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濟弒君是賈充自做主張,還是司馬昭指使,為何連皇帝也敢殺

2020-12-17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60年6月發生了曹魏政權最為著名的政治事件-甘露之變,曹魏皇帝曹髦不甘心受司馬昭擺布,而是選擇率領宮中太監隨從出宮準備攻殺司馬昭,這無異是一種自殺行為,曹髦在宮外遇到了司馬昭的心腹之臣軍賈充,賈充當時擔任中護軍一職,負責統率宮中宿衛,當時擔任太子舍人的成濟問賈充如何處理?

賈充只說了一句:司馬公平日養你們幹什麼的?這還用問嗎?於是成濟就上前用戈刺殺了曹髦,文武雙全年僅20歲的魏帝曹髦就這樣被殺,曹魏最後一位熱血宗室曹髦就這樣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司馬昭的親信所刺殺,這一事件引發的影響直接讓司馬昭的篡位進程終止。

曹髦

魏帝曹髦被鍾會評價為:才同陳思,武類太祖。意思是曹髦的文學才能與當年的曹植一樣,而軍事才能與當年的曹操一樣,這是一句很高的評價,事實上曹髦的確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皇帝,其能力不亞於曹睿與曹丕,但其衝動的結局讓人懷疑曹髦此舉根本就不是什麼誅殺司馬昭,就算沒有人告密,曹髦的實力都不足以殺司馬昭,而更像一種主動的自殺行為,明知這一去可能無法再活,曹髦仍然去了,這就是曹髦以自己的死來阻止司馬昭代魏的進程。

從三國時期的權力更替來說,從司馬昭的角度來看,他只需要不斷地擴大影響力,不斷地準備一步一步的篡位進程,只要時間合適,司馬昭就可以學曹丕逼漢獻帝禪位那樣,逼迫曹髦禪讓皇帝位給自己,就能以晉朝代替魏朝,這也是成本最低的篡位方式。

司馬昭

所以,從司馬昭的角度看,他並不希望曹髦死,如果曹髦一旦被殺,司馬昭就得背上弒君的惡名,因為人人都明白曹髦是怎麼死的,況且曹髦還說出了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話。司馬昭越是不想背負弒君惡名,曹髦越是想用自己的生命讓司馬昭背上,所以就引發了甘露之變和曹髦之死,其實這就是曹髦心甘情願的自殺。

事實上,曹髦已經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如果不進行這次自殺式的反擊,曹髦很明顯就是下一個漢獻帝,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曹髦都不想做漢獻帝,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所以「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曹髦選擇了自殺,這是他選擇唯一且壯烈的方式。

賈充

由於曹髦這事事出緊急,司馬昭臨時指派了賈充率軍阻擋魏帝曹髦,賈充在與曹髦對峙時並沒有明確告知成濟等人如何處理,按照成濟的個人理解來說,他認為賈充是叫他殺魏帝曹髦,所以作為司馬昭的手下,成濟唯一的辦法就是執行命令,因為賈充這個並不清楚的命令。

賈充所說的「司馬公平日養你們幹什麼的?這還用問嗎?」這是一句非常含糊的命令,因為面對的是皇帝,皇帝名義上是天下共主,是天子,是神指派到人間做最高統治者的,從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只有秦二世皇帝被趙高弒殺,還沒有其他君主被弒殺的,弒君算得上當時所有法律中最嚴酷的惡法,超過了所有人的法律和道德底線,皇帝本應該是不死之身的,結果司馬昭卻開啟弒君的惡例,這直接讓司馬昭篡位的進程中止,反而遭到天下的反對,就連平時支持司馬昭的陳泰,也對司馬昭指使成濟弒君的行為感到憤怒,要求司馬昭嚴懲兇手。

成濟

現在的問題是司馬昭有沒有下命令殺曹髦?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司馬昭沒有必要殺曹髦,只需要按照篡位進程學曹丕就行了,根本沒有必要殺曹髦,還要背負天下人的罵名,司馬昭也不蠢,最多也只是給賈充一個見機行事的命令,所以在現場的賈充下給成濟的也是一個含糊不清的命令。

成濟是最終殺死曹髦的人,他當時的職務只是太子舍人,相當於太子府的秘書,太子也就是曹髦的兒子,成濟只能按照自己理解賈充的意思來辦,而不可能問得更清楚,成濟總不能問:是不是要殺死皇帝?顯然成濟經過一番短暫的思考,選擇了殺曹髦,成濟為什麼要這麼做?

