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這不是你的家」,兒子一番話,讓母親如夢初醒

2020-12-12 米夏夏2020

文:米夏夏

#情感每日打卡#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達列夫說:

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什麼是邊界感,知乎上的解釋是:人際交往是有邊界感的。這個邊界,是自己和別人之間的分割點。有邊界的人,會躲,會反抗,也懂得尊重人。

其中,懂拒絕別人和尊重別人,顯得尤為重要。

之前看到網上的一個段子:

一個小孩正在吃著棒棒糖,這時候,孩子爸爸對孩子說,給我吃一口吧,孩子不給,孩子爸爸便說,爸爸吃沒有關係,於是孩子極不情願的情況下把糖遞給了爸爸。

這就叫沒有邊界感。

一個沒有邊界感的父母,肯定不能教出有邊界感的孩子。雪姨深受其苦。

01

最近,聽雪姨嘮叨,才知道,她因為兒子的一封信被氣病了。

雪姨,今年58歲,是一名人民老教師。教師是受人尊重的職業,但同時,也因為職業,雪姨年輕的時候只生了兒子小棟一人,獨子,幾乎成了雪姨一輩子的遺憾。

因為只有小棟一個兒子,所以雪姨在兒子身上報以很大的希望,從小衣食住行什麼都由著他,更是培養他上大學、考研、娶妻、生子。

兒子順利結婚生子後,兩口子並沒有單獨過起自己的小日子,吃穿住,包括孩子的奶粉和尿片,都是雪姨他們的。

當然,一家人在一起,雪姨作為老年人,喜歡熱熱鬧鬧的,所以,對此,從未有半點抱怨。

或許是自己心裡有遺憾,所以,雪姨下命令,讓兒子兒媳追二胎,而且,還主動承擔了帶大孫的重擔。

雪姨還沒有完全退休,老伴在體制內,已經閒賦在家,所以白天,都是老伴帶孩子,中午雪姨會從學校趕回來,提把手,下午到點再回到學校,其實,對於58歲的老人而言,這樣兩頭跑,確實很累,雪姨也就在那段時間,蒼老了很多。

星期天,雪姨想著,讓兒子兒媳帶兩天孩子,自己和老伴也能放鬆放鬆。結果,十次有九次,孩子不是感冒,就是著涼。次數多了,兒媳開始不耐煩,開始抱怨不願意帶孩子,雪姨也怕孫兒遭罪,所以,想著,自己累點算了。

02

轉眼,大孫快四歲,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兒媳懷孕,二胎如約而至。

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可誰來帶孩子,愁苦了雪姨。兒媳早就發話,二胎是婆婆要的,她肯定是不願意帶,而且她在孕期考了郊區的教師編制,所以也沒時間帶。

雪姨還沒退休,如果是自己帶,必須提前申請退休,學校正是缺老師的時候,而且雪姨和校長是多年的朋友,這個節骨眼,不好開口。

請保姆的話,誰都不放心,最終,雪姨只能找鄉下的姐姐來幫忙帶半天。

孩子問題解決了,兒媳嫌郊區太遠,於是央求雪姨動用關係,調回市區。雪姨人前人後,菸酒送了一大堆,花了很多人事,才調回到市裡,但是離家還是有點距離。

沒想到,兒媳開始在家裡大鬧,痛訴雪姨錢沒有花到位,不盡心幫她。兒子小棟,雖然沒說什麼,其實心裡也有點責怪母親的意思。

兒媳賭氣,知道大孫是雪姨的心頭肉,於是把孩子接到自己這邊,再也不讓雪姨照顧孩子了。

大孫子出生,都是雪姨在照顧,一下子接走了,她這心裡空落落的,幾次走到兒媳的屋裡去看,孩子不是在看電視,就是在玩平板,也沒好好吃飯,盡跟著大人吃零食。

有時候,雪姨不想過問,但看著大孫日漸消瘦,實在忍心不下,便旁交側擊,讓兒子和兒媳把孩子照顧好了。

兒媳喜歡網購,幾乎每天都會抱一堆快遞迴家,老伴看不下去,就會嘟囔幾句。

大冬天的,兒媳總是穿著破洞的褲子出門,有時候雪姨會好言相勸兒媳要穿嚴實,不然到老了,關節會痛的。

還有兒子小棟,下班後什麼事不幹,還喜歡通宵熬夜打遊戲,雪姨也總是勸慰。

在老人看來,自己所說的、所做的不過是希望兒女好,但是在年輕人看來,這些都只是無盡的嘮叨和煩惱。

03

兒媳看來,雪姨之所以三天兩頭「找茬」,不過是挑毛病,找她的麻煩。婆媳不和睦,最難做的就是兒子。

塗磊說:

「作為男人,兩個女人深愛的男人,要有擔當,要有主見,要有能力,不能偏聽偏信,不能沒有是非觀,不能唯唯懦懦。要調節兩個女人的關係。」

為了不做「雙面膠」,也不受窩囊氣,兒子給母親寫了一封信,信的第一句話便是:「媽,這裡不是你的家……」

讀到這封信,雪姨心裡拔涼拔涼的。

她好想問問兒子和兒媳,這裡不是她的家,為什麼吃穿住行都是她的,兒子和兒媳可曾買過一粒米?孩子長這麼大,可曾買過一塊尿片?

這其實是雪姨對兒子和兒媳的一種控訴:吃我的、喝我的、住我的、用我的,還說這裡不是我的家?

當然,經歷過這次,雪姨也深度認識了自己的問題:過度幹涉兒女的生活,放不下對孫兒的感情。

作家劍聖喵大說說過:

中國現在婆媳問題的實質就是,父母在孩子結婚後仍然對孩子保持控制。

其實,子女成年後,尤其是成家立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就是打碎重建的一個過程,作為父母,要慢慢退出子女的生活,割捨一部分情感,畢竟,能陪他們走完整個人生的,並不是父母。

也是經歷過這件事,雪姨認為,婆媳相處之道,需要學習。

後來,兒媳想要在娘家買一套房,惦記著雪姨的住房公積金,這一次,雪姨只和兒子兒媳說了一段話:「從今往後,我能給你們的都已經給了,吃住在我這裡也可以,孩子我們幫忙帶也可以,但僅此而已。」

結語:

