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詩詞意象:吳鉤

2021-02-07 簡書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在古詩詞中「吳鉤」是出現得很多的一個詞,我們可以想像,「吳鉤」應該是一種雄心壯志的象徵,又帶著一種悲愴的體悟,仿佛一個懷才負氣的熱血男兒,即將遠行,想要去開創一番事業。今天,我們來閒話詩詞意象——吳鉤。


文/子曰少懷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裡外覓封侯。
——李鴻章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


從上面這三首詩詞片段中,我們可以想像,「吳鉤」應該是一種雄心壯志的象徵,又帶著一種悲愴的體悟,仿佛一個懷才負氣的熱血男兒,即將遠行,想要去開創一番事業,此去再也不會回頭,不能衣錦還鄉,寧願客死異鄉,就算壯志難酬,仍然壯懷激烈。這種情感的寄託,是華夏民族內在血性的延續,是幾千年來炎黃子孫慷慨赴難萬死不辭的壯烈精神的迴響。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當年荊軻刺秦王,臨行前吟誦的這兩句詞成為千古絕唱。但他的精神不死,多少人在他的感召和激勵之下,「知其不可而為之」,就算最終失敗,也要拼力一搏,而那些或成功或失敗的故事,總是「長使英雄淚滿襟」。


吳鉤,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形似劍而曲,青銅鑄成,是那個時代冷兵器的典範之作。吳越人鑄造刀劍的技術超越了時代,越王勾踐劍、專諸魚腸劍、幹將莫邪劍、湛瀘劍……無論是存在於神話傳說,還是現代的博物館中,這些名世之劍幾乎無一不是青銅劍。劍乃兵中王者,刀乃兵中霸者。如果說劍總是與君子、美德、仁心相關,那麼刀,則總是讓人聯想到將軍、邊塞、徵戰、殺伐和復仇。刀是英雄豪俠的化身,是矢志要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是馳騁沙場萬死不悔的原始渴望。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讓很多人動容,七百年多後,詩人李賀也受到感召,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南園十三首》之一)。


從此,吳鉤就成為了馳騁沙場、立志報國的精神象徵,成為了詩人詞客筆下的一種文化符號。漸漸的,吳鉤也就在詩詞作品中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意象來。


喚人呈楚舞,借客試吳鉤。見說秦兵至,甘心赴國讎。
(唐·鄭錫《邯鄲少年行》)


吳鉤明似月,楚劍利如霜。電斷衝胡塞,風飛出洛陽。
(唐·張柬之《出塞》)


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何當報君恩,卻系單于頭。
(唐·王昌齡《九江口作》)


將軍溢價買吳鉤,要與中原靜寇讎。
(唐·曹唐《和周侍御買劍》)


吳鉤最主要的意象就是「慷慨雄壯 」。臨陣磨刀,慨當以慷,此去縱然千難萬苦,我終不懼不悔。大丈夫人生在世,當去萬裡覓封侯,建萬世之功名,何敢安於無為哉!國家有難,男兒當慨然奮起,殺敵於沙場之上,斬寇於戰陣之中,為百姓謀福祉,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一種「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一種「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豪傑氣概。


高山成谷蒼海填,英豪埋沒誰所捐。吳鉤斷馬不知處,幾度煙塵今獨全。
(唐·韋應物《寇季膺古刀歌》)


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宋·張孝祥《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塞草連天暮,邊風動地愁。無因隨遠道,結束佩吳鉤。
(唐·張繼《奉送王相公赴幽州》)


吳鉤的另一種意象就是「蕭瑟悲涼」,他是與「慷慨雄壯」的意象相關聯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沙場徵伐,殘酷異常。一番刀光血影之後,面對著滿目瘡痍,遍地哀煙,就是心腸再冷的人也會生出一股噬心的悲涼吧!


結客佩吳鉤,橫行度隴頭。雁在弓前落,雲從陣後浮。
(唐·孔紹安《結客少年場行》)


楚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別舊遊。年事已多筋力在,試將弓箭到并州。
(唐·盧殷《長安親故》


吳鉤,也是「藝高體健」的載體。習武之人,腰配吳鉤,橫行天下,就算年事已多,仍然老當益壯。


麒麒錦帶佩吳鉤,颯沓青驪躍紫騮。
(唐·王維《燕支行(時年二十一)》)


金勒少年,吳鉤壯士,寧論衛霍前功。
(宋·晁端禮《望海潮》)


少年錦帶掛吳鉤,鐵馬西風塞草秋。
(元·鄭光祖《雜劇·虎牢關三戰呂布》


繡衣直指新除授,宮花淹御酒,玉花驄錦帶吳鉤。
(元·張可久《水仙子·西湖秋夜今》


門下士錦帶吳鉤,坐上客繡帽宮花。
(元·喬吉《雜劇·玉簫女兩世姻緣》)


