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窮必乖異,容人者求大同方有出路,藺相如如何徵服將軍的心

2020-12-17 非常財富聞道五臺山

家道窮必乖異,可怕的窮是心也窮,只能容得下自己。這樣的人恐怕一生沒救了。家道並不怕窮,但一定要志不窮,人最有出息的表現,則是包容萬物,容人寬宏,任何與自己對立的人,都能化為自己增上的力量。做個真正的容人者,求大同存小異,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必有出路前途光明無量。越是貧窮困頓的人,難處會越多,只要向前走,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問題和麻煩多的不可想像。尤其是想成就一些大事,更是難上加難,沒有包容化解的智慧,幾乎就是寸步難行,甚至是一條死路。

戰國時趙國大臣藺(lìn)相如出身低微,在太監的推薦下得到了趙王的重用。他機智勇敢,挫敗了秦國騙取天下至寶和氏璧的陰謀,又在澠(mian)池會上力壓秦王,保住了趙王的尊嚴,所以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是趙國的宿將,心中很不服氣,就說:「我是將軍,有攻城略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一點功,職位卻在我之上,況且他本來是卑賤之人,我感到羞恥,我遇見他,一定要好好羞辱他。」

藺相如聽到此言,不肯和他相會。每到上朝時,就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過來了,就掉轉車子迴避。藺相如的門客們就說:「我們離開親人來侍奉你,就是仰慕你高尚的節義。現在你與廉頗官位相當,他口出惡言不敬,而你卻躲避他,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

藺相如挽留道:「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門客說:「當然廉將軍比不了秦王。」藺相如說:「秦王的威風天下無雙,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秦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如果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廉頗聽到了這些話後,為自己的無禮粗魯感到羞恥,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良相如此寬宏大量啊!」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為良友。藺相如和廉頗一文一武,彼此粗中有細,他們共同為國效力就是這樣求大同存小異,求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在如此顯著的矛盾對立中,能夠以大局為同,寬宏大量化幹戈為玉帛,從乖異睽分,到和睦而合,最終才形成了同氣相求同聲相應的和諧氣場。

易經包容性極大,頗能啟人慧思。比如睽卦各爻雖然都處於睽分之中,卻沒有一爻是久分不合的,各爻都通過曲折之途走進分而再合之門。睽,乖異也,即矛盾。睽卦,異卦相疊,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兌,兌為澤。上離下澤,正像水火相剋,相剋則相生,循環無窮盡。兩相乖離,是睽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綜合萬物之所同,分析萬物之所異。

所以,君子以同而異。君子觀察到澤與火固然都能利人,卻由於潤下和炎上的不同性質而分散背離,因而領悟到應該求大同、存小異的道理。沒有異的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同,恰是以異為條件的。這就啟示我們,在人際合作中,不僅要異中求同,和衷共濟;還要同中求異,保持自己的主見。和而不同,和而不流,既要和睦團結,又不要處處隨人俯仰、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個性。

往往有些人,只看到一面睽違乖異不是件好事,卻沒有去考慮睽的另一面潛在的意義和作用。睽象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天地對立,才能孕化萬物;男女對立,才能繁衍人類;有睽才有合,有對立面才有統一體,對立統一才能使萬物生生不息。萬物差異,才能合成這個和諧的宇宙大世界。

家道窮必乖異,容人者求大同方有出路,藺相如就是這樣,用易家的睽道徵服了廉頗將軍的心。

(李松陽20200420fccf00889)

