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十二背後杯」中國詩歌擂臺賽
12月4日冠軍:塵凡無憂/只有極少鱗片的魚
■ 詩歌頻道
楚衣飛雪/詩三首
沙漠/詩三首
明燭江南/詩三首
只蝶痴夢/詩二首
成永軍/詩二首
程勝鳳/你出生在這裡(選二)
李二猴子/一路回聲
香雪婉兒/我是愛,我是我的詩歌
撿漏/無法停止的蕩漾
仇潤芝/故鄉村頭
■ 國內頻道
峻剛行者/詩三首
齊鳳豔/詩三首
曾自力/詩三首
李虹輝/詩二首
金色海洋/小雪
東方亮/天晴了
山裡娃/走過丹江小橋
瓜瓜/泥土
曉君一生何求/大雪,我一直在等你
江南一牛/雪的三段論
老遠/新春夏秋冬
田邊/歸鄉
南道元/歲月落在地上
韜光尚志/雪
管小明/子宮之詩
■ 翻譯頻道
梵君譯/李林芳:詩二首
■ 評論頻道
以琳/詩歌之美與詩人之美
李之平/簡評陳先發的《早春》
由世界詩歌網、貴州清溪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世界詩歌》雜誌社、《香港文藝報》社共同舉辦的「十二背後杯」首屆中國詩歌擂臺賽,12月4日比賽評選揭曉,塵凡無憂的《只有極少鱗片的魚》在41首初選作品中勝出(今天無補選作品),榮獲首屆中國詩歌擂臺賽第94日「日冠軍」。
「十二背後杯」中國詩歌擂臺賽9月1日開賽,至2021年8月31日結束,每天評出一位「日冠軍」,獲獎名額多達432個,獎金獎品總額達11萬元,年度冠、亞、季軍獲得者,將邀請出席博鰲國際詩歌節,並在博鰲亞洲論壇舉行頒獎儀式。《只有極少鱗片的魚》將配簡評在今天的《詩日曆》微信公眾號發表,塵凡無憂將獲得獎品:全年(1-4期)《世界詩歌》(中英雙語全彩色雜誌)一份。
「十二背後」杯中國詩歌擂臺賽參賽方式:
1、所有參賽者請到世界詩歌網註冊,網址:www.worldpoetry.cn,註冊名與發表作品署名須一致,不少於兩個漢字,不能有字母、數字或符號。如出現不能註冊的情況,請致函郵箱hqchf@sina.com說明(郵箱拒絕投稿);
2、將一首現代詩(未在紙質媒體發表過,未在任何媒體或徵文中獲獎,每人每天限發一次,否則取消比賽成績)發到世界詩歌網國際詩歌論壇「國際詩賽」頻道,作品標題前請註明【擂臺賽】。提倡40行以內的短詩(長詩也可參賽)。
「十二背後」杯中國詩歌擂臺賽12月4日冠軍作品:
只有極少鱗片的魚
塵凡無憂
只有極少的鱗片了。
我閃著疼痛之光,在暗夜,在無人處,在遠離水源的地方。
沒有悲鳴,我的嗓音已被數度秋風割去。
而夢想的河流遠未到來。
它還會到來嗎?——
我一再溫柔我的心。
哦,就在前方!我聽見溪水的長笛,
穿過一片記憶林立的刀尖。
中國詩歌擂臺賽評論團評論員簡評:
這是一首生命渴望之詩。詩人巧妙的以魚的具象入詩,標題即是《只有極少鱗片的魚》,可見魚受之於外力,受之於無水掙扎而傷及肉身。此處已無「遊魚之樂」,而是處於遠離水源的絕望境地。此刻的渴望與幻想是一種超現實的景象。詩人完全進入了魚的生存困境之中,其意念與魚融為一體了,於是詩人之我即是魚之我,我的感受即是魚的感受。只有如此,讀者才會在「我閃著疼痛之光」的詩句中感覺到鱗片脫落的疼痛,才可以在詩人的語境中推進其詩。「沒有悲鳴,我的嗓音已被數度秋風割去。」此處甚為絕望,悲鳴已絕,而秋天來水無多,風還鋒利如刀。詩人營造氛圍的能力可見一斑。在困境之下的設問,是每一個底層人員嚮往美好生活的設問,也是每一個靈魂受困之人對存在奧義的設問,讀者也會身臨其境對路在何方的沒問。這是生命的自然反應。「它還會到來嗎?——/我一再溫柔我的心。」詩人是善良而心存希望的,但現實並不盡然。遵循邏輯的力量,救命之水必將到來,這是每一本教科書上的光明結局。然而詩人更尊崇於現實的殘酷性,以極為陌生化且甚有質量的語言展現了人生的艱難。此詩文字背面蘊涵的生命之痛直擊讀者心靈,讓人悲戚感傷。詩歌力量的無窮之大,我們領教了。
——空靈部落(詩人、評論家,世界詩歌網評論頻道編輯)
