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動聽的歌聲,無伴奏多聲部,它是全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01-09 文藝蜀黍看世界

在黔東南自駕之旅過程中,蜀黍終於來到了肇興侗寨。入夜後,侗寨步行街上的遊客都不約而同地朝著同一個方向蜂擁而去。他們的終點和蜀黍一樣,都是侗寨的露天劇場。在那裡,一場只有在侗寨才能夠欣賞到的,被譽為「天籟之音」的表演即將上演,那就是侗族大歌。

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等省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歷史上對侗族的起源說法不一,主流聲音認為侗族是古代百越的一個分支,對於侗族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先秦,當時的文獻稱侗族為「黔首」,由此可見,侗族至少已有約2500年以上的歷史。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侗族先祖對音樂的熱情與追求,被一代代侗族人民傳承了下來。在侗族的音樂文化中,最能顯現其精髓的就是侗族大歌。侗族大歌的獨特性在於其音樂上的複式結構和表現方式。侗族大歌的合唱部分完全不使用樂器,合唱團的成員分出不同的聲部及音色。侗族大歌是我國最完美的民間合唱,是民族特色濃鬱的「阿卡貝拉」。

侗族大歌不止旋律動聽,其敘事性也極強。最常見的侗族大歌主題有四類:歌唱大自然的「噶所」、歌唱戀情的「嘎嘛」、歌唱道理「噶想」、歌唱故事「嘎吉」。在肇興侗寨的這場表演中,編排有多支不同主題的曲目,由不同的歌者完成表演,聽者都一飽耳福、大為過癮。

與許多少數民族一樣,侗族的服飾極具民族特色,都特別的漂亮。侗族人心靈手巧,尤善刺繡和蠟染,歌者身著的刺繡華服色彩豔麗、工藝精美,姑娘們再配上銀光閃閃的頭飾、項鍊、手鐲等飾品,個個都顯得楚楚動人。

在那個美妙的夜晚,欣賞侗族大歌的同時,蜀黍也驚喜地發現,有不少外國遊客坐在前排,都完全沉迷於悠揚動聽的旋律之中,他們顯然很喜歡侗族大歌。事實表明,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屬於全人類的,它是全世界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已早已從山溝溝唱到了維也納金色大廳,一場演出就震驚了世界。

