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維哪首詩最富有禪意?為什麼?

2020-12-22 笑語千年

中國的禪詩,根據內容可以分成五大類。一是來源於佛門經典經義的禪經詩,二是描寫禪家起居的禪家詩,三是蘊含佛門道理和人生哲理的禪理詩,四是帶有禪宗風韻和品格的禪味詩,五是表現寧靜衝淡、空靈高遠的禪意的禪境詩。這五種類型的禪詩,無論是描寫禪家起居,還是寄情山水,都是以白描的手法為主,通常用明月、古寺、空山、流水等意象體現朦朧空靈的禪韻。王維的詩剛好具備這五種風格,這也是王維詩歌極富禪意的原因。

王維是一個從生下來就註定和「禪」分不開的詩人。他名「維」,字「摩詰」,名和字連起來就是「維摩詰」,而這正是一位古印度毗舍離的佛教大士的名字。

同時,王維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是佛教大師神秀的親傳弟子,又是佛教北宗七世祖普寂禪師的俗家弟子,所以他的母親精通佛法,可以說王維從生下來那天起,就別具「禪」的慧根。在母親的影響下,王維從小受到佛教的薰陶,這使得王維成年後,不論順境逆境,都能保持一顆禪心。

王維一生中,有很多佛教界的朋友。在他們的影響下,王維也學會「心舍於有無,眼界於色空。故目可塵也,而心未始同」,可以用「有」和「無」的辯證關係來看待世界。

王維的詩歌,以山水詩成就最大。他的山水詩多以雲、月、山、水、琴、林等為題材,善於用白描的手法,將人性、物性與佛性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超脫俗世的系羈,進入涅磐的境界,通過對事物的瞬間的頓悟達到人與環境融為一體、梵我合一的境界。

受到禪宗的影響,王維的田園詩將對空寂的意境的追求滲透到詩的骨子裡。無論是「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還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又或者是「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這種空寂的感覺和禪意,都能讓讀者透過詩歌本身,深刻感受到王維內心的那種空寂,從而達到心與景相融,達到心境的空寂,在空寂中消除世俗名與相,讓人的心靈得到徹底的解脫。

後人評論王維的詩「不欲著一字,漸可語禪」,指的是王維的詩裡面很少出現佛家語言,但卻能將禪意表達得恰如其分。在王維的筆下,春去春回,花開花落,正是禪宗生死不染,無欲無念的禪意。正如他的《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是狀元出身,本來對仕途充滿了希望。但是他的仕途卻並不順利。中狀元半年之後便因幫被貶,安史之亂時被迫出任過偽職,更是他一生洗不乾淨的汙點。所以在得到朝庭赦免後,他心如槁灰,從此日日禪誦,「以田園為樂,萬事不復關心」,過著半官半隱,在家修行的生活。

正是因為仕途的不順,讓王維感受到人世間的炎涼和冷暖,也激活了他那顆禪心。他從此忘卻臭皮囊,在詩畫中尋求澄澈空明的禪心。

王維的詩,幾乎可以做到隨便拿一首來品,都有濃鬱的禪意。但是要問哪一首最具禪意,那一定是他的《鳥鳴澗》。這首詩雖然僅有短短二十個字,但將王維內心的禪表達得淋漓盡致。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在寂靜的山谷裡,詩人能聽到桂花落下的聲音,聞到桂花飄落的香味,感受到桂花飄落時帶動的空氣的流動。這種寂靜在詩歌中達到了極致,連月亮升起,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都能驚動山中的小鳥,這份寂靜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極致。而受驚的小鳥扑打著翅膀,發出清脆的叫聲,又將一動一靜結合得那麼自然,那麼美麗。在這個山谷裡,人、月、花、鳥仿佛成了永恆,十分和諧和安寧,不但能讓人忘記塵世的煩惱,還能讓人達到心靈的回歸。這正是追求物我兩忘、心與境結的禪的本質。

王維不是天生的隱士,也不是純粹的修行者。他的隱逸是一種不得以而為之的行為,而並非他的天性。所以他十分痛苦,但又無法直接表達這種痛苦。他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詩人,我們也能從他的詩歌中,讀出他的迷茫與沉淪下的不甘。因為他本質上是一個儒家知識分子,他可以做到知禪曉禪,也可以在詩中滲透禪意,但他絕對不可能做到一個真正佛教徒那樣不問世事,過著沒有喜悅和悲哀的生活。

