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的黃昏:先遭地方醫保驅逐,再被價格談判「打骨折」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健識局

中成藥銷售面臨的「三座大山」正在壓來

作者:小米

來源:健識局

全文2337字,閱讀需8分

12月17日,「藥界一哥」恆瑞醫藥股價一度漲停,「恆瑞PD-1產品通過醫保談判」的消息一天前就開始發酵,助推恆瑞迎來多年未見的股價大幅上漲。

從來只見新人笑,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PD-1等創新藥的醫保談判結果之際,參與此次談判的「悲情角色」——大批中成藥品種卻被輿論忽視。

外界很少了解的是:此次醫保談判意味著中成藥行業超額利潤的時代徹底終結。

2019年7月,國家醫保局曾印發通知稱:各省市統一使用全國醫保用藥目錄,今後不再允許地方增補醫保目錄品種,原有增補品種給予三年過渡期。

「地方增補」曾經是各家製藥企業「曲線救國」的重要途徑,地方醫保的準入標準相對較低,而且對本地企業會有偏向。尤其是廣東、河南等醫藥大省,能進入這些省份的醫保,同樣可以收穫豐厚。

進可謀國家醫保、退可保留院外市場的價格體系,地方醫保成為大量中成藥企業的最佳選擇。

然而2017年醫保局的通知把這條「隱蔽利益通路」徹底堵死,明確規定地方醫保增補目錄將於2021年底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而且,2020年這次醫保談判規定:2019年12月31日前,進入5個(含)以上省級醫保藥品目錄的藥品納入價格談判。

今後,潛伏在地方醫保目錄中的大量中成藥將無所遁形:要麼談判降價,進國家醫保,要麼就直接出局。

在本次醫保價格談判的首日上午,一家談判成功的中藥企業代表向媒體表示:其獨家品種最終降價30%成功中標。根據參與談判的現場代表透露,中成藥此次談判的平均降幅在30%—40%。

這次的醫保談判,其實也是眾多中成藥企業的末日黃昏。

曾謀求退出醫保

中成藥另有生存法則

健識局梳理發現,從地方醫保目錄中進入此次價格談判的中成藥共有154個,其中不乏知名品種。

這些品種大多是各家中成藥企業的明星產品,如健胃消食片和複方草珊瑚含片,是江中製藥常年廣告轟炸的品種;感冒靈顆粒則是華潤三九每年換季時必大力推廣的產品,六味地黃軟膠囊,則是同仁堂的核心產品。

此前,這些產品出現在一些省份的地方醫保目錄中。健識局梳理發現,健胃消食片進入了遼寧、四川、安徽、山東、江西等19個省份的醫保目錄。感冒靈顆粒則進入了雲南、四川、河南等多個省份的地方醫保目錄。

據米內網數據,2019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超10億產品中,共有37個為地方醫保目錄品種,銷售額共計為769億元。

但按照國家醫保局的規劃,這些品種將遭清退。未來幾年,上千家藥企的百億市場規模將受衝擊。

多位業內人士向健識局分析,對依靠地方醫保目錄而存活的中成藥品種來說,2020年談判將是上述中成藥以「醫保」的身份進入全國公立醫院市場的最後機會。

此前,對於部分偏重於零售市場的OTC品種來說,公立醫院的銷售渠道更加複雜,全國醫保目錄對其的吸引力並沒那麼大。

2014年6月,東阿阿膠董事長秦玉峰就曾公開表示,雖然旗下產品複方阿膠漿進入醫保目錄,但「受產品降價壓力,生產一支就虧一支」。複方阿膠漿2004年進入醫保目錄,但據公司稱長期以來一直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因此「公司考慮退出醫保目錄的可能性」。

藥品尋求退出醫保,這在當時引發輿論熱議。在其背後,折射出的是正處於價格上升期的東阿阿膠和醫保定價之間的矛盾。

但是,醫改的推進力度之快,讓任何企業都不得不對其側目。一款藥物如果能進入全國醫保目錄,帶來的擴容效應不是廣告宣傳可比的。原本倚重於市場宣傳的品種,也逐漸意識到醫保香。

長期靠廣告維持銷售力度的江中健胃消食片近幾年遭遇了業績的滑鐵盧。江中藥業2019年財報顯示:健胃消食片去年銷量為1.77億盒,較2018年的1.81億盒下降2.11%,在2015年達到銷量高峰2億盒之後,已經是多年連續下滑。

如果不進入國家醫保,江中健胃消食片能否保住「10億元級」的單品銷售業績,還是個未知數。

面臨「三座大山」

醫保面前中成藥進退兩難

不過,即使大批中成藥通過價格談判進入了醫保,也不得不面對近幾年「政策鼓勵、臨床拒絕」的尷尬。

12月1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印發通知稱,醫院接受新藥申報材料,但明確規定將「不包括中成藥」。此前,湘雅二院、華西醫院都知名醫院都曾拒絕中成藥、中藥注射劑進入醫院市場。

