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小忌,王維山居秋暝中間二聯寫景,為何被清朝詩家批評?

2020-12-09 老街味道

前言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山居秋暝詩中第三至六句都是寫景,有什麼不同?

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維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第三至第六句是指中間二聯: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的中間二聯,都是寫景,確實有些不同。另外,也因為兩聯都寫景,所以也遭到了一些批評。

一、清朝人的批評

王士禎(1634年 -1711年原名王士禛 ),字子真,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王士禎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文壇領袖,他在《唐賢三昧集箋注》提到這首詩的時候說道:

寫景太多,非其至者。

這首詩寫景,不僅僅中間二聯,其實第一聯也是寫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首詩三聯寫景,未免有點多,所以王士禎提了一點意見。

乾隆稱之為江南老名士的沈德潛,也在《說詩晬語》中,提到這首詩 :

中二聯不宜純乎寫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景象雖工,詎為模楷?

這是對於五律中間二聯變化的一種理解。一般來說,律詩的中二聯儘量避免都寫景或者都抒情。

二、中間二聯的變化

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中間的二聯需有變化。很多人談到律詩,都會說到起承轉合,在五、七律中的「轉」,一般指二聯和三聯的變化。

我們注意一下古人的五律和七律,假如第二聯偏重於寫景,第三聯就會偏重於抒情,或者相反。總之,中間二聯要有變化,儘量避免像王維這首五律中間都寫景。

但是,凡事都不可一成不變。另外,早期的格律詩還沒有後人那麼多講究。

如果中間二聯都是寫景的話,需要注意寫景也要有變化。

假如一聯寫近景,一聯可以寫遠景,一聯宏大、一聯細微,或者如同王維這樣,一聯偏重於人物,一篇偏重於自然景物。

三、無人之境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這首詩前六句都是寫景,第一聯寫景是為了表明時令與地點,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是秋天的傍晚,雨後的山中。

這首詩的頷聯與頸聯寫景,是有區別的。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松林之間,有明月相照,山石之上,有清泉流淌。頷聯寫了具體的景物:明月,松樹,清泉,巖石 。

清代黃生《唐詩矩》評價這一聯說:「「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此非復食煙火人能道者。」

四、有人之境: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與頷聯一樣,頸聯有四個意象: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但是這個四個意象(竹,浣紗女,蓮,漁舟)很明顯有了煙火氣,都是為了突出人物。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喧,是因為浣紗女經過,蓮動,是因為漁舟划過,而漁舟也是由人所駕馭。

可以看出來,雖然王維中間二聯都是寫景,但是頷聯主要寫自然景物,頸聯主要寫人物。

一個是無人之境,一個是有人之境。

結束語

《唐詩矩》說王維這首詩是「尾聯見意格」,前面六句都是鋪墊,最後兩句表達出詩人的情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反用《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維用前面六句寫出了山水之美,結尾一聯表達自己喜歡山中勝過朝中。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64|鈿誓釵盟何處尋,陳東甫只留下3首閨怨詞