相關焦點

  • 將相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趙惠文王十六年,時為趙國將軍的廉頗率領趙軍徵討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晉升為上卿,從此他以英勇善戰聞名於諸侯各國。藺相如,趙國人,他是趙國的宦官首領繆賢家的門客。  趙惠文王在位的時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送來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
  • 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洋溢著活躍的韻律美,賦予草書嶄新...
    繆賢舍人。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於是王召見藺相如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相由心生」一詞出自《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此處的「相」指的是物相,世間萬物的表現形式。相由心生就是說一個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對事物的理解、解釋、觀感,由他的內心決定。
  • 面對實力強大的秦國,藺相如如何不辱使命?
    秦王正在章臺宮上坐著,目光殷切看著藺相如手中的寶貝,呼喚著讓藺相如快點傳上來。秦王拿到手後對這件夢寐以求的寶貝仔細端詳,同時也傳給自己身邊其他的宮女宦官讓他們欣賞,秦王手下的人看完之後紛紛歌功頌德,稱讚秦王文治武功古來少有,什麼天降寶物是國之大幸運雲。
  • 完璧歸趙的故事裡,藺相如贏了嗎?他輸了個底朝天尚不自知
    秦昭襄王才是"完璧歸趙"中真正的贏家,他胸懷宏圖大略,完全把藺相如玩弄於掌股之上,並進行花式吊打!細心研讀,發現幾個疑點。秦昭襄王雄才大略,志在天下還有,藺相如最後讓隨從把和氏璧"送"(此處的送,必須要加上引號)回國,等於就是放了秦昭襄王的鴿子,秦昭襄王不但沒有怪罪藺相如,反而把藺相如禮送回家
  • 《廉頗藺相如列傳》:將相和的背後透著無限的悲涼
    《廉頗藺相如列傳》出自司馬遷寫的《史記》,藺相如,原本是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廉頗,趙國的大將,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最後成了刎頸之交!「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白璧微瑕」這些著名的成語都出自於這篇列傳,「將相和」是多麼美好啊,可是,這一千古佳談真得那麼完美嗎?
  • 黃庭堅:用書法講一個不一樣的《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於草書的抽象形,書寫的自我個性的展現,不同的人在解讀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審美觀,宋朝的尚意書風也是最受人褒貶的一種風氣,我想這樣的書法風氣書法作品的出現和宋朝政治經濟的環境分不開的,尤其是和書法家本人,比如說黃庭堅他所遭受到的人生命運有直接的關係,黃庭堅在書寫這件作品的時候正是被貶乾州,這一年他不光有這一件作品出現,同時他還書寫了其它書法名作,這真是國家不幸詩人興。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結局如何?一死一逃讓人嘆息
    廉頗,一個讓人印象朦朧的歷史人物,酷愛手遊電競運動的讀者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王者榮耀》裡面為了守護部落而踏上徵途的那位強大坦克。喜歡文學的人可能會想起成語故事裡面完璧歸趙後負荊請罪的將相和故事。而資深的漫畫迷們可能會想起漫畫名著《尋秦記》裡面那位白髮蒼蒼的趙國柱石。
  • 《史記》中飽含深意的一句話,藺相如完璧歸趙,但實際上一敗塗地
    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寫的《史記》,作為歷史上最重要的史書之一,它的歷史地位更是無與倫比,在《史記 藺相如列傳》中記載過完璧歸趙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鮮為人知的是,藺相如這次事件中可以說是很失敗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 重讀《廉頗藺相如列傳》:國有強弱,但無高下之分,藺相如厲害了
