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東南自駕之旅過程中,蜀黍終於來到了肇興侗寨。入夜後,侗寨步行街上的遊客都不約而同地朝著同一個方向蜂擁而去。他們的終點和蜀黍一樣,都是侗寨的露天劇場。在那裡,一場只有在侗寨才能夠欣賞到的,被譽為「天籟之音」的表演即將上演,那就是侗族大歌。
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等省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歷史上對侗族的起源說法不一,主流聲音認為侗族是古代百越的一個分支,對於侗族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先秦,當時的文獻稱侗族為「黔首」,由此可見,侗族至少已有約2500年以上的歷史。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侗族先祖對音樂的熱情與追求,被一代代侗族人民傳承了下來。在侗族的音樂文化中,最能顯現其精髓的就是侗族大歌。侗族大歌的獨特性在於其音樂上的複式結構和表現方式。侗族大歌的合唱部分完全不使用樂器,合唱團的成員分出不同的聲部及音色。侗族大歌是我國最完美的民間合唱,是民族特色濃鬱的「阿卡貝拉」。
侗族大歌不止旋律動聽,其敘事性也極強。最常見的侗族大歌主題有四類:歌唱大自然的「噶所」、歌唱戀情的「嘎嘛」、歌唱道理「噶想」、歌唱故事「嘎吉」。在肇興侗寨的這場表演中,編排有多支不同主題的曲目,由不同的歌者完成表演,聽者都一飽耳福、大為過癮。
與許多少數民族一樣,侗族的服飾極具民族特色,都特別的漂亮。侗族人心靈手巧,尤善刺繡和蠟染,歌者身著的刺繡華服色彩豔麗、工藝精美,姑娘們再配上銀光閃閃的頭飾、項鍊、手鐲等飾品,個個都顯得楚楚動人。
在那個美妙的夜晚,欣賞侗族大歌的同時,蜀黍也驚喜地發現,有不少外國遊客坐在前排,都完全沉迷於悠揚動聽的旋律之中,他們顯然很喜歡侗族大歌。事實表明,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屬於全人類的,它是全世界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已早已從山溝溝唱到了維也納金色大廳,一場演出就震驚了世界。
蜀黍是幸運的,能在肇興侗寨聆聽到這般美妙的天籟之音,內心溫暖,非常滿足。侗族大歌已經被我牢牢地記在心裡,並帶在路上了。
蜀黍在這裡寫了很多的文章、拍攝了很多的視頻,但是仍然覺得不過癮,依然想用更直接的方式跟你交談,蜀黍願意蹲坐在溫暖陽光下的一處牆角兒,坐在小板凳上,慢條斯理地再給你講講最新的旅行故事,也許這一講,就是一生!請你關注我吧,我們路上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