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夏夏
#情感每日打卡#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達列夫說:
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什麼是邊界感,知乎上的解釋是:人際交往是有邊界感的。這個邊界,是自己和別人之間的分割點。有邊界的人,會躲,會反抗,也懂得尊重人。
其中,懂拒絕別人和尊重別人,顯得尤為重要。
之前看到網上的一個段子:
一個小孩正在吃著棒棒糖,這時候,孩子爸爸對孩子說,給我吃一口吧,孩子不給,孩子爸爸便說,爸爸吃沒有關係,於是孩子極不情願的情況下把糖遞給了爸爸。
這就叫沒有邊界感。
一個沒有邊界感的父母,肯定不能教出有邊界感的孩子。雪姨深受其苦。
01
最近,聽雪姨嘮叨,才知道,她因為兒子的一封信被氣病了。
雪姨,今年58歲,是一名人民老教師。教師是受人尊重的職業,但同時,也因為職業,雪姨年輕的時候只生了兒子小棟一人,獨子,幾乎成了雪姨一輩子的遺憾。
因為只有小棟一個兒子,所以雪姨在兒子身上報以很大的希望,從小衣食住行什麼都由著他,更是培養他上大學、考研、娶妻、生子。
兒子順利結婚生子後,兩口子並沒有單獨過起自己的小日子,吃穿住,包括孩子的奶粉和尿片,都是雪姨他們的。
當然,一家人在一起,雪姨作為老年人,喜歡熱熱鬧鬧的,所以,對此,從未有半點抱怨。
或許是自己心裡有遺憾,所以,雪姨下命令,讓兒子兒媳追二胎,而且,還主動承擔了帶大孫的重擔。
雪姨還沒有完全退休,老伴在體制內,已經閒賦在家,所以白天,都是老伴帶孩子,中午雪姨會從學校趕回來,提把手,下午到點再回到學校,其實,對於58歲的老人而言,這樣兩頭跑,確實很累,雪姨也就在那段時間,蒼老了很多。
星期天,雪姨想著,讓兒子兒媳帶兩天孩子,自己和老伴也能放鬆放鬆。結果,十次有九次,孩子不是感冒,就是著涼。次數多了,兒媳開始不耐煩,開始抱怨不願意帶孩子,雪姨也怕孫兒遭罪,所以,想著,自己累點算了。
02
轉眼,大孫快四歲,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兒媳懷孕,二胎如約而至。
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可誰來帶孩子,愁苦了雪姨。兒媳早就發話,二胎是婆婆要的,她肯定是不願意帶,而且她在孕期考了郊區的教師編制,所以也沒時間帶。
雪姨還沒退休,如果是自己帶,必須提前申請退休,學校正是缺老師的時候,而且雪姨和校長是多年的朋友,這個節骨眼,不好開口。
請保姆的話,誰都不放心,最終,雪姨只能找鄉下的姐姐來幫忙帶半天。
孩子問題解決了,兒媳嫌郊區太遠,於是央求雪姨動用關係,調回市區。雪姨人前人後,菸酒送了一大堆,花了很多人事,才調回到市裡,但是離家還是有點距離。
沒想到,兒媳開始在家裡大鬧,痛訴雪姨錢沒有花到位,不盡心幫她。兒子小棟,雖然沒說什麼,其實心裡也有點責怪母親的意思。
兒媳賭氣,知道大孫是雪姨的心頭肉,於是把孩子接到自己這邊,再也不讓雪姨照顧孩子了。
大孫子出生,都是雪姨在照顧,一下子接走了,她這心裡空落落的,幾次走到兒媳的屋裡去看,孩子不是在看電視,就是在玩平板,也沒好好吃飯,盡跟著大人吃零食。
有時候,雪姨不想過問,但看著大孫日漸消瘦,實在忍心不下,便旁交側擊,讓兒子和兒媳把孩子照顧好了。
兒媳喜歡網購,幾乎每天都會抱一堆快遞迴家,老伴看不下去,就會嘟囔幾句。
大冬天的,兒媳總是穿著破洞的褲子出門,有時候雪姨會好言相勸兒媳要穿嚴實,不然到老了,關節會痛的。
還有兒子小棟,下班後什麼事不幹,還喜歡通宵熬夜打遊戲,雪姨也總是勸慰。
在老人看來,自己所說的、所做的不過是希望兒女好,但是在年輕人看來,這些都只是無盡的嘮叨和煩惱。
03
兒媳看來,雪姨之所以三天兩頭「找茬」,不過是挑毛病,找她的麻煩。婆媳不和睦,最難做的就是兒子。
塗磊說:
「作為男人,兩個女人深愛的男人,要有擔當,要有主見,要有能力,不能偏聽偏信,不能沒有是非觀,不能唯唯懦懦。要調節兩個女人的關係。」
為了不做「雙面膠」,也不受窩囊氣,兒子給母親寫了一封信,信的第一句話便是:「媽,這裡不是你的家……」
讀到這封信,雪姨心裡拔涼拔涼的。
她好想問問兒子和兒媳,這裡不是她的家,為什麼吃穿住行都是她的,兒子和兒媳可曾買過一粒米?孩子長這麼大,可曾買過一塊尿片?
這其實是雪姨對兒子和兒媳的一種控訴:吃我的、喝我的、住我的、用我的,還說這裡不是我的家?
當然,經歷過這次,雪姨也深度認識了自己的問題:過度幹涉兒女的生活,放不下對孫兒的感情。
作家劍聖喵大說說過:
中國現在婆媳問題的實質就是,父母在孩子結婚後仍然對孩子保持控制。
其實,子女成年後,尤其是成家立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就是打碎重建的一個過程,作為父母,要慢慢退出子女的生活,割捨一部分情感,畢竟,能陪他們走完整個人生的,並不是父母。
也是經歷過這件事,雪姨認為,婆媳相處之道,需要學習。
後來,兒媳想要在娘家買一套房,惦記著雪姨的住房公積金,這一次,雪姨只和兒子兒媳說了一段話:「從今往後,我能給你們的都已經給了,吃住在我這裡也可以,孩子我們幫忙帶也可以,但僅此而已。」
結語:
「婆媳之間融洽相處是個學問,圈子不同,環境不同,理念不同,看娃的狀態不同。「
其實,要做一個好婆婆,就要懂得距離的微妙,有的常年不住在一起的婆媳,逢年過節見一見,關係反而融洽。
那些常年為子女累死累活的老人,出錢出力,反而沒有落一句感激的話,這大概就是人性。
距離產生美,保持距離,保持邊界感,懂得拒絕,同時懂得尊重別人,婆媳,也未必就是天生的仇人。
今日討論話題:怎樣做一個令人喜歡的婆婆/媳婦,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