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隨著「人才是第一資源」觀念深入人心,人才爭奪變得愈加激烈。如何在人才爭奪戰中搶佔先機、拔得頭籌?如何讓引進來的高端人才把事業和未來安放在這裡?成為各地「廣聚天下賢才」的必答題。
人才具有培養周期長、總體數量少、作用價值大等屬性特徵。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人才還具有可流動性特徵,包括區域流動、國際流動。正是這些特徵的存在,使人才引入機會與人才流失風險並存,為「廣聚天下賢才」提供了可能、增加了難度。
聚才,引才是基礎。人才引進,要聚焦需求精準,要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城鎮發展、社會發展的當前水平和長遠規劃,搞清楚需要引進哪些層次、類型、領域人才,做到不盲目、不盲從。要結合既定引才目標定位,搞清楚引進人才目標群體關注什麼、看重什麼、需要什麼,綜合運用自然資源、創業環境、鄉土情懷等人才引進有利因素,多形式、多途徑引進人才,做到不跟風、不從眾。
聚才,留才是關鍵。判斷一個地方是否能夠聚才,人才引進數量是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還需關注同一時期人才流出情況。「廣聚天下賢才」,既要「引得來」人才,還要「留得住」人才。留才,起點是政策,關鍵是環境,根基是文化。讓引進人才「既來之則安之」,需要營造家的溫暖、傳遞家人般的關愛,用情感增強人才「歸屬感」。需要搭建實幹平臺、優化幹事環境,用事業增強人才「成就感」。需要推崇尊重人才的價值導向、倡樹珍惜人才的社會風氣,用文化增強人才的「獲得感」。(雍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