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式的「我是為你好」真的是為你好嗎?扎心了!

2021-01-16 易縣融媒

「綁架式」的愛是可怕的,絕大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以愛為名的強迫。「我是為你好」往往會成為讓你聽從他們的萬能的藉口。

比如:上學時不給談戀愛,畢業就要你結婚,沒結婚對象就給你相親,對象不合父母心意,還必須分。有多少情侶毀在父母一句「為你好」上。

有時父母是希望下一代幸福,但父母沒有問過我們想要的幸福到底是什麼,順從了父母的意願我們自己不幸福,不順從說你不孝順,人生的抉擇就在於此,現在父母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嘴上說為你著想,實際上根本就是為他們自己著想,最後出現感情問題還得做晚輩的處理。

毋庸置疑,他們本意是好的,但是沒有從實際角度考慮,很多本應美好的感情成為了父母片面意願的犧牲品。如果有一天你確認眼前的這個男孩或者這個女孩是你未來想守護的人,那麼勇敢的去守護吧,努力說服父母或是用行動證明給他們看,你們是自己合適的人。

我們沒懷疑過父母的「為你好」但是,凡事用自己的經驗和認知,來左右別人的選擇,真的不是為我們好;我吃過的米沒你吃過的鹽多,但你也不知道我想不想吃米,我自己覺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父母的一句「為你好」讓你失去或得到什麼嗎?留言來說說吧!