「十二背後杯」中國詩歌擂臺賽12月4日評委:
(按投票先後排列)
初審團評委
徐長森(詩人,世界詩歌網國際詩賽頻道編輯)
李 豔(詩人,世界詩歌網湖北頻道編輯)
隱士公(詩人,世界詩歌網山東頻道編輯)
張祖鵬(詩人,世界詩歌網河南頻道編輯)
瘋狂小吃部(詩人,世界詩歌網吉林頻道編輯)
陪審團評委
湘西木魚石(詩人,世界詩歌網湖南頻道編輯)
龍 平(詩人,世界詩歌網高級會員)
瓜 瓜(詩人,世界詩歌網金牌會員)
覆審團評委
林小會(詩人,世界詩歌網貴州頻道副主編)
老影子(詩人,世界詩歌網遼寧頻道副主編)
孫連克(詩人,世界詩歌網國際詩賽頻道副主編)
黨水北(詩人,世界詩歌網陝西頻道副主編)
關門雨(詩人,世界詩歌網內蒙古頻道主編)
周曉雯(詩人,世界詩歌網貴州頻道副主編)
風 笛(詩人,世界詩歌網上海頻道副主編
詩三首
楚衣飛雪
秋天的暗門
是誰還壓不住霧的彌散
是誰還在動用枝頭的彈力
松鼠蹦躂的彈力,漿果打在厚樹葉上的彈力
林子這麼大,寂靜向下時
竟然沒有一個地址可以
彈出秋天的暗門
但我確定,萬物各有其徑
最後一條可以蘊和的路
——通往雪,倒立的澗溪
還原著回聲
反覆式嵌入
走在人間的我們,用陽光
收攏稻穀和草聲
互動的詞咬住迴響,不同生長
只把樹隱喻的願景拂亮
披著雨水的垂愛,深入,重複以及追隨
除了風聲,鳥語,還有
湛藍和慣性
——我確定的是,進山出山的雲都給
遠山帶來大量新鮮的詞
季節重複著萬有引力
從飽滿跨入秋天的木門
一片落葉,重複叩響
也是用嵌入式的觸碰
確認雪深入泥土的向度——
那應是夢抵達的地方
那應是叢林深處,是世外桃園
是童話裡的城堡
是人間的避難所,是愛垂掛的雲梯
是一個人的遠方,孤獨地亮著——
盤旋於林中的風從寂靜處呼嘯而來
壘起它的人,有時像歸隱者
有時像得道者
他圍著塵世的輕,找準一個詞的暖意
不厭其煩地點化
——聚攏到身邊的閒雲
詩三首
沙漠
小雪之詩
每每小雪,我最多是:哦,小雪了。
即便是大雪,也是如此
在我與雪姑娘之間
橫著一道難於翻越的秦嶺。
那天下午,江南細細的斜雨
夾著她若隱若現的身姿
從未見過她真容的孩子,心情就像一個
初釣者,望著被扯動的釣線
復又歸於平靜
但仍有那麼多雙明亮的眼睛
一直仰視著。
整個下午,斜雨把目光中的閃爍,慢慢澆滅
無法停止的蕩漾
大起大落,是大人物的事。
我只在抒情時親近大海
真要把激蕩搬進日常
恐怕我會成為一粒沉沙
不如現在,浮在兩畝水上
靜心種蓮。手持簡約的木槳
坐在木盆裡,旋轉,搖晃
收穫香氣,填平欲望的溝壑
而一朵白蓮美得此生難遇
摘,還是不摘——
她太像岸上的某個人了。
而岸上,也橫生激流,和浪濤
到山頂上去說
陽光來得最遲,去得最早
低處,模擬了我們
塵埃,像逝去的時光的遺言
固執地聚集在
你微小的呼吸上
到山頂上去吧。深深的呼吸
可做成一把雞毛撣子
拯救你心中的微明
所見之處,坎坷在,清風也在
這人間,依然是一條奔走不息的河流
詩三首
明燭江南
無法停止的蕩漾
一小段光陰
逐漸泛黃
一小折小辭店
站在僧簷下
雨聲那麼薄
江風吹一下
欄杆就有了登臨之意
迎江寺
倒在前朝的懷裡
輕持鐘聲
光緒帝的筆意過於柔媚
一陣風鈴錯過了波浪
咿呀呀
那波浪摺疊起振風塔
去往了金陵
野菊
雖說身處荒山野嶺
但她們還是一齊開了
那沖天的香陣
像香透了整個晚唐
在某個夜晚
她們幾乎又全部凋零
她們喜歡無名
她們的語言喜歡自開又自落
晚霞
太陽的回眸
在山尖停了一下
山下的池塘
在田埂停了一下
田埂上的父親
在池塘邊停了一下
洗乾淨腳上的泥
那頭老黃牛和犁也停了一下
田野伸了一下碧綠的腰
秧苗藉機攪渾了天色
詩二首
只蝶痴夢
灶火
火柴頭在塗有磷的長方形火柴盒的一側
劃燃之後,一隻小手便會伸向灶膛內
已預先放好的鬆軟易燃的柴草
火,燃起來了,越來越大
接下來就是往灶膛裡添柴禾
樹葉,樹枝,麥秸,豆秸,玉米秸,玉米芯,稻草……
灶膛這張大嘴,吞噬了太多的柴堆,柴垛
也吞噬了我太多的少年時光
那時候,小小的我是灶前一位小小的夥夫
