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在手機上刷抖音,看到有位大哥拍了一段往發動機加食用油的視頻,碰到這種視頻一般我都會默默關掉,但不經意間看到點讚數後,我突然感覺很酸、而且想罵髒話。
XX!這樣的視頻居然有56.7萬個贊?
翻幾遍,發現相似的炒冷飯視頻很多,而且結論都一樣:「食用油潤滑的發動機開不了多遠」。這不等於沒說?很多年前歪國人就搞過相似的事,膽子非常大,不但往發動機裡加食用油,還讓發動機燒食用油(代替汽柴油),甚至把機油排空看看發動機能挺多久。瞬間給抖音號透漏幾個選題,50W點讚少不了!
相比沒頭沒尾的抖音視頻,歪國人腰杆還是硬一些,往發動機加完食用油後,還一直開到發動機砰的一聲歇菜為止。
不是開玩笑,發動機亂加機油真會爆,就如上圖所示,整個油底殼直接裂了,借著這事順便講講機油與食用油區別。
為什麼發動機不能加食用油?
發動機的結構其實跟陀飛輪手錶相似,它裡面有各種連杆和旋轉的金屬元件,金屬跟金屬直接摩擦,就會產生很高的溫度和阻力。現在的發動機轉速隨便可以到6000rpm,你想想要是金屬與金屬一分鐘直接摩擦6000次,那直接融化了(燒結),因此就需要一種特別的潤滑油。
機油在發動機中的存在很抽象,它好比下雨天馬路上的積水,讓磨平的輪胎不能與路面直接接觸。因為機油把兩個相鄰運動的金屬件物理隔離,因此機油油膜強度很重要。油膜厚度與機油粘度成正比,越是性能炸裂的發動機,機油粘度往往越高。網上所謂的轉速高會加劇磨損的養車謠言,就是忽悠那些不懂機油的人。
發動機這傢伙靠燒油產生熱能提供動力,但是熱量不可能定向傳遞,比如燒水時鍋子不可能只有鍋底燙,汽油發動機活塞環處的機油暴漏在160℃溫度下,柴油發動機溫度還高一倍,那麼機油必須耐高溫,大家知道水燒到100℃就沸騰了,然後慢慢蒸發直到燒乾。
機油暴露在更高的溫度下,不但不能蒸發,還不能被點燃。我們看美食節目時,大廚炒菜鍋裡都能冒火,其實是鍋子表面的食用油蒸汽被點燃。
機油有個重要的參數叫閃點,意思就是機油蒸汽被點燃的溫度,上圖這款機油的閃點為222℃,然後我順手去查了一下食用油閃點,哦!我的天哪,食用油居然比機油還高。一輛車加了食用油後,為什麼發動機砰的一下就炸了,歪國人又為什麼會露出詫異的表情,歡迎收看下期《走進機油》。
言歸正傳,食用油種類和機油一樣多,總體上有幾個缺陷,首先抗氧化性能不好,意思就是高溫下容易變質,對沒錯!道理和炸油條的油不能用太多次一樣,而變質食用油容易腐蝕發動機,並且會產生很多沉澱物,這是非常致命的缺點。
上一期《走進機油》欄目中,添加食用油的發動機炸了,其實也是食用油迅速氧化,導致粘度提高機油泵沒法泵油,然後砰的一聲就沒了。
食用油另一個缺點是粘度大,現在的機油都強調省油,如果有一款增加油耗的潤滑油,那麼請問這款油有市場嗎?還有一個問題是食用油的傾點小,什麼意思呢?豬油溫度高時看起來跟一般的植物油沒什麼區別,但溫度稍微低一點就變得粘稠,傾點就是油品最低流動溫度。如果豬油凝固便叫凝點。傾點小會影響什麼?低溫起動性能變差。
食用油難道一無是處?
從能源角度看,食用油是可以再生的,而且可以被降解,你沒聽過誰家亂倒食用油導致環境嚴重汙染吧,但是亂倒機油可不行!
另外食用油也有一些獨特的優勢,比如前面提到的閃點高,同時揮發性穩定性好。它不是不可能用來做機油,相反現在有些廠商已經推出了生物基發動潤滑油,當然不是100%,而是只有25%的基礎油來自植物。
從環保角度看,從植物中提取基礎油本身就環保,而且對環境沒有汙染,所以是一個發展方向。
除了潤滑油,生物燃料已經開始應用了,比如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總得來說,只要成本比原油低產量大,那麼市場肯定有,至於現在為什麼沒大規模普及,說明產量和成本還是沒搞定。
寫在最後
食用油技術上是可以給發動機用,但直接拿超市買的油卻不行,真正可以給發動機用的生物基潤滑油也是後期通過各種技術合成的,本質上與食用油已經不同了,而市面上那些全合成的基礎油(好像叫五類酯類合成油)本來有一部分基礎油就是從生物(植物)上提取而來,所以概念上的差別微乎其微。
最後嚴肅提醒抖音和快手的視頻主,即便有些機油來自植物,但不代表人可以喝,幹了這碗機油也許可以收穫100W個贊,但ICU可不是有去有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