曹髦被殺

因為成濟想升官晉爵,當時整個天下都是司馬昭在掌權,這個成濟不是不知道,況且賈充都明說了,司馬昭養你樣是要辦事的,成濟錯誤地理解為只要殺了皇帝,司馬昭就能即位,那他就是大晉朝的開國功臣了,成濟沒有想到的是,殺皇帝是大罪,就算是司馬昭也不希望皇帝被殺,司馬昭最多就是給曹髦一點經驗教訓,而不會考慮殺曹髦,所以成濟殺曹髦完全是錯誤地理解了賈充的命令。

當然,也有可能是賈充根據現場情況做的殺曹髦的決定,所謂的見機行事就是給予現場的假節權,畢竟任何命令也比不上現場的變化快,從成濟事後逃到房頂大罵司馬昭的情況來看,他們自認是為司馬昭賣命,卻成為司馬昭的脫罪包袱,不僅被司馬昭下令誅殺,甚至成濟的三族也被司馬昭誅殺,這就是典型的丟車保帥之舉,如果司馬昭能預見到這次後果,他會讓賈充指使成濟殺曹髦嗎?當然不會。

司馬昭

另外,賈充在此事中,沒有受到任何牽連,反而在此事後被司馬昭重用,這也說明司馬昭對賈充是有感激之心的,畢竟賈充忠心,地位較高,與司馬昭又是政治聯姻,況且賈充與成濟完全不同,賈充只下了一個含糊的命令,又沒叫成濟殺皇帝,司馬昭和賈充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到成濟身上,這只能說明成濟頭腦簡單了,但司馬昭的這種丟卒保帥的處理方式讓很多人不滿,包括陳群的兒子陳泰,不過司馬昭掌握大權,即使不滿,也不能說什麼,司馬昭只是損失了最為關鍵的篡位進程,從而讓司馬昭無緣皇帝之位,只能傳給自己的兒子司馬炎。

