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那個往唐朝運袈裟的日本人是誰?

2020-12-23 澎湃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國,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所在捐贈給中國湖北高校的抗疫物資上附了八字寄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相關截圖在網上廣為流傳。在當下的時局裡,這八個字確實能為我們帶來別樣的感動。

關於「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截圖,來自網絡

有心人不難查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典出《唐大和尚東徵傳》,是鑑真和尚在決定前往日本傳戒律時,與眾弟子談話中的內容,原文如下:

時大和尚(原文作『上』,為行文便利意改,下同)在揚州大明寺為眾僧講律,榮叡、普照至大明寺,頂禮大和尚足下,具述本意曰:「佛法東流至日本國,雖有其法,而無傳法人。日本國昔有聖德太子曰:『二百年後,聖教興於日本。』今鍾此運,願大和尚東遊興化。」大和尚答曰:「昔聞南嶽慧思禪師遷化之後託生倭國王子,興隆佛法,濟度眾生。又聞,日本國長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來施此國大德眾僧,其袈裟緣上繡著四句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以此思量,誠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也。今我同法眾中,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

根據這一文本來看,長屋王向唐朝高僧大德布施的袈裟,以及袈裟上「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的偈文,可以說是讓鑑真下定決心東渡日本的原因之一。那麼長屋王是何許人也?這個故事有幾多真實性?本文將首先從這裡開始。

長屋王是誰?

長屋王是高市皇子(公元654?年-696年)之子,而高市皇子是天武天皇(公元?-686年)庶長子,天武天皇則是奠定了近乎整個八世紀日本皇權正統性之人。關於這一時期日本皇權的複雜狀態在此無法用三言兩語簡述,讀者諸君只需知道以下這一事實應該就足以理解接下來的內容:

在八世紀初的近三十年內,長屋王一直是日本皇族中的第一權力者,同時在公元720-729年期間他還是名副其實的政壇第一人。

此後他於公元729年死於與藤原氏的權力鬥爭,這就是日本古代史中著名的長屋王之變,它與此後的藤原光明子立後事件一同,被視為是藤原氏勢力擴張過程之中的一大裡程碑。

長屋王在歷史上一直被認為是藤原氏權力擴張過程中的犧牲品。他在日本史學界,甚至稍微有些年紀的日本人中也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這與他的宅邸遺址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發現也有很大關係:

當時伊藤洋華堂準備在奈良市二條大路附近開新店,結果動工過程中在新店選址地方發現了大量木簡。經調查發現,這正是當年長屋王宅邸所在地,而當時發現的數以萬計的木簡中也有大量與長屋王家政機關運營相關的內容。

這一發現為八世紀初的日本史提供了大量新材料,稱其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也毫不為過。那幾年間接連公布的研究成果,以及關於應當如何處理長屋王宅邸遺址所爆發的大量爭論,將長屋王從一個只是在教科書中出現過的名字,一定程度上還原成了一個似乎觸手可及的形象。而試圖保存長屋王宅邸遺址的努力,也可以說是日本史學界在公共事務領域積極發聲的典型事件。

但諷刺的是,當時正值泡沫經濟最盛期,學界與地方的奔走呼籲也未能攔下伊藤洋華堂開店的步伐,現在只有商店一角的紀念碑昭示著這個繁華的購物中心在一千三百年前曾經是長屋王一家的宅邸所在(執筆此文時順便檢索了一下才發現,當年一手推進開發的伊藤洋華堂已經於數年前退出,現在店面由另一家大型百貨公司接手,不禁又產生了世事無常之嘆),而日本史學界逐漸遠離公眾領域,似乎也是從這前後開始的。

長屋王宅邸遺址紀念碑

長屋王的木簡與願經

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現了長屋王宅邸的遺址,從遺址中發現了總數約3萬5千件的木簡,這些木簡被統稱為「長屋王家木簡」,為我們復原當時的頂級貴族生活提供了眾多鮮明的材料。