見慣了太多的柴禾燃成灰燼的樣子
卻也過早地讀懂了灶臺邊
終日忙碌的母親,那曾經的歡喜與憂愁
黃昏之後
黃昏安靜下來
我,也安靜下來
走進黑夜
就走進了神秘
用靈魂觸碰星光
用思想梳理黑夜
一隻蝙蝠飛起
一群蝙蝠飛起
夜鳥在某一棵樹上偶爾鳴叫
好像有人在靜湖突然投入了石子
遠處,次第亮起的燈火
是人間的溫暖地帶
詩二首
成永軍
謎底
花凋謝
黃色的蝴蝶
一起失蹤
究竟去了那裡
成為追尋的謎
直到秋天切開蘋果
兩隻蝴蝶飛出來
我與春擦肩而過
一輛貨車
悠悠駛入視線
快鏡頭閃光
與車上的幼芽
撞個滿懷
全車樹苗圍攻
都綠著臉
為小生命叫屈
春雷驚醒的甲殼蟲
無事前行
我擔心
栽在右肩上的綠
長成一棵樹
你出生在這裡(選二)
程勝鳳
1
你出生在這裡。一條河兩岸稻香。
兩岸村莊。竹林。慄樹林。
青山和碧水藍天
站在這裡。每一次回來
都只為看一看
聽一聽。吹一吹
這河堤的風
這落日。這蒼茫雲海間
當你真正擁有時。有的仿佛只是
空落落的感覺
2
鹽田河就在那裡。白果湖就在那裡
替你數著星星。數著飛鳥
仿佛沒有過等待。沒有過期盼
你歸來。只是多了一個舊人的氣息而已
只是多了一個陌生的舊人
一個歸來者的影子發出了驚嘆而已
一路回聲
李二猴子
給我一條溪流
漸漸遠去的回聲
被煙火繚繞
時間將驗證
生活藏不住一句謊言
痛,是風提到的和聲加入
吹啊吹……
荒草倒向我,野花倒向我
鳥鳴包裹鐘的回聲也倒向了我
我收集的一路回聲,你肯定會聽到
所有舉目慈悲的歡唱
是一個果實有花的內心,一開始就含淚
我是愛,我是我的詩歌
香雪婉兒
是的。我是詩歌的信徒
我愛唐朝的燈火
愛亂世的詞牌和奪命的輓歌
我愛,寒門咿呀的響動
照進不甘的月光
愛我房間裡被掏空的洞穴
深一腳,淺一腳的摸摸索索
我愛,持燈行走的客旅
留一絲光芒煨我
愛這世間所有熱氣騰騰的靈魂
煮酒是你,烹茶是你,你是無數個你
別在找我了
我已經遠遁在詩歌裡修行
晨鐘留白,暮鼓延展
我就落座在長亭外的青石階
青絲是我,紅衣是我,我是你眼中的萬家燈火
偶爾樹木,偶爾蝴蝶
蓮花成佛的那一日
我是遙遠的湖泊
微微搖晃,微微蕩漾
走丟的是我命裡的圖騰。游離,冰冷,化不出人形
你若成舟,就載著我
千山是你,萬水是你
我把我丟掉的詩歌統統打撈
在前朝,你應聲問我:是身留,是心留?
無法停止的蕩漾
撿漏
題記:此文獻給新秀59歲生日!祝生日快樂!
說著鄉音的普通話
走進職場踏著工作的旋律
走進市場享受生活的節拍
走進愛唱著收穫的歌
走進……
溝通中把聲音當成藝術
常常被某段聲波觸發
解碼音效卡
沒發現聲的體積與形狀
卻發現了聲的根
說著鄉調的普通話
從離職的剁手過程中
確認自己的存在
人生的某個階段
總是零零星星
想過
思考過很多不著邊際的故事
走起
一個個腳印
穿越
零零總總
柴米油鹽醬醋茶擱在哪
搬家的極限是看見家苑
說著鄉土味的普通話
從南下北漂到東遊西攬
確認自己的喉音
生活的路上
心中總是有一座夢想的高山
奮鬥
拼搏起起落落
前進
一串串衝鋒號
穿過
日日夜夜
鍋碗瓢盆勺盤筷交響曲
裝修的極限是看見自己
故鄉村頭
仇潤芝
我懷揣一輪明月
心中悽楚奔湧
我不能進村
村裡已無落腳之地
更無識我鄉親
倘若驚起犬吠聲聲
靜謐會頓然炸開
黑夜沉沉,燈光點點
望著故鄉入睡的身影
我想起疲憊的母親
在燈下穿針引線
此刻我就坐在她身邊
卻不敢喊聲娘
撲進她懷裡
夜半,風冷
我要走了
我脫下淚溼的棉衣
蓋在村前河岸上
我不能回來給故鄉盡孝
只能用此微舉
給熟睡的母親暖暖腳
詩三首
峻剛行者
刺配辭
這是一枚從工廠窗戶
撲出的樹葉,一枚和其他樹葉
大不同的樹葉,沒人為你
拉響鳴笛
一枚樹葉有一個我看不見的
窗戶,當能看見窗戶時
它已不是一枚樹葉,許多飄零的
人和物,不再相憐
這是一枚一身尖齒的樹葉
也是一枚一身尖刺的樹葉
葉身一周圈高低錯落的尖,黑夜裡
虛和實的牙齒交錯
風咬緊它,還是它撕住陽光星光
勝敗無從定論
你撿起落在地上的它,拿起墨筆
寫上兩個字,像給它
不辨真假一生的面額上
