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甜野」藏族男孩丁真意外走紅。這個來自四川甘孜的20歲藏族小夥,因為網友誤以為他是西藏人,誤打誤撞地引發了一場「川藏大戰」,繼而掀起了全國城市大battle。
看似是在battle,其實安利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秀麗景觀。都說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風物,富饒美麗的山川之中,美食更是無處不在。
餛飩情懷在上海
在上海,蔥油拌麵、小餛飩、辣醬面都是傳統的老上海味道。尤其是吃餛飩,上海人對於小餛飩的愛估計都已經到了骨子裡,成了一份忘不了的舊日情懷。
中國人食用餛飩的歷史至少有1500年以上,民國初年的滬上竹枝詞裡還專門有這樣一段描述:「大梆餛飩卜卜敲,碼頭擔子肩上挑,一文一隻價不貴,肉餡新鮮滋味高。餛飩皮子最要薄,贏得縐紗餛飩名蹊蹺……」
那個時候,舊上海街頭遊走的柴爿餛飩是每個人都有的童年回憶。一人一燈一湯鍋加一條扁擔,是老上海的柴爿餛飩。夜深以後,晚歸的朋友想吃點夜宵,就在弄堂口的攤檔吃一碗暖心的柴爿餛飩。張愛玲還曾經寫過「冬夜,亭子間窗口,嬌滴滴的女子垂下吊籃,內置一碗,給情郎買柴爿餛飩,那吊籃的長繩,然是連起來的絲襪……」
如今在魔都,滿是霓虹閃爍的高樓大廈,但在街頭巷尾,依然有一些賣餛飩的店家,延續著這抹充滿市井氣息的溫柔情懷。
堅守一碗餛飩的美味
上海石庫門「食文化」中描述的餛飩是這樣的:「肚皮鼓,兩頭翹,像偃月,似元寶。實墩墩,香噴噴,團團坐,熱鬧鬧。」
1999年,在上海人民路上的一家小小的餛飩鋪中,店員手工包製的大餛飩也是這般飽滿誘人,還未出鍋,陣陣清香吸引往來行人駐足一探。15平米,20個座位,每天卻能賣出1000碗餛飩,這就是如今名滿天下的吉祥餛飩。
隨著一碗碗味美汁鮮的餛飩賣出去,吉祥餛飩也走出了15平米的店鋪。從小店鋪到老字號,從上海到全國,從第一家分店到數千家連鎖店,吉祥餛飩在21個春秋輪迴中,成為了火爆魔都20年的餛飩界鼻祖,為全國120多個城市中的食客提供「個大、湯濃、餡鮮」的餛飩,讓「吃餛飩,到吉祥」真正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以一碗餛飩起步,吉祥餛飩始終堅守著一碗餛飩的美味,延續上海餛飩情懷,續寫傳統美食故事。
變中亦有不變,精益創新謀未來
做傳統美食,不止要延續傳統,更要把握變與不變之間的平衡,跟隨時代的腳步精益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服務。
吉祥餛飩投資三千多萬元,建成了一萬三千平方米的全新的生產中心,引進時下先進的速凍隧道、動態化全方位監控系統,升級了制皮機械、洗菜機械等設備,每日可為江浙滬市場貢獻100噸餛飩產量。
作為「中華名小吃」的代表,吉祥餛飩堅持「真材實料、手工包製」的原則,為了保證吉祥的每一家店鋪都能提供同樣新鮮美味的優質餛飩,全部採用定單式生產。每日凌晨選用新鮮原料,當天加工,當天包製,由吉祥中央廚房集中生產,並通過全程恆溫冷藏的冷鏈配送體系,於營業前送達各家店鋪。
顧客點餐後,餛飩會經由吉祥特製的炊具恆溫煮製,以標準工藝確保每一隻餛飩皮餡完整,鮮嫩爽滑。
以傳統的大小餛飩為主,吉祥餛飩還會供應燕皮餛飩、雲吞麵、招牌蛋黃燒賣等,滿足不同食客的需求。
經典的香菇薺菜餛飩,是上海人的心頭好;蝦仁小餛飩,大顆飽滿的蝦仁,鮮嫩彈牙,一口一個停不下來;薺菜冬筍小餛飩,呼之欲出的菜肉鮮香,薺菜的清香包裹鮮嫩冬筍,搭配湯料,從口暖到心;還有深受年輕人喜歡的蛋黃燒賣,大顆細膩的蛋黃裹在其中,讓人慾罷不能。
再高大上的摩登都市,深夜裡每個人最思念,卻是那一碗最接地氣的傳統美食。源自上海的吉祥餛飩,不止在上海,更是遍布全國各地,在街角巷尾靜靜守候,將魔都的煙火氣和暖暖的回憶,傳遞給每一位食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