題,醫生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1、為什麼需要切除膽囊?如果膽囊內有結石或者炎症和息肉的時候,它對於人體來說弊大於利。
  • 哪些情況要切除膽囊?切除膽囊之後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在臨床上,萬不得已非要切除掉膽囊的情況,一般有以下幾種可能性:1、膽囊結石合併膽囊炎急性發作時,比如病情嚴重、藥物治療效果差、有反覆發作的可能。2、外傷後出現膽囊破裂,因其它疾病導致膽囊上破個洞。三、切除膽囊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切除膽囊之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體內少了一個重要的器官。
  • 膽囊切除對身體有什麼影響?醫生坦言:確實會落下「後遺症」
    切除了膽囊,對正常生活有影響嗎?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主要器官,而食物的消化、脂肪的分解以及營養物質的吸收,都是要靠膽汁來進行的。每次吃飯的時候,膽囊就會通過調節膽汁到胃腸道,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膽囊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膽囊切除影響有多大?醫生提醒:做好6件事,身體會對你說謝謝
    和大多數一樣,聽到要進行膽囊切除時,肖女士十分擔憂:「不是說膽囊不能亂切嗎?沒了膽囊我該怎麼辦?」......一、為什麼要切除膽囊?事實上,如果一個患者到了膽囊需要切除地步,醫生認為需要切除,那麼膽囊一定是有病變的,往往來說是合併膽囊結石或者膽囊息肉、膽囊癌變這種情況,有手術指徵才會提出行膽囊切除。這種情況下,對於患者來說,行膽囊切除利遠遠超過弊。
  • 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後的幾個疑問
    長江網訊 病友們因為患有膽囊結石或者膽囊息肉需要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關於膽囊切除手術後的一系列問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疑問,所以今天我就來回答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膽囊切除以後對身體有什麼影響?膽囊只是儲存、濃縮膽汁的器官,並不能分泌膽汁,所以,這就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膽囊摘除後,患者絕大多數情況並不會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如果膽囊已經發生病變,原有的生理功能受到嚴重的損害,人體的消化功能也開始下降,此時如果不做切除手術,可能會引起較為嚴重的問題,例如胰腺炎、膽囊癌等。
  • 膽囊切除會有影響嗎?
    有次聊天發現身邊有好幾個小夥伴都是自己的膽囊切掉了,又想到前陣子爺爺因為急性膽囊炎深夜去醫院掛水,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一起說一說關於膽囊炎的知識,以及大家都關心的,膽囊切除後,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嗎
  • 膽囊切除後到底有沒有影響?
    膽囊切除後到底有沒有影響?第三、膽囊的排洩膽汁功能:膽汁排出受體液因素和神經系統的調節,進食3~5min後,膽囊收縮素含量增加,膽囊收縮素有收縮膽囊和舒張膽總管下端及奧底斯括約肌的作用,膽囊收縮後可產生2.94Kpa的內壓,促使膽汁排至十二指腸,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膽汁同時,也將膽道內的細菌與膽汁一起排出體外。一般講,進食脂肪半小時,膽囊即可排空。
  • 膽囊切除,有啥後遺症?醫生坦言:符合6種情況,不想切也得切
    56歲的老梁多年前就得了膽囊結石,但因為害怕手術,擔心切除膽囊後自己就「沒膽」了,就一直拖著不敢去醫院。平時膽囊炎發作,上腹疼痛,也只是吃點「利膽藥、胃藥」對付。 上周,老梁又出現了腹痛、發熱的情況,實在扛不住了,才讓家人送自己到醫院。
  • 一家三代膽囊都長了息肉,他為什麼不用像長輩那樣切除膽囊?
    肝膽外科張竝主任告訴他,膽囊息肉分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就是臨床上的腺瘤型息肉,這類息肉往往是單發,逐漸增大有惡變為膽囊癌的可能。張主任曾接診一名22歲的患者,剛剛大學畢業,就查出了1.1釐米的膽囊息肉,一年後,長到了1.9釐米,有癌變傾向,當機立斷選擇了切除膽囊。
  • 膽囊切除後健康會出大問題嗎?可能出現的3種影響,須注意
    膽囊摘除術是當今處理膽道疾病的一種主流手術,你身邊的一位熟人可能就是「無膽」特殊人群,他們的身體與「有膽」群眾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很多人都不知道,下面我們就來揭開「無膽」人群身體改變的神秘面紗。其實,膽囊的主要功能不是大眾所認為的產生膽汁,其主要作用為儲存膽汁,膽汁大部分產自於肝臟,通過各級膽管匯流至膽囊。膽囊每天可以儲存的膽汁為500毫升。進食以後,膽汁再通過膽囊平滑肌的收縮將膽汁排至十二指腸內發揮消化食物的功能,這種膽汁的排放主要為間斷式。同時膽囊也可以分泌黏性物質,這種物質主要起著保護膽囊壁的作用。那麼摘除膽囊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嗎?
