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美國沒有明星高中!?──教改「專家」們,請從事實出發

2021-01-12 精明視角

導讀:誰說美國沒有明星高中!?──教改「專家」們,請從事實出發

每次看到臺灣有關教改的新聞,我都一肚子的火,好想問問那些發表意見的人,是不是都以為臺灣人很好騙?他們總口口聲聲說美國的教育「都」怎麼樣怎麼樣,我們要跟進才能邁向先進國家之林......大家也忍受著那些所謂「專家」在短短數年內將教育政策改了又改,改到小朋友們叫苦連天、父母們一頭霧水,真的常常讓我想為這些學生和家長們掬起一把同情的眼淚。

尤其,我最氣的,就是那些專家口中:「因為『美國沒有明星高中』,所以我們要大大的改變臺灣高中升學制度,以消滅臺灣明星高中......」的說法。

美國沒有明星高中嗎?真的沒有嗎?我必須要告訴大家,其實美國絕對是有明星高中的啊!

你也許會疑惑「美國高中不是學區制的嗎?那怎麼來的明星高中呢?」確實,「大部分」的美國高中是學區制的,但是學區的「客觀條件」造就了學區內高中的「明星指數」。在出版各個領域排名(例:最佳大學排名、最佳醫院排名…)都非常權威的 US News 雜誌每年都會出一份專刊,將美國每一州所有高中的師資、學校環境、硬體設施、學生升學狀況等等評上分數、並依照最終綜合成績排名。

那為什麼同樣為地區性的公立高中,每一所學校的狀況會差這麼多呢?

第一,這起因於美國的一個制度,就是:「各個城市的教育經費由城市自籌」。臺灣現在的公立高中,除了部分的縣立及市立高中之外,大部分為國立高中,國立高中的經費來源就是由中央政府統籌再依照學校大小分配,所以不管你是鄉村的高中或是城市裡的高中,只要是學生人數差不多的高中,都可以得到一樣的經費。至於美國的教育經費由地區自籌,則會造成有錢去的學校可以蓋豪華的體育館、聘請優質的教師、籌劃豐富的課後活動、甚至安排額外課業輔導的課程;但同時間貧窮地區有時卻連音樂老師都聘不起,得和附近的學校合聘,又或者是硬體設備的修繕難以進行、校園殘破凌亂,課業輔導與課後活動,更是想都不用想的。

第二,部分入學困難、治學嚴謹的公立高中,升學率相當驚人。你可能很難想像,在美國的一些大城市裡,也有「筆試篩選入學」的升學型公立高中,這類公立高中的錄取率時常低於 5%,幾萬名學生去爭取不到 1,000 名的入學資格,與臺北市的前三志願同樣難考。例如:影星麥特.戴蒙(Matt Damon)和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所畢業的麻州 Cambridge Rindge and Latin School,及知名作家與 DJ 劉軒所畢業的紐約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都屬於升學型的高中。

美國公立明星高中,每一年都有很龐大數量的畢業生進入長春藤盟校的大學,例如上述例子中的麥特.戴蒙及劉軒畢業後皆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就連在 Wikipedia 上介紹為高中時期常常缺勤又不認真讀書的班.艾佛列克,都順利的申請上在 US News 上排名全美前三十的維吉尼亞大學(雖然後來他跟隨他當時的女朋友去唸了佛蒙特大學)。從以上例子就可想見,這些學校的學生在學業上的「戰鬥力」是不言可諭的。

除了公立學校彼此的差異以外,私立學校跟公立學校的差異更是驚人。

美國有很多以學業導向為主的私立「預備學校」,從這種學校的名稱就可以看出來,他們是為了進入大學而做「預備」的學校。這些學校有些是在城市裡(例如我所唸的學校 Boston College 所附設的 BC High School),還有很多是在環境優美鄉村的寄宿學校。由已故演員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所主演的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故事中的學校 Welton Academy 就是一所專收菁英的寄宿預備學校。

此外,美國大學的學費是非常貴的。私立的哈佛大學學費可高達一年一百三十多萬新臺幣,4 年下來就要超過 600 萬新臺幣,窮人根本念不起;即使是州立大學加上本州州民享有的折扣還是很貴,例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本州州民學費一年 42 萬新臺幣,外州州民學費一年 75 萬新臺幣。學費對家庭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獎學金又非常不容易申請,因此念大學相當考驗經濟能力。貧窮地區的孩子,多半會考慮以職業導向為主的小型大學或是 2 年制的社區大學甚至是高中畢業後直接去工作,這也造成貧窮地區在學生升學狀況的評分也會比較低。

綜合以上各種原因,就形成 US News 上各高中在比分上極大的差異,也造成「明星學區內明星高中」的產生。美國絕對有以學業為優先、吸引學生們爭相進入的明星高中,而且競爭的狀況絲毫不比臺灣遜色,絕非臺灣教育「專家」所言的美國沒有明星高中。

因此,不知道大家能不能體會為什麼我每次看到那些「專家」的發言會滿肚子火了,因為他們說的並不是事實啊!而這些專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教育背景出身且了解歐美教育體制的呢?例如我們現任的教育部長吳思華先生是企管博士,而前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召集人李遠哲先生更是化學博士,如果要因為這些教育外行人士所發表的非事實言論,而隨意修改臺灣的升學制度,改得大家頭昏眼花,學生們對未來更加徬徨、背負了更多的壓力、流下更多苦澀的淚水,這樣值得嗎?