所以王維可以看到「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可以發出「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的感慨,才能讓他的山水詩充滿了濃濃的人間真情。

相關焦點

  • 唐代詩最著名的隱居詩人是王維,但這個詩人、這首詩是王維的榜樣
    在這一點上做得最出色的莫過於王維。王維最讓人欽佩的一點就是,他已經在世俗生活當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還選擇歸隱山林。十幾歲的時候就拿到進士,而後一路升職到右丞相。40歲之後隱居山林,也還是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若非在朝堂當中有幾把刷子,恐怕無法平衡兩種生活。
  • 【禪意人生】唐代詩人王維中年與晚年的人生心境
    #禪#王維在唐代詩人中負有盛名,主要是詩中禪意甚深,展示了超人的才華與悟性。詩裡說,中年自己愛好修道,興趣頗高,常常獨自去終南山坐禪,體驗到其中樂趣。那麼,王維實際參禪的結果如何呢?他在給張少府的一封回信裡談到了自己的內心境界。《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 詩人王維曾隱居4次,有「詩佛」之稱,晚年1首五言絕句,頗具禪意
    唐代不缺寫一首好詩的才子,一抓一大把。平時詩人們聚在一起,把酒言歡,吟詩比賽,是司空見慣的事。出類拔萃的詩人們都是現場發揮,時間有限,給出一個題目,稍加思索,詩句就得脫口而出,真是令人佩服。唐代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佛王維等,其中王維的稱呼裡有個「佛」字,讓人聯想到他的詩必有超乎尋常的心境。王維也擅長寫絕句,他的詩風雄渾豪氣,有數篇絕句流芳百世。
  • 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王維十首詩作,首首經典,又流露濃濃的禪意
    讀王維的詩,是幼年時。而讀王維,卻是近幾年的事。他是一位描寫我國山水的大師,技術高超,在盛唐自成一派,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王維,欣賞王維十首流傳千古的詩篇,感受我國山水之氣派。
  • 唐代詩人王維,用自己的體悟開啟了禪意人生
    生活在盛唐時期的王維,可以說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天才,他擅長寫意境深遠的山水詩,他的繪畫開創了禪意的風格,流風影響了後世的許多畫家。王維還精通音律。王維,字摩詰,(其名其字典出《維摩詰經》)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生於武則天時期長安元年(公元701年),二十一歲擢進士第。
  • 文學鑑賞:淺析王維山水詩中的禪意
    王維,這位盛唐詩壇傑出的詩人,以其卓越的藝術素養和才能,對「山水自然」進行審美觀照。他筆下的山水詩,含蘊山水清音,心境與自然渾然一體。物我兩忘、空靈清幽,獨具禪思畫意、意境之美,在詩苑中獨樹一幟。王維的這種將山水詩的審美藝術和禪意的空靈寧靜結合起來的創作手法,將其創作推向了高峰。
  • 唐朝詩人王維被尊稱為詩佛,他的哪一首詩最有禪宗的味道?
    王維是唐朝最著名的山水派大師,由於他中年以後篤信佛教,在藍田的別墅,在終南山的美麗山水中,寫下了很多富有佛教色彩的詩歌,這些詩歌具有濃厚的禪意,所以,王維又被譽為詩佛。佛教是外來的宗教,而建立在佛教的基礎上的禪宗,才是中國人真正的佛教。
  • 「瑞典的王維」離世 特朗斯特羅姆詩中帶有禪意
    「瑞典的王維」離世 特朗斯特羅姆詩中帶有禪意 2015-03-29 13:06:36來源:華西都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是他詩中的名句,而今,他卻不再「跳傘」,永遠沉睡  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83歲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姆近日因病去世  人 物 簡 介  出生於1931年的特朗斯特羅姆,被認為是戰後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傑出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1954年他出版第一本詩集《詩十七首》,即引起瑞典詩壇轟動。
  •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佛王維的哪首詩最得你心
    唐朝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唐詩,在詩的創作方面可謂是詩人如星,佳作如雨。誕生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傳唱千古的名句。有很多很有特點的詩人,也被後人冠之以特殊的「冠冕」,如詩仙、詩聖、詩鬼、詩狂等。而王維也是這群特殊的人之一,他被稱為詩佛。王維的詩多詠山水田園,且頗具禪意,意境幽深。
  • 詩中有禪意,古人愛寫禪理詩