「婆媳之間融洽相處是個學問,圈子不同,環境不同,理念不同,看娃的狀態不同。「

其實,要做一個好婆婆,就要懂得距離的微妙,有的常年不住在一起的婆媳,逢年過節見一見,關係反而融洽。

那些常年為子女累死累活的老人,出錢出力,反而沒有落一句感激的話,這大概就是人性。

距離產生美,保持距離,保持邊界感,懂得拒絕,同時懂得尊重別人,婆媳,也未必就是天生的仇人。

今日討論話題:怎樣做一個令人喜歡的婆婆/媳婦,歡迎評論區討論。

相關焦點

  • 「媽,這不是你家」,兒子義正言辭說出這句話,58歲母親如夢初醒
    有這麼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劉阿姨和兒子相依為命,劉阿姨離婚之後把心思全都用在了兒子身上,好不容易等到兒子工作了,劉阿姨親自給兒子在相親市場挑選合適的結婚對象。為了結婚的事,母子倆也吵過幾次,她不喜歡兒子的女朋友,一直想讓兒子和自己看中的女孩交往,母子倆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兒子投降了。
  • 「媽,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家」,兒子的一句話
    我立刻聽到你的暗示,我覺得有點不對勁,我很快問道:什麼事發生在媽媽身上了嗎?你剛才說:曉夢不知道如何成為好妻子。為此,我特意和你和曉夢聊了很久,終於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寫了封信告訴你:「媽,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家。」
  • 「兒子,我幫你教育媳婦,你卻趕我回老家」「媽,再鬧家就散了」
    「兒子,我幫你教育媳婦,你卻趕我回老家」「媽,再鬧家就散了」大學畢業後,陳晨沒留在大城市發展,反而回到了老家,成了一名小學教師。很多人都覺得陳晨沒志氣,只圖安穩,一點兒也不上進。但陳晨卻並不覺得,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是他一直的理想。
  • 靳雲鵬當官後,想讓母親不再受苦,其母一番話讓袁世凱佩服不已
    靳雲鵬這所以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除了自己出類拔萃的能力以外,就是他的母親。當時有一句話評價其母「靳氏大貴,得於其母」。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那個年年代,一般人的日子很難過,靳家也是如此,在靳雲鵬很小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這足以摧毀一個家庭。幸好其母親邱氏是一個堅強的人,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垮,此後邱氏一直靠賣煎餅餬口,居然養活了兩子一女。
  • 冷清秋母親有多想攀上金家?冷清秋的一番話,暴露無遺
    第一次知曉了金燕西這一號人物之後,冷清秋母親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她一遍一遍地冷清秋面前提及金燕西。 事實上,比起宋潤卿的貪慕虛榮,冷清秋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冷清秋舅舅曾當場質問過姐姐:「就你清高,你不愛錢?你不想過上榮華富貴的好日子?弄的秋兒跟你一樣,假模假式的。」
  • 「兒子,你要跟她在一起,就沒我這個媽」母親的話毀了兒子的幸福
    吳宇航剛開始只是有點興趣,加上心疼於嫣,到後來他真的是愛很愛於嫣,對這段感情特別認真,為這段感情他也付出很多,開始計劃著帶於嫣回家見父母。於嫣回絕了他說:「我和你在一起,只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沒必要跟你回家。加上我也不討長輩喜歡。」但是吳宇航跟於嫣在一起時,常常有患得患失的感覺,他想抓緊於嫣,就跟她說:「沒關係,我爸媽很好說話的,就是去吃頓飯,有我在呢。」
  • 「媽,這不是你的家」,沒有邊界感的愛,是家庭矛盾的根源
    親朋好友都非常納悶,劉阿姨這是怎麼了?在大家眼裡,劉阿姨真是什麼都好。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老公是一名公務員,家中只有一名獨子,現在已經結婚成家,還生了一個大胖孫子。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劉阿姨又是為什麼發愁呢?原來是因為劉阿姨的兒媳懷孕了,準備生老二。這本來也是增丁進口的好事,為啥劉阿姨會煩惱呢?
  • 「媽,作為奶奶你不帶孫子好意思嗎」母親三連問,兒子啞口無言
    為了不讓兒子和兒媳婦吵架,我跟老伴搬到了兒子家。孩子出生後,我照顧兒媳婦出了月子,兒媳婦以自己需要上班賺錢還房貸為由,要求我繼續留下來照顧孩子。體諒年輕人生活辛苦的我答應了兒媳婦的要求,就此常住在兒子家。 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留下來後,居然做了九年的老媽子。
  • 母親告訴自己兒子的話:這三種女人,你再愛都不能娶回家當老婆!
