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的「尷尬瞬間」,老師和家長「神對答」,大家怎麼看待?

2020-12-22 小哥網絡趣談

相比於教授書本中的知識,成長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師和家長能夠身傳言教,以身作則,這一點達到大家的共識。

在現代社會教育的背景下,社交軟體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被充分地運用。老師們為了能夠更好地和家長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和幫助,「家長群」應運而生。家長群的組建的確是便利彼此的溝通交流,但這種不見面的溝通方式也導致了大家的態度比較隨意,上演了許多「神對答」的尷尬瞬間,讓人忍俊不止。

(1)不得不說,這位老師和家長還是很有默契的,不過家長最後一句客氣而又不失禮貌的回答不知道老師是何感想?不過這個學生的分數考的也是奇蹟,每門功課都差一分及格。老師批試卷的心情恐怕是這樣的。

小編對這位同學的試卷充滿了好奇啊。接著往下看:

(2)這位家的奇思妙想實在是太突然了吧。老師的要求是用照片辦理出入證,真不知道這位家長怎麼想的,想法和姿勢實在是太活躍了。直接被老師拒絕。

(3)這兩位家長也不知道在忙啥?一個是發完消息看都不看,一個是看都不見直接複製加黏貼啊,這個態度實在是太隨意。面對這群老頑童,老師也挺不容易啊。不過接下來的這位才是真正的高手啊。

(4)這真的是巧合嗎?小編腫麼感覺這位張老師等這一天等了好久了。尤其是最後一句(我是他的班主任),不知道王老師有何感想?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發現:家長群的好處顯而易見,省時、方便。但是凡事有利有弊,這種通過字幕溝通的方式從另一方面來講則是縱容了大家隨意的態度。

結語

對待學生的教育本應該是嚴謹的一件事情。家長群的初衷其實也是為了在孩子的教育上起到幫助作用。但是,當大家都隱身到屏幕後方,家長群的對話給人有種應付的感覺,缺少尊重和態度。讓人感覺不到說話的誠意。有些家長甚至看都不看,直接就是複製粘貼。而家長群作為學生、老師、家長組成的一個群體,這種做事的態度是會間接影響到孩子對於事物的看法和判斷。

其次,字幕的溝通其實會給大家帶來一些語意的曲解和誤會。就比如圖一的對話,家長或許只是想表達一下老師對學生教育的感謝,但是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我們可能會出現多種理解。

而圖四張老師,也只是想讓自己曾經的王老師想起自己,並告知所為何事。但是我們往往很多人會出現不同的想法。如果是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一個表情或者一個眼神大家就能都心領神會。

家長群作為有孩子參與的一個團體。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明白自己的身份。我們的言行舉止其實對於學生或者孩子來講都是有傳授和教育意義的。這其實也是筆者在開始就提到的觀點:相比於教授書本中的知識,成長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師和家長能夠以身作則,身傳言教。