例如,「畫指木簡」,即在一根寫有人名的木簡上描出此人食指或中指的三個指節位置,以此作為這個人的特定標記,這應當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員工工作證。又如,寫有各種食材、藥材與物品的木簡,這為學界復原當時貴族的餐桌提供了眾多鮮活的材料;筆者印象比較深刻的除了各地方貢進的各種海產品(尤其多的似乎是鮑魚,畢竟是重要的鮮味來源)之外,有提到向貢進「牛乳」之人提供口糧的木簡,這指的可能是牛奶或者奶酪等乳製品。以及,長屋王顯然是個狗黨而非貓黨(這一時期貓是否已經傳入日本尚未可知,關於日本貓的問題有機會可以另行探討),從長屋王家木簡知道在他家中設置有管理狗的「犬司」,有向剛生產的母狗支給口糧米一升(換算成現在的計量單位應該是約800毫升,不知道這是多久的口糧)的木簡,根據木簡還可知道他家中養有「越犬」也就是原產地在日本北陸地方的犬種(據說外形與柴犬類似,是典型的日本犬,純血種似乎已經在上世紀70年代滅絕);甚至,在長屋王家發現的土器上還有活靈活現的狗頭塗鴉……

長屋王宅邸遺址中發現的土器上的塗鴉,圖片來源於奈良文化財研究所

長屋王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另一著名物事是長屋王願經,從現存已知的材料來看他至少兩次發願抄寫《大般若經》,一次是和銅年間為供養去世的文武天皇(與長屋王算是堂兄弟關係),這被稱為「和銅願經」;另一次則是在神龜年間為供養父(高市親王)母(御名部內親王,天智天皇女)與聖武天皇以上歷代天皇而發願書寫,這被稱為「神龜願經」。

這兩次書寫經典分散在日本諸寺流傳至今,當年楊守敬在日本訪書期間也購得有數卷。這些經典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長屋王佛教信者的身份,也為長屋王向唐朝的高僧大德贈送千件袈裟這一敘述提供了些許可信度。

日本漫畫中的長屋王形象

長屋王的千件袈裟

在拉拉雜雜說了許多八卦之後,故事終於到了正題,也就是傳說中讓鑑真下定決心東渡的、長屋王的千件袈裟,以及袈裟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四句偈文。先從結論來說,長屋王或許確實發願向唐朝的高僧們布施過袈裟,以他的財力而言應當也負擔得起,但是要說這個是讓鑑真下定東渡傳法決心的重要因素,或許只是後世作者的潤色。這四句偈文似乎更多與鑑真(而非長屋王)綁定,更多少讓人有些張冠李戴的錯位感。

長屋王於公元729年去世,根據《懷風藻》中他享年五十三歲的記載倒推,他的出生時間應當是公元676年前後(學界的另一種觀點是根據律令規定將他初次敘位的年齡推定為21歲,由此倒推出的生年是684年);無論取這兩種推定中的哪一種,他實際開始從政的時間大致是八世紀初。到了八世紀二十年代,則是毫無疑問的政權首班。

而鑑於八世紀初的中日交流中還幾乎不見外交遣使之外的民間活動,長屋王寄贈袈裟的行為應當也是附屬於日本諸次對外遣使活動之下的。假如限定在遣唐使內,那麼則基本可以限定在養老遣唐使(公元718年派遣,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等人於本次入唐學習),假如認為是通過遣新羅使或是遣渤海使代為中轉,他寄贈袈裟的時間也應該被推定在八世紀二十年代前後,不會有太多偏差。

而當時鑑真應該已經結束了在長安的遊歷返回揚州。假如這些布施發生在長安周邊,那麼恐怕鑑真並沒有身臨其會的機會(雖然這一時期遣唐使走的應該是南海路,也就是先南下衝繩再北上杭州灣一帶的航路,由此推演其入京路程,也並不能完全否定其途徑揚州並沿途有所布施的可能性),即使長屋王確實有過布施袈裟之事,這在當時的中土佛教界究竟是否足以引起關注也值得細思。

而之所以會認為這個故事出於傳記作者的潤色,是因為與這四句偈文一起出現的南嶽慧思轉生故事——南嶽慧思圓寂之後轉生為聖德太子的傳說在日本頗為流行,是聖德太子信仰中的重要一環,但是這個故事逐漸發酵起來是在中世之後,很多故事細節(例如聖德太子轉生之後遣小野妹子返回中國取經等)都是在這期間一點點被構建補充起來的。在《東徵傳》成書的時間點,這個故事還非常簡單(或者說這似乎是轉生傳說在文獻上的首次出現),缺乏後世可見的眾多細節,更難以想像這個尚未構建完畢的故事已經傳入中國、為鑑真所知,而此後例如《宋高僧傳》等文獻中關於鑑真的記載基本也都以《東徵傳》的敘述為底本。結論上來說,這個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更可能是《東徵傳》作者在行文時潤色進來的。

