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善知識」?

2021-01-19 國學雜談

佛教裡面經常講,學佛就要多接觸「善知識」,而我們又總覺得這個「善知識」真是太難找了,可遇而不可求。那究竟什麼人才算是「善知識」呢?有正知正見,佛知佛見,正直而有德行的人,就是善知識,也叫善友、善緣、親善友。和善知識相對的是惡知識,邪知邪見。

但是我們一般人都有個毛病,就是容易原諒自己,但對別人要求卻特別嚴格,即使一個人正知正見,德行很好,但有一條戒律沒守住,我們就會把人家的好處全部抹殺掉,一下子推到反面去,推到惡知識那邊去了,其實這是不對的,這就落到邊見去了。

其實,只要他知見沒破,還有正知正見,即使破了戒律,做了一點壞事,他還可以做善知識,因為他說的確實一點沒錯,雖然做不到,但見解是從老師那學習來的,還是正知正見,佛知佛見。如果一個人雖然戒律守得很嚴,從來不破戒,行為上找不到一點錯誤,但是他的知見不正,不是正知正見,那也不能做善知識。

天台智者大師說:「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大師把正知正見的人分為兩個級別:能說又能做到的,這是國寶級別的;能說的出來,但做不到,這是國師的級別。最關鍵是看他的知見,確實是正知正見,思想、見解沒有錯誤,這就可以做善知識。

為什麼能說不能做呢?其實很容易理解,我們每個人都能體會到,我們學了經典後,確實知道了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但是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太重了,不是說改就一下子能改過來的,所謂「看得破,忍不過」,就是這個道理。比如,學佛後我們知道不能貪戀女色,但是假如一個非常漂亮的美女來到我們面前,誰又敢保證不起心動念呢?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他知見沒有破,確實有悟處,確實還是佛知佛見,雖然他行動上沒有做到,我們也不能因此輕視他,因為只要有一天他悔悟,能夠懺悔,能夠改過,還是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除非他造作極重的罪業或者傲慢心很強,錯了還死不承認,用種種方法來掩飾,這就很難回頭了。

