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吃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比如說,能把小龍蝦這種入侵物種吃到必須靠人工養殖才可以繁衍下去,也是沒誰了...
中國人愛吃麵,更是花樣百出,因為愛吃,吃出了山西刀削麵、因為愛吃,吃出了河南燴麵、因為愛吃,吃出了陝西油潑麵……
近日網友羅列出18種中國最好吃麵條:延吉冷麵、杭州片兒川、崑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新疆拉條子、四川擔擔麵、岐山臊子麵、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麵、陝西油潑麵、上海蔥油拌麵、福建沙茶麵、北京炸醬麵、重慶小面、寧夏羊肉炒揪面片、蘭州拉麵、武漢熱乾麵、陽春麵,看看你都吃過哪些?
蕎麥上面蓋著牛肉、蘋果、泡菜,上桌前從大桶中舀一勺冰涼酸甜的湯料,滿滿的一碗涼爽,這就是正宗延吉冷麵。
片兒川是杭州的一種著名湯麵,面的澆頭主要有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餘年歷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
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衝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小料衝燙「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
「面鍋裡面煮鍋蓋,先燙燒頭再燙筷」,是鎮江鍋蓋面的由來。大鍋裡飄著小鍋蓋,煮熟的麵條就很筋道。
新疆拌麵的俗稱,製作時不用擀、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製成,加入了各種蔬菜和牛羊肉,是新疆廣受歡迎的大眾麵食,特別是維吾爾族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條子別有一番風味。
擔擔麵相傳1841年由自貢一個叫陳包包的小販創製。當年挑擔擔麵的扁擔一頭是個煤球爐子,上面一口銅鍋。另一頭裝的是碗筷、調料和洗碗的水桶。
臊子麵歷史悠久,尤以寶雞市岐山縣的岐山臊子麵最為正宗。岐山臊子麵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麵條細長,厚薄均勻,嫂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
山西刀削麵對和面的技術要求很嚴,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時容易黏刀、斷條。刀削麵之妙妙在刀功。高明的廚師,每分鐘能削二百刀左右,每個面葉的長度都是六寸。
河南燴麵是河南特色美食,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風味小吃。
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寬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先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面等配料,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辣椒麵,最後把燒熱的油澆在面上即可。
上海的特色名點,將煮熟的麵條放上蔥油一起拌著吃,而開洋蔥油拌麵,以熬香的蔥油加上燒透的小蝦米,和麵條一起拌著來吃。地道的開洋蔥油拌麵,麵條韌勁又滑爽,開洋鮮美,蔥油也很香。麵筋鬥,味獨特。
沙茶麵的做法很簡單,鹼水油麵方入笊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裡,隨自己的口味加入豬心、豬肝、豬腰、鴨腱、鴨血、大腸、鮮魷魚、豆腐乾等輔料,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裡滾開的湯料,一分鐘之內一碗麵就可上桌了。
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麵精髓都在炸醬上,首先選用的黃醬一定要好,其次是炸醬是火候和配料要掌握好,火候要均勻,炸醬的配比一定要合適,炸出來的醬才香噴噴。
重慶小面是一款發源於重慶的特色小吃,一般按有沒有臊子來分,沒有臊子的小面調味料也很豐富。一碗麵條全憑調料來提味兒,先調好調料,再放入麵條。麻辣當先,湯鮮而厚味。
肉炒揪面片是將面和好、醒好後,擀成薄片成長條狀,備用。將切片的羊肉入鍋炒制,放入蔥、姜、蒜、鹽等調配好,炒熟後,備用。將長條形的面揪成小片,入鍋煮熟,撈出,與之前的羊肉片一同炒制,放入鮮湯、辣椒即可。麵筋道,味鮮美,酸拉可口,羊肉無羶味,是寧夏經典美食。
蘭州拉麵製作的五大步驟,無論從選料、和面、醒面,還是溜條和拉麵,都橋面運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及麵筋蛋白質的延伸性和彈性。
武漢熱乾麵既不同於涼麵,又不同於湯麵,麵條和普通的麵條稍有不同。做麵條時,要加入少許鹼水,這樣做出的熱乾麵才會筋道。
陽春麵又稱光面或清湯麵,是指一種不加上任何菜餚配料而只有湯的麵條,常見於江浙地區。煮這種面的麵條一般沒有規限,吸入龍鬚麵或者粗如寬面均可使用。
這18種面你愛吃哪種面?如果你都吃過,你也算是吃貨屆的泰鬥了!
山西身邊事(shanxishenbianshi)原創發布
如需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