千金寶劍賽吳鉤,一片精光射鬥牛。
(元·李壽卿《雜劇·說鱄諸伍員吹簫》)


吳鉤還是「富貴少年」的象徵。寶刀英雄,向來不分,而那些富裕尊貴人家,自是不能腰配凡鐵。吳鉤身上所散發出的英雄氣息和悠遠的歷史想像,被這些五陵少年們所喜愛所青睞,自然是不足為怪的了。


關於吳鉤的詩詞欣賞(五首)


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後出塞五首·其一

[唐]杜甫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
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千金買馬鞍,百金裝刀頭。
閭裡送我行,親戚擁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十律之一

[清]李鴻章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裡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作者介紹:

聞過則喜

更多文章,來簡書,關注「子曰少懷」~



別讓好故事宅在心裡!你的故事,就是你的專利,作家再好也無法企及。寫下來,從新的角度,加新的感悟,打破無聊發現有趣。

——加入簡書(http://jianshu.com),讓文字改變生活。

在這個基於內容分享的社區,一起交流故事溝通想法。





相關焦點

  • 男兒何不帶吳鉤,吳鉤到底是什麼?
    這裡的「吳鉤」,是指一種兵器。詩人通過吳鉤這種兵器來抒發熱血男兒的豪情,表達了「家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那麼詩中的吳鉤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起源:吳鉤出吳地吳鉤之所以叫吳鉤,就是因為出產於吳地。說它神秘有兩個原因:一是其多次出現在古代詩人筆下,成為表達男兒熱血的一種象徵意象。二是其失傳了。所以後人只能通過文字記載來想像,解讀其形象。吳鉤的來源,與吳王闔閭有關係。相傳當時吳地盛產金鉤,吳王闔閭自獲得幹將、莫邪寶劍後,又懸賞百金以徵求天下最好的金鉤。
  • 詩詞入境一字間:詩詞中的20個高頻意象分享
    胡應麟說:「古詩之妙,專求意象」(《詩藪》)。大凡「意境」超然的詩詞,都離不開意象的巧妙運用。克羅齊在《美學》中乾脆說:「詩是意象的表現」。不難發現,詩詞要出「意」與「境」,事半功倍」的秘笈就在於:「如何巧妙地利用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我們在詩詞中常說的「象」,景象的「象」,萬象的「象」。而「意象」,顧名思義,就是「萬象」「景象」所寄託的,被詩人賦予的情感,也就是藉助於「象」來表達「意」的那種東西。
  • 2018年中考語文詩詞鑑賞常考的意象(九)
    100、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出自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吳作鉤者甚眾。」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釁金,遂成二鉤獻於闔閭,詣宮門而求賞……乃賞百金,遂服而不離身。不平凡的來歷鑄就了一柄寶劍,成了渴求建功立業者的利器。
  • 男兒何不帶吳鉤——先等等,這「吳鉤」到底是個啥?
    這首《南園十三首之五》,是唐代詩人李賀的著名詩篇,通過吳鉤引入詩人熱血男兒的豪情,表達了「家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提及「吳鉤」的古代詩詞多不勝數,辛棄疾有「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李白有「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 意象選擇和表達方式能否提升詩詞的意境?
    有朋友提問:詩詞意境如何通過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藝術處理高度融合的整體美?這個問題看上去高大上,實則是有點掉書袋,故弄玄虛的感覺。我們剝離一些定語,理順這個問句,得到主題幹:詩詞意境如何通過意象、表達方式以及藝術處理帶來整首作品的美感?
  • 古代詩詞中審醜的文學意象
    那麼,文學發展到今天,蔚為大觀,有沒有審醜的文學意象出現?當然有,而且還不少呢。在古代詩詞裡面,竹子代表氣節,松樹代表不屈的品格,月亮代表思鄉等等,而蒼蠅、老鼠、蚊子為什麼不能入詩?因為這些東西不具有審美特質,偏偏是審醜的,不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悅,於是大多數詩人都不寫它們。但也有詩人試著寫,讓這些討厭的東西具有了審美特質。
  • 男兒何不帶吳鉤
    這首《南園十三首之五》,是唐代詩人李賀的著名詩篇,通過吳鉤引入詩人熱血男兒的豪情,表達了「家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提及「吳鉤」的古代詩詞多不勝數,辛棄疾有「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李白有「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 中國古代詩詞常用「意象」有哪些?
    飛鳥意象表現靈魂自由,青山意象含蘊身心家園,水意象表達情感,明月意象蘊涵思鄉,船意象抒寫漂泊與自由,搗衣、砧聲意象象徵離愁、鄉愁,落花意象瀰漫著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與恐懼,等等。中國古代詩詞意象很多,可謂應有盡有,常用的主要有如下幾類:第一類是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意象,這類意象一般表現豪情壯志。
  • 詩詞中的雁——從雁的意象看人生百態
    從古至今,很多詩詞中都出現過雁這一意象。為何古人如此鍾愛雁?雁又被寄託了什麼呢?雁意象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大量出現。翻開歷史的書卷,一隻只「雁」便從詩文中飛了出來。縱觀詩詞的長河,鴻雁的意向既包括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雁、詩人想像中的雁,還包括能激起詩人聯想起雁形象的事物。早在先秦時期,《詩經》中就出現了以雁起興的詩歌,其中流露出的情感也大不相同。