    好的婚姻向來都不是有了愛情就可以,而是需要信任和忠誠,更需要包容和理解。好的婚姻要天時地利人和,要在相處的過程中磨掉各自的稜角,然後慢慢的成為相處融洽的一家人。婚姻裡,女人怕嫁錯郎,但其實男人也會怕自己娶錯老婆,畢竟娶錯了老婆可謂是毀了三代。這也導致會有不少的婆婆都幹涉自己兒子的婚事,因為她們也想讓兒子過上好日子,而不是娶錯了老婆。
  • 一位獨身母親寫給即將結婚兒子的信:原諒媽,不想退出你的生活
    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她生命的延續,對於一位母親而言,孩子便是她的全部,是她的整個世界,是她不是失去所有,也不能弄丟的寶貝。 因此,她給自己即將結婚的兒子寫了一份「辭職信」,她給身邊的一些老姐妹都看過,把眾人都看哭了,這份感人至深的信交到兒子的手上,兒子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楊阿姨的信內容如下: 兒子,見字如晤。首先媽想跟你說一句對不起,媽媽這段時間給你添了很多的麻煩,讓你和茜茜(兒媳)之間鬧了不少的矛盾。
  • 「我媽說新媳婦得給外甥1千塊錢見面禮」我只給200,其他你媽補齊
    別人家嫁出去的女兒一般都是初三回娘家,但是小姑子一家卻不是,他們選擇了晚幾天回,然後在娘家住個五六天再走。理由是:為了給剛過門兒的新嫂子拜個年。小姑子回來的頭天晚上,程可可的老公從公婆房間出來後,直接告訴她:「老婆,明天我妹他們一家回來。我媽說了,你是新媳婦,做人不能小氣了。
  • 兒子打母親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段視頻,一個中年婦女被兒子大打出手的打了。然後,母親要把兒子送進監獄的事。是兒子不孝順嗎?忤逆嗎?還是另有原因呢?經過了解才發現,女人和家裡的所有人都吵過架,和家人的戰爭已經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這是為什麼呢?到底是怨誰呢?
  • 「兒子,你媳婦都把飯桌掀了,你不管管」「媽,你少說兩句」
    這並不是維護自己的老婆,去詆毀自己的媽,只是我媽真的做的有些過分的,結婚之後,老婆也知道我媽不好相處,就讓娘家出了一些錢,我們自己有部分,就搬出來住了,之前一直都還好,畢竟沒有住在一起
  • 故事:我獨自照顧重病的母親,她卻冷嘲熱諷:你永遠比不上我兒子
    惠芳並不躲閃,只是吃力地爬起來,扶母親躺好,晃晃手裡還剩下大半瓶的開塞露,訕訕地說:「媽,您都快一周沒大解了,這樣不行啊,您再忍忍……」「你個掃把星,老的小的都被你給剋死了,現在連我也不放過,看我這把老骨頭活了這麼久,巴不得我早點死才好是吧?!
  • 「你媽在家沒事做,來照顧俺媽咋了」「俺家人不能全當你家保姆」
    可能很多女人結婚之後就會覺得婆家是自己的另一個家了,為家人付出都是應該的,所以這些女人就會一心的為婆家付出,從來都不考慮自己的想法,覺得累點苦點無所謂,只要家人們開心就行了,但是你們這樣想,婆家人是怎麼想的呢?你把他們當成是一家人看待,他們把你看成是一家人了嗎?
  • 「你不出錢也不幫帶娃,憑啥要我孝順?」兒媳一番話,刷爆朋友圈
    婆媳矛盾向來都是一個世紀難題,有人說現在社會大部分都是兒媳婦不知足,婆婆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出錢出力給他們置辦了小家,可兒媳婦卻對婆婆有敵視態度,所以才導致家庭氛圍的不和諧。但也有人說,婆婆根本沒有把兒媳婦當做親生的女兒,所以才處處針對,事事看不順眼。但是,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問題,而婆媳矛盾的產生也是有原因的。
  • 魔鬼虎媽?孫楊因1事被母親暴捶 國乒勁敵被媽洗腦:只有你能贏中國
    伊藤4歲那年,球館開放時間受到限制,於是伊藤母親決定背上2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0萬)的債務,在故鄉靜岡縣磐田市買了一套2層住宅,無休止地延長女兒練球的時間,訓練到凌晨兩點也不足為奇。原本慈愛的母親,就此變成了嚴厲的「魔鬼教練」。「從這個方向打來的球,你接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這個球你打了些什麼?!集中精力!」
  • 「我媽這輩子不容易,結婚後你必須孝順」「你自己的媽,你孝順」
    不過我也一直沒有點頭答應,因為這些事情,並不是說媳婦一個人努力就行了,婆媳關係,本來就是老公夾在中間的三角關係,需要三個人的努力。看到我對這個問題不說話,老公拿出了殺手鐧,苦情牌打了沒有用,就直接對我說:「反正結婚之後,你就是我們家的人了,我媽這輩子不容易,你必須得好好孝順她。」
  • 「覺得他是鬼不是人」母親餵奶時摔死親生兒子,荒唐理由令人憤怒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生活中,我們常常歌頌母愛,在大多數人眼中,母親是世上最深愛孩子的人,當危險來臨,母親捨身護子的例子不在少數,這是一種出於本能的保護和犧牲。然而凡事總有例外,也有一些母親並沒有一顆強大而柔軟的愛子之心,她們用自己的無知和狠辣,親手將自己的孩子推進了深淵……「覺得他是鬼不是人!」母親餵奶時親手摔死兒子,理由令人憤怒在雲南曲靖,一名寶媽在醫院裡順利誕下了二胎,小兒子很健康,全家人都很欣慰。
  • 當「媽媽」變成「媽」,老母親們除了少許欣慰,就只剩失落了
    閨蜜媛媛最近問我,「你家孩子怎麼稱呼你啊?」我答,「當然是叫媽媽了,要不然怎麼稱呼?」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