相關焦點

  • 《山居秋暝》中二聯的寫景,暗藏著王維人氣不如李白的秘密
    《山居秋暝》是王維的名作。晚年王維在安史之亂中被迫成為偽政權高官,叛亂平定後被清算,險些因此掉了腦袋。幸虧在被叛軍羈押期間寫過念舊主的詩,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有功且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到寬宥,降為太子中允。自此王維隱居輞川別墅,深入簡出,與山水為伴,修佛以避世事。
  • 山居秋暝,王維為什麼不想離開他的輞川山谷?
    每句五個字,就叫五言律詩。每句七個字,就叫七言律詩。律詩經常要使用對偶手法,句子是一對一對地出現,就像新郎新娘成雙成對,還像我們過年時貼春聯,有上聯,也有下聯。律詩的一二句叫第一聯,又叫首聯,「首」就是人的腦袋;三四句叫第二聯,又叫頷聯,「頷」就是人的下巴;五六句叫第三聯,又叫頸聯,「頸」就是脖子;七八句叫第四聯,又叫尾聯、末聯。
  • 經典詠流傳:王維《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喜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接連講了好幾首邊塞詩了,未免殺氣過重,慷慨有餘而明媚不足。
  • 唐詩三百首 |《山居秋暝》王維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喜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是立秋,一個新的季節開始了,跟大家分享一首最清新優美的秋日頌歌,王維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山居秋暝
    觀眾朋友,唐代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是邊塞詩、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的佳篇。今天向您介紹王維的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山居秋暝》,同時,向您介紹書畫家於興洋的繪畫藝術,並請他用繪畫藝術為我們表現王維這首詩的詩意。  節 目 視 頻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兩種章法草書創作——王維《山居秋暝》(書法:張德進)
    山居秋暝王維 〔唐代〕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詩中描繪的景象仿佛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體現了詩人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 詩佛王維《山居秋暝》,多才帥氣,琵琶曲打動公主,音樂改變命運
    山居秋暝唐朝·王維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每句五個字,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也就是說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對仗,即要求兩句在同一位置上的詞語必須相對。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古詩賞析 | 山居秋暝
    主編:王濤欄目責編:畢光蔭審校:孫夢霞  /  美編:李悅山居秋暝【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 《山居秋暝》:王維的桃花源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詩人,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因篤信佛教,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與孟浩然合稱「王孟」。王維不僅寫詩,而且精通書畫和音樂,蘇軾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的《山居秋暝》就是將詩與畫融合在一起的美篇,也是他心中的一片桃花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上,剛剛下過一場雨,晚上,天氣清涼,帶來了秋意。詩人用大手筆勾畫出了雨後山村的清新、寧靜,淡遠。
  • 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 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招致隱士的話語,王維這裡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這裡景色優美,可以長留。【賞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首聯交代時間、地點、季節、天氣,仿佛寫日記的固定格式。這或許就是王維那一天的日記呢?「空山」不是指空無一物,而是指寂靜空靈,空曠無人。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的這首《山居秋暝》到底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意境呢?我們可以從這首詩的字面看出大意是這樣的:縹緲幽空的山谷,剛剛沐浴了一場新雨,天色漸漸暗了襲來,傍晚來臨,冥冥中似有秋意。
  • 王維為何這麼寫《山居秋暝》?讀完恍然大悟
    王維主要活動在唐玄宗時期,是盛唐的一個文藝全才,他詩書畫音樂樣樣精通,官也做到尚書右臣的位置,可以說是聲名顯赫。但是由於安史之亂他沒有來得及跟隨唐玄宗逃走,後被進入長安的叛軍抓住帶到洛陽,委任以偽職給事中。
  • 簡單賞析王維《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張謙宜《線齋詩談》:「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起法高潔,帶得通篇俱好。王文濡(歷代詩評註讀本》山居風景,實在可愛,即無芳草留人,而王孫亦不肯去,言外見不屑仕宦之意。
  • 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想表現詩人遠離什麼?開始寄情山水的追求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是王維隱居期間創作的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按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這兩種意境分類來說,這首山水詩應該屬於「無我之境」的典範。本詩描繪出一個寧靜、安謐、恬淡的境界,景靜心淨,表達了詩人遠離官場、寄情山水的追求。
  • 王維《山居秋暝》:一樣秋思別樣情
    然而,我們在王維的《山居秋暝》中卻看到了不同的境界。清秋,日暮,雨後,同樣的節令同樣的氣候,《山居秋暝》卻呈現出了別樣的情懷。「空山新雨後」,日暮時分,空靈的山谷被秋雨洗滌一新。山是「空山」,在王維的意念世界裡,「空」不是空洞,而是靜寂空明,空明之中所蘊藏的其實還有靈動。雨是新雨,所謂「新雨」,並不是說入秋以來的第一場雨,而是指秋雨將山谷蕩滌得清朗潔淨。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3首:《山居秋暝》王維
    山居秋暝作者:王維 朗誦:常世偉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注 釋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將晚。⑵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新:剛剛。⑶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後的景色。⑷竹喧:竹林中笑語喧譁。喧:喧譁,這裡指竹葉發出沙沙聲響。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⑸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⑹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
  • 古詩詞鑑賞-《山居秋暝》唐.王維
    【詩人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靜夜有聲」山居秋暝
    在《靜夜有聲》特別策劃【印象國潮】系列,這一季跟著著名主播棟棟娜娜和70位小主播讀詩詞,你還記得這些詩歌嗎?今天給大家推薦的詩詞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維【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品讀《 山居秋暝》
    作者:楊克純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寫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先普及一下格律詩的基本常識。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五律的基本要求至少要懂得三點:其一,必須五言八句,每兩句為一聯。
  • 《山居秋暝》王維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寂的山巒,雨後格外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氣異常清涼。"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在如蓋的青松間;泉水,在石頭上靜靜流淌。"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喧譁,原來是洗衣女子歸來;蓮葉擺動,只因下面有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