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4: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下旬,正值初冬。清城區金豐壹方城樓盤內卻一派生機,只見小區內高樓並立,綠意盎然,陽光一照,金光熠熠。
經清城區法院善意執行,引入新的投資方,曾經「爛尾」的樓盤已竣工售賣
看到如此景象,很難想像數月之前,這裡曾是道路泥濘、滿目蕭瑟的「爛尾」樓盤。該房地產企業———清遠傑暉公司還曾經是清城區法院多起執行案件的被執行人,面臨著員工欠薪、資產凍結、拆遷安置房無法交付、資金鍊斷裂的破產危機,企業生命搖搖欲墜。
數個月前,該樓盤一度「爛尾」,滿目荒蕪
「多虧法院善意執行,幫助我們引入新的投資方,如今企業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建設竣工的樓盤市值已超10億。」傑暉房地產公司負責人何先生說道。一家瀕臨破產的大型企業,從苟延殘喘到如今涅槃重生,得益於清城區法院深植「六穩」「六保」理念,發掘企業「再生」價值,為企業創造復甦的機會和條件。
龍頭企業瀕臨破產 高檔住宅變「爛尾」樓盤
2014年,傑暉公司因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鍊突然斷裂,債務纏身,所有地塊開發計劃隨即中斷,相關樓盤也從高檔住宅驟然變成「爛尾樓」,其負責承建的新城南埗村拆遷居民安置房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拆遷居民的住房問題得不到解決,居民不滿情緒強烈,社會不穩定因素加劇。此外,該公司在取得預售許可證前便進行銷售並收取購房款,而購房者一直沒有取得驗收合格的房屋,便將其訴諸法院。
該案承辦法官湯振東發現,傑暉公司涉案財產被多頭抵押,又被多家法院查封,樓盤處於爛尾停工狀態。如果單從現狀來處置,涉案財產將嚴重「縮水」,不僅企業就此垮臺,當事人權利也將蒙受巨大損失,矛盾糾紛會更加激化。
「以傑暉公司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在清城區法院有20多件,涉及標的金額高達1億元,若不能妥善處理,整個企業不但會就此『覆沒』,還容易誘發經濟社會不穩定因素。」想到此處,湯振東馬上決定要想方設法幫助傑暉公司進行「換血療傷」。
府院聯動以保促執 盤活資產助企業重生
傑暉公司成立多年,員工眾多,且涉及安置房問題,當地政府非常重視,找到清遠多家實力強硬的房地產開發商,希望能夠通過引入第三方公司注資,幫助企業重生。
打鐵趁熱,湯振東得知後立即匯報,並與住建局、洲心街辦等部門聯繫溝通,多次到現場勘查,召開法官聯席會議,府院聯動對案件「把脈問藥」,確定了多個可行方案與各利益方逐個分析、曉明利弊。經過長達數周的反覆溝通協調和耐心闡釋,第三方公司最終同意了其中一個方案,即以合作開發的形式注資。案件看似有了新進展,實則這件「硬骨頭」執行案還面臨著一個棘手的難題:傑暉公司名下的18塊土地已被多家法院查封,如果不能解封就難以整體補辦報建規劃與竣工驗收手續,執行幹警此前煞費苦心想要保全企業生命所做的工作都有可能變成「無用功」。
為了打開執行破局,湯振東一頭扎進了案件中,反覆梳理案情、鑽研相關執行法規。結合最高院於2018年4月圍繞執行擔保問題頒布的擔保新規,湯振東心中隱約出現了一個新的執行方向———以擔保促執行。
創新執行手段加上耐心釋法析疑,第三方公司很快同意以其名下價值約7千萬元的土地作為對傑暉公司在清城區法院20多宗案件的擔保財產,用以解除對被執行人18塊土地的查封,確保其能儘快進場施工,使其注資款能得到實際效果。為促成執行擔保落地,湯振東又立刻與第一順位查封的外市法院溝通,結合最高院關於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政策精神建議外市法院以「活封」代替「死封」,釋放查封財產的使用價值和融資功能。經過反覆溝通協調,當地法院及銀行最終同意解封。
隨著清脆的印章蓋下聲響起,解封裁定出具完畢,18塊土地一朝解封,湯振東及整個執行局兩個多月的努力終於等來了結果。
拆遷群眾安居夢圓 社會經濟民生「三保險」
土地解封後,傑暉公司猶如卡頓的齒輪重新上了發條,施工、竣工、取得預售許可證、銷售商品房用以還債……一步步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現今企業總體產值已達十億元,企業生命真正「活」了起來。
看到嶄新的房子,等待安置的居民個個喜笑顏開。「幾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泥濘,現在高樓拔地而起,感謝政府和法院的努力,讓我們苦苦等待的安置房不再是心中美好的期望,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安置戶主林先生說道。
胸佩金色天平,恪守公平正義。正是執行幹警將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拼命在窘境中尋找破局之計,才能最大限度幫助被執行企業走出困境,化解債務危機,恢復生產能力,維護了一方經濟社會穩定,為安置居民送上了等待多年的嶄新居所,可謂達到社會經濟民生「三重保險」。
「其實這個案例只是清城區法院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小小縮影。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依法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挽救陷入困境但仍具有再生希望和存續價值的企業,保住市場主體和就業崗位,努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清城區法院執行局局長潘文飛站在法徽下,目光堅定地說道。
通訊員 | 李栩晴 黃敏
原標題:《善意執行助力「六穩」「六保」瀕臨破產企業「換血」重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