相關焦點

  • 賈充和成濟殺死了曹髦,司馬昭找替罪羊,誰下場最慘?
    當曹髦帶著這幾百人,剛出南闕不遠,司馬昭的爪牙賈充和成濟等人,帶著數千甲兵,全副武裝擋住了曹髦一行。曹髦年輕氣盛,見此情況,仗劍大喝一聲,我是天子,你們闖入宮廷,是想弒君嗎?那些兵士一看,嚇得都不敢動了。這時,賈充對身邊的成濟說,司馬公養你們,就是為了今天,趕緊動手吧!成濟回頭問賈充說,要死的?還是要活的?賈充說,司馬公說了,要死的!
  • 司馬師廢皇帝曹芳,司馬昭殺皇帝曹髦,哥哥與弟弟哪個更猖狂?
    不過,或許是曹家的基因不好,或者是別的什麼原因,曹丕和曹叡都相繼英年早逝,曹叡甚至連個後代都沒留下,只能找宗族之子過繼過來,當皇位繼承人,也就是曹芳。曹芳過於年幼,於是曹叡死前就任命了額兩個顧命大臣,一個是司馬懿,另一個是曹氏宗族曹爽。曹爽覺得自己是宗族,肆意妄為,完全不把司馬懿放在眼裡。然而,他卻不知道,司馬懿早就通過九品中正制,籠絡了一大批的支持者。
  • 成濟刺死魏帝曹髦不知道會成為替罪羊嗎?如果知道該如何自保?
    ,選擇了面對權臣的最直接也是最慘烈的方式,就是自己親自拿劍帶隊討伐司馬昭,率領僅有也是只能控制的幾百個宮廷宿衛去討伐權臣司馬昭,一開始的確挺順利的,大家一看好傢夥是皇帝帶隊,都不敢動手,像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極其部下,一看到是曹髦帶隊嚇得都逃走了,但是遇到了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帶人過來以後,這招就不好使了,結果是皇帝曹髦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賈充的部下成濟刺死,曹髦是連司馬昭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殺死了。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弒君
    但是曹髦的內心並不甘心就這樣一直當一個傀儡皇帝,他時刻在尋找著機會,但是他的權威日漸被司馬昭削弱,他已經沒有耐心再繼續等下去了,畢竟他還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正是氣血方剛之時。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夜裡,曹髦命冗從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在陵雲臺部署甲士,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對他們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沈、王業,王經皆勸曹髦忍耐以待時機,但曹髦大怒: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懼,況不必死邪!
  • 成濟:那一刻,未料被棄如敝履
    成濟和他的兄長成倅cuì都在三國時期留下了記載,不過他們都是因為關聯到了弒殺曹髦一事才被載入史冊,在《漢晉春秋》、《晉書》、《晉紀》、《魏氏春秋》、《魏末傳》、《資治通鑑》等史料中都有提及賈充指使成濟弒君一事,唯獨《三國志》中隱去了賈充之名,這可能是陳壽著史時最大的曲筆
  •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大臣攔不住,事情到了這一步,多半也是在皇帝身邊充當司馬昭的耳目的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他們害怕受到連累,飛奔至大將軍府向司馬昭報告。  司馬昭當然不能出面阻擋皇帝,他派他的頭號心腹走狗中護軍賈充帶著二三百兵士趕到,擋住去路。曹髦大怒,親自揮劍上陣,賈充手下兵士見皇上衝來,都畏縮不敢向前。賈充的部下、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該怎麼辦啊?賈充厲聲喝道,司馬公平日養你們是幹什麼吃的!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只有後人才敢說出
    司馬昭掌權後,與其父親司馬懿,兄長司馬師,司馬昭更加的跋扈專權,魏帝曹髦不甘心做一個傀儡皇帝,提筆寫下潛龍一詩。司馬昭私下裡派賈充率領一隊兵馬攔截,在城中與禁軍展開激戰。曹髦大呼自己是真命天子,爾等豈敢弒君造反?賈充看到眾將士紛紛撤退,不敢阻擋,手下將士成濟忙問如何是好?賈充吼道:司馬公養著你們,不就是要你們為他效力的嗎?
  • 讀三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濟一聽,就驅馬挺矛,直衝到曹髦車前,曹髦怒斥逆賊,揮劍迎敵,成濟力氣大無比,曹髦抵擋不住,被成濟當胸一矛刺穿胸背,曹髦當場被殺死。  司馬昭弒君,朝野震動,儘管司馬昭企圖顛倒黑白,但是怎麼也說服不了天下人。司馬昭以郭太后的名義對外宣傳說,皇帝曹髦年幼無知,性格暴躁,專挑大臣的刺,一言不合就要滅人滿門。
  • 《三國隨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大臣攔不住,事情到了這一步,多半也是在皇帝身邊充當司馬昭耳目的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他們害怕受到連累,飛奔至大將軍府向司馬昭報告。  司馬昭當然不能親自出面阻擋皇帝,他派他的頭號心腹走狗中護軍賈充帶著二三百兵士趕到,擋住去路。曹髦大怒,親自揮劍上陣,賈充手下兵士見皇上衝來,都畏縮不敢向前。賈充的部下、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該怎麼辦啊?賈充厲聲喝道,司馬公平日養你們是幹什麼吃的!
