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天的天氣,適合發呆。
陰冷的冬天,還下著雨。
早晨起來玻璃上就是一片霧氣。
小侄兒在陽臺背書,聽到他在念: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如此悲傷之語,如何能出自一位稚童之口呢?也太傷了。
披衣起床,去看這小傢伙究竟在幹啥?
原來,正在尋找應時應景的詩作在念。他抬頭低頭看了看沒有一個人的小區花園,說,姑姑,這時候很冷清,一個人都沒有,念這首詞不對嗎?
當然可以,但太悲傷了,不是小孩子該念的。你看,遠處的江面,多麼遼闊,你找一首適合它的詩來念吧。
小胖手在宋詞選註上翻來翻去,好幾頁都快脫下來了,半吊在那裡,想想等下我爸看到他的愛書被折騰成這樣,心痛的樣子,就很想馬上溜走,免遭無妄之災。
正打著小算盤,小胖手停下來了,開始念: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
抬眼再度審視了遠山,近水,以及江中的小洲,好像這首詞還蠻應時應景的。
但大過年的,還是悲傷太過了些。
帶他去採了一朵豔紅的山茶花,插在一隻美人肩的汝窯瓶子裡。
小侄子一邊跟著我跑來跑去,一邊問:姑姑,李清照是個成功的人嗎?柳永為什麼名氣沒有李清照大?爺爺說你最喜歡辛棄疾,你為什麼喜歡一個老頭?爺爺喜歡蘇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會寫詩會喝茶還會煮飯,我也喜歡他......
這小小的腦袋瓜子,居然懂得這麼多。看來我爸沒把我培養成詩人,這願望一直沒實現,於是移情到第三代身上了。
《2》
柳永為什麼一直沒紅呢?
這人吧,要想紅,就得有點運氣。
當然努力很重要,天份很重要,但運氣,也相當重要。
不過柳永屬於那種天生有才,卻天生疏狂的人。這種人,也許,流落於江湖,於他而言,是一件好事。
入了仕,做了官,只怕,在《甄嬛傳》裡,活不過前三集。
在那個英才輩出的大宋朝,GDP佔全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要求,妥妥地高於物質。
人們喜歡喝茶,把茶喝出各種花樣來,點茶,拉花,茶百戲,怎麼費事,怎麼折騰,怎麼來。
對,宋人是吃茶,把茶葉連葉帶芽,全部蒸了碾碎了篩細了,用沸水調成米糊那樣的一大碗,吃下肚子去。
在這樣的一個像烏託邦一樣的國度裡生活,柳永從小就因為詩文方面的才華橫溢,而受到很多關注和表揚。
但是,他不夠積極努力,也過於恃才傲物。整日裡就在青樓裡廝混。
馮夢龍說他,「自恃其才,沒有一個人看得入眼,所以縉紳之門,絕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沒有人。」
當時的主考官,是周邦彥,是的,就是那個與李師師傳過緋聞的老頭。寫了「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的那個。
那時候,以寫詞而論,柳永在民間,名氣不比周邦彥小。甚至他骨子裡都瞧不上周邦彥,總之,文人相親,關係沒搞好。
那一年科考,柳永運氣就不太好,因為皇帝突然改變喜好,不喜歡靡奢的文風,他理所當然落第了。
才子落第,面子上下不來,於是,任性如他,寫下了人生中最不應該寫的一闕詞《鶴沖天·黃金榜上》,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表現自己對功名的淡泊以及「現在你對我愛搭不理,他日我讓你高攀不起」的傲嬌心理。
這於普通文人而言,並沒有什麼不妥。不就是關起門來發幾句牢騷麼?無傷大雅。
但柳永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與實力,在大宋,有水井處皆有柳詞。相當於今天,但凡是KTV,必點歌單的前五首,都是柳永寫的。
這樣的一位大神寫的詞,沒幾天就瘋傳了整個大宋。連皇帝也知道了。
第二次柳永去科考的時候,皇帝專門把他的卷子拿出來,看了看,點點頭,說,寫得不錯。不過,既然這麼喜歡當白衣卿相,就去當吧。
且去填詞!