最後,關於《東徵傳》這一文本的史學利用狀態做一個簡單的說明。《東徵傳》成書於寶龜十年(公元779年),作者是當時的著名文人淡海三船,其諸抄本不一,各抄本間的出入使得其甚至沒有一個固定的定名,通常《以唐大和上東徵傳》這一全名與《東徵傳》這一簡稱最為人所熟知。關於這一文本的歷史學利用,這基本是唯一可以用來推定鑑真來日活動細節的文本,在鑑真東渡的相關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手文獻,但也僅限於此,反而因為它作為傳記史料的性質,導致其中關於鑑真來日之後行跡的記載裡,與其他文獻相齟齬的部分通常都被認為有美化、避諱之嫌,並不會作為主要的材料來使用。

相對來說,中國學界似乎更關注這一文獻,在1970年代末就出版了校注本,這或許與當時學界重視交流史研究的潮流有關;或許也是由於對鑑真的關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八個字往往被與鑑真綁定在一起。

檢索在此之前對於這八個字的使用例,往往出現在各種鑑真紀念活動中,而長屋王的名字卻很少被提及,這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是張冠李戴的一個表徵。

餘談:文字的力量

雖然本文主要在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鑑真東渡之間很可能不存在聯繫,但是考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或者是長屋王布施千件袈裟這件事情的真偽,又或者是推斷鑑真是否能夠看到這句話,也許並不重要。