能解脫的刺青
鬆開口,我還有百裡之地要走
感恩節辭
手機裡的響鈴,比雲裡太陽跳出的
早一些,斷頭的澗池興平南路
和即將開通的平澗路,差一個立交的環抱
火爐一圈六個人圍坐
端茶時,我對夥伴說
今天感恩節,笑沒有聲音
我知道特別的鈴聲
是誰發來了問候,很多時候
老家衰敗的瓦屋
在你心裡幾乎遺忘
當看見「孫家村」的三個字時,心會說
到家了,身體成
地頭一坨軟軟的黃泥
二十五歲像辭
頭髮可再長點,光陰可將耳朵
藏鍾。再長點,它的黃會更亮
會接近喜歡的非洲草原獅的長吼。山溝深處
一條村河畔,一座軍工廠和一個青年
車間高大廠房、機器的流水線裡
想像的藤蔓
和銅的金絲躍上雲端
你聽到能預見的未來,和鼻梁
一副大的塑膠近視眼鏡框
都是誇張的現實主義,好漢打虎前
要端大酒碗,一飲而盡宿命
臉如木桌,眼睛裡燃燒的小獸
和臉龐瘦削的青春,鼓動一次次妥協
苦難是一把能藏住的沙子,誰在
你錐形的下巴,看見沙漏的不公
黑和白褪去色彩,和一場大雪的虛驚
是同一次框視相遇,誰伸出的手
快過時間,誰就會偷渡成功
掉進50歲和25歲兩條河
(選自陝西頻道)
詩三首
齊鳳豔
秋日,即景
很多荷葉邊緣已泛起黃邊
已有數片長出嬰孩拳頭大的
乾枯,小的也如少女的手指肚
鏽色腐蝕的
常常不止是長鏽的物件,哪一樣
不是長出來的呢
剛剛出水的那一朵粉紅淺白,三五橫斜
湖面的細枝,多麼纖弱啊
悲憫在初秋比在深秋
比在冬季更易繁殖,九月剛出生的
那一朵啊,你尚抱裹著初心
世界已炎涼咋現
一陣風來,你搖一搖它
你頭上蓮蓬頂著的黑皺的萎縮
掉了下來,籽實黑亮
殘瓣兒在湖面畫了兩圈漣漪
我尋了幾日
依然無跡的蟬鳴趁機蕩漾開去
秋日,我身不由己
秋日,在枝條的搖曳中
風有多大,它的氛圍就能夠在多大程度
感染我。這被感染
令我悸動:秋,你看我生機依然
我和著你的奏鳴。當旋律
拂過我的面龐,當指肚輕觸
皺紋裡的知覺,關河
冷落裡宋詞中的顫抖令我身不由己
拾階又上了幾重。於高處,遙望
雁陣飛翔。秋,我不會離去
我聆聽你沙沙的腳步
於空中,於大地共時而來
沙沙的,還有我周圍山峰樹上的葉子
它們用捨棄綠色來表達對你的追隨
驅使我在它們的零落中感知
一種沉醉,並設法用綺麗來形容眼前的
舞蹈紛紛,悽美是一個過時的詞語
更不適用於這秋之叢林裡幾朵粉色小花
它們已打蔫,貼著地皮
又一股風吹來
細莖拼命招搖倔強
我身不由己地直了直身
秋日,路過你的窗
又一片葉子飄落
很輕。生長它的枝條一動
不動,至少看起來是那樣泰然
葉子經過窗子灰亮的玻璃時
望了一眼自己
午後的光陰微悸瞬息,我的耳邊
一聲輕柔的蟬鳴
從時間之河床傳來
當我開始在徹底光禿的枝條
回憶那夏蟲翅羽翕動,我看到
襯著牆壁的顏色
牆磚縫兒的優雅和窗子的沉靜
那並不粗的枝和更細一點的小杈
線條優美,遒勁而不生硬
更適合畫幾點紅
更會有雪花拂過
會有詩人幻化瓊枝成韻
紛紛飛舞。會有另一個我
在這緊閉的窗外
抬頭看那枝條。旋轉
更多的玉屑
紛紛。我伸出手臂
那時最適合感知思念。枝條的
(選自遼寧頻道)
詩三首
曾自力
故鄉的暗語
請為我唱一首故鄉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如果你不愛聽蟬鳴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孤獨與寂寞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故鄉
像那千裡閃著銀光的明月
像那風沙呼嘯過的戈壁
像那小河岸旁的垂柳
我騎著馬兒一樣的柳條
榮歸故鄉
與雪書
想用純潔,美麗,瀟灑來形容你
但我害怕汙濁,醜陋和土氣
我怕得罪了松,竹,梅
因此我給你最苛刻的回眸
也因炫耀我的冷酷,而
顫慄
煮酒聽冬
瞧,酒在向火表達烈性
我聽見,冬天在向雪花拍賣自己
一片冰
凍住寒風
一個南方人
日夜思念著北方
(選自廣東頻道)
詩二首
李虹輝
郵筒
像城市裡的某種虛擬之物
一隻郵筒,在等待開啟它的那雙手