由於中藥缺少必要的臨床數據支持,學術界也對中成藥的安全、有效性提出質疑,特別是有效成分無法印證,不良反應、禁忌「尚不明確」等,這些都直接制約了中成藥在大型醫院的臨床使用。

更為關鍵的是,此番國家醫保局「取消地方醫保」的政策出臺後,未進入醫保的中成藥在臨床中的使用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即便患者有使用意願,醫院也不願意多開處於「醫保外」的中成藥。

目前,廣東、天津、江西等省市已經開始清退地方醫保目錄品種。按照國家醫保局的統一部署,清退工作將在今後兩年陸續完成。

另一方面,中成藥在零售藥店的推廣成本也越來越高,

傳統的中成藥企「狂轟亂炸」式的廣告模式,曾讓其產品銷量一度持續走高。但隨著新媒體的崛起,這一做法已不再奏效。加上新版《廣告法》要求:OTC藥品廣告不允許用明星代言,這讓身處行業大環境變化的中成藥企難以適應。

「醫院限用」、「地方醫保增補取消」、「零售終端推廣成本驟增」已成為擺在中醫藥企業面前的「三座大山」。

在醫保調整的大背景下,中成藥企業保證其產品符合藥物經濟學,注重藥品使用的安全性,才是今後安身立命的關鍵,否則產品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目前,2020年版醫保目錄的最終調整結果尚不可知,可以預見的是,投向國家醫保懷抱的中成藥今後很難再現曾經的高光時刻。

