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平、榕江交界大山深處的都柳江支流的源頭,有一個叫賴洞的山村,隸屬黎平縣九潮鎮,全村共有500餘戶2270多口人,是一個侗漢雜居、姓氏較多的地方,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而居,是既有侗族傳統和諧元素又有漢族文明和諧文化的獨特山村。世居在這裡的人們以敬畏來崇拜自然、以堅守來回答苦難、以微笑來面對陌生、以平靜來彰顯傳統、以和睦來為人處事,構建成了一方舒展寧靜祥和、留住美麗鄉愁的棲居家園。
賴洞村坐落在一個狹長壩子的中間,一道山梁大半封閉地橫亙在寨腳,猶如天然的護城牆,山梁上和寨子兩邊的坡地上古樹參天,蒼翠綠映,寨子上下田壩長各有5華裡,寬1華裡左右,田疇數百畝,阡陌縱橫,發源該村境內的都柳江支流由田園、寨中蜿蜒而過,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生而富有靈性的畫卷。
賴洞原叫乃董,侗語意為好地方。相傳以前有幾戶人家逃荒討飯到這裡,寨上的人熱心地收留了他們,送給他們田地種,讓他們安心留住下來,自建家園,後來就以「好地方」之意取的寨名。
據寨老口傳,明初先是吳家人由天柱遠口幾經遷徙到此依山傍水建寨而居,起房建屋沿田壩坡邊的頓塘、東歸居住,後來有位湖南的地理先生到寨子來看風水,告訴吳家寨老,寨子坐的地方是船形,得要請「江」姓的人來坐,才能鎮得住不翻船,但由於湖南地理先生說話湘音濃重,吳家寨老聽成了請「張」姓的來坐,於是吳家寨老就去離村二十華裡遠的下丹請張姓的人搬來寨子坐,並安排地基在田壩中間。張家成了寨子上的第二個來落戶的人家。此後朱、鄧、林、石等其他姓氏的人又相繼到寨子來投居,所以現在寨子裡共有20多個姓氏的人居住,成為一個多姓氏、多民族成分的和諧山村。
賴洞村距黎平至榕江主幹公路20華裡,由於地處偏僻,沿都柳江支流逆水而上進入該村,生態植被茂密,重巒疊嶂,猶如天然的屏障,很少遭到外來的侵襲,加上這裡土地肥沃,糧食能夠自給自足,所以這裡的人們自古有和睦而居的地利。清代黎平府開泰訓導黎兆勳到過該村作有《由賴洞出九潮》詩二首,其一:綠蘿冒水澗花春,九曲屏風不見人。小隊弓刀行曉色,遠乘疏雨渡前津。其二:盜泉惡木水田灣,火繳當空憚往還。夜半軍符呼客去,和雲高築九潮關。詩歌描寫了該村隱翳大山深處,林密路險,出行艱辛的感受。
《黎平縣誌》記載,賴洞村明朝永樂年間,隸屬黎平府曹滴洞土官司管轄,到清朝順治年劃為黎平府經歷司直接管轄,民國時期設鄉,解放後至上世紀90年代初為鄉駐地。撤鄉之前,鄉政府幹部對該村寫了這樣打油詩:「吳家守寨子,張家嘴巴子,鄧家筆桿子,朱家錘包子,林家槍桿子,楊家車滾子。」說明了吳家的人是寨主,為人本分;張家的人口才好,能說會道;鄧家的人有文化,會耍筆桿子;朱家的人好鬥,動輒就打架;林家的人喜歡打獵,玩鳥槍;楊家的人會開車,跑運輸。是該村當時很精闢的寫照,儘管各個家族有各的特點,但大家還是很融洽相處,和諧相居。
從賴洞村現的布局來看,自分為上、中、下三排。下排的住戶主要是吳家,全部是侗族;中排的住戶主要是張家和個別雜姓的,侗漢族雜居;上排的住戶是雜姓的,基本上是漢族。雖然沒有明顯界限,但層次分明,基本上是按落戶的先後排列的,形成獨特的人居村落文化。可見吳家人是很有包容性的,他們作為寨主而把好的田壩讓給外姓來的人居住,為守望這方和諧的家園亮出他們的姿態。
賴洞村的人和睦相處,侗族和漢族互相聯姻,語言互通,節日同過,生產同勞作,相互融合在一起,已分不清誰是侗族誰是漢族,保持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文明遺風,很少發生刑事案件,長期以來還形成了一種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不論哪家起房造屋、紅白喜事大家都主動到場幫忙,原來是只要哪家有事,聽到三聲炮響,大家都自覺攏場,不僅不計報酬,而且哪家有困難大家還湊物資相幫,形成了一種不成文的互助互濟、共渡難關的良俗村規。2016年6月,該村遭受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全村有半數人家遭洪水侵襲,百餘棟房屋被衝爛,財產嚴重受損,農田大面積被衝毀,道路、供電、通訊全部中斷,一時間村裡成了「孤島」。但災後村民不等不靠,採取親幫親、鄰幫鄰自發組成互助建房施工隊開展災後重建家園,數百棟受災新建和維修的房屋在較短時間內重建完好,大部分改建成了「小洋樓」,大家互幫互助建成了災後的新農村新景象。
賴洞村還十分熱心辦公益事業,清代就捐銀投勞鋪設了通往周邊村寨的十二條石板花街路,方便出行,現大部分還留存通行。修鑿了六口水井,至今還供水飲用。在村中的小河上修了兩座風雨橋和一座石拱橋,風雨橋一座叫古橋,一座叫花橋,古橋已被新的石拱橋取代,而花橋至今還保存完好,仍供人們通行休憩,石拱橋2016年被洪水衝垮,並架設有七座家族修造的木板橋,現已改為水泥板橋,使兩岸互通互連。解放後,該村曾三次集資辦學,第一次是上世紀60年代,全村捐資獻料修建了兩棟擁有16間教室的木教學樓,曾開辦過小學和初中。第二次80年代,全村集資投勞修建一棟12間教室的磚混結構教學樓,辦中心完小至今。因辦學規模和條件受限,現學校的設施已不適應發展需要,2015年該村又第三次集資近百萬元徵地平整場地,爭取國家支持將小學整體搬遷到寨腳的山梁上,新學校主體工程正在施工。由於該村重教興學,現有近二百人在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才輩出。
賴洞,這個深居大山深處、都柳江支流源頭的山村,因為有寨主吳家人的寬容、善待,同時也有外來投居姓氏人的感恩、載德,所以這個古老的山村守望著的是和諧家園的典範。
(引自《黔東南日報》張永文)
動動手,為黔東南美景轉一個!
如果有想推薦的秀美村莊,可在微信右下方或者後臺「留言」告訴我們,小編將會收集文字與資料分享給大家……
您想每天收到這樣的文章嗎?
點「秀美黔東南」可一鍵關注哦!!!
這裡是秀美黔東南公眾微信號:xmqdn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