一雙很不真實的手
如同這個不真實的場景
大街喧譁,鴻雁失蹤的天空
一天比一天空曠
郵筒旁,一輛停放的自行車
成為舞臺上的道具
郵局的玻璃門。在盛夏的陽光裡
有什麼東西虛晃了一下
如同一個失憶的人
置身於歷史遺蹟中
現在是一個精緻的書店和飲吧
牆上懸掛著廣告一一
一隻端杯子的手有腥紅的指甲
門外的郵筒,像舊時代的衛兵
一種最優雅的表達被放棄之後
自行車的鈴聲已悄然消失
地鐵建設工地
這些圍檔,重新分隔了城市的空間
樹木倒在路邊,死亡的骨架像風景
擋住了咖啡館的視線
落地窗,光陰裡的杯子
書籍與隱秘的事物,一片灰暗
這與窗外明亮的陽光
形成了強烈對比
隔著玻璃,有人看到時光中的另一個人
他繞過圍檔,仿佛是個迷路者
迷失於被改變的時空
我認出了那個恍恍惚惚的人
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現在,從咖啡館魔幻般的鏡像裡
我走入了一個更幽深的空間
那裡有一臺挖掘機
它用彎曲的手臂砸開地面
一大堆亂石
如物質的廢墟
人類的嘉年華,是設計地獄的通道
如果不深入到一座城市內部
我只能生活在它的表面
就像這個早晨,平靜而無奇
我從居所的巷口出來
穿過斑馬線,到馬路對面的報箱
取一份晨報或郵件
(選自湖南頻道)
小雪
金色海洋
今日小雪
屬於我的那片天空
無詩
無論我如何張望
沒能等到那怕一粒晶瑩的文字
有些東西,一旦被冷處理
就會變得安靜、規矩
無論你如何解讀
改變不了某種事實
(選自河南頻道)
天晴了
東方亮
幾點殘雪,給靜默的墳塋
加一頂雪白的銀冠
田壟間,一兩隻麻雀
逶迤而至,小巧的短喙
瑟瑟發抖,一面閃爍著
驚喜的目光,一面
啄食著麥尖
麥尖上尚有耀眼的冰霜
時至今日,楊樹褪盡
昔日的繁華,長矛高舉
挑撥著西沉的月亮
樹杈間,一隻鳥巢
安然無恙。一群
黑色的大鳥掠過藍天
奮飛的翅膀扑打著
欹斜而溫和的陽光
遠方,竹林掩映處
是一座茂盛的村莊
(選自河南頻道)
走過丹江小橋
山裡娃
河水清瘦 河床皺褶
卵石如草 慎謐 凝視
清瘦的河水
如煙的河水
那鳥鳴
帶著陽光雨露的聽覺
去擦亮逝水的光芒
暮色中丹江小橋
如落燕般輕盈
在翠綠的河面滴落一段墨香
河床是孤寂
我也是孤寂的
一個巡遊於山外的異鄉人
骨節嶙峋
表情凝重
刀一樣的目光
砍向清瘦的河面
低頭
我看見一條魚
一條陡峭的魚
在異鄉的風浪中疾行
(選自陝西頻道)
泥 土
瓜瓜
世上,沒有泥土
做不成的事
大地淋漓盡致的色彩
成了泥土極致挖掘的對象
泥土讓火感動,生成
巖漿。舉起一座座大山
燒成磚石,架起了橋
成就了你的通途
當泥土戀愛
長出石頭,長出春天
瓷器便成了它心愛的作品
取出泥土的火
取出石頭裡的春天
你能發現翡翠
泥土長出莊稼
捏活了一個個人
連菩薩也是泥塑的
(選自上海頻道)
大雪,我一直在等你
曉君一生何求
出於自願。這樣的白,從黑夜裡走來
亮了。所有的風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頭頂上的
天空,送來從未有過的黎明
今天,適合飲酒?坐在田埂上
成為泥土的一部分,燃燒。大片大片的陽光
藏在一粒一粒的糧食裡
於是,我端起晨曦。像捧著你的純粹
聽一條河流,在身體裡流淌
你可以往任何地方去。一個我,填上你
骨頭的重量,湧過來。你簌簌地,從枝頭上落下來
(選自江蘇頻道)
雪的三段論
江南一牛
1
雪落在無聲的中國
而雪中夾雜隱隱的冬雷
家鄉那邊自古就有「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說法
好在如今都不用養牛了
沒有牛欄的農舍卻有更多的空房
這些年來
雪一直不進城
雪在城市的外圍偷襲空蕩蕩的田野
並且蓋住空落落的房屋
2
去年往東北看雪
雪多到無處不在時
雪也疲勞了
我自南方來
南方已經多年無雪
我驚訝於北方之雪沒有邊際的遼闊
我把去年的驚訝帶到今年
回憶中,感覺去年腳底嘎吱嘎吱的雪
正在甦醒
來一場大雪吧,南方!