相關焦點

  • 「英文不好,你還是別出國吧」──謝謝說這種話的「貴人」們
    以前在英國的時侯,常常會在如「英國打工度假」等網路討論版上,看到一種類型的貼文──發文者由於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沒有自信,於是詢問版上前輩的意見:「是否應該要放棄前往英國?」或是「英文不好,能在國外生存嗎?」而這樣的貼文,也常常會收到江湖上前輩們正、反兩面的建議。
  •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美國精神
    過去在美國人心中是如此的重要,在《美國隊長3》中亦然,因此這部發生在「當下」的電影的開場是從一段過去的重現開始──1991年冬兵巴奇執行任務造成的一場車禍。這段情節的重現,畫面不是透過巴奇的視角,而是全知視角展現給觀眾,並且停在開啟行李箱展列的那一袋袋血清上,自然使我們相信那是全部重點,因而造成往後劇情懸念的安置與錯認,同時也突顯了「過去」的重要。
  • 【遠望社論】如何破解人造「天然獨」
    現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曾在去年10月兩度以「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說明蔡英文所謂「兩岸現狀」。在賽局理論裡,「納許均衡」是指任何參賽者都不想片面改變策略選項的狀態。這就是說:在蔡英文想要維持的「兩岸現狀」中,即使沒有談判、協商,但雙方都不願意片面改變現行政策,於是達成了「均衡」。
  • 《貧僧有話要說》──我一直生活在「眾」中
    因為生性歡喜大眾,歡喜參與公共的活動──共修,可以說,是貧僧一生生活的寫照。僧伽,本來就叫做「和合眾」,所謂「六和僧團」,佛教的教團就是靠一個「和」。在團體中生活就是出家做和尚,也是以「和」為「尚」,團體如果不和,怎麼能共住呢?
  • 回歸常態──美國總統哈定無為的美德
    我認為林肯、威爾遜、小羅斯福、林登·詹遜、歐巴馬是美國史上的五大暴君,但很多人對他們贊口不絕。相反,20世紀20年代共和黨的哈定總統(Warren G.Harding)常被評為史上最差總統之一,因為他是個「廢材」,我卻認為他是20年代實際最好的總統之一,因為他勝在夠「廢」。哈定有多「廢」?他就像古代荒唐政事的皇帝一樣,幾乎什麼都不做,整天躲在白宮裡打撲克牌。
  • 邱士傑 最起碼的「近代」──《風起》觀後感
    (我想起高中時代補習英文的時候,一個友校同學激動地跟我說:「我看了《鐵達尼號》五次!」讓人當場傻眼。) 片中的愛情橋段,特別是男女主角兩人在火車站重逢的段落,總在腦海裡縈繞不去。我大概是為了這個才看了第二次。想到動畫也能表達出那種令人糾心的感覺,就覺得不可思議。可能這是因為我從未對宮崎駿抱持這樣的期待吧。《風起》雖然沿用了堀辰雄的小說名稱,並聲稱描繪了堀越二郎的前半生。
  • 日本「羽絨專家」與美國「靴子專家」的一次合體
    作者:鏟裡給給又到了短暫得不能再短暫的周末哈哈~想問在座的兄弟們,你們的周末都在做什麼咧?▲鏟地我就趁著周末終於把《東京大飯店》煲完啦~喜歡!就算不運動,但能做個山系 girl 也不錯嘛~▲《GO OUT》2020 年 1 月刊(image:《GO OUT》)那在這一期當中,就有帶來一個名為「WINTER CAMP GEAR」的主題板塊,推薦了不少適合冬季戶外出行的裝備
  • 「美國村」購物攻略
    美國村充滿獨特的潮流小店▋出發「美國村」!這個塗鴉可說是美國村的標誌如果以「心齋橋」為中心的話,剛好左右方分為「西心齋橋區」和「東心齋橋區」。「西心齋橋區」有著不少名牌專門店,例如Parada、D&G 等等,對名牌的朋友不妨逛逛了解一下最新一季的潮流。另一方面,不少充滿個性的特色店家也選址在這一帶,形成了大阪重要的「潮流聖地」──美國村。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漢語,誰說非得學英語?
    老實說,我觀看了這段視頻,我感到非常自豪,尤其是當我看到一位美國專家在聽著「江浙」口音時,這種表達確實有些可笑。如果世界說中文,中國人將成為他們的「噩夢」。但是,美國專家非常認真地聽了。有些人做筆記,有些則帶來翻譯參加講座。
  • 「非菁英的留學路」雙非大學低GPA,3個月錄取香港研究生心得
    面對分數與申請機會之心態請參考前文【非菁英的留學路】雙非大學低GPA,3個月錄取美國研究所心得一、申請規劃:寧可「讀不完」,不做無效的努力在各大留學討論版上,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工具和 excel 表,以及各種「步驟」,幫助申請者規劃準備申請的時程。
