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發《通知》 整治科研作風學風,論文與獎金不再掛鈎

2020-12-22 電子工程專輯

近年來,一些科研人員作風學風不正、學術不端,引起廣泛關注。科研人員如果在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方面出了問題,誰來負責?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為全面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部署要求,7月29日,科技部官網發布《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意在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的主體責任。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這份由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文件共提出10項要求,包括要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等。具體內容如下: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一、從事科研活動的各類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是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第一責任主體,在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時要將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工作擺上重要日程,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開展常態化管理,強化責任傳導,確保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各項要求落實到位。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二、各有關單位要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對重大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及結果須按要求報送所在地省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涉及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創新基地、科技獎勵、人才工程等的,應同時報送相關管理部門。每年年底要通過國家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報告本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情況。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三、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四、建立並嚴格執行科研數據匯交制度,確保本單位科研活動的原始記錄及時、準確、完整,保存得當,做到可查詢、可追溯。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五、加強對本單位科研人員的日常教育引導,在入學入職、職稱晉升、參與各類科技活動等重要節點必須開展科研誠信教育,在年度考核、評獎、評優時要對科研人員的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情況進行考評。督促項目團隊負責人、研究生導師加強對團隊成員、學生的科研誠信教育和管理。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六、加強對本單位擬公布的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技進展的審核把關,確保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督促項目負責人、團隊負責人、導師等對擬發表的論文嚴格把好學術關、誠信關,確保發表的論文嚴謹規範、數據真實。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七、及時主動糾正本單位人員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等方面的問題,對存在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通過談話提醒等方式指導相關人員及時改正;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科研倫理等要求的,要嚴肅查處。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八、各有關單位在申請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創新基地等時要對落實本通知確定的主體責任事項作出明確承諾,在申請時尚未達到相應要求的,應說明情況並承諾改正。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九、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將把各有關單位籤署的承諾書作為批覆相關科技活動的重要依據並納入重點核驗範圍。對不實承諾或違背承諾的,依據《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關於「以故意提供虛假信息等獲得科研活動審批」的規定進行處理並限期整改。相關單位整改完成前,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對該單位申請的科技活動不予受理。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十、各有關單位在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方面的主體責任履行情況將納入信用記錄,對存在問題較多的,將列入重點監督對象。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聯繫電話: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科技部 010-58884344,58884332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自然科學基金委 010-62326959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高校教師怎麼看?