我想要一個潔白的世界
我不要襲擊的陽光
我們南方的雪,畏懼陽光
3
堆積如山
淺薄如紙
飛起來轟轟烈烈
落下來安安靜靜
偶爾半空中殺出一朵紅梅
白色背景使出了射鵰之力
這不是雪
這是什麼
(選自湖南頻道)
新春夏秋冬
老遠
飽蘸汗汁的大手筆
將春夏秋冬全面改版
春天的一場鬧劇
改成了啞劇
夏天的一首古詩
改成了現代詩
秋天的一篇
內容豐富的雜文
改成了空洞無物的散文
冬天的一部熱播老故事
改成了冷淡的新故事
許多原創畫面
已被清空
再也無法恢復
(選自湖北頻道)
歸鄉
田邊
1
我將過往裝入行囊
然後上高鐵
下高鐵
轉公汽
行三十裡
司機告訴我
「老闆,你家鄉到了!」
我下車。四顧
一臉懵逼
這是哪裡
2
我揣著青澀離開
故鄉的路
幾道彎彎
繞過一座小山
跨過一條小河
兩棵苦楝樹歪在河邊
再上坡
一道土城似的坎坎
翻過
故鄉立即入眼
3
四十年煙雨
洗盡鉛華不再
故鄉,在心裡
須臾不曾離開
可現在
我找不到一絲熟悉的影子
眼望去,大道寬闊
房屋氣派
小河和坎坎
還有那座小山
不復存在
兩棵苦楝樹
倒還在
卻顯得低矮
高樓大廈
井字型街
讓我的腳踏上去
如夢般忐忑
4
回故鄉
驚喜還是失落
禁不住兩眶熱淚
從心裡流出來
遊子老矣
故鄉的變化
真讓我喜出望外
我回了
再不會離開
(選自湖北頻道)
歲月落在地上
南道元
一個人老到深處,就不再老了
比如一個九十歲的老婦人
跟八十歲沒什麼兩樣。
比如一片樹葉綠得發黑
就不再綠了,它呆在冬天的冷風中
蹲在溼漉漉的高枝上
連抖也懶得抖一下
更不會落下來
一場又一場大雪,拿它也沒有辦法
歲月就算是放過她們了
跟她們計較,會令後來者恥笑。
還有日日在山上
敲木魚的手和誦經禮懺的聲音
歲月更不會去碰他們
他們早已向人間煙火背轉了身
置若罔聞地活在我們身邊
仿佛從未來過這世上。
也許有一天,我也能努力地成為
一個人間的局外人。當然
我明白他們看上去的安之若素
是因為曾經都苦難重重。
(選自四川頻道)
雪
韜光尚志
鄉村的夜空是如此寂幕
片片雪花像漫天飛舞的精靈
只為冬
洶湧而來
那一刻的盛美
在我心裡
更勝于欣賞都市裡燃放的煙花和閃爍斑斕的霓虹燈
此刻
我步入田園
張開雙臂
仰起臉龐
任雪花輕柔地親吻我的肌膚
讓雪花融入我的身體
我融化在雪的世界裡
聽雪落沙沙
看雪花輕盈
一會兒
山白了,地白了,房屋也白了
一切變得自然的白美,自然的靜
置身於家鄉寂靜的夜空中
遠離城市喧囂
昔日雜亂的心念漸漸恢復了寧靜
(選自甘肅頻道)
子宮之詩
管小明
一旦那個雌雄同體陰陽合璧的種子
在你那裡安了家
它就可以順利地分裂、聚變,生根、發芽
它吸取天地間最純的精血
27旬後,開出一朵最美的花
那是一朵,會哭會動會說話的生命之花
你是一座最小的宮殿
卻是一個溫暖的居所
那裡四季如春,勝似版納
生命在這裡可以順利成長
十個月後,你將奇葩綻放
你也是一個安全的殿堂
你能為花兒消除一切的險象
當你完成了使命
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隱居山林
你變成一個冷宮
當風雨來時,難以抵擋侵襲
或像敝履般切除拋棄
(選自江西頻道)
Li Linfang: Two Poems
梵君譯
One-man Show
Walking down the path a field of mountains open up.
Sloping ground, purple copper bells, dog-tailed grass, doves that sweep through the trees like lightning
All get their roles.
A man, shadow moving left and right, sunlight tugging at him.
The sound of the wind cannot be swayed, a gust of wind blows away the soul.
The clouds covered the sky, and it went to a past life.
This life is just a script.
All beings have their own way, God is on high
The switch turns on, no matter how contemptuous the story's structure
Walk in and you fall in.
Just looking at it brings tears to my eyes.
From birth to fading, the rolling of a tear has its own trajectory.
A man walking on the earth, alone.
Shaking his shadow, lost, reborn.
"Walk along yourself one more time, it’s still strange."
From Void to Chaos.
A blade of grass dries up, and the mountains hide its tracks.
It's as if the curtain is closed and it's done its own one-man show.
The Precipice Appears
A mountain stream twists and turns, a footpath hides
It's been a long lay.
The water flows soothingly, the wading stones do not move or make any sounds, and ramblings are omitted
At the end of the road, the birds hold their breath
The precipice appears.
It's an unimaginable height.
Dangerous cliffs emerge in the pools of water, in the low part of the valley.
In the moment of repose, in the mirror.
An ancient sword, like a brush stoke from God.
