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王」張作霖的名號我們都聽過,他從一個小混混起家,中間做過木匠,學過獸醫,過挑糞郎,也做過土匪,還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最終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成為名震一方的大人物。
張作霖能擁有這般巨大的成就,除了他能抓住機遇之外,與他個人的智慧有極大關係。民國時代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先生曾在《顧維鈞對民國史有幾個問題的自述》中誇獎過張作霖的智慧:
我覺得他有他的特長,雖然他沒有受過教育,(但)統御部下,卻有他的一套。
當然,張作霖的智慧不僅僅體現在統御部下,對抗日本、與人交際等方面都非常「有一套」。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講述一件張作霖與袁世凱的智慧故事,兩人都可謂是風雲人物,相互之間又能碰出怎樣的火花呢?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擔任立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不過由於當時的情況比較混亂,內有參議院制約,外有各路軍閥虎視眈眈,因此袁世凱的位置坐得並不安穩。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利,袁世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於外部的軍閥,袁世凱該打壓的打壓,該拉攏的拉攏。比如黎元洪和蔡鍔這種能量巨大的人物,都被袁世凱委以「高官厚祿」,軟禁了起來。
在當時,張作霖駐軍奉天,就任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也是一方響噹噹的大人物。雖然在袁世凱剛剛就任大總統之時,張作霖就上書表態道:「願負弩前驅,惟大總統馬首是瞻。」可袁世凱也不是好忽悠的,再加上奉軍不屬於北洋嫡系,不會放下對張作霖的戒心。
因此,在1915年,袁世凱向張作霖發出了「邀請函」,召集張作霖「入京」。張作霖自然知道這是一場鴻門宴,但是考慮到自己的勢力無法與袁世凱抗衡,只能硬著頭皮前去。
張作霖也不會這麼「伸著脖子」讓袁世凱砍,自然要有所準備的。他先是給自己的老上司趙爾巽送上厚禮,讓他在袁世凱面前給自己說話,當然,讓趙爾巽說什麼話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那張作霖是個粗人,大總統不必與他計較,這個人不像孫文,有什麼高尚理想,他是有奶便是娘,只要以利餌之,就會死心塌地跟著大總統走的。」
這段話說的非常巧妙,袁世凱擔心的就是張作霖不受自己控制,而這段話說出來,就讓袁世凱有了考量:如果真的如趙爾巽所說,除掉張作霖反而不如給張作霖一些好處,讓他成為自己的下屬,有時候貪財的小人反而好對付。
這個念頭一轉,袁世凱就決定此次見面的時候多扔給他一些骨頭,仔細看看張作霖的表現,是殺是留,再做打算。
有這麼一個伏筆埋下,張作霖就有發揮的餘地了。
張作霖入城之後,就仿佛「劉姥姥入大觀園」一般,東瞅瞅西看看,還讓下屬包下了好幾座花樓妓院,堪稱揮金如土生活奢靡,這件事在當時還成為一方笑談。
等見到袁世凱之後,張作霖將自己的姿態放得極低,一見面就給袁世凱行跪拜禮,一連磕了幾個頭。說道:「前清那陣,只知有皇上,如今只知有大總統,大總統就好比皇上。」,可謂對袁世凱吹捧至極。
隨後袁世凱問道:「來北京有些日子了,雨亭(張作霖字)兄與手下的弟兄還習慣否?」這句話顯然是打趣張作霖的,因為袁世凱知道張作霖到處尋花問柳的舉動。而張作霖卻好像沒聽出袁世凱的意思一樣,而是嘿嘿直笑:「我的那些弟兄從小地方來,沒見過大世面,到處找樂子,住的當然好。」
在之後的談話中,有意無意間,張作霖粗話不斷,渾身都是匪氣,並且對於袁世凱辦公室內的擺設新奇不已,尤其是袁世凱辦公桌上的四塊金表,也不經過袁世凱的同意,順手就拿了起來看個不停。袁世凱看到張作霖這般模樣,就拿出一塊金表送給他,而張作霖也毫不客氣。
這一套動作行雲流水,看得袁世凱一陣啞然。
最終,張作霖成功用這一套方案打消的袁世凱的戒心,而張作霖也藉此得到袁世凱的認可,隨後成為名正言順的奉天第一人。
前面提到,在這件事之前,張作霖任職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而在張作霖之上,還有一個奉天將軍,他能夠節制整個東三省,張作霖對於這個位置垂涎已久。後來張錫鑾被調走後,張作霖本以為自己能夠升值,結果來了一個袁世凱的親信段芝貴就任奉天巡按使、鎮武上將軍,依舊要壓張作霖一頭。
而這件事之後,張作霖依靠自己的智慧成功贏得了袁世凱的信任,並且被袁世凱安排署督理奉天軍務併兼巡按史,成為了奉天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智慧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張作霖此行本來充滿危機,然而張作霖憑藉他的智慧不僅將危機巧妙化解,反而因此得到巨大的好處,讓人不得不佩服。
古人云,「權利之一時,智慧方永久」。智慧是我們為人處世、升官發財的必需品。有智慧的人可以揚名立萬,無智慧的人則只能黯淡收場。所謂「讀史使人明智」,歷史上有很多故事對於我們都有深刻的啟發。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多讀一讀史書,從中汲取更多的智慧故事。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就常年擺著一本奇書——《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人稱「小《資治通鑑》」,作者馮夢龍先生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他們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看過此書的人說,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趨吉避兇。據記載,乾隆剛剛繼位,曾七天足不出屋,原來在苦讀《智囊》。
杜月笙也很喜歡《智囊》一書。一次,偶然得到此書,立刻如獲至寶。因其不識字,就讓人邊讀邊講解,經常聽得如醉如痴,感慨說:「讀懂這本書,才算讀懂了社會。」
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讀一讀這本奇書,唯有智慧才是處身不敗的第一要素。不過原版的乃是文言文敘述,理解難度較大。
因此,筆者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套,文、白對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