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教授書本中的知識,成長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師和家長能夠身傳言教,以身作則,這一點達到大家的共識。
在現代社會教育的背景下,社交軟體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被充分地運用。老師們為了能夠更好地和家長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和幫助,「家長群」應運而生。家長群的組建的確是便利彼此的溝通交流,但這種不見面的溝通方式也導致了大家的態度比較隨意,上演了許多「神對答」的尷尬瞬間,讓人忍俊不止。
(1)不得不說,這位老師和家長還是很有默契的,不過家長最後一句客氣而又不失禮貌的回答不知道老師是何感想?不過這個學生的分數考的也是奇蹟,每門功課都差一分及格。老師批試卷的心情恐怕是這樣的。
小編對這位同學的試卷充滿了好奇啊。接著往下看:
(2)這位家的奇思妙想實在是太突然了吧。老師的要求是用照片辦理出入證,真不知道這位家長怎麼想的,想法和姿勢實在是太活躍了。直接被老師拒絕。
(3)這兩位家長也不知道在忙啥?一個是發完消息看都不看,一個是看都不見直接複製加黏貼啊,這個態度實在是太隨意。面對這群老頑童,老師也挺不容易啊。不過接下來的這位才是真正的高手啊。
(4)這真的是巧合嗎?小編腫麼感覺這位張老師等這一天等了好久了。尤其是最後一句(我是他的班主任),不知道王老師有何感想?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發現:家長群的好處顯而易見,省時、方便。但是凡事有利有弊,這種通過字幕溝通的方式從另一方面來講則是縱容了大家隨意的態度。
結語
對待學生的教育本應該是嚴謹的一件事情。家長群的初衷其實也是為了在孩子的教育上起到幫助作用。但是,當大家都隱身到屏幕後方,家長群的對話給人有種應付的感覺,缺少尊重和態度。讓人感覺不到說話的誠意。有些家長甚至看都不看,直接就是複製粘貼。而家長群作為學生、老師、家長組成的一個群體,這種做事的態度是會間接影響到孩子對於事物的看法和判斷。
其次,字幕的溝通其實會給大家帶來一些語意的曲解和誤會。就比如圖一的對話,家長或許只是想表達一下老師對學生教育的感謝,但是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我們可能會出現多種理解。
而圖四張老師,也只是想讓自己曾經的王老師想起自己,並告知所為何事。但是我們往往很多人會出現不同的想法。如果是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一個表情或者一個眼神大家就能都心領神會。
家長群作為有孩子參與的一個團體。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明白自己的身份。我們的言行舉止其實對於學生或者孩子來講都是有傳授和教育意義的。這其實也是筆者在開始就提到的觀點:相比於教授書本中的知識,成長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師和家長能夠以身作則,身傳言教。
網圖侵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