相關焦點

  • 當子女聽到父母說:為你好!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蔡康永給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溫柔、會說話、情商高,他最近在一次訪談中說到:我覺得爸爸媽媽會說我是為你好都出發點,說穿了就是他不知道人是不能改變別人。所謂的「我是為你好」,是以為我知道什麼叫做為你好,還有你要聽我告訴你怎麼做,這其實是雙重的錯誤,是誤會。
  • 「我是為你好」,可我們真的好了嗎?
    有些父母控制著孩子的喜好,不允許他們表達;有些父母控制著孩子的感情,不允許孩子和自己不認同的人在一起.....父母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影響和束縛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可是這種行為,真的會讓我們覺得窒息。幾天前葡萄閃婚了。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奇葩說》有一集的論題是「我這是為你好,是扯嗎?」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深有感觸,可能被父母說過,可能被朋友說過,也有可能自己說過。在我看來,」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的確是在扯淡。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個。說實話,基本上沒有多少父母是帶著惡意給孩子提意見的,他們是真的想「為你好」,而身處各種迷茫期的我們,也的確需要一些指導意見。可問題是,你們的有太多經驗我都不適用。
  • 「我都是為你好」---來自父母的情緒勒索,為的是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表面上是以他人為出發點的關愛,但其實是一種情緒勒索,為的是達到自己的目的!! 曾經有一位媽媽哭著對著七歲的小孩喊:「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去死了!」沒想到這孩子竟然回答:「媽媽,如果妳不能愛妳自己,妳就沒資格愛我。」 誰才是心智成熟的人,高下立判。
  • 「我是你媽,都是為你好」,中國式家長的控制,害了多少無辜孩子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是多少中國父母掛在嘴邊的話,這種深沉的愛。《囧媽》這部電影詮釋了「中國母親式」的關愛,擔心兒子沒有吃飽,任何食物都往兒子的嘴裡塞,看著兒子吃紅燒肉,控制兒子吃肉的量。這種控制式的關愛讓人無法呼吸,終於兒子忍不住了,爆發出來。可是母親更加痛苦和不解,我這麼愛你,你為什麼不感激我,反而用這種語氣和我說話。
  • 《你好生活》你相信「父母愛情」嗎?
    這一期,他們回到了小尼的家鄉新疆,一個美麗遼闊的地方,有好喝的奶茶和鮮豔的花,對於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中遊蕩的人來說,節奏突然慢下來,這也算是《你好生活》節目的宗旨了吧。其他的嘉賓就不介紹了,這一期的重頭戲是小尼他們為小尼的父母在結婚四十二年後重新補辦的一個婚禮,這種橋段在綜藝節目裡是時常看見的。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豆豆的成績一旦有了少許的下滑,媽媽就會大發脾氣,對豆豆一通大罵後哭著說:「我天天管著你都是為你好,你考成這樣對得起我嗎?」豆豆每次面對媽媽這樣的責難,都顯得非常的委屈,他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聽話了,為什麼媽媽還總是不開心呢?難道媽媽不愛我了嗎?
  • 父母嘴裡的「為你好」,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別再假惺惺了
    閨蜜怒吼:「我是為你好,你看現在都什麼時候了?要是每天還保持這樣懶散的狀態,到時候小升初,你看你能上個什麼學校?還有,我說的話你怎麼就聽不進去呢?讓你別一天到晚玩手機玩遊戲,你就是不聽,以後有你好果子吃。」
  • 父母的一句「都是為你好」,曾傷害了多少孩子
    為人父母者,沒有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道出了多少父母內心深處對子女的真誠和憐愛。可是也有這麼一句話,可以說是很多父母嘴邊最高頻的一句話了那就是:都是為你好!可是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做家長的知道嗎?
  • 那些催你結婚的親戚是真的為你好嗎?
    圖片來自網絡我們說你都是為你好,別人還懶得管你呢!你可拉倒吧!為我好你倒是給我點錢呀,幫幫我呀,別光說呀?(別聽我瞎bb ,永遠不要指望別人,父母也不行,自助者天助。)除了父母親之外,在這些人當中有幾個是真心怕你單身而好言相勸的?有多少人問你一個月掙多少是擔心你吃不吃得飽的?有幾個不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笑話你貶低你的?
  • 「我都是為你好」:你給我聽好!我不需要!
    那些把『我都是為你好』掛在嘴邊的行為,是一種軟暴力,這,就不是愛。那些口口聲聲說「我都是為你好」的動機,都是為一己之利而情感操縱心理虐待他人。那些拿起「我都是為你好」口戰武器對我們的情感世界拳打腳踢的人,往往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 親子教養,窒愛口號:我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我再問。『你快點吧,囉嗦什麼,難道我會害你嗎?』『………………』聽到這句話,我突然不知道要說什麼了,草草結束了電話,心裡只覺得堵堵的,說不出的不舒服。『難道我會害你嗎?』、『我是為你好!』是母親常常掛在嘴上的話。
  • 心理學揭秘:那些「都是為你好」的話,究竟是假意還是真愛
    肖驍在《奇葩說》裡面說過:一個喜歡把「都是為你好」當口頭禪的人,一定會在你出問題的時候說這麼一句話:「你看我當初說什麼來著?」聽著確實扎心。這些話常常出自我們的父母、愛人和朋友的口中,他們苦口婆心地大談「都是為你好」,或者以愛為名,要我們必須按他們的意思去做事情。一旦我們放棄自己的決定去迎合他們,又會感到非常的難過和沮喪。到底「都是為你好」是不是真的為你好?是真情,還是假意?
  • 「我一切都是為你好」,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到底應該怎麼定位?
    有沒有過這樣的年少體驗,「我一切都是為你好」,在自己還是年輕時,就聽父母敦敦善誘的說過?父母作為長輩,他們經歷過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歲月,他們有理由覺得自己的人生經驗是豐富的。因此父母開始苦口婆心地開導子女:「我一切都是為你好」,是最為常見的一句話。
  • 父母如何正確表達「我這是為你好」?
    我催你學習,是希望你以後能上個好大學,然後能找個好工作,我這是為你好啊;我讓你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那些垃圾食品,希望你能有個好身體,這難道是為了我自己嗎?我讓你在天涼了多穿點衣服,希望你不要被凍感冒了,這也是為你的身體著想啊我催你早點睡覺,……我讓你少玩點遊戲…………都是為你好哇!
  • 中國式婚姻經營的可怕之處:「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可是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下一次妻子和異性同是說話的時候,他還是會因為憤怒對妻子動手,最後直接將對方囚禁在家裡,美名其曰「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他的妻子真的覺得好嗎?像動物一樣被用鐵鏈拴著,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淤青從沒好過,腿被打斷只能坐在輪椅代步。
  • 好父母的修煉準則:從不說「我都是為你好」,愛孩子從「懂」開始
    成為好父母是我們的必修課,在這段徵程中,我們要了解,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從「懂」開始。「我都是為了你好」,毀了多少孩子「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也許你的父母曾經對你說過這句話,也許身為父母的你對孩子說過。
  • 《你好生活》尼格買提回新疆 為父母策劃甜蜜婚禮
    當《你好生活》第二季的旅程駛過半途之際,尼格買提終於「圓夢」,帶著他的好友撒貝寧與節目嘉賓李亞鵬、沈夢辰和王智一起回到新疆。歸鄉的這一步,他邁得不緩不急,因為他的心,始終在故鄉。行走在伊犁的青石大道上,馬車踱步轉過一個個路口,笑臉相逢遇見一個個故知。堅持以心為路牌的《你好生活》,在新疆的街頭巷尾,用美食和舞蹈探索一種生活的美好,以忠貞和不渝見證一場愛情的偉大。
  • 那些打著「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變好了嗎?
    不是他們不聽話不願意做一個好孩子,只是他們真的特別不願意接受父母的這種美其名曰「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教訓。就好比是,那些打工人厭煩的其實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些安排工作的人一樣,中國家庭的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特別喜歡控制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做什麼,暫且不論對與錯,他們都美其名曰「我都是為了你好」,往往表現的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 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得聽我的,這樣的父母我們不要做
    曾經有個朋友到了找對象的年齡,高不成低不就讓父母操碎了心,她自己倒是自得其樂覺得緣分這件事不用著急。反而覺得自己的爹媽認為女兒不出嫁像砸在手裡的賠錢貨一樣,真不明白父母為什麼那麼著急。朋友問媽媽,到底為什麼非要結婚?她媽媽回,你老了怎麼辦?到了年齡還不結婚別人怎麼看咱家?趕緊找個對象結婚,這可是為了你好!最後父母規定要是到三十歲嫁不出去,乾脆不認這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