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綠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會見了到訪的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教授一行。
周晉峰博士會見了到訪的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教授。攝/綠會
宋怡明是著名漢學家,加拿大籍,專攻中國明代歷史、中國宗教史、海外華人史以及明朝軍事社會史,2015年被任命為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向周晉峰(Jinfeng Zhou)介紹他在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攝/綠會
宋怡明表示,自己此番前來是作為一名歷史學者,了解到綠會在保存古村、古樹、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努力,對這方面非常感興趣。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社會在各個方面呈現了嶄新的面貌和巨大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成就值得研究學習,他作為一個研究型學者,希望通過從多個角度來了解中國,以此更好地研究學習當代中國發生的變化、意義及其影響。
周晉峰介紹了麋鹿重引入的故事之後,宋怡明表示「麋鹿的故事太精彩,應該寫一本書!」攝/綠會
周晉峰感謝宋怡明的到訪,並從1985年的麋鹿重引入開始,介紹了中國綠髮會的成立(當時是叫做「中國麋鹿基金會」),以及到更名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到更為現名的歷史和時代背景,以及主要工作。
宋怡明表示沒想到麋鹿經歷了這樣的一段歷史,認為值得寫一本書。他在談話中重點談了自己對於歷史文物的理解,並向綠會秘書長介紹了自己的一本近作《中國問題:對一個上升中的力量的批判性洞察》(The China Questions -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並表示,這本書回答有關中國政治、國際關係、經濟、環境、社會、歷史與文化的36個關鍵問題,其中包括環境問題。
宋怡明介紹了自己的新作:《中國問題:對一個上升中的力量的批判性洞察》(英文版)。攝/中國綠髮會
宋怡明表示,他的目前的重點研究興趣之一是傳統的古村落。他了解到中國政府和NGOs為保護古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非常關心,怎樣來找到一種途徑,他稱之為「Village Economy」,來復興傳統的古村落?很多人離開農村,遷往城市去工作,然後把錢寄回老家。周博士介紹了中國綠髮會二級機構「古村之友」及在這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宋怡明表示出高度興趣,並當即表示「我應該參加古村之友」。
在談話中,宋怡明還主動請周秘書長談對遷徙物種跨國界保護的問題的看法,以及他最近在一次活動中被問到關於近日發生的一起中國消費者去越南食用了瀕危野生動物(穿山甲)的事情。他希望了解綠會對此的看法。
綠會秘書長會見到訪的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一行。攝/Linda
對此,綠會秘書長博士表示,我國政府為了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國的公眾也在積極參與和配合。他介紹了大鴇這一典型的遷徙物種,因為遷徙物種不認識國界線,需要跨國界的合作來使它們免於滅絕。他舉了長垣、錦州等地中國的民眾(志願者)主動地為了保護這一瀕危大鳥巡護、反盜獵、撿拾毒餌。他認為公眾參與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他介紹了綠會志願者是如何發現最新的這個「穿山甲公子」的,並講述了為了保護這種世界上遭受非法貿易最嚴重的哺乳動物所做的一些工作,包括把2017年變成了「穿山甲轉折之年」、以及正在把2018年「穿山甲盤點之年」。希望通過這些工作讓人們意識到:食用瀕危野生動物,不僅不是榮耀,而且是非法的。
據宋怡明介紹,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被認為是海外研究中國學的先驅和重鎮,對政治、經濟、歷史和社會都有深入的研究。除了中心主任、助理主任及幾名輔助人員外,現奮終身研究員5人,短期兼職研究員100 多人,訪問學者19 人,從事博士後研究的5人。對中國的研究幾乎涵蓋了社會科學的各個方面:不僅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歷史、社會的大方向,還對海峽兩岸關係、中國外交史、少數民族問題、海外移民、中國的文化遺產等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該中心正在努力成為引導世界漢學研究的重鎮,並積極吸納各個階層尤其是中國社區公共政策決策者加入。
文/Linda 核/花花 編/小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