硃筆一揮,就斷送了柳永的一生。
可見,有才華的人,還要有足夠的情商,懂得禍從口出的道理,方才可以像大晏一樣,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直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
自此,大宋的官場上,少了一位默默無聞的小吏。
而中國的詞壇上,卻多了一顆閃亮的星星。
《3》
在白茶圈裡,也有一款茶,像柳永一樣,起起,伏伏。浮浮,沉沉。
它就是白毫銀針。
起先,人們都說它是白茶界的一哥,是王者,是最尊貴的茶。
人們在精神世界裡,起了一座廟,把白毫銀針高高地供奉了起來。
它就此就坐在神壇上,再也沒下來過。
就像嫦娥吃了升仙的藥,一路飛上了廣寒宮,自此深宮寂寥,只能無聊地看著吳剛砍樹,砍了一千年。
李商隱是懂得嫦娥的,才會寫下她的心聲: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成了仙又怎麼樣,照樣孤枕難眠,形單影隻。
還不如凡夫俗子柴米油鹽雞毛蒜皮來得溫暖。
白毫銀針正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它好,大家都知道它貴,但是,能喝懂它的,沒幾人。
眼見著一母同胞的妹妹白牡丹,生成國色天香的儀態,綻放著鮮豔的花香,被一箱一箱買走,白毫銀針,心裡一定是很寂寥的。
貴、好,卻乏人問津,孤獨終老。香氣口感略低一級,卻招來大批粉絲。
那個時間段的白毫銀針,要說他不嫉妒白牡丹,那是不可能的。
它也在自己心裡嘆息,何時,才會有伯樂,識得我這匹千裡良駒呢?
然而,彼時,白茶剛剛復興,還沒恢復到大宋朝一哥那種傾全國之力只為家養一株野生白茶樹成功的輝煌盛況。
大家喝慣了綠茶的苦,鐵觀音的香,巖茶的韻,普洱的陳,一時半刻,還接受不了白茶的鮮香醇爽。
接受不了新白茶由於簡單的工藝而催生的,那股鮮與爽。更別提以純樸的毫香取勝的白毫銀針了,估計十個人裡有九個半,是喝不懂的。
那時候,方大師家的茶,也要藏上三年,才捨得出手。
是以,在親民的壽眉和高大上的牡丹尚且沒有為大眾熟知和接受時,白毫銀針,仍然呆在神龕上,供萬民景仰。
孤單寂寥,享受不到一絲人間煙火。
《4》
曾經,村姑陳也以為,白毫銀針,是註定,要在神壇上過一生的了。
乏人問津,少人欣賞,僅僅只是頂級白茶的代表,一個符號,一個彰顯特殊地位的道具而已。
然而,我又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
昨天接到茶友投訴,才知道,白毫銀針居然而售磬了。
震驚了半晌,沒反應過來。
不是壽眉,不是老白茶,不是白牡丹,不是荒野茶,而是白毫銀針,斷貨了?!
去查庫存,一個大零蛋掛在那裡。
看來是真的,看來真的有很多茶友,開始喜歡上了白毫銀針,開始喝懂了白毫銀針,開始知道了白毫銀針的好——不是它的地位,是它的香氣滋味,是它獨有的對人身體的好。
太欣慰了。
就像一個老母親,一直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的孩子,怎麼好,怎麼能幹,怎麼優秀,但一直一直一直被拒絕。
終於有一天,早上起來,打開郵箱,雪片般的錄取信,飄灑而下。
全世界都突然就明白了這個孩子的好,這個孩子的優秀,紛紛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這一刻,熱淚盈眶。
白毫銀針,終於熬出頭了。不必再養在深閨人未識。不必再羨慕同胞妹妹白牡丹和壽眉。
它也名正言順地擁有了自己的粉絲,自己的擁躉。
從今往後,它要成為一款實至名歸的好茶。
不僅是活在神話裡,它還要鮮活地釋放在每位白茶愛好者的茶湯裡。
含蓄而雋永。
《5》
猶記得三年前,茶農來求助,稱白毫銀針難賣,世人喝不懂,覺得淡。
苦惱表情和乞求眼神難以拒絕,於是血氣上湧,好,推白毫銀針。
那一戰,備嘗滑鐵盧之殤。
寫了十來篇文章,介紹白毫銀針的各種好處,香氣的妙處,滋味的美處,調節免疫力的益處,卻如入無人之境,如同石子投入大海,沒有掀起絲毫波瀾。
茶友們還是喜歡喝花香高雅的白牡丹,喝親民性價比高的壽眉,對這價格貴,喝起來味道又「淡」的白毫銀針,喜歡不起來。
送了一位老茶友5克,過幾天問喝茶的感受。
答曰:你送的是什麼茶啊,看起來好看,全是芽頭,但喝起來味道很淡,香氣不夠濃啊。
我問他,你用舌頭攪一攪茶湯,感受到一股像絲棉被般的包裹感了嗎?吸一吸,是不是有股強大的阻力?湯水是自動滑下喉頭的,不必費力吞是吧?