此令一出,震撼了整個學術圈。曾經發一篇CNS(指3個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而且最近在科研方面的造假等負面新聞風波不斷,而與此令相關話題的討論也是非常火爆,大家看法不一。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高校教師的基本工資很低,論文獎勵佔收入的大部分。一旦取消,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取消獎勵,就減少了為發而發的論文。大家有更多機會投入到長期研究中,能夠淨化學術風氣」;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高校可能會在名義上進行綜合考核,其實賦予論文的比重仍然較大,打擦邊球」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中國科學報》調查採訪了5位高校教師,他們的心聲如下。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收入會下降嗎?積極性是否受影響?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李立(化名,東部地區某高校副教授):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肯定會影響收入,而且影響非常大。高校教師的工資收入普遍較低,我的科研獎勵在學校裡算中等水平,科研獎勵佔收入的比重較大。甚至有部分同事的科研獎勵可以達到百萬元,他們受影響也很大。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這自然也會影響積極性。對我們這些青年教師而言,結婚生子、買房等生活壓力很大。生存問題解決不了,何談發展呢?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我現在很糾結,也很迷茫。如果論文獎勵全部取消,沒有經濟保障,做學術對我來說就是奢望。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蔡寧(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副教授)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我認為不會影響我的收入和積極性。對我們這種研究型大學而言,發表論文一方面是為了得到同行認可,另一方面基於項目評審、結題需要。普遍是沒有額外獎勵的。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喻海良(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我是年薪制的,對我的收入沒有影響。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是否有利於改善論文注水、造假現象,鼓勵大家追求高水平研究?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李立: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學校之間的差異很大。對於我們這種「雙非」高校來說,想要做出高水平研究是非常困難的,也不能拿對清北的要求來要求所有高校。況且,量變才能引起質變,沒有足夠的數量積累,也很難一下子有高水平的研究。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蔡寧: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我認為出臺這樣的政策是為了提醒大家,不要把發表論文變成指標競賽,按照數量排序打分。在進行學術評價時,還要注重文章內容、影響力等。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但對論文造假作用不大,很少有人為了獎金去發注水論文。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喻海良: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還是有幫助的。在缺乏論文的時候,獎勵一下,但現在我們國家已經不缺論文了,缺的是有影響力的工作。這也會使老師專注於重大問題和重大發現,少做一些短平快的工作。老師如果追求快速產出,就會影響帶的學生,對整個科研環境很不利。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層次較低的高校取消了獎勵,還會有人去嗎?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蔡寧: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對於高層次學校來說,不缺論文,也就沒必要獎勵;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而對那些偏遠地區的、層次較低的高校來說,缺乏學術論文,或者說缺乏優質期刊、高水平的論文,進行獎勵是一種提升學術水平、提升排名的措施。等到論文質量、數量提高了之後,無法支付高額的獎勵費用了,獎金水平自然就會降低。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但如果這些高校取消了獎勵,誰還會去呢?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馬軍(蘭州理工大學理學院教授)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論文獎勵利用的是「鰻魚效應」。學校財力有限,能拿到高額獎勵的人是很少數,但可以進行招聘宣傳、吸引人才。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脫鉤後,如何考核高校教師科研績效?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李立: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論文不獎勵的話,可以將論文獎勵的錢打包到聘期任務中,不再按照職稱級別制定聘期任務,而是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聘期任務。給基本工資,完成聘期任務的話可以額外給錢,那就可以將論文與獎勵脫鉤,這樣也不會影響工作的積極性。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喻海良: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在進行績效考核時應考慮學科差異,像醫學、環境、能源等,影響因子如果低於10,就不算好的研究,但像海洋領域、機械製造等,影響因子高於2或3,就算是非常好的了。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張風(化名,東部某高校教授)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國家政策出臺之後,學校自然也有相應出臺應對政策,沒有哪個學校只憑論文進行獎勵,宣稱的是「綜合考核」,但論文確實是所有考核指標中權重最大的一項。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學校要比排名、比優勢學科,對論文有迫切的需求,就把指標分配到了每個老師和學生頭上,而且每年還會增加。工資收入、招生人數、實驗室面積、辦公室面積等等,所有能想到的資源,都和績效掛鈎。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獎勵獎得讓人心跳,懲罰罰得讓人活不下去。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關鍵是怎麼執行。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馬軍: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高校的獎勵不止論文,還有申請的課題項目、獲得各種獎項、專利轉讓與發表等等。這裡面最容易做的就是發表論文,所以大家都去做簡單的事兒了。國家想糾偏,初衷是好的。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高校在執行的時候不能「一刀切」,片面得把對科研成果獎勵理解為論文獎勵。論文作為科研成果的展現方式,體現了勞動,也是研究生教學工作的延伸和成果,完全取消論文獎勵並不適合。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我認為高校可以設定一個獎勵上線標準閾值,動態調整。高校應因地制宜,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分級實現年薪制,可以一定程度促進科研團隊融合,減少科研個體戶。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網友熱議

@ 手衝隊長:那幾位神通 學術造假的父親 沒下文了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醫美小賣部-:我的區長父親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我是趙小四兒呀:不追求論文質量和影響因子,感覺科研要退步了吧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Alonely29:本來補助就基本沒有 可憐的很 發論文也沒有獎勵 越來越窮了 ……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歌帝梵桶裝:國際上任何一個地方,學術造 假 學術不 端 基本上就是在業界裡被判「si刑」的……相比國內,真的一言難盡,自 罰三杯,然後接著作假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Kevin_kkyy:論文不和獎金掛鈎??那應該建立一套新制度獎勵優秀的研究者我覺得現在最不壞的方法就是按發表論文來確定獎勵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一塊凍豆腐haha:關注一下研究生的處境,不要把篩選導師的要求轉嫁到學生身上。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分開評價,有些人科研水平高,但不適合教學生,自己有學識但是講不明白,其實對學生來說用處不大,這種適合做科研工作但不適合做老師。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 wangning90714:科技部平安,學術平安,論文平安,基金平安,項目平安,期刊平安,職稱平安,獎勵平安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責編:Luffy Liu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本文綜合自科技部官網、科技日報、人民網、中新網、中國科學報、量子位報導WNF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相關焦點