  • 「好雨知時節」,透過我國唐代詩詞,談「雨」在詩詞中的意象表達
    我國古代的詩詞發展,每個朝代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就其詩詞的繁榮景象來說,唐朝時期尤為鼎盛。詩詞是文字藝術的升華,它以凝練的語言,簡短的文字,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闡述人的心靈文學。詩詞講究意象美,古代詩歌意象廣泛,風花雪月,花鳥蟲魚,皆有借喻。
  • 古典詩詞裡的英雄情懷: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南園》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譯文: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腰帶吳鉤,去收取那被藩鎮割據的關塞河山五十州?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註:本文圖源網絡,侵刪!
  • 情滿中秋 共賞詩詞——李世橋解讀中秋節俗與中國詩詞的月亮意象
    在2020年國慶、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9月27日下午,南陽師院李世橋教授作了題為《「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裡人心共賞時」——中秋節俗與中國詩詞的月亮意象》的講座,我市眾多作家、文友歡聚一堂,共同參加這場文化盛宴。
  • 【原創】「書香湘潭」全民閱讀——古典詩詞分享活動之「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月亮意象」
    本次活動特邀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吳廣平先生作為主講嘉賓,分享有關「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月亮意象」的閱讀講座。由於長期浸淫在中國古典詩詞之中,我們不僅在吳教授的字裡行間能讀到詩詞歌賦給其帶來的語言魅力,而且從教授的言傳身教中更能感受到那飽含熱情的家國情懷。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如果只是個人創作,處於某一個時間段的心血來潮,作了某個比喻,但是在其他人那裡得不到共同的反映,雖然也可以稱作意象,卻不能稱之為詩詞意象。詩詞意象是在千百年的沉澱中積累下來的固化意象。打個簡單的比方。那麼你用鹹蛋黃比喻太陽,就不能稱之為詩詞意象。因為別的讀者領會不到,這只是你個人的、有特色的比喻。詩詞意象得到大多數人的肯定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同時,由於詩詞是生活之上的文藝修辭語言作品。美感、裝飾性是必須的,所以很多世俗比喻雖然很貼切,也無法成為詩詞意象——詩人不認同。
  • 蟬,詩詞中的美好意象與現實中的悲慘結局
    說實話,在看到這些詩詞之前,是怎麼也不能把叫聲嘈嘈、面貌奇怪的蟬和人格的純潔聯繫到一起的。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經常會用「梅、蘭、竹、菊」這些給人以美感的花草、植物來以物喻人,分別形容人的傲骨、清幽、堅韌與淡泊,此外還有純潔的荷(蓮),還有潔白的雪,用來形容人格的清清白白。 古代詩人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賦予了蟬一個寓意深刻的意象。
  • 古代詩詞意象意境集粹(110種)
    古代詩詞意象意境集粹(蒼松整理)眾所周知,文人是多情的。這情,不僅僅是男女的情愛,而是對事物敏感敏捷的思維。這種思維的結果,我們不要用現實的政治觀點來判定它的是非曲直,而要實事求是的反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詩詞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寫唐詩宋詞,按平仄、押韻、對仗、固定格式等要求來寫,是否就是詩詞了呢?不是!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
  • 高考中經常丟分的古詩鑑賞題:什麼是古詩的「意象」?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那麼究竟什麼是意象呢?所謂「象」,即物象,也就是可以看得見的事物;所謂「意」,即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實際上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
  • 2020年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人文知識:詩詞意象
    【招考信息】【報考指導】【公共基礎知識】【面試】【時政熱點】【考試題庫】 從古至今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喜歡借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思緒,而在詩詞當中他們尤其喜歡藉助一些事物來寄予自己的情感,這也就是我們在詩詞當中經常說的「意象」。
  • 籬笆這一古代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都有哪些寓意?
    這兩句中出現了詩詞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意象:籬笆。籬笆指的是古代田野村居中用來簡單隔離的設施,多用木材、竹子等材料交叉編織而成。籬笆這一意象出現的古詩詞,基本都是描寫田園鄉野的,恬淡、閒適。古代大多數人讀書的目的是兼濟天下,也就是考試、做官,詩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