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日本的各種影視作品及紀錄片中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日本人在日常的坐姿,尤其是回到家之後的坐姿,往往是跪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體會,我們跪的時間稍微長一點的話,膝蓋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甚至整個腿部都不舒服。那麼既然不舒服,為什麼日本人在平常還願意跪著呢?
大家都知道,日本很多東西都是從中國學過去的,這種跪坐的姿勢也是從中國學來的。在古代,椅子是在很久之後才發明的,所以人們都會坐在蓆子上,也就是席地而坐。但如果直接像現在一樣坐在地上,那麼有客人來的時候起立非常不方便,所以跪坐看起來更有禮儀。
第二,這和中國古代的複雜有關。現在的褲子在古代叫做脛衣,脛是腿的意思,脛衣就是腿上穿的衣服。可以說,脛衣就相當於現在的長筒襪。這個脛衣的特點就是一條腿上套一條,而且沒有襠部。正是因為如此,古人還需要在脛衣的外面套上類似裙子的「裳」。這個裳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遮擋襠部。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古人必需跪坐了。
如果古人像現在一樣兩條腿向前直伸著坐著,那麼很可能走光,這不僅會讓自己尷尬,還會給別人造成沒禮貌沒教養的印象。《燕丹子》記載,荊軻在刺殺秦始皇失敗後「因倚柱而笑,箕踞而罵,曰吾坐輕易,為豎子所欺。燕國之不報,我事之不立哉!」 箕踞是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這是一種不拘禮節的做法,表示對對方的輕視。這裡荊軻以箕踞的姿態罵秦始皇,可見正式場合的其他坐姿比如箕踞是充滿不敬的。
由於日本受我國文化影響非常深遠,所以跪坐的姿勢也傳到了日本,並且沿用至今。現在中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沙發,而日本不一樣,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全盤西化,但是在一些生活習慣上還是保留了原來的特徵。很多家庭仍然使用著榻榻米,平時的時候跪坐著,睡覺的時候就把幾個榻榻米拼接在一起就可以了。
標準的跪坐需要雙腳跪地,臀部放在腳踝上,將上半身挺直,雙手放在大腿或者膝蓋上也叫金剛坐,對身體有一定的益處,比如:預防和改善扁平足;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胃部的飽脹感,改善消化系統;改善下半身的血液循環,消除腿部疲勞;防止動脈硬化。這其實和禪修差不多,可以幫助自己修身養性,改善身體狀況。
綜上所述,日本人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選擇跪坐的姿勢是跪坐,是因為古代中國就是採用的這樣的坐姿。而古代中國之所以採用這樣的姿勢是因為古人穿的脛衣露出了襠部,跪坐可以有效防止走光,並且對對方來說比較尊重。這樣的姿勢對人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