  • 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通知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科技〔2020〕2號各省、《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和《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現印發給你們。
  • 科技部重磅:實行代表作制!鼓勵發「三高」論文,國內期刊不低於1/3
    明確指出不允許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導向!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為扭轉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教育部辦公廳2020年2月20日印發2月23日,科技部也正式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
  • 科研機構的作風、學風和誠信問題切不可混為一談
    作者 | 侯興宇 近兩年,科研機構的作風、學風和誠信問題頗受公眾關注,時常被人提及。在實際工作中,因對三者關係不甚了了而貽笑大方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讓科研人員不再被表格、報銷、帽子、牌子所困擾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等多名部委負責人在這裡直面熱點,回應關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部長通道活動期間,王志剛就近年來科研人員反映較多的填寫各種申請、報銷、項目表格耗費精力的現象回應稱:「要在政策制度上,使我們的科研人員不為這些表格、報銷、『帽子』、『牌子』等所困擾。」
  • 科技部披露6起醫生購買論文案例背後:該以什麼評職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9月16日,科技部官網披露了9起科研違規案件,涉及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多方面,其中6起案件涉及醫生購買論文的問題。科技部通報中表示上述案件涉及的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相關線索,科技部將按規定移送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同時還表示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對網絡披露的涉嫌造假論文及網絡舉報的其他科研誠信案件開展調查,結果將陸續公布。
  • 教育部科技部:不把SCI論文指標作為職稱評聘依據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學校不宜將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應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
  • 教育部又發重磅通知,科研人員迎來最好消息,高富院士被熱議
    因此,很多人開始倡議提高科研人員的薪資待遇,更加重視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科技人才的培養,教育部近期又下發了一條重磅通知,使得廣大科研人員們迎來了好消息,並且高富院士也意外躺槍。在近期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下發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在此份意見當中,明確的規定了SCI論文不再是唯一權威的、最重要的評價指標。
  • 教育部劃定「十不得」底線 專項整治「唯論文」問題
    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不得為追求國際發表而刻意矮化醜化中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指標與資源分配、物質獎勵、績效工資等簡單掛鈎,防止高額獎勵論文。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
  • 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拿學位要先發論文、招聘晉升評職稱要看論文數、學術高低評價要看SSCI收錄數……這樣的「唯論文」亂象你是否也遭遇過? 日前,教育部出招整治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現象,為學術研究評價劃出「十不得」底線,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
  • 「做一百臺手術不如發一篇論文」,如何樹立正確人才評價導向?|人民時評
    近日,科技部通報了9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的查處結果,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等,相關責任人不僅被實名曝光,而且均受到相應懲處
  • 科技部曝光多起醫學論文買賣,涉案者有醫生有教授
    記者 | 原禕鳴編輯 | 許悅19月16日,國家科技部公布了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涉及到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相關線索等多方面問題。值得關注的是,通報公布了九起違規案件,其中有六起都發生在醫院及其附屬院校領域。
  • 守好科技工作「生命線」 向科技違規行為「亮劍」——科技部部長...
    近日,科技部印發《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以「零容忍」態度堅決遏制科研人員反映強烈的科技活動違規行為。這一規定釋放出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的哪些信號?8月31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就規定涉及的相關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 論見|「論文網店」十年不倒警示了什麼?
    論文買賣早已不是新鮮事,這家網店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其十年前就曾被媒體報導,可如今不但生意紅火,店主還把當初的報導貼到社交媒體上,聲稱論文買賣不違法,「甚至是受法律保護的」。 這無疑刺激了公眾、尤其是科研工作者的敏感神經。
  • 教育部:不得簡單以刊物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弘揚科學精神觀、創新質量觀、服務貢獻觀,樹立更加鮮明的人才培養導向、潛心治學導向、服務黨和人民導向,改進科研評價方式,強化科研育人功能,以學術質量和社會效益作為學術評價的重要標準,建立有利於潛心研究和創新創造的評價制度,引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 解讀科技部、教育部的文件,破除SCI論文至上的含義
    今天看到有人在說,教育部發文取消SCI論文作為評審職稱的依據。為此,寫一篇文章說明一下,這個提法是錯誤的。教育部取消的是SCI指標跟評審職稱的直接掛鈎。一石激起千尺浪。教育部、科技部這兩天投下了兩塊巨石。
  • 科技部部長:不唯論文,不是講不要論文
    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出席清華大學第18次科研工作討論會並作了題為《發揮世界一流大學重要作用 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報告。清華大學從1956年召開第一次討論會開始,迄今已成功舉辦了17次。本次科研工作討論會由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主持,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圍繞學校科研改革發展等工作作了專題報告、副校長尤政對本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各項任務安排進行了部署。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以及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學基金委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採取現場+線上形式舉行,清華大學920餘名師生在線上參會。
  • 教育部要求博士學位不再與SCI論文掛鈎,畢業標準低還是高了?
    下面的這些條文,對於一些高校博士研究生來說,應該是滾瓜爛熟:在SCI(含SCI-E)、EI、SSCI收錄的期刊上發表論文至少1篇,同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至少1篇。在SSCI收錄的期刊和JCR分區表1區或2區的期刊上發表(或已錄用)論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