  • 曹魏最有風骨的傀儡皇帝——曹髦: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可以說曹魏從魏明帝曹叡之後,就沒有實際掌權的皇帝了。而在後續的傀儡皇帝中,有一個最有魏武雄風的皇帝,就是曹髦。曹髦不甘心被司馬昭架空,率兵對抗司馬昭,最後被司馬昭的黨羽格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司馬氏掌控朝政的過程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何說曹髦是史上最有骨氣的傀儡皇帝?
    在一輛破碎的輦車前面,是一具身著皇帝袍服的屍體,一張稚嫩的臉孔下是一枝穿透身體的鐵矛,他就是曹魏的小皇帝曹髦。公元260年6月1日夜,魏國第四任皇帝曹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辱廢,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三人聽後大驚失色。王經勸告說:「司馬家掌握大權已經很久了,陛下無兵無甲,宮中連宿衛都空缺,怎麼討伐?如果去討伐必將遭致大禍。」
  • 三國演義中,司馬昭部將成濟弒殺魏帝曹髦,為何蜀漢可以興師問罪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情節,司馬昭手下的心腹大臣賈充指使手下的成濟,在曹魏皇帝曹髦率軍出宮時,刺殺了曹髦,曹髦當時可是曹魏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卻被臣子刺殺,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大的事,這事還傳到了蜀漢。
  • 讀《資治通鑑》1172——成濟刺殺曹髦
    王沈以功封安平侯。庚寅,太傅孚等上言,請以王禮葬高貴鄉公,太后許之。使中護軍司馬炎迎燕王宇之子常道鄉公璜於鄴,以為明帝嗣。炎,昭之子也。    辛卯,群公奏太后自今令書皆稱詔制。  癸卯,司馬昭固讓相國、晉公、九錫之命,太后詔許之。    戊申,昭上言:「成濟兄弟大逆不道。」夷其族。    六月,癸丑,太后詔常道鄉公更名奐。
  • 曹髦為何執意出宮討伐司馬昭?其實是他自己如此
    大臣們一聽都大驚失色,其中王經苦勸曹髦說:「司馬昭竊取大權已經很久了,如今宮內空虛。陛下這樣做不是想除去病痛,而是讓它變得更為強大厲害啊!」曹髦不聽,他拿出討賊的詔書狠狠的丟在地上表示一定要跟司馬昭拼個魚死網破。曹髦跟大臣說完就進宮去找郭太后。
  •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在其死後卻臭名遠揚?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
    魏帝曹髦無奈,只好在甘露三年(258年)下詔,加封司馬昭為晉公,以示表彰。但是,司馬昭堅持不受,前前後後總共推辭了九次,此事這才作罷。到了甘露五年(260年),大臣們對加封司馬昭為晉公一事更加迫切。曹髦雖然氣的七竅生煙,但還是按群臣的要求下達了聖旨。司馬昭自認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根本不看重晉公的虛名。
  • 賈充:詞人們對我的態度較為一致
    【一不留神看成了甲方乙方.何曾以孝聞名,然而他支持的卻是賈充】 《詠史下·羊祜》 宋 陳普群心爭欲專公閭,愁殺凌雲醉老奴。緩帶輕裘信瀟灑,曾知晉事已知吳。【提及魏晉嬗代的過程,賈充弒君應為繞不開的一筆】 《和家則堂韻贈高教之北》 宋 衛宗武當年誰擅西湖春,公閭遺臭千載後。【賈充:怎麼就不捎上司馬昭呢】 《錢竹深招泛西湖值雨即事》 宋 衛宗武幾年阻行樂,謂有公閭第。
  • 成紀幫司馬昭殺曹圭被卸磨殺驢,陳泰要求殺賈充被保
    司馬昭很驚訝,他不是怕皇帝政變成功,而是怕事情搞大了,不好收場。最好的辦法是在宮中截住皇帝,事關重大,他把這件事交給了最信任的賈充去辦。賈充趕到皇宮,正好皇帝帶人殺出,他連忙下令部隊迎擊,截住了皇帝。沒想到士兵們見天子殺人,誰也不敢出手,不把皇帝置於死地,這就是滅門之罪。皇帝一衝上去,大家都往回跑。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世人皆知其野心,而不知其陰謀
    曹髦親自駕車率領左右進攻司馬昭的府邸,到達南闕時賈充率領兵將阻擋曹髦,但相府中的兵將見皇帝親自揮劍指揮,無人敢上前迎戰。於是賈充和一個叫成濟的人,於慌亂之中強行接過劇本。據《漢晉春秋》記載: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云何?」充曰:「蓄養汝等,正謂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濟即前刺帝,刃出於背。
  • 王垕與成濟
    曹操則暗中派人去各寨中探聽,發現沒有不抱怨的,各寨軍士們都說丞相故意欺哄我們,我們在戰場上拼了命廝殺,卻以小斛分給我們糧食,讓我們連飯也吃不飽。        於是,曹操密召王垕進帳,說:「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汝必勿吝。」王垕問:「丞相欲用何物?」曹操說:「欲借汝頭以示眾耳。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
  • 曹髦之死:傀儡皇帝以最高貴的方式死去,誕生了一句著名的成語
    令曹操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後代子孫當上了魏國的皇帝後,除了曹丕、曹叡外,魏國剩下的三個皇帝竟然也是傀儡皇帝。公元249年,司馬懿父子發動「高平陵之變」,大將軍曹爽被廢被殺後,司馬氏開始掌握魏國政權。254年,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另立曹丕之孫、東海王曹霖之子曹髦為魏國的第四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