From the depths of time, it slowly drew its sharp edge
(中譯英)
詩二首
李林芳
獨角戲
沿著小路走進去,打開一片山野
坡地傾斜,紫銅鈴,狗尾巴草,閃電一樣掠過樹梢的斑鳩
都獲得了自己的角色
一個人,影子忽左忽右,陽光拽著
風聲不能左右,一陣風就吹走了魂靈
烏雲遮了天空,它就去了前世
這一世只是一個劇本
眾生有相,神在高處
開關打開,無論故事的架構多麼令人嗤之以鼻
走著走著,就進去了
看著看著,就流淚了
從出生到消逝,一顆淚水的滾動也有自己的軌跡
一個人在大地上行走,一個人
搖晃著自己的影子,迷失,重生
「沿著自己再走一次,還是陌生的」
從虛妄到混沌
一片草葉乾枯,遠山隱去它的蹤跡
仿佛大幕掩上,它完成了自己的獨角戲
危崖現身
山澗曲折迴環,一腳小路隱約
這漫長的鋪墊
流水舒緩,涉水石不動聲色省略掉絮叨
絕路處,鳥兒屏聲斂氣
危崖現身
以不可企及的高度,倒提了人間
危崖在潭水中現身,在山谷的低聲部
在止息的瞬間,在鏡中
一把古劍,如神來之筆
從時光的深潭裡,慢慢抽出了它的鋒芒
詩歌之美與詩人之美
一一讀唐月的《大寒記》
以琳
所有藝術,都在向人類展示和傳遞一種「美」,這種潛在能力更多體現出的是造物主之美和他的創造之美。(伊甸)那是最初的世界,一切都是美的,人也是美的。只因罪的介入,世界原貌被破壞,「美」的對立者「醜」便出現。當「醜」日益猖獗時,「美」便通過各種救贖方法,宗教、道德或藝術形式,再次喚回人類對「美」的嚮往。詩歌,是以藝術形式呈現美的一部分,但它一直以來是一種獨立呈現,不依附任何一種藝術,因為它本身就是藝術。但是,承載這種藝術者,也同時必須具備這種「美」的特質,否則這種藝術效果的呈現就會被大打折扣。同樣一首歌,被壯碩(指精神)的歌手和不健全(當然也指精神)的歌手唱出來,結果是完全不同的。詩歌也一樣,在「真詩人」身上體現的價值也是完全不同的,同樣一個主題,放在兩個不同的人身上,結果迥別。作為一個讀者,首先,我承認我是不合格的。這種不合格通常表現在我的閱讀有時走馬觀花、囫圇吞棗,有時也確實是費心去解讀,可就是猜不透,讀不懂。儘管如此,我還是從未放棄過閱讀,從未放棄過閱讀好詩。因此,作為讀者,我同時又是比較挑剔和苛刻的。唐月,是我極鍾情的女詩人和好姐妹。當然,我也同樣鍾情阿郝瑪託娃、西娃、娜夜和其他女詩人。但在一直以來的閱讀經驗中,令我自己都驚奇的是,唐月讓我百讀不厭……先說她的詩,每一首都個性極其鮮明。就像我們喝的水一樣,每天喝的是流動的活水,它的甜、它的涼、它的純澈、它的可口,哪怕是鹹或者苦,都是獨特的,每一杯下肚,都有它獨特的味道,而不是像吃剩飯,讓你味同嚼蠟。再讀她的人,伶俐、個性、豪爽、真誠,由裡而外透出的是一種詩質,很難得的一種純淨。詩如其人,人如其詩,用來評價唐月其詩、其人,恰如其分。個人認為詩歌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存在,是在創造中的一種發展,這個觀點是讀了《海德格爾文集》中荷爾德林那首《返鄉》後產生的。詩人的吟唱是體現詩歌存在的意義,同時也是向人類傳達美的一種途徑,更確切說,是讓人回歸詩意棲居的途徑。早在九世紀古希臘的盲詩人荷馬便彈琴唱著《伊利亞特》《奧德賽》,我國的《詩經》、唐詩宋詞……一直到現在的新漢語詩歌,它不僅體現的是一種文學價值,更多體現出的是詩人的真性情和對美的一種發現,以及對世界萬物的一種情懷。唐月詩中,這種真性情的東西,能將讀者的心戳動,我這樣說一點都不誇張,只要你用心讀過她的作品,一定會收穫到比我說的更多東西。正是這種真性情的真實流露,才有了一個真詩人真實的創作基調,同時也讓作品具備了真實飽滿的靈魂。這種情感,不是口號式抒情,不是浮誇的浪漫,也不是情緒的淤積和發洩;詩中體現出的是一種隱忍的疼痛,是骨頭碎裂的響聲,是冰層下躥出的火焰,是一個真性情人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寬恕,真可謂小女子,大情懷。這樣一種大氣的表達,佐證了詩人身上體現出的詩歌之美。今日讀到這首《大寒記》我又一次被震撼:
附:
大寒記
唐月
據說,有人在比天高的地方
統治了天
好吧,那是你們的天
白天瓜分月亮、夜裡晾曬太陽的天
但它落雪、下刀子的時候
也是我們的天
天終會落到地上來
這謊言大的塵埃
不以水利萬物的高姿態
而以花朵與白草野合的各種體位
譬如此刻,它需借我的嘴唇和舌尖
說出一些乳頭才有的
甜蜜真相
滿目河山,唯眼前飛花
可點點憐取塑一個羅漢
拜一世佛
沒有一個雪人裡不包裹著
一顆冷縮的童心
雖說人間的鹽都撒在了傷口上
而我理解的糖
與你有不一樣的苦澀
