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噩夢」降臨德國,默克爾愴然淚下,這回中國樹立起好榜樣

2020-12-18 前沿時刻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舊非常嚴峻,在這場疫情的影響下,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陷入了困境之中。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止北京時間12月13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7046萬例。而在近期,德國疫情又出現了新一輪的暴發,真正的「噩夢」降臨了。

根據德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呼籲德國人在聖誕節期間減少非必要接觸。在演講過程中,默克爾眼含熱淚地說,科學家們實際上是在懇求民眾堅持科學的防疫規定。據報導,由於目前封鎖未能將感染率降至可控水平之下,德國正在考慮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德國衛生專家建議延長學校假期、關閉非必要商店等。

9日,德國疾控及預防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數據顯示,在過去24小時,德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0815例,累計確診超123萬例;新增死亡病例590例,連續兩天刷新紀錄,累計死亡超2萬。

在如此嚴峻的疫情危機之下,默克爾也採取了種種防疫措施。當地時間1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緊急召開的新一輪「新冠峰會」上宣布,德國將從12月16日就開始大規模收緊對公共生活的限制,施行「硬性封鎖令」至明年1月10日。 默克爾指出,從11月初開始實施的「輕度封鎖令」力度顯然不夠,近日德國疫情又出現了「指數型增長」的勢頭,迫使政府不得不再次採取行動,以防公共衛生系統超負荷運轉。

相對於德國而言,中國對於疫情的應對則要好得多,這回已為世界樹立起了好的榜樣。據人民網12月8日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帶來許多困難,很多國家仍在同病毒作不懈鬥爭。疫情暴露出拉美一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疫情防控經驗,值得同為發展中國家的拉美各國學習借鑑。另據德媒消息,隨著冬天的到來,歐美正在與第二波疫情苦苦纏鬥,中國的經濟卻已逐步回溫,正在向疫情前的正常水平靠近。