筆者在寫作過程中的感想是,即使當年長屋王布施袈裟這整件事都出自《東徵傳》作者的潤色,也無礙於這八個字所傳遞出的人文關懷與溫暖。

這在一開始或許只是長屋王延請高僧時所使用的套話,但是這其中所包涵的、能夠帶給我們感動的力量卻也並非虛妄。無論它的出典如何,在這千百年間的流傳過程與這次義援行動中帶給無數人的感動,讓筆者不禁感嘆,文字自然是有其力量的,對於通常將歷史學與歷史研究當作工具的筆者而言,有時反而更容易忘記這一點。在冰冷的歷史敘述之後有鮮活的人與情感,這才是本文的執筆初衷。因此本文著力介紹了一些長屋王的相關事宜,並努力還原一個更為人格化的長屋王形象;筆力有限,不知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筆者的目的,或者說分享到筆者的共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什麼意思?鑑真「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出處介紹
    大概在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長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袈裟上繡著四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後來,鑑真和尚聽聞此偈,很受觸動,決定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是什麼意思?
    大概在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長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袈裟上繡著四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後來,鑑真和尚聽聞此偈,很受觸動,決定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這件事記述在《唐大和上東徵傳》裡,原文是這樣的:  「日本國長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來施此國大德眾僧,其袈裟緣上繡著四句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以此思量,誠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也。今我同法眾中,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援助物資上的這8個字是什麼意思?
    大概在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長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袈裟上繡著四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後來,鑑真和尚聽聞此偈,很受觸動,決定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日本國長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來施此國大德眾僧,其袈裟緣上繡著四句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以此思量,誠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也。今我同法眾中,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
  • 你真的知道「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真正含義嗎?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捐贈給湖北20000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物資外包裝的標籤上寫著八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說下這句偈語的來歷。大概在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長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
  • 日本支援湖北的物資上,為什麼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而天上的風月,則不受此拘限,不同國度的人可以共見。韋莊詩,「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是說,誰能陪法師漂洋過海,到遠在扶桑之東的島國呢?惟有一船明月,一帆清風。所謂「山川異域」,是指修行者有不同的根機:有聲聞乘、有緣覺乘、有菩薩乘。道途的不同,是「異域」。而「風月同天」,是說無論怎樣的根機、怎樣的道途,最終都必將成佛——實無三乘,惟有一佛乘。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如何回詩日本?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回應了
    這次的武漢疫情,日本很早就主動援助我們,其實日本這次的舉措,最讓人感動的不止是捐款捐物,而是他們的捐助詩寫的太有水平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繡袈裟衣緣》作者是日本長屋王。這句話來源於1300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話。根據記載鑑真事跡的歷史典籍《東徵傳》,公元八世紀,日本長屋親王曾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上十六字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 那「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疫情期間,日本為中國湖北送來的物資包裝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不少網友感嘆:「不好好讀書,連捐款留言都寫不過人家。」那「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出處《繡袈裟衣緣》全文《繡袈裟衣緣》唐·長屋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 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面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麼意思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是2020年2月,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捐贈給湖北20000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物資外包裝的標籤上寫著的八個字,這典故出自哪裡,和中國有關係麼,代表什麼意思呢?此語出處此語出自唐朝時期日本長屋王的一首詩《繡袈裟衣》: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長屋王何許人也?
  • 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麼意思
    2020年1月疫情剛爆發不久,日本就積極地向湖北地區捐贈物資。其中,國人對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捐贈時所使用的口號印象深刻。他們的捐贈物為2萬個口罩和一大批紅外體溫計,而最顯眼的還是包裝紙箱上的標籤,上面用漢字宋體明顯地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八個大字,意義深刻而讓人感到溫暖。那麼,這八個字有什麼含義呢?
  • 學者談「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凝聚中日兩國人民的千年情誼
    又聞,日本國長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來施,此國大德、橐僧;其袈裟緣上繡著四句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以此思量,誠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也。今我同法來中,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鑑真說完以後,他的徒弟都表示了猶豫,一個叫祥彥的僧人說:「彼國太遠,性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鑑真這時表現出了決心,他說:「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
  • 書法: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原句,出自中國隋唐時期日本長屋王的詩作,全詩如下: >《繡袈裟衣緣》 長屋王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8個字和揚州有著莫大的關係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揚州的痕跡一、大明寺內兩塊石碑刻有這8個字其實,揚州人對這8個字特別熟悉:大明寺鑑真紀念堂前有一塊石碑上,就是趙樸初親筆書寫的對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大雄寶殿前西牆壁上,同樣也有一塊石碑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故事藏在這些畫中
    近日,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局在向湖北捐贈的抗疫物資上貼上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標籤,引發熱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記載唐朝僧人鑑真事跡的歷史典籍《東徵傳》。此句最早源於一個典故——日本相國長屋王贈送中國唐代佛教大德上千件袈裟,袈裟的邊緣都繡著一首偈子:「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據《東徵傳》記載,這個典故感動了鑑真,堅定了他接受邀請、東渡日本的決心。鑑真東渡,對日本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他的故事流傳甚廣,人們為他塑像,為他寫下東徵傳記、繪出東徵畫卷。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真正出處
    前些時,在日本支援中國抗疫物品的包裝箱上,寫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八個大字,很令人感動。這八個字,從歷史到現實,並不是專對揚州而言的,但確與揚州頗有關係。 關於這一段話的詳細情況,載於《唐大和上東徵傳》,這使人又想起了這本書。
  • 「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詩句背後的...
    交匯點訊 日本友人又來送詩句了!這一次是「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到「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衣帶水的鄰邦對於詩詞的熟練程度,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尤其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更是成為了表達友誼和善良標杆性名句。
  • 說起「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我們究竟在羨慕什麼?
    來源:大河客戶端,作者:王峰這幾天,友邦日本支援我國物資的照片在人們的朋友圈掀起了一番熱議,議論的重點不是雪中送炭的物資,而是外包裝箱上的文字,不管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還是「青山一道同雲雨,月明何曾是兩鄉」,都極大地觸動了網友,「原來『加油』也可以說得這麼回味悠長」。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感動國人,這8個字的出處竟有這樣的故事
    其中,來自日本的捐贈物資憑藉詩意化的暖心語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討論。「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出自《詩經·秦風·無衣》;「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則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那「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哪裡?
  •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日本捐贈的不僅是物資,還有千年情誼
    很多網友就問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一句話究竟出自哪裡,是誰寫的,有何典故呢? 而這「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典故就來自於鑑真東渡的故事。 這些日本和尚為表誠心,不但為鑑真法師做了一件高貴的袈裟,還寫了這麼一句話,即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是說雖然所處地方不同,但好像風月一樣同處在一片天下,佛法無邊,廣播四海
  • 日本援助武漢的物資上,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麼意思
    日本和我國雖然在歷史上有著14年抗日戰爭,但終究是軍國主義一手造就的,日本人是還是非常友好的,在汶川大地震時,日本是第一個派遣救援隊抵達中國的外國隊伍,這次的武漢危機,日本同樣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不過在日本捐贈的一些物資上,人們注意到了一句詩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詩詞來自唐代長屋王《繡袈裟衣緣》全詩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講的是鑑真東渡。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啥意思,為何寫在日本捐贈武漢的物資上?
    在這些應援物資之中, 日本支援物資外包裝箱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也頻繁在各大媒體和朋友圈出現。不僅如此,就連日本前首相為武漢錄製的加油視頻中,又再度提到,並由他親自書寫的這八個字。那麼這簡短的八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它又為何頻繁出現在日本捐贈武漢的物資上?原來這八個字後面的浪漫背景,與唐朝時期鑑真東渡的典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