    趙惠文王認清了局勢,趙國難以與秦國相抗衡,秦國的陰險眾人皆知,因而派出能者藺相如成就了「完璧歸趙」的佳話。趙國雖不如秦國強盛,卻也不甘於懦弱,並沒有懼之而獻璧,可見趙國非懦國,對待自己國家的東西亦十分珍惜。由此觀之,趙國也會更愛惜百姓與國土的安危。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將相和源於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廉藺交好」(或「負荊請罪」)。對於《將相和》這個故事,很多人都在語文課本中見到了,也即比較熟悉了。藺相如、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不過,雖然老師向我們講解了《將相和》這一故事,但是,《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卻沒有告訴我們!藺相如一方面,就藺相如來說。藺相如(生卒年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大臣。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
  • 千古名相——藺相如!
    在歷史文獻中對藺相如有如下記載,藺相如,生卒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在這次儀式上,專家介紹,從發現的源自湖南瀏陽藺氏族譜中記載著「藺相如,字仲仁,士趙為上大夫,事祥史記,周赧王元年戊子二月十四日寅時生,秦王襄王甲寅五月初二日子時沒壽六十九,配孔氏,生八字,分別為:儀、範、嘉、景、叢信、岱、封、冕。」
  • 語文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老師:實在太慘烈
    簡直是進退兩難,在這種情況下,藺相如閃亮登場,他表示自己可以完美解決這件事。當趙王提出自己疑慮的時候,藺相如信誓旦旦地說道:「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看著眼神堅定的藺相如,趙惠文王決定讓他試一試。
  • 廉頗藺相如冰釋前嫌後如何了?終究是英雄遲暮令人扼腕
    藺相如雖然是一文臣,果敢的氣度不輸武將,在澠池之會上給趙惠文王奪得了臉面和利益,事後論功行賞也不驕不躁,還十分有謙讓精神,沒有直愣愣的跟廉頗對上,省了趙惠文王不少事。廉頗雖是武將,戰場上是一把好手,雖然性子躁了點,不服氣藺相如那文縐縐的一套,但認清事實之後他知錯就改,放下臉面負荊請罪,這樣不挑事兒的臣子真是太讓人省心了。
  • 你是謙卑含容的富貴相嗎
    曾國藩寫下了兩句重要的箴言: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對人生有極大的參考借鑑意義。今天著重來談談「謙卑含容是貴相」的深刻內涵以及給我們的啟發。生長的青麥穗直直的,麥粒還是空心。這是真懂謙卦,才說得出這樣有深意的話。《了凡四訓》最後一篇謙德之效,專講謙卑含容的福德。摘引其中一個故事。《尚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 【藺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北潘曲村以藺姓居多。山東省菏澤牡丹區有藺莊村幾百口人皆姓藺。族譜顯示為藺相如之後。尖足布山東省萊蕪市多有姓藺者,有多處村莊名曰藺家莊、藺家樓等。秦王沒辦法,只好讓藺相如把璧帶回驛館。相如回驛館後,暗地派隨從從小道把璧送回趙國。3天後,他秦廷辦交接禮。他對秦王說:"我見大王無意將城交給我們,因此已派人將璧送回趙國了。您要殺就請殺吧!"秦王認為殺了藺相如只會徒傷兩國和氣,就以禮送相如回趙國。藺相如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戰國時趙國丞相,中華名相。
  • 靠一張嘴從不知名的門客,越為上卿,藺相如到底多會說話?
    虛實映襯秦王在章臺接見藺相如,得到心儀已久的和氏璧之後,「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藺相如由此看穿了秦王並無償趙城之意,但此時璧已不在他手中,形勢於他於趙均不利。情急之中,他看準秦王得璧之後得意忘形、疏於防範的機會,虛言「璧有瑕,請指示王」。
  • 語文老師為何從不說,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只因代價太慘烈
    藺相如臨危受命,帶著和氏璧來到了秦國,秦昭襄王雖然非常喜歡和氏璧,但遲遲不提換城池的事,藺相如知道他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玉璧,就說玉璧上有一塊瑕疵,他從秦昭襄王手中奪過玉璧後,以玉碎要挾秦昭襄王換取城池。俗話說狗急跳牆,秦昭襄王怕他真砸壞了玉璧,就讓人拿出地圖,劃出了十五座城池,藺相如心想秦昭襄王肯定是騙他,要是讓出了玉璧,這城肯定拿不到手,於是藺相如就讓秦昭襄王齋戒5天。
  • 佛說:「相由心生」,有福之人常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佛家有個詞叫:莫向外求。如果我們常去寺院的話應該會發現有些寺院大殿的門上掛著的就是這四個大字。它就是在告誡眾生,修行不要向外尋,要修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佛門裡說「一切唯心造」,境隨心轉,人的心念變了,氣場和「風水」就會隨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