  • 膽囊息肉樣變是什麼意思?膽囊息肉生長速度快,想切除有什麼影響
    膽囊息肉是良性的嗎在臨床上,膽囊息肉屬於膽囊的良性病變,但是一旦患者確診得了膽囊息肉,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行。,所以說,建議患者選擇進行積極的手術治療為好,而且,術前的檢查和評估也很重要,患者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腹部超聲、腹部CT或者是腹部磁共振檢查,明確患者的病情輕重,然後再進行積極的手術治療,這樣才能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 大腸癌離你有多遠?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大腸癌容易找上哪些人?● 膽囊切除術後有報導膽囊切除術後大腸癌發病率增高,認為與次級膽酸進人大腸增加有關。● 30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頻數,粘液便及腹痛者)。● 大腸癌高發區,主要是大城市內的中老年人。
  • 大腸癌手術成功後,為什麼還要做術後化療?醫生終於說了大實話
    ,為此患者也會存在一些困擾,那麼大腸癌手術成功後,為什麼還要做術後化療?醫生終於說了大實話。大圖模式結直腸癌如果在早期,是預後非常好、存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的癌症,不過除了大家熟知的手術切除之外,結直腸癌還有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多種的治療方式。
  • 每天吃一個雞蛋,糖尿病風險真的會增加嗎?不妨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吃雞蛋真的會患上糖尿病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 每天吃一個雞蛋,糖尿病風險真的會增加嗎?不妨聽聽醫生怎麼說雞蛋會導致糖尿病的說法,源於英國的一篇雜誌。主要內容論述了吃雞蛋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但是,在雞蛋中只有一種物質,不宜過多攝入,那就是膽固醇。當膽固醇攝入過多,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這似乎和吃雞蛋會導致糖尿病,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 寶寶得了黃疸,曬太陽真的能退「黃」嗎?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
    讓寶寶曬太陽來退「黃」,看起來安全又經濟,不過這種方法真的管用嗎?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曬太陽可以幫助得了黃疸的寶寶退黃,但是不建議家長這樣做用曬太陽的方式,幫助寶寶退黃疸,並不是民間的流傳的偏方,而是有科學依據的。寶寶之所以得黃疸,是因為血液中的膽紅素超標,如果想辦法把超標的膽紅素代謝掉,就能達到退「黃」的目的。
  • 護眼是真的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護眼是真的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漫長的疫情網課期結束後,兒童眼科門診卻人滿為患,很多家長在這裡收到了讓全家晴天霹靂的消息——近視。一位叫一一的小朋友,經醫院檢查,一一雙眼存在 150 度的真性近視。
  • 摘除了膽囊,從此就跟結石「拜拜」了嗎
    一些醫生會回答說,隨它去,等有症狀了,做個微創手術,摘除膽囊就好了。  一刀切除膽囊,從此就萬事大吉了嗎?杭州肝膽腎結石症資深專家王長根中醫師要對此說:「NO!」  摘除了膽囊,結石有可能還會長出來  王長根醫師指出,體檢查出有結石時,往往結石還比較小,還沒有症狀。這個時候是可以通過中藥進行調理,儘量避免病情加劇,走到做手術的地步。
  • 睡覺時身體突然猛地抖一下,真的是大病的徵兆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真的是大病的徵兆嗎?或許沒你想的那麼嚴重,下面聽聽醫生怎麼說。睡覺時突然猛地抖一下,是怎麼一回事?醫生指出,在醫學上這種現象叫做肌抽躍,大部分人在睡覺時都會有所感受。啥叫肌抽躍?
  • 大腸癌復發率超過50%,第四期腸癌治療方法
    張寬耀醫生和朱建華醫生分享大腸癌的治療方法:大腸癌可以如何診斷?這種病的發現率和復發率高嗎?朱:由2015年起,香港每年大腸癌新症數目大約為5000宗,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雖然大腸癌的發病率高,但卻是少數能夠預防的癌症。
  • 年過50歲後,高壓160、低壓100算正常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尤其是過了50歲之後,血壓容易不穩,而且還容易出現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我們也都知道人的血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退化,衰老功能也會逐漸降低,血流動速度也會降低,因此更容易出現血壓偏高的問題,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也會逐漸升高,那對於50歲以後的人來說,如果高壓在160左右,低壓在100左右算正常嗎?聽聽醫生怎麼說的。年過50歲後,高壓160、低壓100算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