網圖侵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男子怒懟老師!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因為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他邊哭邊解釋,自己加班、開會又要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 對於這位爸爸的情緒失控 有網友表示:深有體會 ▼
  • 任性家長班級群暱稱叫「爹」,老師很尷尬,家長群守則:兩小心三不要
    家長就能因此解放了嗎?明顯不是的。 只是從家庭教育過渡到家園共育、家校共育,「共育」就離不開老師和家長任何一方的付出和努力。 對於孩子的成長,需要老師課堂的教育,也需要家長課下的輔導,家園家校攜手,孩子才能更好的進步和發展。 孩子要上學,家長也要上班,孩子學習辛苦,家長工作壓力也大。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家長群到底是不是對家長的一種剝削?
    最近,江蘇的一位家長發布了一條短視頻: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從視頻內容來看 這位家長認為 老師要求家長糾正作業和補習功課 讓自己承擔了 原本屬於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
  • 「最固執老爸」走紅,和老師爭改「家長群」名稱,群裡人笑出內傷
    今日話題:最固執老爸和老師爭改"家長群"名稱 教育如今是所有人共同關注的問題,而為了孩子能夠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家長與老師也更是建立起了聯盟的關係。 所以家長群應運而生,其實這樣的媒介還是不錯的,老師有事情可以方便在群內通知家長,留作業並且共同監督孩子。
  • 家長壓力巨大,老師無可奈何 家長群背後的焦慮與掙扎
    要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歸其位,給學生完整的教育,應該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同時推進學校治理改革近日,江蘇一家長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迅速引起公眾關注。《法治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和老師後發現,這些矛盾背後除了互相抱怨和不理解之外,更多的是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家長吐槽壓力巨大老師直言無可奈何北京市民劉波是一名五年級學生的家長,他對那位「退群」的家長表示「特別理解」,「平日裡,家長們的情緒就算堆積如山,也未必敢在家長群裡對老師正面發作。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家長老師矛盾再升級,爸爸控訴引共鳴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家長老師矛盾再升級,爸爸控訴引共鳴如今是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溝通變得方便了起來,一個群就能將消息傳達給眾多人,因此現如今老師和學生家長都是用家長群溝通。家長群的出現雖然方便了,但也讓家長和老師矛盾再升級,在深圳一位家長就將矛盾擺在了明面上,怒懟老師,隨後退出家長群。家長表示: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要你們幹什麼。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長老師互撕為哪般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因為老師總是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認為自己承擔了太多教師應負的責任,在網上發布了一個短視頻,瞬間火了全網。他在視頻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該家長還憤怒發出了靈魂拷問:「教是我教,改是我改,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是誰辛苦?
  • 深夜12點,寶爸發消息問女老師「你睡了嗎?」,家長群瞬間沸騰
    尤其是看到孩子寫作業寫到半夜的樣子,父母都會覺得老師給孩子的壓力是不是太多了,簡直沒有辦法接受。最近一個家長群當中,一位家長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只見深夜十二點的時候,家長群裡的其中一位家長對老師說道:"老師,你睡了嗎?"老師看到了之後,回了一句:"睡了,怎麼了?"這位家長看到老師的回答之後特別生氣,於是回道:"別睡了!我家閨女現在還在寫作業呢!
  • 幼兒園老師吐真言:真想解散家長群,尤其是班上家長有這三種行為
    當然了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化的高度發展,微信家長群也成為了幼兒園家園共育的重要溝通方式之一,方便了很多家長和老師隨時諮詢和解答。可微信家長群就是一把雙刃劍!有家長喜歡認為家長群方便了家園溝通,有家長厭煩認為家長群是攀比群廣告群垃圾群。
  • 有些家長群的現象,幼兒園老師表示也很無奈,家長這些行為很不妥
    本文由冉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評論轉發 【01】 不知從何時起,各個班級都開始建立群,大學裡的孩子們只是學生和老師建群,而小朋友們上學後,就只能建立家長群。
  • 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因為老師在群裡要求家長幫著批改作業,江蘇一位家長憤而退群,並且發視頻抗議「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家長的吐槽,在網上得到了眾多家長的共鳴。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
  • 家長群怎麼就成了「壓力群」?
    白巖松:最近一段時間,手機裡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因為老師在群裡要求家長幫著批改作業,江蘇一位家長憤而退群,並且發視頻抗議「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家長的吐槽,在網上得到了眾多家長的共鳴。
  • 家長群的3大「戲精」行為,盡顯家長低情商,往往不受歡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如今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對於家長群的依賴越來越大,幾乎每個老師都會在接手班級後第一時間建立起家長群。家長群的出現和使用大大方便了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很好地促進了孩子的進步。
  • 今年教師節老師說不收禮,小區家長群瞬間炸鍋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要來了,育兒家長群又開始看見各年級家長抓狂詢問:「今年該給老師送點啥?」;「老師剛在微信群通知不收禮,大家幫我出出招,這意思是收還是不收呢?」。於是群裡各路家長開始出招,或者分享自己多年經驗。
  • 家長群裡質疑老師收禮排座位 被班主任踢出家長群
    學生家長群,就是這類圈子微信群中的一個。不過,有人發現,家長群裡的故事,可不簡單;很多時候老師隨便發條信息,群裡的家長們都會一窩蜂地"點讚"稱頌。而最近,又有家長反映說:因為自己在家長群裡質疑老師收禮,不公正地將身材矮小的兒子常年安排在教室最後一排,結果,班主任把自己踢出了家長群。微信時代,人人有群。
  • 「退家長群怎麼了」,家長氣憤控訴老師,原因卻讓父母同情
    「退家長群不行嗎」,家長憤怒控訴老師,不少父母引起共鳴 然而在深圳發生的一件事卻讓人對老師的看法改變了,一名家長在「家長群 家長在工作的時間耗費了很多的體力和腦力,本想著回家之後能夠休息一會,還要被孩子的老師各種「任務」進行「加班」,屬實有點力不從心。
  • 這位家長喊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一直是頗為微妙的。在中國傳統模式裡,家庭教育無比重要,可是這些年,情況似乎倒轉了過來——現在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普遍更加重視了,又加上有一些老師的一些做法讓家長們心裡頗不平靜。這幾天,有一位江蘇的家長就在平臺上發布視頻,他裡面的幾句話確實道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孩子教是我教的,作業改是我改的,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我就想問老師辛苦在哪裡?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有時候,成年人的崩潰往往是無聲無息的,特別是已經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的人。
  • 小學生沒帶作業,老師只敢在家長群裡發「露腳照」,網友:太難了
    但討厭家長群的可不止家長,連老師也表示:除了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應對家長群的隨時cue,工作時間成了「007」,更怕遇上比較事兒的家長,責備孩子幾句就被拿來做文章。家校矛盾其實一直存在,而家長群將其放大了,本來是為了家長和老師溝通便利,再加上對「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強調,如今卻逼迫老師不得不「小心謹慎」地發言。
  • 家長群真的「變味」了?看看蘭州家長群的那些事兒……
    提起各種家長群,她頗為煩惱地說:" 除了眾多家長群外,還有每天的釘釘 APP 裡的體育、歷史等課程也要求打卡。既要拍視頻和照片,還要錄音發到群裡,每天都搞得我們手忙腳亂。" 記者採訪得知,類似這種家長群帶來的煩惱,在中小學生家長中普遍存在。
  • 家長群裡總有一些家長愛「出風頭」,老師:這種父母,情商低
    我們小時候被父母託付給老師,順便留下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孩子不聽話就揍一頓,沒關係。」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欲」越來越強,也更尊重孩子的人格,動手是萬萬不允許的。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家長和老師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家長總是「防備」著老師,好像「帶著刺」一樣跟老師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