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中國創新發展的優勢和挑戰
文|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題記:2020年12月4日下午,北大國發院聯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深圳舉辦【朗潤·格政】第149期暨「中國經濟的遠景與挑戰」專題第三場活動。活動邀請到多位優秀學者,基於國發院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合作的《中國2049》研究報告及圖書專著,聚焦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發展,解析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必要的改革與布局。本次深圳站活動,也是首場(北京)研討老齡化與國企改革,第二場(上海)聚焦氣候、環境與能源之後,「中國經濟的遠景和挑戰」專題系列活動的最後一站。本文根據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教授在本場活動上的主題演講整理。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中國創新發展的優勢和挑戰
美國的儲蓄率也不低,國民總儲蓄率將近20%,但是一半的儲蓄都被用在修橋補路方面,同樣的,中國的折舊率也會提高。所以,在這樣的情形下,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需要更多地依賴於科技創新。能否保持科技創新的速度是一個關鍵。
-
每年創新投入2.2萬億,姚洋:不必對中國企業的創新過度焦慮
未來五到十年,對中國創新推動作用比較大的兩個方面是新型城市化和綠色發展。此外,國內市場的龐大規模,也是中國企業創新的優勢,姚洋說「我們為什麼能在網際網路和AI領域走在世界的前面?就是因為市場足夠大,能夠快速稀釋創新成本」。而如果說今天中國的創新還有什麼阻力,姚洋認為它集中體現在制度層面,我們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還不到位。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在南科大解讀「雙循環」:中國經濟將進入新的...
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10月10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姚洋在南方科技大學為師生們解讀了「雙循環」這一熱詞。他表示,不要因為美國設置的阻礙,就對中國經濟失去信心。「我的預判是,如果下半年疫情不反覆,從明年開始,我國經濟應該進入一個新的景氣周期。」中美脫鉤?
-
姚洋:創新應在分散的市場決策裡做出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0日電 題:《姚洋:創新應在分散的市場決策裡做出》 作者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關注五中全會和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我們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發展自主技術是「雙循環」的重中之重。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未來五到十年將是中國經濟的黃金時代
本屆峰會匯聚20餘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及政策導向。 在上午的峰會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出席並發表了題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改革與經濟增長前景」的演講。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出席WIM2020: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非常重大
[億歐導讀]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蒞臨2020世界創新者年會·【科技創新領袖篇章】,並圍繞「從技術進步角度談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這一主題進行分享WIM2020以「科創連動世界」為主題,連接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全球創新者,分享科技創新成果和認知,共同推進「讓科技更平等」的理念。
-
中國鐵路用科技創新描繪高質量發展騰飛畫卷
從林海雪原到熱帶叢林,從大漠戈壁到東海之濱,中國高速鐵路發展迅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攻破許多世界性工程難題。跨越田野阡陌,一列列復興號駛向四面八方,這背後離不開鐵路科技創新的力量。 聚焦民生需與求,鐵路科技矢志不渝自強不息。
-
姚洋:發展自主技術不要忘記兩個重要原則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姚洋題記:2020年12月20日,北大國發院以「雙循環:國家發展新格局」為主題舉辦第五屆國家發展論壇,諸多學者和嘉賓從國家發展的不同角度,帶來深度分享和公共討論。本文根據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國發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洋的演講整理。
-
姚洋:開放仍然是中國做進口替代最好最便宜的途徑
2020年12月20日,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教授在第五屆國家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就「進口替代」發表觀點。姚洋認為,進口替代曾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世界銀行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建議。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通過進口替代邊幹邊學。目前來看,開放仍然是中國做進口替代最好最便宜的途徑。
-
外交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智慧財產權的有力支撐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7日發布《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年度報告。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8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有關報告再次印證了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取得的卓著成效。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近年來中國政府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得到明顯提升。
-
姚洋:未來30年中國面臨的四大挑戰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22日電 題:《姚洋:未來30年中國面臨的四大挑戰》作者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十九大報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姚洋:還有兩億多人要進城 這將支撐中國未來20年經濟發展
,加快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第四部分,綠色發展,在經濟運行較寬鬆的形勢下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和相應改革。姚洋預計,中國下一輪的城市化大概有兩億多人口要進城,城市化水平將會達到75%到80%,這將成為支撐中國未來十年、二十年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他還預計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不會像有些人所預期那樣降到較低水平,至少在未來五到十年裡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還是有可能達到5.5%。
-
專訪姚洋:馬雲不該公開否定金融監管成績,螞蟻缺少與監管的溝通
文 / 郭昕妤編輯 / 徐曇 視頻剪輯 / Adammao對話嘉賓 /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即將過去的202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突如其來的震蕩,這些震蕩都體現在了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關鍵詞裡,疫情衝擊與疫苗進展、貨幣寬鬆與通脹低迷、瘋狂的深圳與杭州樓市、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還有近期發生的信用債違約與剛兌打破
-
姚洋:金融開放,恰逢其時
導讀:11月28日下午,在2020觀傳媒大型年終秀《答案》現場,圍繞《中國金融開放會引來華爾街之狼嗎?》一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繼張之驤司長、丁一凡教授發表主題演講,認為目前中國的金融開放正當時,我們應該對未來的金融市場充滿信心。
-
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劉若鵬表示,創新是第一動力,要用開創性的科技創新贏得世界科技變革的主動權。「在當前的新形勢、新格局下,將繼續加大對於核心關鍵技術領域的深入研究,砥礪奮進,不斷釋放科學的力量,為深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和創造更大奇蹟作出貢獻!」
-
新格局、強攻關、促落地——黑龍江加強科技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哈爾濱7月30日電 題:新格局、強攻關、促落地——黑龍江加強科技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新華社記者 王君寶近年來,黑龍江省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全省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技術成果轉化實現突破,為實現黑龍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引擎。
-
中國科技創新活力令世界驚嘆
「引領發展第一動力」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首發成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南非《開普時報》近日的一篇報導盤點了近年來中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指出:「科技創新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
「開局•開放」宏觀經濟論壇暨創新峰會圓滿落地
12月18日,圍繞「開局•開放」這一話題,由經濟觀察報、經觀傳媒共同舉辦的宏觀經濟論壇暨創新峰會在海南三亞落下帷幕。本屆論壇邀請到業內重量級嘉賓,從宏觀政策、經濟前景、企業責任、世界格局多個維度探討全球產業鏈重構、國內「雙循環」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新趨勢。
-
陳光:中國未來15年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轉向
本文發表於《中國科技論壇》2020年第8期作者:陳光 教授一、我國科技創新的發展與轉型什麼是創新型國家?2020年中國能否達到世界創新型國家的「門檻」?參照2005年世界創新型國家平均水平,《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國人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和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均進入世界前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