    早在唐代,禪宗的思想已經影響到了文人創作。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出現了表現禪理、禪趣的作品。佛門弟子與文人交往密切,為禪理詩的普及提供了廣闊空間。到了宋代,禪理詩的創作達到高峰。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專門闡釋評論過禪理詩,引起了後世文人廣泛討論的興趣。禪理詩從內容上看,包括兩種創作模式。一種是,以禪入詩;另一種是,以禪喻詩。
  •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相思》膾炙人口,這首詩裡的「君」究竟是誰
    紅豆生南國【01】唐代有一個眾人心中的超級「男神」,是很多人羨慕的大才子,他在當時的名氣非常大,甚至連李白都比不上,他就是王維。他寫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相思》,詩的內容是: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首五絕寫出了詩人心中的相思之情,隨著《唐詩三百首》流傳之今,幾乎家喻戶曉。很多人認為這是作者思念自己所愛的人而寫得一首詩,其實不然,這首詩還有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名字叫《江上逢李龜年》,可見這是眷懷友人之作,所以詩中的「君」應當指的是李龜年,而不是他的妻子。
  • 唐代詩人遊覽禪院,寫下一首禪意悠遠的詩,筆調古樸,意境渾融
    常建是唐代詩人,據說生於長安,開元十五年(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然其一生仕途失意,來往山水名勝,漫遊古剎廟堂。過著清寂閒散的生活。其詩自然洗鍊,充滿禪意,只是大唐的詩人燦若星辰,他的光芒有些暗淡。他最廣為流傳的是這首詩: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是山水詩人,為何被稱為「詩佛」?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首《相思》,是千古傳頌的名詩,是唐朝詩人王維所作,這首詩是詩人以詠物而寄託相思,寫的是相思之情。意思就是:紅豆生長在南國,每到春天不知又長了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多採集它們,因為它能寄託出相思之情。
  • 王維秋夜獨坐,一首禪詩寫景生動,更充滿濃濃的禪意
    當萬籟俱寂、杳無人跡,可以放空情緒,在嫋嫋清香中感受一份禪意。禪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生活,可以讓人們安靜地思考,慢慢地尋找,並最終感受禪悟的喜悅。下面介紹的是王維秋夜獨坐,一首禪詩寫景生動,更充滿濃濃的禪意。
  • 王維的一首禪詩,景物描寫美不勝收,最後5字更充滿禪意
    盛唐詩人王維精通繪畫,使得他的詩作也美如畫卷,令人讚不絕口。同時詩人還深研禪理,經常還含蓄地以禪入詩,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禪境。比如他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詩人絕口不提一個禪字,卻用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 《鳥鳴澗》--唐代 · 王維
    賞析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之一。
  • 王維的兩首七絕,隨緣自適,充滿隱居生活的樂趣
    王維是盛唐時代的大才子,他的作品不僅詩中有畫,而且經常富有禪意。他從小受到篤信佛教的母親影響,加上安史之亂後的仕途失意,於是逐漸地開始半官半隱,並潛心研究佛學。他的有些作品直接闡述禪理,比如「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有些詩歌隱含禪意,比如「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 詩的妙趣,詩的魅力,通過王維《辛夷塢》慢慢感受
    詩的題目是《辛夷塢》,王維為什麼要寫芙蓉?原來,王維在暗中賣弄了一下他的文採。辛夷花的顏色和花型很像芙蓉,王維用帶芙蓉花代指辛夷花。這屬於古代文人的創作習慣,為了讓作品更有表現力,有的時候會用代指的手法。王維這樣寫,還是不想讓詩過於平淡。一首詩,如果起筆平淡了,以後再拔高升華會有突兀感。王維運用典故、修辭的技巧,讓這首詩能夠引起文人讀者的興趣。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評價。 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
  • 秋水說歷史:唐代大詩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方可成佛
    哈嘍,大家好,今天的秋水說歷史讓我們來聊聊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與畫。依稀記得在小學課本裡面王維有一首名叫《畫》的詩,「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詩據說是王維九歲寫的,全詩語言雖然清新樸素但其中韻味無窮,歷來是人們傳誦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