· END ·

圖源:視覺中國

編:夏雨荷

相關焦點

  • 中成藥醫保談判遭靈魂砍價 獨家品種被砍1/3
    摘要 【中成藥醫保談判遭靈魂砍價 獨家品種被砍1/3】2020年12月14日上午九點,2020年的國家醫保談判在北京人大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 中成藥醫保談判遭靈魂砍價,獨家品種被砍1/3
    2020年12月14日上午九點,2020年的國家醫保談判在北京人大會議中心拉開帷幕。談判預計持續3天-4天,或涉及300餘藥品,首日有80個藥品進行談判。 《財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談判分5組同步進行,每組醫保局約有5人,多來自地方醫保機構,企業可派3人參與,每場談判時間在半小時左右。
  • 醫保談判首日成果,中成藥降價1/3
    第一輪醫保談判始於2015年,由前國家衛計委組織開展了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工作,參與談判的3個品種:慢性B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價格平均降幅58%左右。
  • 保密度極高的一次醫保談判:中成藥溫和降價
    企業保密嚴格,談判現場未有具體談判品種以及價格流出。2. 今年中成藥談判較為緩和,降價整體幅度預計不高。3.  自費年費用超30萬的罕見病藥物或無緣此次談判。4. 佔醫保費用超10億元一年的醫保目錄內的一些品種,也要重新參與此次談判。
  • 醫保談判進行時:中成藥逆襲之路還在走
    2020年醫藥行業最後一場重頭戲——醫保準入談判,昨日(14日)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開始進行。通過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形式審查的中成藥申報藥品有172種。業內人士分析,在經過公示審查和專家評審後,這172種中成藥,應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品種會在本周,與國家醫療保障經辦機構按規定組織藥物經濟學、醫保管理等方面專家開展談判或準入競價,獨家藥品進入談判環節,非獨家藥品進入企業準入競價環節。
  • 2020醫保談判|中成藥品種降價1/3,PD-1超低價策略或將失靈
    零下九度的北京早晨,醫藥企業迎來了「年終大考」——醫保談判。12月14日上午九點,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在北京人大會議中心啟動。醫保談判降幅超藥企預期,未採取競標式談判早上8點多,第一批企業代表已經陸續進入談判現場,場外也有不少明後天談判的企業代表前來打探消息,最為企業關心的就是談判專家來自哪裡,風格如何,談判形式和以往有什麼差別等問題。10點半左右,首位完成談判的企業代表走了出來,神色凝重,嘴裡不住念叨「壓得太狠了」。據他介紹,他此次談判的品種是中成藥,降了原本價格的三分之一。
  • 醫保談判戰打響 中成藥企代表:「今年的談判感覺沒有去年狠」
    來源:時代周報醫保談判戰打響:中成藥降幅溫和,國內藥企為入醫保搶破頭趙鵬宇一年一度的醫保價格談判正式開鑼。12月14日,為期4天的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在北京拉開帷幕。根據現場人士透露,上午十點半,第一家藥企已經談判完成,該藥企的中成藥獨家品種談判成功,最終降價30%左右。相較於2019年醫保談判藥品60.7%的平均降幅,目前看來,今年的中成藥降幅似乎並不太大。
  • 每經記者直擊國家醫保談判:有企業稱中成藥獨家品種降價40%
    每經記者直擊國家醫保談判:有企業稱中成藥獨家品種降價40%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5 22:17:58
  • 醫保談判現場直擊:PD-1產品同臺競技,中生製藥、豪森重磅藥「現身」
    西黃城根北街2號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裡醫保談判正在緊張進行中,據新浪醫藥現場了解,今天進行的談判品種主要涉及腫瘤藥、中成藥等。而此次談判中,三代胰島素新品種及GLP-1受體激動劑等創新藥也都是值得關注;第二日談判的產品預計有抗癌藥、心腦血管用藥、眼藥等,涉及阿斯利康、楊森、再鼎、綠葉製藥等,其中最受關注的有阿爾滋海默病新藥甘露特納膠囊(GV-971)。 同去年一樣,獨家品種以比價磋商的方式進行談判。國家醫保局先確定醫保支付預期價,由企業兩次報價,價格差落在15%以內就能談判成功。
  • 進擊的超級「買單方」: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騰籠換鳥」再升級
    摘要 【進擊的超級「買單方」: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騰籠換鳥」再升級】中國醫藥行業本年度最後一項重磅政策終於落地。
  • 醫保談判第三日現場:有企業直呼「壓得太狠」「降幅超預期」
    王豪鵬指出,一個藥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15-20年的時間,研發成本高且成功率非常低,如果把價格壓得太低,企業很難生存,如何驅動創新發展?「我建議至少給創新性藥物開闢通道,給創新藥三五年適應市場的時間,有了份額後再來降價格。藥品剛一上市就是低價,如何鼓勵企業創新,企業如何發展?」王豪鵬稱,公司這款治療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已經上市三年,針對類風溼疾病。
  •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發布,4個單克隆抗體藥物入圍談判名單
    《藥品目錄》分為凡例、西藥、中成藥、談判藥品、中藥飲片五部分。本次發布的常規準入部分共2643個藥品,包括西藥1322個、中成藥1321個(含民族藥93個);中藥飲片採用準入法管理,共納入892個。本次目錄調整常規準入部分共新增了148個品種,其中,西藥47個,中成藥101個。
  • 國家醫保談判:超預期談判價15%出局!有中藥降1/3談成了
    而據E藥經理人視頻號今日報導稱,據現場工作人員披露,本次醫保談判將為期4天,將會談到周四。根據醫保局此前發布的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初審名單),今年共計有751個品種通過形式審查,其中目錄外728個,這部分是新增進醫保,目錄內23個,主要包括調整支付範圍、重新確定支付價格、和同類藥品相比,價格過高等。
  • 新一輪醫保談判:有藥品降價30%,企業稱不進醫保生存率為零
    此次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於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進行,談判藥品涉及到癌症、精神疾病、眼科、兒科等藥品品種。根據國家醫保局此前公布的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逾700個目錄內外的西藥、中成藥通過形式審查,其中還包括12款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的藥品。
  • 2020國家醫保目錄準入談判今開鑼 超300個品種或參與靈魂砍價
    11月1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關於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專家評審結果查詢的公告,醫保局組織專家對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進行了多輪評審,且專家評審階段的工作已經結束。  自2016年啟動首輪國家醫保談判至今,國家每年都會進行一輪談判,今年已是開展醫保談判的第五輪。
  • 抗癌藥、慢病用藥優先入醫保
    普通藥品實行常規準入,價格較高或對醫保基金影響較大的專利獨家藥品,將通過談判方式準入。  4月17日,國家醫保局公布《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時隔兩年,我國醫保目錄再次啟動調整,將在確保基金可承受的前提下,努力實現藥品結構更加優化,管理更加規範,有效緩解參保人員用藥難用藥貴。
  • 醫保談判結果未出 二級市場已露端倪
    12月16日,2020年度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談判落幕。據了解,談判前醫藥企業已與醫保部門籤訂了保密協議,未「官宣」前藥企不得對外透露結果。不過,從這幾日二級市場上相關藥企股價的漲跌起伏來看,談判結果已經初露端倪。多個信源顯示,在備受矚目的抗癌「神藥」PD-1抑制劑(一種免疫治療藥物)價格廝殺中,恆瑞醫藥降價八成、談判成功,四個適應症全部進入醫保。
  • ...醫保靈魂砍價將至 378個獨家產品有望通過談判進入 T藥、九期一...
    690個醫保目錄外的產品爭奪新增調入的機會。已在醫保目錄內的18個產品面臨調整限定支付範圍。調整支付標準藥品的範圍則包括處於協議有效期內,且按照協議需重新確定支付標準的談判藥品;根據企業申報或專家評估,有必要調整限定支付範圍的談判藥品;與同治療領域的其它藥品相比,價格/費用明顯偏高,且近年來佔用基金量較多的藥品。
  • 一批中藥、中藥製劑將會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其中提到,將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價格和醫保政策,將適宜的中藥、中藥製劑等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2020年以來,中藥行業受了業內的高度關注。不少地方發布政策文件鼓勵中醫藥創新發展。有行業人士認為,將中藥納入醫保,有利於進一步讓中醫藥切實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滿足群眾對臨床效果好、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價格合理的中藥飲片和醫院製劑的治療需求。
  • 36種談判藥品納入藥品目錄 醫保支付標準同步確定
    近日,人社部印發《關於將36種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的通知》,將36種談判藥品納入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以下簡稱藥品目錄)乙類範圍,並同步確定了這些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