蜀黍是幸運的,能在肇興侗寨聆聽到這般美妙的天籟之音,內心溫暖,非常滿足。侗族大歌已經被我牢牢地記在心裡,並帶在路上了。

蜀黍在這裡寫了很多的文章、拍攝了很多的視頻,但是仍然覺得不過癮,依然想用更直接的方式跟你交談,蜀黍願意蹲坐在溫暖陽光下的一處牆角兒,坐在小板凳上,慢條斯理地再給你講講最新的旅行故事,也許這一講,就是一生!請你關注我吧,我們路上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瓦雅皮人的口頭和圖畫表達形式巴蘭基亞狂歡節奧連特兄弟會的法國鼓樂土著亡靈節摩爾鎮的馬隆人傳統(五)歐美比利時、法國的巨人和巨龍遊行比斯萃薩的巴比——肖普魯克地區古老的復調音樂、舞蹈和儀式習俗斯洛伐克新兵舞撒丁島牧歌文化——多聲部民歌埃爾切神秘劇
  • 記憶非遺:鬼師,大歌,蠟染,那些藏在貴州深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古老的水族古文字,寫於紙上,名為「水書」。其形狀類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來記載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等文化信息,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作為除了東巴文之外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在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物質文化遺產----巴郎鼓舞
    巴郎鼓舞,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藏語稱「莎姆舞」、「莎目舞」、「沙目舞」,藏語意為在廣場上表演的一種祈禱平安的舞蹈,是流行於甘肅省卓尼縣藏巴哇鎮和洮硯鎮境內的一種古典鍋莊舞
  • 56民族行丨以奔跑的方式,認識最動聽的節日—侗族大歌節
    眾所周知,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多聲部、無伴奏的侗族大歌享譽海內外。2020年56民族行線上系列跑·侗族大歌節(第七站)以奔跑的方式,與大家一起「跑」進侗族地區,雲過侗族大歌節。侗族大歌節是從江縣最隆重的節日,每年11月28日舉辦,以聆聽「天籟之音」侗族大歌為主要內容。除有原生態民族歌舞開幕式外,節日期間還會有長桌宴、小黃行歌坐月、瑤族藥浴體驗、梯田風光體驗遊、岜沙部落探秘等系列活動。
  • 【恩施文旅號】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恩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市文化和旅遊局統一安排下,恩施市非遺中心擬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 」為主題,以「傳承文化瑰寶守護自然之家」為口號,推出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宣傳展示活動。
  • 蒙古人貢獻給人類文明的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3,蒙古族馬頭琴蒙古族四胡音樂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蒙古族四胡最具蒙古族特色的樂器之一,擦奏弦鳴樂器。主要流傳在中國北部地區的蒙古族、漢族中和蒙古國境內。一般作為說唱形式的伴奏樂器,現在也有合奏和獨奏。
  • 2020中國·雷山苗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巡遊展示活動側記
    苗胞苗年慶典,非遺文化盛宴。11月19日舉辦的2020中國·雷山苗年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巡遊展示活動, 當天下午13時,2000名身著節日盛裝的苗族同胞從雷山縣城銅鼓廣場出發,在蘆笙的伴奏下,各個巡遊方隊載歌載舞,以最靚麗的一面展示在遊客眼前,歡歡喜喜拉開了苗年的帷幕。
  • 無極齋分享:《非凡的心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中國古琴》
    非凡的心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中國古琴無極齋分享韓回之,字無極,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愛好收藏,對古代武備、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獵。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非凡的心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中國古琴》中國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古琴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其深邃、空靈、悠遠的音色展現了古樸典雅、清渺悠遠的精神境界,數千年來成為文人抒發情感、寄託理想的重要樂器。
  • 運河文史|王永東: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河大鼓伴奏...
    王永東,1970年生,山東德州人,系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西河大鼓名家胡常棣先生入室弟子,多年來致力於保護、傳承、改良西河大鼓伴奏銅板製作技藝。2014年,王永東製作的精雕清明上河圖銅板,作為伴奏樂器登上了當年的春晚舞臺,在張國立領唱的曲韻串燒《年味兒》中亮相。為更好地傳承西河大鼓伴奏銅板製作技藝,王永東開門收徒。2019年5月,王永東被評為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 梁治平• 觀察與記錄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廣泛關注,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總數已達37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
  • 金桔逸遊:這個民族沒有文字,卻將文化傳承千年!
    貴州,作為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有非常多的民俗文化,而侗族大歌,便是其中一種,極具民族特色。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在貴州,主要流行於黔東南地區的榕江縣、黎平縣、從江縣等侗族聚居地區。
  • 孟村回族自治縣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簡介!
    孟村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孟村八極拳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項:2007年,孟村八極拳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孟村八極拳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文化部批准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孟村開門八極拳研究會於2010年、2011年連續舉辦兩屆八極神州擂,2012年、2013年,先後獲得中央電視臺《武林大會》開門八極拳戰陳氏太極拳總冠軍和中英邀請賽冠軍。
  • 「阿肯」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篇章
    八月初的克孜勒布拉克草原,歌聲嘹亮、琴聲飛揚。在群山環繞,綠野茵茵之中,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盛會正在這裡緩緩拉開序幕……為傳承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文化精神,塔城各族幹部群眾齊聚額敏縣喀拉也木勒鎮美麗的克孜勒布拉克草原,共同慶祝塔城地區第二十二屆阿肯阿依特斯文化旅遊節。
  • 哈尼族:他們用雙手雕刻大山,用歌聲震撼世界
    踏上這片土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連片的梯田。哈尼族生活在大山上,勞作在大山上,也就把梯田開墾在大山上。所以有人說,哈尼族是一個「雕刻」大山的民族。哈尼族多聲部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一位和藹的哈尼族老人——陳習娘。陳習娘說:「哈尼族多聲部民歌和梯田是分不開的」,因為實際上她的名字就叫栽秧山歌,是在栽秧的時候所唱的一種民歌,屬於四季生產調裡面的春季調。
  • 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就在今晚8點35分,在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議後,太極拳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我國第33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項目,也是河南省第3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項目。
  • 世界申遺終成功——中國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注: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 " 太極拳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 42 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鎮巴非物質文化遺產——鎮巴嗩吶
    鎮巴縣,位於陝西省最南端,在這塊貧瘠而古老的山地裡,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鄉土文化和民間藝術,鎮巴嗩吶便是其中之一,遍布全縣各鄉鎮,已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格、豐富的題材,成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年)嗩吶已在我國普遍應用。
  • 昆明非物質文化音樂雲展演開展在即
    央廣網昆明12月3日消息:作為2020年「創意昆明」系列主題活動之一,昆明非物質文化音樂雲展演即將以線上展的方式進行呈現。展演節目內容提前錄製,並藉助信息技術搭建出超現實的虛擬展廳,帶觀眾深入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 我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