相關焦點

  • 德國人民送別默克爾
    德國🇩🇪真正幸運地擁有安吉拉·默克爾。昨天,德國人民以六分鐘的連續熱烈的掌聲向默克爾告別。
  • 偉偉道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最後一班崗
    照片中,默克爾C位站立、臉色明亮、目光堅定,她的身體前傾,雙手支在桌子上,擺出了居高臨下的姿勢。默克爾的對面是坐著的川普,面色黯淡,不但在高度上比默克爾矮了不少,而且位於畫面的右側邊緣。這是德國攝影記者的一次漂亮的反擊。2020年5月,默克爾公開打臉川普。由於疫情的影響,川普本來已經安排G7峰會在線上舉行,又臨時改變主意要在戴維營舉辦。
  • 德國什麼時候淘汰燃煤?默克爾:呵呵呵
    終於,與會者突然活躍了起來,嘉賓們停止了交談,鏡頭則聚焦到了同一個人,原來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走進了會場。在握手、寒暄、合影后,帶著所有人的關注,默克爾走上了講臺。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挑戰」,默克爾開始了自己的演講。這位德國女總理強調,「歐洲人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她表示歐盟將嚴格落實溫室氣體排放在2030年比1990年水平降低40%的目標。
  • 安格拉•默克爾:四度問鼎總理的德國「鐵娘子」
    圖片來源:東方IC     9月25日公布的德國大選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安格拉·默克爾帶領的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獲得33%的選票。這意味著,已幹滿三屆德國總理的「鐵娘子」再度連任已成定局。    默克爾1954年出生在西德漢堡一個姓卡斯納的牧師家庭。在她出生後不久,全家搬到了東德。
  • 戰「疫」中的德國,默克爾收穫政治回潮
    東方網·縱相新聞 周遠德國政治中有一種傳統說法:「災難之際,誰執政誰出彩」。這句話用在當下的德國和默克爾總理身上再次得到了驗證。德國處在歐洲的中心,歐洲肆虐的疫情讓德國無法倖免於難,疫情之下的德國付出了很大代價,但德國在默克爾總理的領導下沉著冷靜抗疫。
  • 樹立好榜樣中國球童亮相墨爾本公園球場 - 國家體育總局
    樹立好榜樣中國球童亮相墨爾本公園球場 發布時間:2017-01-23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艾旗 字體: 大 中 小
  • ——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中國師生交流談些啥?
    一方面中國得益於現存的穩定的國際法律制度,另一方面中國隨著經濟崛起也加大了在國際機構中的參與度,德國對此明確表示歡迎。她說,今年中國是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她本人9月份還將再次訪華,到杭州參加G20峰會。「中國制訂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和豐富的議程,我們很願意跟中國攜手合作。德國是明年G20輪值主席國,願意繼承中國的部分議程理念,實現密切協作。」
  • 默克爾:從「德國媽咪」到「歐洲祖母」
    堅韌、穩健、理性,必要時又不乏柔情的默克爾似乎是一位天生的政治家,但時光回到30多年前,彼時的默克爾還只是東德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物理學家,政治履歷一片空白,彼時努力從事科研的她一直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居裡夫人那樣偉大的科學家。但柏林圍牆倒了,這改變了所有德國人的命運,也包括默克爾的。
  • 「中國那些事兒」塞爾維亞學者:中國為世界各國應對疫情樹立了標杆...
    在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長期被認為社會穩定、經濟強大的西方發達國家,這場疫情暴露了它們的政治制度存在弱點。一些為抗擊疫情所必須採取的措施,同諸如「行動自由」等「民主制度」所一貫堅持的價值觀產生了衝突。在此壓力下,德國總理默克爾甚至不得不將「禁足令」修改為「社交禁令」。
  • 默克爾沒想到,一篇肯定中國的文章竟然在德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但在這群瘋子當中,有一個唯一的正常人——德國總理默克爾。已執政15年的默克爾,帶動了德國政治力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更是看透了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她明白德國的首選合作對象正是中國,因為自從2015年開始,中國就是德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國。而她也準備擴大歐盟和中國的合作,只不過德國國內卻突然出現了反對的聲音。
  • 默克爾敦促勿過度依賴中國,德國車企的回應很真實
    最近,德國內部對於這一問題產生分歧:政界呼籲企業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德國車企表示,這實在是做不到啊!綜合路透社和德媒報導,當地時間10月1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亞太會議上指出,德國經濟界的投資和出口要減少對中國依賴。
  • 安格拉·默克爾:四度問鼎總理的德國「鐵娘子」
    中新社柏林9月25日電 (記者 彭大偉)當地時間25日公布的德國大選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安格拉·默克爾帶領的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獲得33%的選票。這意味著,已幹滿三屆德國總理的「鐵娘子」再度連任已成定局。默克爾當晚在基民盟選舉集會上發言。
  • 「小默克爾」宣布將辭職 德國將會被帶往何方?
    被普遍認為是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的繼承者,也被稱為「小默克爾」。但自她當選以來一直面對批評,包括來自黨內的批評,也有人對她領導國家的能力產生質疑。  AKK的「退場」是必然的結局,還是在圖林根州選舉這「最後一根稻草」的壓力下做出的決定?在她之後,誰又可能成為新一任基民盟黨主席,乃至默克爾的繼任者,而德國這艘「船」又將駛向何處?
  • 卡倫鮑爾當選德國基民盟主席,成為默克爾的接班人!
    默克爾與卡倫鮑爾(圖:Getty)另外,此次在漢堡召開的德國基民盟全國黨代會,也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最後一次以黨魁身份發表演講。默克爾擔任黨主席以來,積累了不少黨內矛盾,特別是2015年難民危機以來,不少人對默克爾的政策不滿。在推介候選人的地方黨會中,克蘭普-卡倫鮑爾也因此有意與默克爾政策拉開適當距離,樹立自己的政治形象,但同時又強調政策延續性,表示「沒有人能夠切斷與過往的聯繫」。
  • 默克爾難當西方「定盤星」(環球熱點)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說,世界正在分崩離析,需要一個負責任、有遠見和有經驗的領導人。而默克爾的演講顯示,她能擔當起這份責任。  這場風雨是正飄搖在歐洲上空的民粹主義陰霾。「如今右翼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不再是少數失意者的同盟。之前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使整個西方世界陷入集體向右轉的情緒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 默克爾演講失控,當她真的離開,德國人也許才驚覺居然如此想念她
    重視同中國發展友好關係,淡化價值觀外交:剛上臺時,會見達賴喇嘛,堅持所謂德國的價值觀外交,但很快就發現得不償失,從此淡化價值觀外交,變得極為務實。常常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往中國跑一趟,但每一趟都收穫巨大。這也充分說明了默克爾的審時度勢,不會在錯誤的決策上一意孤行。
  • 真不把默克爾放眼裡?德媒對中國釋放一信號,中方大使館嚴厲駁斥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老熊】前言:據環球網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線上會議上發表了講話,對中國和歐洲交往作出積極表態。默克爾政府對中國態度積極據報導,默克爾政府在德國聯邦議院財政預算辯論會上警告,全球經濟力量在疫情影響下正在改變,並且強調各國應對同一場疫情危機,肯定了中國經濟出現正增長,恢復速度出人預料的積極勢頭。
  • 默克爾把德國帶到巔峰時離開了,她是德國150年來四傑之一
    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成為世界焦點,因為:她領導了8000萬德國人18年;她讓德國和德國人民現在處於最好的狀態,也可以說達到巔峰時期。在她宣布離任時,所有的人自發的走出家門或站在陽臺上為她鼓掌,長達六分多鐘之久,這在德國人歷史上是空前的。
  • 默克爾放棄連任德國總理,「自願」背後是什麼「陽謀」?
    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突然變得無比感性,12月9日,她發表了26分鐘的演講,期間竟然數次哽咽, 甚至雙手合十,用近乎懇求的口吻求德國人遵守隔離規定。默克爾這一表現可不像那個世人所熟知的淡定「鐵娘子」,被媒體評價為默克爾執政15年來最感性的一次演講,當然也可能是唯一一次。
  • 德國「鐵娘子」安格拉·默克爾:永遠比同齡人更出色
    安格拉·默克爾的父親叫霍斯特·卡斯納,是一位新教牧師,母親則從事教育工作,教授拉丁文和英語。默克爾一歲時,他們一家移居遷往布蘭登堡的坦布林,默克爾的少年時光是在那裡度過的。威嚴的父親自默克爾很小的時候起就向她灌輸了一種觀念:必須永遠比同齡人更出色。後來,這個信條便成了默克爾畢生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