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01】
唐代有一個眾人心中的超級「男神」,是很多人羨慕的大才子,他在當時的名氣非常大,甚至連李白都比不上,他就是王維。他寫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相思》,詩的內容是: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五絕寫出了詩人心中的相思之情,隨著《唐詩三百首》流傳之今,幾乎家喻戶曉。很多人認為這是作者思念自己所愛的人而寫得一首詩,其實不然,這首詩還有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名字叫《江上逢李龜年》,可見這是眷懷友人之作,所以詩中的「君」應當指的是李龜年,而不是他的妻子。
那麼李龜年究竟是誰呢?其實李龜年也是唐朝的一位名人,他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樂工,常在貴族豪門歌唱。唐玄宗時,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藝天份,李彭年善舞,李龜年、李鶴年則善歌,李龜年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他們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由於他們演藝精湛,王公貴人經常請他們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賞賜都成千上萬。他們在東都洛陽建造宅第,其規模甚至超過了公侯府第。在唐玄宗時期,李龜年的人生達到了巔峰,把酒言歡,笑傲王侯。
【02】
李龜年和王維是好友,李龜年對王維的詩很喜歡,但更使他難忘的,這兩支曲子是他們在唐明皇時代常常演唱的。他唱起這些曲子,不僅勾動了自己的興亡之痛與個人的無限愁思,也深深地打動了聽眾,使他們對大唐盛世——開元、天寶年間的種種繁榮有著無窮的回味與眷戀。
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大詩人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會上聽到了李龜年的演唱,就寫了一首《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後來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採訪使舉辦的宴會上唱了王維的五言詩《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多相思。」又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徵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願。但此時唐玄宗已是風燭殘年。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唐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後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還有是熱氣,其妻不忍心殯殮他。四天後李龜年又甦醒過來,最終還是鬱鬱而終。
【03】
王維的一生也和好友李龜年一樣經歷了大起大落,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叛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他是山水田園派的傑出代表,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王維兼通音樂,工書畫,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也很高,所以,他與同樣對音樂精通的李龜年互為摯友。
王維的這首《相思》是膾炙人口的傳世名作,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寫出了與好朋友李龜年分別時的思念,雖然語言平實,但是卻意味深長。
這首詩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像;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令人易記難忘。
只是,王維這首詩中相思的對象是當時的大音樂家李龜年,現今很多人誤解了這首詩,覺得這是一首寫給他妻子的愛情詩。這也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因為它所表達的深切的相思之情十分貼切地反映了男女之間的情愫。所以,這首詩被後來的青年男女廣為傳唱,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