他按照我的方法,重新體驗了一次,驚喜地說,是的是的,這茶很神奇。跟我原來喝的不一樣。
我得意,白毫銀針就是這樣,淡,卻不平淡。平,卻不平實。
看起來是波平如鏡,波瀾不驚,卻其實,底下是暗潮洶湧,不知道渡了多少物質在其中。
雲淡風清,只是白毫銀針的表象。
聞起來沒有高揚的花香,沒有甜蜜的花香,只有老僧入定般的毫香,這只是白毫銀針的皮囊。
它真正的厲害之處,在風骨。
在它湯水裡的層次感、每一衝的滋味的變化、每一口茶湯的漿感、包裹感,像喝溫泉湯一般的細膩觸感。
那是給唇舌,最深層次的SPA。
那是老茶客,才可以獲得的獨家體驗。
《6》
白毫銀針成名了。
從前的成名,只是虛名。
現如今的成名,是實至名歸。
這還得感謝它體內擁有的強大的物質,那些豐富的,因為單純的加工工藝而大量保留下來的茶氨酸,那些含量適宜的茶多酚和咖啡鹼,那些多糖,那些黃酮類的物質......
是它們,組成了新白毫銀針那淳和的茶湯,老白毫銀針那醇厚的漿感,那濃稠香滑的美妙滋味。
每次喝白毫銀針的茶湯,便覺得是在對靈魂,對身體,做一次徹底的清潔與洗禮。
這素雅的,晶瑩的,玉白色的茶湯喝下去,仿佛一把水晶的刷子,把身體裡,精神上的雜物,汙物,一一清理乾淨了。
只留下一副潔淨的皮囊,帶著白毫銀針香清甘活的茶香,清香襲人。
自己都要愛上自己了。
只是這種感覺,並不是隨便就可以感受得到。必得找一間安靜的房間,三二友人閒坐,一個寧靜的下午,也許有音樂徐來,也許沒有。
此時,泡一蓋碗白毫銀針,伴著放鬆的心情,伴著悠閒的節奏,方才可以細細地品味,細細地感受,白毫銀針茶湯裡,那濃鬱的、飽滿的內質。
白毫銀針,也並非全然不香。
它的茶香跟水仙花似的,一絲絲,一縷縷,可能乍然聞不到,但靜下來坐一會兒,或者突然進入這間房間,立刻,鼻端便可以辨別出,這股清幽的,靈動的,細滑如絲的,花香。
白毫銀針的諸般美好,也只有懂得它的人,方才可以懂。
《7》
張愛玲說,香港的淪陷,成全了白流蘇和範柳原。
而這次的無常事件,成全了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溫和地笑了,它並不認為自己在歷史上會留下多深的烙印。
它只是每年開春,白茶樹上生發起來的那顆小小的芽頭,它只是儘自己全部的力量,吸足養分,努力生發。
再努力把所有的養分,釋放到每一泡茶湯裡,奉獻給每位愛它的人。
然而如今,它在大眾心裡的地位,如同戰神霍去病。
凜然而立,保家衛民。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