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道村本地人喚作ban道村,「盤」字把聲母p讀為了b,這種把聲母p讀為了b的現象在太谷話中並不陌生,比如把「爬」「扒」讀為ba,把「婆婆」讀為bebe(bobo),把「盆」讀為了ben等等。
盤道村不大,像鑲嵌在鳳凰山間裡的一塊寶石,因為以前進村需要翻幾道坡,所以取盤道作了村名。後人有附會說曾有人看到一條神龍盤臥在盤道村的山頭上,於是人們才把這有龍盤過的地方叫做了「盤道村」。由於故事神奇,這樣使得附會的故事也慢慢流傳起來。
傳說在很久以前,村裡有一個小姑娘經常背著小藥簍到山中採藥,一次,她來到了神龍盤臥的地方,神龍見小姑娘勤勞可愛,便變成老者的模樣,摔倒在小姑娘的前面,大聲呻吟。小姑娘趕忙跑過去察看情況:「老爺爺,您哪裡不舒服?」老者說:「我走路時不小心崴了腳,動不了了」。小姑娘聽後,趕忙從藥簍裡拿出一把草藥,放在嘴裡嚼爛後,把草藥敷到了老人的腳上,並扶著老人回了家。過了幾天,老人的傷好了,臨走時老人從懷裡掏出一個小罐子送給了小姑娘,並對小姑娘說:「你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我走後,你記得抓把沙子放滿這個罐子,再把它埋到地下,等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它會給你一個驚喜的。」說罷,化作一縷青煙消失了。小女孩知道遇到了神仙,就按照老人的吩咐,抓了一把沙子放在罐子裡,埋在了地下。事情也就過去了。
小姑娘的父親是個近聞名的大夫,由於收費不高又經常義務為人們治病,因此家中一直過的比較拮据。有一年,盤道村遭遇了天災,小姑娘的家中的糧食全吃完了,實在揭不開鍋了。小姑娘突然想起老者的話,便乘著夜深之時,取出埋在地下的罐子,發現以前放在裡面的沙子都變成了一粒粒的金沙子。小姑娘高興極了。有了金子,家裡再也不愁吃穿了,小姑娘還不忘鄉親,她拿出了許多金沙子來救濟被病痛飢餓折磨的鄉親們。不久,小姑娘夜取金沙子,抓沙埋罐的舉動被村裡的張三發現了,他偷走了小姑娘的金沙罐子,也學著小姑娘的樣子,將沙裝進罐子,埋在了自家的院子裡。等過了幾天他取出罐子一看,還是一把普通的沙子。如此幾次,都是沙子,張三一氣之下,就把罐子給摔碎了。後來,人們聽說了這件事,感嘆道:心存善念,沙子能變真金;心懷惡念,真金也會變成沙子。
盤道村是否真如故事所說出現過真龍已無法考證,但盤道村曾經是古脊椎動物的樂園,這倒是不假,在盤道村曾出土過古脊椎動物的化石,只不過沒有榆社那裡那麼密集,那麼種類多而已。因為這些古脊椎動物化石分散零星,也沒有引起過人們的注意,收藏愛好者張豔兵手裡有一張信函,證實了盤道村當年曾出土過古脊椎動物的史實。
這封信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寫給太谷縣藥材公司的,信是這樣寫的: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轉來貴公司函一件,知貴公司存有盤道化石材料,茲派我組武文杰前往察看,希接談協助,是荷!落款時間是1966年2月22日。
當年,盤道村的社員在田間勞動,無意間從地裡挖出巨大的龍骨,三人就主動把這塊龍骨交給了縣藥材公司,縣藥材公司為了表彰這三個社員的義舉,每人獎勵了一塊手錶。為什麼社員會把龍骨交給縣藥材公司而不是交給縣文管所呢?
