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道 圖:木痴
她喜愛學生、熱愛課堂、鍾愛教育事業。課堂上的她,活潑靈動,是孩子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班主任;教研中的她,諄諄教導,是推進學校英語教學教研工作的排頭兵。她就是南門學校七年11班的班主任——錢華琳,今年榮獲莆田市「優秀班主任」稱號。這個「愛管閒事」的班主任,深受孩子們的愛戴......
釀一顆匠心
2006年,錢華琳初登三尺講臺。
這一年,剛從莆田學院畢業的錢華琳,參加工作面試。南門學校原校長陳衛國及原辦公室主任俞聰妹慧眼識珠,發現了她身上的潛力,招進學校,成為一名英語教師。
執教以來,十四年的光陰中,她獲得無數的榮譽,多次被評為先進德育工作者、莆田市「優秀班主任」。
經她帶領的班級,成績都非常優秀,從起初的年級倒數幾名,到最後名列前茅;班級平均分、優秀率和及格率大大高於年段平均水平。她用教育成果證明自己的教學實力。
作為學校七年級英語備課組組長,她配合抓好英語學科建設,做好傳、幫、帶的工作。哪裡有專業培訓只要她走得開,她總是積極參加,哪怕是自費。
課堂上,錢華琳尊重學生的天性,要求學生每周寫個小結,總結學習英語的過程,並認真寫上評語。根據學生們的掌握進度,立足教材抓基礎,設計教學方案,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她用探索、反思、總結、再研究的精神,研磨課堂,可謂「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她的學生同樣爭氣,英語取得好成績,紛紛考上理想的高中。
帶一顆真心
從踏上講臺的那一刻起,每一堂課,錢華琳都將其視作公開課來上。為了讓學生愛上英語,她的課堂總是生動活潑、充滿樂趣。
今年班上有個新生「發誓」不學英語,上英語課就睡覺,也被錢華琳的教學魅力打動,興趣盎然,英語成績一點點提高。
當了十四年英語老師,也當了十四年的班主任。錢華琳寬容、平等地對待學生,不管其是優等生或是後進生;家境是優越,還是貧困。
在她面前,每個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可以勇敢地表達意見、想法,暢所欲言。
青春期的初中生,總會有些叛逆,不服從管教。她提倡「育人在前,教書在後」。從孩子一進南門學校,她就狠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感恩教育。
課後與學生相處,身為班主任的她,堅持用真誠的心感化孩子,用樂觀地態度引導孩子,努力使自己成為與學生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關係。
錢華琳老師愛笑,或許是因為發自內心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喜歡班上的孩子。儘管當班主任,每天要面對無數瑣碎的事,她也覺得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換一顆誠心
回首班主任生涯,錢華琳感慨萬千,最深刻的莫過於:對學生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相信情之所至,一往而深,心暖則花開。
初為人師時,班上有位學生父母離異,其母一人撫育,生活艱辛。可孩子虛榮心強,威脅母親買名牌衣服和電腦。矛盾激化,無奈之下,其母親只好向班主任求助。
錢華琳立即趕到他家,以朋友的身份傾聽他的心聲,反覆陳說他母親的艱辛。聽完班主任的一番勸說,孩子泣不成聲。家訪結束,已是深夜1點多。之後,該生痛改前非,潛心學習,直到現在,他們還保持著聯繫,亦師亦友。
數年前,班上曾有個孩子性格內向,成績優異,中考前父親不幸出車禍罹難。錢華琳時刻關注孩子,發動全班捐了八千多元。
他考上高中後,錢華琳偷偷聯繫其班主任幫他申請學費全免,最後孩子考上了廈大,學有所成。
十四年間,錢華琳處理了無數件類似的「閒事」,在別人看來她根本就是自找麻煩,錢華琳並不覺得。
「我不能放棄他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是每位家長的期盼,引導迷茫的學生走向正途,為困難的學生略盡綿力,背負著班主任的責任感,讓錢華琳覺得所有「閒事」都是有意義的。
他們在成長,錢華琳也在成長。
守一顆初心
看著班上的孩子從懵懂的少年,到眼裡有了世界的初中畢業生,錢華琳一路見證,一路陪伴。
時光流逝,年歲漸長,但因為孩子們的純真,錢華琳的心永遠年輕,做為一名班主任,一路的收穫到的總比她想像中更多。
孩子們一句安慰的話語,一張真心的卡片,成績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好轉都能錢華琳高興好一陣子。
十四載教育之路,有苦有甜,箇中滋味,豐盈了她的人生,看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長大,奔向自己的未來,是她一生最美好時光的回饋。
教育之路還很長,錢華琳將帶著初心,充滿活力、充滿激情地在這條路上前行,不斷地探求著教育人生中最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