  • 風波過後,餘文樂又「重新出發」了?
    帶了「重新出發」的標籤,很多人直呼「青春回來了」。近年來,外界對於餘文樂的評價逐漸兩極分化。他的粉絲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稱他為「六叔」;討厭他的人則是叫他「餘文六」或是「打板樂」。2012年,一部《春嬌與志明》讓餘文樂火遍了全球,一時間各大高校裡遍地都是「張志明」:每個男孩都想成為張志明,每個女孩都渴望一個張志明。
  • 詩藝之外──席慕蓉與「席慕蓉現象」
    很少有詩人能夠像她一樣,自首本詩集出版後就不斷在創造現代詩(集)銷售的新紀錄;以一現代詩寫作者而能躍為當代評論家筆下的「某某現象」,席慕蓉亦堪稱第一──雖然這群評論人在使用「席慕蓉現象」一詞時,多少都帶有幾分批判檢討的味道。
  • 大學退場、學歷貶值 臺灣教改為何失敗?
    除因聘書不保而增加的失業者外,以學生觀點看,亞太學院停招關鍵乃臺當局「教育部」認為師資沒到位,難道師資到位再被退場、失業會比較理想?此種教育品質如何保障,恐怕僅是官方的陳腔濫調。畢業生對未來惶惶不安格外明顯,文憑貶值,為逃避低薪厄運,一些學生乾脆延期畢業,晚幾年出社會。另方面,文憑貶值造成競爭加劇,使私立中學搶手、補習風氣更盛。這一切連動的教育亂象,都不見當今臺當局解決。
  • 女孩子的「八極」之路──天下無敵梨花槍
    如此以女兒之身,投入八極拳的練習,固然能用得出來;但若站在擂臺上,如何能找到「男女平等」的競技出路?吳榮是八極祖師吳鍾的獨女,也是八極門的第二代祖師,據說她的大槍名聞遐邇。歷史上,沒有關於吳榮武藝的具體記載。然而我們可以知道,她的弟子李大忠、張克明等在入八極一門之前,本身都職業武師;他們竟然願意向一位女子求學,可想而知這位女子必有具體實在的過人之處。
  • 「非菁英的香港留學」從小到大被說你不夠優秀─所以就該放棄了嗎
    請參考前文〈【非菁英的留學路】他人的不看好都對,但你也沒有錯──努力當條了解自己的「漏網之魚」〉四、推薦信的準備:溝通溝通再溝通,具體具體再具體依據我個人經驗,撇去那種本來就是「特權入學」的特殊案例不談(這些人也不會是你我競爭的對象),推薦信的重要性,其實沒有SOP和一些硬標準(GPA、TOEFL、GRE)來得高──多數情況下,推薦信是當入學委員對你有興趣,
  • 《漫威對決》全新英雄「美國隊長」即將現身力抗九頭蛇
    《漫威對決》全新英雄「美國隊長」即將現身力抗九頭蛇 來源:www.18183.com作者:曉鏑時間:2020-12-20 分享到:
  • 「能不能算便宜一點?」想讓專業人士更專業,請先停止問這種蠢問題
    為什麼? 就是因為,大家都是以一些「表面」來計算它的價值,於是,一個「看起來」沒花多少力氣、沒花很多時間,甚至一邊工作一邊看似愉快的笑咪咪的,臺灣人覺得──「不值錢」。 對這件事特別有感覺,正是因為我研究所學的是「翻譯」,對身邊許多朋友,尤其剛認識的,只要一知道我念翻譯,立刻被視為「人肉翻譯機」,插電,開機,鍵入搜尋,就得吐出答案。 毫不意外,我常常收到各類「請託」。 「這是我的論文摘要,可以幫我翻一下嗎?」
  • 「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林靜君南港高中哲學課教師與規畫人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嘉行知性藝人黃哲斌新聞工作者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閻紀宇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顏擇雅出版人、作家曼佛雷德.泰森
  • 海員廖秉均:在「又嫖又賭」與「爽賺年薪百萬」兩個誤會間,分享最真實的船員生活
    眼前這名文質彬彬的男生,自 2017 年開始在《換日線》寫下多篇介紹海運產業的「科普長文」,在社群媒體被傳閱多時,也引來許多資深前輩、海運從業人員加入討論。廖秉均坦白地說,入行至今,始終知道自己與前輩們相比,仍對「跑船人生」所知有限。
  • 明星們追捧的「間歇性斷食」和「生酮飲食」,真的有效還健康?
    說到減肥,我們能想到的減肥方法,肯定是最近在國內外掀起巨浪的減肥方法, 而且這些減肥方法連明星們也在追捧,它們就是「間歇性斷食」和「生酮飲食」。  我們在微博上或者網絡上看到明星們曬出的餐單,離不開兩個關鍵詞:清湯寡水和粗茶淡飯,其實這些餐單,在醫生和營養師眼裡,是存在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