原來,在西方考古學沒有傳入我國以前,人們把從田野間挖出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稱之為龍骨,而被稱為龍骨的這些古脊椎動物的化石卻是中藥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味藥材。
《本草經百種錄》中說:龍骨最粘澀,能收斂正氣,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所以仲景於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醫學衷中參西錄》也記載:龍骨,質最粘澀,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斂元氣,鎮安精神,固澀滑脫。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遺精白濁、大便滑洩、小便不禁、女子崩帶,皆能治之。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飲咳嗽,咳逆上氣。其味微辛,收斂之中仍有開通之力,故《本經》謂其主瀉痢膿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症瘕堅結也。可見,龍骨的用途還是很重要的。
然而。龍骨並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出產。《中藥大辭典》記載,在我國的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山東、內蒙古、湖北、四川、雲南、廣西、青海等地才產龍骨,這些地方都是地質複雜多樣的區域,山西出產龍骨歷史久遠,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晉地產龍骨」,《山西中藥志》裡記載:土龍骨,別名粉龍骨。產地為壽陽、太谷、靈石、武鄉、交城、陽曲、榆社等地。太谷作為產地靠前,可見當年太谷出產的龍骨之巨,然而現在我們已很少聽到太谷還有龍骨出土,反倒是榆社一帶出土居多,這是因為在明清時期,太谷一直都是中藥材重要的集散地,且有眾多的藥廠、藥房在這裡,所以對龍骨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太谷城鄉的居民對太谷田野間的龍骨已進行過大規模的採挖,以致現在太谷再沒有像樣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出土,榆社由於地處比較偏遠,經濟落後,隨著現代考古的引進,才使得與太谷一般的地質結構的榆社出土了大量的古代哺乳動物大象、犀牛、三趾馬等骨骼的化石,贏得了「哺乳動物化石寶庫」的美稱,在哺乳動物化石研究方面也佔有了特殊的地位。
盤道村出土的龍骨,證明了當年的太谷一帶與榆社一樣,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草木繁盛,雨水豐沛,森林茂密,河湖縱橫,是地質史上典型的河湖相沉積盆地。劍齒虎、劍齒象、嵌齒象、三趾馬、原河豬、轉角羚、馬鹿、大唇犀等多種野生動物在此悠然棲息、快樂生活。
只是太谷沒有榆社幸運,過早的把這一資源消耗掉了,如同太谷精美的古城牆過早的被拆掉,而經濟落後的平遙卻把不算一流的古城牆保留下一般,人生就是這樣禍福相依。
文獻記載,有姜石的地方常常有龍骨,直到現在到盤道村依舊還能找到數量不少的姜石。太谷出姜石的村落還有不少。
盤道村的姜石主要分布在「馬鳴王谷」兩側。要到盤道村,就要經過「馬鳴王谷」,太谷號稱有九穀,比如象峪谷、鹹陽穀、奄谷、四卦谷、回馬谷等,這些河谷大都沒有故事傳說,只有「馬鳴王谷」有一段離奇的故事。盤道村主要有馬姓、梁姓和車姓,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馬姓人的身上。
在很久以前,盤道村有一個馬員外,家財萬貫,為人和善。一天,烈日當空,已近午時。馬員外來到自家的地頭,看到田裡勞動的僱工們無精打採,情緒低落。於是,馬員外便激勵大家說:夥計們加油幹,今響午給大家買太原府的肉包子吃,綠豆湯喝。僱工們嘀咕道:已經快響午了,還能吃上?肯定是在騙人。其實,馬員外心中有數,他家悄悄養著一匹龍駒,一步能走40裡。馬員外騎上龍駒眨眼來到太原府,將龍駒拴在一店內,就上街買包子。臨走前,馬員外叮囑店小二,給馬餵些草料即可,萬萬不可給馬飲水。出門後,馬員外覺得不放心,又彎回來再次叮囑店小二,千萬記住不要給馬飲水。店小二出於好奇,心想你三番五次不讓飲水,今天我偏給你飲一飲,看看如何。見馬員外走遠,店小二提了一桶水來飲馬,誰知龍駒喝水後,一聲長嘶生出翅膀騰空而去。龍駒是馬王,頓時太原城所有的馬聞聲跪地,惹出了大禍。官府查知是馬員外違反朝廷禁律,私養龍駒,下令將馬員外關入了大牢,店小二也被重打了二十大板。從此,盤道村旁的這條山谷就被叫做馬鳴王谷了。
或許是對神駒心懷敬意,盤道村後來修的關帝廟,就與其它村裡的關帝廟有所不同,它在關帝廟裡著重塑了一匹馬,人們可以看作是關老爺騎得赤兔馬,也可想像成馬鳴王谷的那個「馬王」龍駒。盤道村的關帝廟是建在樓閣上的,下方的門洞以前是進村的唯一通道,現在在它的旁邊另闢了新路。門洞被堵死了,不過門洞上方嵌砂石額還在,石額上刻著「名山對照」四字。站在盤道村是可以看到遠處的鳳凰三塔的。
與關帝廟相對的是村裡的財神廟,說是廟,其實就是一間房而已,廟的旁邊是一塊碑,是為了感謝為村裡捐資修路的本村村民梁甲平的,人做了好事總會被人記住的,不過人性是複雜的,比如這個捐資修路的梁甲平。說到梁甲平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說春頭,幾乎大家都聽說過,2020年6月間,晉中公安局曾出了一個通告說:晉中市公安局太谷分局打掉了一個以籍俊明(綽號「魔俊明」「魔子」)、梁甲平(綽號「春頭」)為首的惡勢力犯罪集團。該集團自2011年以來,長期盤踞在太谷縣縣城及周邊,圍繞建築工程和小區物業等領域,多次實施尋釁滋事、非法拘禁、強迫交易、聚眾鬥毆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了當地社會治安、經濟秩序和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春頭與馬鳴王谷的馬員外一樣由於觸動了官府的法規而遭到了處罰,現在回想這盤道村的傳說故事還真是一語成讖呢!
作者:原正東
歡迎添加小編微信18235039493投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