所以說,我們身邊不是沒有善知識,而是我們要求太苛刻了。只要具備正知正見,講的都是佛知佛見,即使犯一點小小的錯誤,這還是善知識,還是值得我們的學習的。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善知識?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善知識?
    善知識,在佛教中,經常出現,那到底什麼是善知識呢?什麼樣的人,又能稱為善知識?善知識一般所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導正道的好人,即為善緣,又稱知識、善友、善親友等。簡單的理解就是,只要能引導和幫助他人,傳播正道,弘揚正法的善人,都可以稱為善知識,與善知識相對的,就是惡知識。
  • 什麼是佛教中的「善知識」?值遇善知識是我們的大因緣
    《妙法蓮華經》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那麼何為善知識呢?
  • 三種善知識
    「若遇善知識」:「若」是不定詞,或者遇著,或者沒有遇著。現在假設要是遇著善知識的話。什麼叫善知識呢?聞名叫知,見面叫識。聞名:我聽見這個名字,我知道啦!這叫「知」。見面:我看見了,見著面了,這叫「識」。我認識了,這就是「知識」。「善」字,一般人都當「好」字講,而「善知識」這個「善」,當能字講。他能知能識,能知道什麼呢?能知道這三界的苦惱,能知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 釋淨空:為什麼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是大因緣
    該經復雲,下面還是《法句經》裡的話,「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話就是無上菩提,一切眾生要想證得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成佛,「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這特別留意這句話,你要想成就,你不能不親近善知識,你要請善知識教導你。
  • 善知識的重要性,如何求善知識——善財童子與文殊菩薩的故事
    ——《大般若經》第366卷這些話都在督促我們要親近善友、善知識恆無厭倦,常不遠離善知識,常求善知識的攝受。三、分辨好壞的智慧在我們遇到善知識之前,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壞,我們把好的當成壞的,把壞的當成好的來對待。
  • 佛說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善知識者是我師父,善知識者是我眼目
    因善知識,令我見佛;因善知識,令我聞法。善知識者是我師父,示導於我諸佛法故;善知識者是我眼目,令我見佛如虛空故;善知識者是我津濟,令我得入諸佛如來蓮華池故。——《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知識者是我師父師父者,則為導師,則為慈父,則為慈母善知識者,則為慈母,生佛家故;善知識者,則為慈父,以無量事,益眾生故;……善知識者,則為導師,教化令至彼岸道故。——《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徑夫大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徑,使得無為,常得安樂。
  • 為什麼要親近善知識
    甲一、為何親近善知識很多人學佛有各種的方法。有些人喜歡在家裡,自己一個人學習,現在的光碟太多了,各種的書也隨意可以得到,經典也有很多,非常方便,要什麼有什麼,網上的視頻也非常多。所以現在學習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管用什麼方法來學習,親近善知識是我們絕對不能忽略的。所以今天我們來講講。
  • 親近善知識
    那缺失的無法言傳的部分,唯依善知識應機設教,方便化導,才能將教法落實於心行。那麼,怎樣才堪為眾生依止的善知識呢?這也是目前很多學佛者存在的困惑。因為善知識不會貼著標籤,不會標榜「我是善知識」,這就需要我們去發現、辨別、抉擇。經論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選擇善知識的標準。
  • 你知道何謂善知識嗎?
    01、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這種善知識能夠教導我們,時時刻刻安住在菩提心當中。什麼是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心量廣大,一切都想到成就眾生,利益眾生;一切都想到如何來使他人快樂幸福。從菩提心出發,令他人得到的快樂是什麼呢?人生最究竟的快樂是什麼呢?從菩提心出發,最大的快樂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 達摩祖師:什麼才能叫作善知識,易筋經不是我寫的
    明悟一切真相,依持善知識,能得解脫。達摩祖師言:依持善知識。那麼什麼是善知識呢?有人說我供佛,也拜佛。這就是善知識啊。明確的說這只是一種善緣,善根而已,終是還得在輪迴中。《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中就言: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若不見真性,皆是虛妄造作諸苦行。
  • 佛典故事:常近善知識
    佛陀以大慈悲、大智慧力,僅僅開口說:「汝等來,善示汝妙法」,因緣成熟的智者,就能證得初果乃至阿羅漢果,身心解脫。大善知識及好的同參道友是何等地重要呀!應當時時親近善知識,遠離諸惡友。思惟至此,波斯匿王即起身到佛陀的處所,虔敬地告訴佛陀自己的體會。
  • 《華嚴經》:善知識是成就佛法的根本
    皆由善知識力。以善知識而為根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 【注釋】一切在佛法上有所成就的菩薩,都是依於善知識的指導加持,善知識是成就佛法的根本。佛法由師傳授,敬師重法者,方能有所成就。
  • 如何選擇「善知識」,佛弟子不可不知!
    學佛未久,有一天,一位大師兄問了我一個問題:「釋迦牟尼佛與維摩居士,最大的分別是什麼呢?」我一時茫無頭緒,心想,釋迦牟尼是現在佛,覺行圓滿;但維摩居士也有說是過去的金粟如來,他們的證量應該是不相上下的,但兩者有何不同呢?經過幾天,百思不得其解,唯有硬著頭皮請他解說。他說:「從廣結人緣方面,便見到二者之不同了。
  • 《參透生死》:尋找生命中的善知識
    所以說,想要找到清淨心,你首先就要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明師,即是你生命中的善知識。沒有善知識,便沒有開悟的可能。真正的大善知識,是能讓你開悟的那個人,他便是你的「根本上師」。趙州和尚八十歲還在行腳,就是為了找到能令他開悟的善知識。廣義來說,一本好書可以是善知識,令你有所感悟的也可以是善知識。但我們這裡說的善知識,則特指為你點亮心燈的人。
  • 善知識,當隨念深恩起敬重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思念者,則不違越菩薩學處。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守護者,勝處世間。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於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攝持者,諸業煩惱難以取勝。」《十法經》中說:「我於長夜馳騁在生死曠野時,善知識以悲眼尋覓著我;我於長夜為愚痴暗覆蓋,陷入迷夢時,善知識將我從夢中喚醒;我沉溺於三有海時,善知識將我拔濟;我誤入惡道時,善知識為我指示善道;我被系縛在三有牢獄中時,善知識為我解開系縛;我於長夜被煩惱病逼惱之時,善知識作大醫王,為我療治;我被貪等猛火焚燒時,善知識為做雲雨,息滅我心中的熱惱。應當按這樣想。」
  • 找尋並依止善知識是修學的入門
    舉個例子吧,當你獨自走夜路,途經墓地或較為陰森的路段時,心無所念的通過時,則什麼都不會發生;若你念念都住於別出現可怕的怪相時,則魅影魔聲很快出現。雖然你知道都是假相,但讓你生出的緊張、恐懼卻是真實感受,這就是念力引發的境界現前。所以,常懷懇切希求心念、發找尋大願力是可以幫助你儘早實現願望的。其次,從觀功念恩入手培養恭敬心。
  • 善知識指導我們斷惡修善,離一切苦,得一切樂
    善知識指導我們斷惡修善,離一切苦,得一切樂。善士對我們的功德極大,我們能如法念其功德,能引起我們對善士的如法親近、如法依止、承事恭敬。《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云:「爾時阿難,白世尊言:所謂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事將引善道以至無為。佛告阿難:勿作是言,言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識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與其從事將視好道。我亦由善知識成無上正等正覺,以成道果,度脫眾生,不可稱計。皆悉免生老病死,為此方便,知夫善知識之人,全梵行之人也。
  • 善知識對眾生的恩德是無法衡量的
    作為一個凡夫,都能有交通工具,作為一個善知識、聖者來講,這樣辛辛苦苦的,無為的,為了把佛法廣傳,自己飛不能飛,走又那麼遙遠,為了把幸福快樂帶給大家,這種無為、忘我地奉獻,還比不上一個自私自利的凡夫俗子的資格?有錢,作為一個真正的善知識需要錢,大家不要誤會,他是一心創造讓眾生有利於覺悟的條件。這都得需要經濟,有錢,有車,這也是自己無我、無為地付出之所獲。
  • 三招教你如何識別修行路上的善知識
    禪通居士編語: 引領大眾趨向於善處的人稱之為善知識,這個範圍很廣,因為在不同的修學階段有不同的善知識,就像幼兒班有好的老師,小學有好的老師,大學也有好的老師,這些好的老師都可稱之為善知識,所以善知識範圍非常廣,分世間善知識和出世間善知識,本文說明的是引領我們走向解脫的出世間的善知識。
  • 成佛妙道:佛說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汝因此故求善知識,勿於身心而生疲倦;見善知識,勿生厭足;請問善知識,勿憚勞苦;親近善知識,勿懷退轉;供養善知識,無令間斷;隨順善知識教誨,不應違逆;於善知識所有功德,不應疑惑;聞善知識演說出離門,應生決定;見善知識隨順煩惱行,勿生嫌怪;於善知識所生深信心,不應變改。 …… 複次,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