在我眼裡,這是一首極好的詩。這樣說不是因為唐月是好姐妹,我愛屋及烏,而是作品本身傳遞出的信息。我讀詩,一向會站在一個讀者的角度很客觀地去感悟和品味,不管是誰的作品。這首詩之所以在我心裡產生強烈共鳴,是因為它有驚人之處。這種驚人來自作者的敏銳觀察和超常思想。昨晚在法蘭西花朵群閒聊時,茶人老師對於寫詩總結出非常經典的詩寫三態,他說「詩寫三態一一液態(常理),汽態(特理),固態(悖理)——有條件的物理轉化)」,我非常同意他的這種說法。這點從我們日常讀詩中就可體會出來。很多作品之所以平庸,不是單純的句子表達或運用什麼形式上問題,而是作者的思想還只是停留在第一種狀態一一液態(常理)中,可以說,這些詩寫都是在常理和慣性思維中完成的,眼睛看到什麼寫什麼,缺乏思想的突破和延伸,更談不上悖論的運用。回到唐月的《大寒記》,它的驚人之處究竟在哪裡?1、思想層面的突破。脫離慣性思維,運用抽象思維去拓展挖掘文本深意。開筆一句,已經準確地給出定位「據說,有人在比天高的地方/統治了天」這是一個非常驚人且有突破性的思想呈現,從題目本身講,這是講節令的,慣性思維的作者可能會從一些常態去思考和落筆,而唐月不是,她把這個主題做了深度引申、思考,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深度思考介入,才會引出後面的更驚人之處,而且整首詩是節節遞進的。並沒有在任何環節發生斷裂。2、超強的語言的駕馭能力。身邊,我也見到過不少肚子裡很有貨的詩人,但就是不能把詩意呈現得很好。自己心裡都知道,表達出來卻不能達意,原因就是在於對於語言的駕馭能力不夠。詩歌語言不需要過分的形容和修飾,它需要在一種自然狀態中生發而成,呈現的完全是詩人的思想,這種語言的深度不單是要純熟,而且還需要精準,最終所要的結果是看有無思想和詩性。顧城的《一代人》就是一個典型例證:「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言簡意賅,詩想深厚。唐月的這首,在語言上極有詩性:「天終會落到地上來/這謊言大的塵埃/不以水利萬物的高姿態/而以花朵與白草野合的各種體位/譬如此刻,它需借我的嘴唇和舌尖/說出一些乳頭才有的/甜蜜真相」,這樣的詩歌語言精彩而美,令人叫絕。3、悖論的運用。通感、嫁接、悖論的運用在一首好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思維一固化,就缺乏新意,作品就會顯得平淡呆板。因為沒有通感——即思想和語言的延伸,沒有嫁接和悖論——詞語運用給予讀者的錯覺,就不能給予讀者的一種視覺和思想的衝擊力。就拿幾位詩人很經典的作品來說,張棗的「一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就落滿南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落幕的「我在雨中尋找落日…」這些詩句的美,都是源於悖論運用上的成功。再讀唐月詩「好吧,那是你們的天/白天瓜分月亮、夜裡晾曬太陽的天/但它落雪、下刀子的時候/也是我們的天」,「沒有一個雪人裡不包裹著/一顆冷縮的童心/雖說人間的鹽都撒在了傷口上/而我理解的糖/與你有不一樣的苦澀」這些好句子中呈現的悖論及其背後的思考深度、思想延伸都極其與眾不同,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塑造出一位獨特而有個性,與眾不同的女詩人來。另外,唐月寫詩有一個非常過人之處,她特別重視詩歌與內心的關聯,這是一個詩人的詩非常走心的關鍵所在。詩意呈現得再好,詞語運用得再到位,畫面感營造得再強烈,如果作品和人心沒關聯,和真心沒關聯,可以說沒有任何用處。只有作者的筆碰撞到了讀者的心,作者的心碰觸到了讀者的心,共鳴才會產生。讀者真正想得到的是從內心真實發出的東西,有血肉、有情感、有溫度的東西,而不是一件華美的藝術品。唐月的尊崇內心的寫作,解剖自我,完成自我,呈現自我……每每令我嘆服。這樣的詩歌和詩人誰能說不美呢?
簡評陳先發的《早春》
李之平
先發兄的詩歌技藝可謂爐火純青,舉重若輕能力可以體現在一首小詩的控制上。這是一幅典型的中國古典水墨畫的現代性抽取與提煉。早春,風,空房子,未完成的牡丹,一個母親,早餐,窗外雨點,荷花以及枯荷……一個名詞(物象或意象)帶動下一個,圖景一個個定格,順序湧出,沒有多餘的修飾,名詞確定了畫面與隱喻背後的遠景。正如詩歌的景深設定在早春的遠景與近景中,意象圍繞一個畫面找到它的突起與折曲,那便是風之於未完成的牡丹,很顯然也是作者心中的那個牡丹圖,那份殘缺的美。在此殘敗的美與空闊虛無中,在我們可以就著詩意聯想皖南或江南的畫面時,一個母親出現了。為不破壞這樣的完整結構,這位母親只能輕手輕腳地燒早餐(作者不會讓她進行大幅度動作)。那麼,接下去如煙風景也只能點綴相應的殘缺之美——「窗外,雨點稀疏,荷花仍在枯荷中」。是的,江南的雨永遠在完成一首寫不完的詩,倔強的荷花藏伏在已經枯敗的河池中。詩歌到此戛然而止,你的感受與想像還在前行。這就是詩的功能。意猶未盡,都是藝術的功效。
附:
早春
陳先發
風在空房子的牆上找到一株
未完成的牡丹
並
久久吹拂著她
有一個母親
輕手輕腳地燒早餐
窗外
雨點稀疏
荷花仍在枯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