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前兩天,聽某經濟學家的演講,說到了中國老齡化的問題。她表示,202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是2.55億,而到了2050年,這個數值大概是5億多……
也就是說,中國正在老去的路上,而日本、德國、義大利已經老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發生在北京海澱區一對年僅80歲老人家和他們兒子兒媳孫子一家五口的故事。
2007年,老兩口的兒子張晨結婚了。老張夫婦拿出大部分積蓄,在離家不遠的地方買了一處精裝修兩居室住房,登記在兒子張晨名下作為小兩口的婚房。老兩口看著兒子成家立業後,也決定開始四處旅遊享受晚年生活。可計劃趕不上變化,兒媳婦曉希懷孕了,孕吐反應十分厲害需要人照顧。
老兩口只好放棄了旅遊計劃,開始照顧兒子兒媳生活起居。之後孫子出生,更是把老兩口「栓」在了家裡,哪裡都去不了。後來,索性兒子一家三口直接搬到老人家,共同居住。
於是生活模式變成了我們最常見的:一家三代人,爺爺奶奶看孫子,兒子兒媳上班賺錢。到後來,兒子兒媳幾乎在家什麼都不管不顧。
2014年孩子上小學了,老兩口已經71歲了,查出了各種慢性病……於是跟兒子兒媳商量分開住,結果小夫妻堅決不同意,並以「你們年齡大了,我們住一起方便照顧你們」為理由拒絕了……
幾年後,發生了一件小事,讓老兩口決定狀告兒子兒媳搬離他們的家。
這件事小事就是:孫子上學前,奶奶給他喝牛奶,他推開了。結果晚上,兒子兒媳開始埋怨老人:怎麼能讓孩子不喝牛奶就去上學呢?
這本是小事一樁,可是想來,這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吧,平時生活中老人家任勞任怨幫你帶娃照顧起居飲食,還得遭受埋怨,換成手機前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會忍受這樣的對待嗎?而且是長達10多年……
所以,老兩口提起了訴訟。海澱區判決如下:
法院判決:張晨一家三口搬出老張夫婦的房子。
法官表示,依據我國物權法,作為房產的所有權人,在成年子女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情況下,父母可以要求子女搬出家門自行居住。
雖然最後還是分開了,但是用這麼「極端」、「強烈」的方式分開,想必也是老人家實在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吧?而中國一線城市中,類似這樣的「隱形啃老」頗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我們都知道,「啃老」就是成年子女原本有能力養活自己,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工作,不勞動,靠著父母供養,依附父母生活的一種並不光彩的行為。
而「隱形啃老」就是我們文中的張晨夫妻倆這種模式。住在父母家,什麼都不管不問,家務活一概不管,甚至連孩子教育和衣食住行也不過問,吃父母的、住父母的、喝父母的……對外宣稱是「我們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方面照顧」,實則是打著「孝敬」的名義,「光明正大」的方便「啃老」。
說起來,我和先生一家三口也曾經跟公婆一起住了將近9年。我十分牴觸跟老人一起住,首先習慣不同,而且吃飯口味也不同,教育理念也不同。矛盾時時刻刻都有。但是沒辦法,當時住在一起,是因為老房子搬遷,沒有房子,只能在一起住。
後來有了房子,婆婆想賺房租,堅決不同意分開住。
最後分開住是因為孩子上的初中學校離家太遠了,每天要5點30分起床。晚上到7點多才能到家。很辛苦。
我不顧公婆反對,堅決搬出來了。依然記得,當時跟兩位老人說要搬出來的時候,他們嘲諷的說:有錢了唄!能自己租房子住了!
我家先生為此還跟我吵架。
我知道自己出來住意味著什麼,獨自承擔一切,照顧家庭照顧孩子買菜做飯養家餬口等等瑣事都要親力親為。可是,這才是生活啊?一輩子仰仗父母,在父母眼皮底下生活,算什麼獨立青年?
當然,面對即將80歲的張晨父母,很多網友開始指責這對老人家。
網友:攆走了?等臥床不起了還想讓回來嗎?
網友:說啃老? 哪家不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帶孫子孫? 最起碼這兒子與兒媳都有工作!是這倆老人想不開?要麼僱保姆! 都伺候這麼多年了70+了 眼瞅著需要兒子伺候了卻動了法院趕走? 這是準備要自己終了的節奏!
網友:都70多歲了才讓他們搬走,到時候他們怨恨你們讓他們搬走,等你們需要他們照顧的時候他們能照顧你們嗎?
我想對這些吐槽老人家的網友說,你沒有經歷別人的苦楚,就不要對別人指手畫腳吧。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合適的選擇。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中肯的回覆:
兩位老人是城市的知識分子,希望退休之後有自己的生活,有精神需求,享受退休生活。農村的大多數老人自打兒子結婚(因為更多的是沒錢吧,都住在一起)照顧孫輩竭盡全力。作為兒子、兒媳更應該感恩老人的付出,將心比心。
其實,客觀來說,老人家是沒有義務去贍養孫輩的。
中國成年人,成家立業之後,就要小夫妻倆開始為自己的小家庭努力奮鬥了。父母也應該有自己的晚年生活,年輕人需要幫忙,老人可以搭把手;老人家生病需要照顧,年輕人需要挺身而出,住在同一小區或者離得不遠,給彼此足夠的空間,這才是最好的相處模式。
中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隨著70後80後一代人的逐漸老去,他們的老年生活應該會比現在更加豐富多彩。
作為90後00後一代年輕人,也應該將心比心,懂得感恩。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幫助您,成為更好的自己。
關注我@Tina育兒,查閱更多精彩熱文。
大學生入學3個月後想換專業被輔導員回懟,其實你可以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