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太谷(轉載)

2021-02-25 形意天地
行走太谷城八年(七) 一 揚旗圪洞

 老家太谷 6天前

——說說太谷的「水」從南扯到北(5)
    太谷火車站在太谷城東南,鐵道順太谷城南邊東西排開,鐵道向西分成兩路, 一路過了太谷縣人民醫院後掉頭南下,一路向南紗廠方向(去753)。火車站西邊,鐵道的南側是太谷煤廠,在這兒設煤廠的優勢是,地勢低(比北側還是高些)可多存煤,就近方便卸煤而且距太谷城也不遠。

     太谷人家都必須到這兒賣煤。鐵道北側旁邊,散落著大小几個水塘,太谷家叫揚旗圪洞。「揚旗圪洞」這名有點怪,當時也難理解。有的說,火車在這兒噴出的氣和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水圪洞(水塘)。七十年代前這兒行駛的大都是蒸汽機車,有時可見機車噴出強大的水氣,走在鐵道旁邊的人見狀,撒丫子就跑。據說若胳膊貼近噴氣口,立馬斷成兩節。水氣強大但凝結成的水有限。

     其實,是修建鐵路基在圪洞處取土,太谷地下水淺加上雨澇形成的水塘。水塘附近鐵路旁樹立一高的鋼柱,上端有長約一米多點,寬約四十釐米的鐵板。鐵板面正對鐵路遠方並與柱子成90°,當火車進出站時,鐵板落下與柱形成小角度,車過去後鐵板抬升恢復原狀,稱鐵板落下抬升為楊旗。大家對「揚旗圪洞」的來歷清楚了吧。

      揚旗圪洞也是太谷家常去的地方,這兒離城裡不遠,大人孩子都光顧這兒。那年頭,供人們娛樂玩耍的地方很少,這兒也是一個不錯的打卡地。揚旗圪洞是不規整的水塘,水塘邊生長著類似蘆葦的植物但不太多,水塘的水質也還好,當氣溫漸漸升高了,水面上有一種蟲子,長長的細腿在水面上滑行,看他漫無目標巡遊的樣子,有時覺得有意思。水塘的水面上方與水塘周邊及附近,飛翔數量不少的蜻蜓,這種蜻蜓個頭大,身體呈綠色頭也不小。

     我特別想說的是,離開太谷去過不少地方,再也沒見到過這種蜻蜓!大人們水塘打卡多為是釣魚,水塘裡的魚不多也不大,我見過的最大個頭的魚也不過八釐米。釣魚的目的絕大多數是餵養觀賞,我家就曾用大玻璃瓶養過三條這兒釣的魚,這魚在我家生活了好久,後怕魚兒冷靠爐子太近死了,魚兒離開了我很是傷感。


      從養魚的瓶,讓我想起太谷商鋪盛糖果的那種瓶,直徑約二十釐米高不到四十有蓋圓形。那年頭人家拮据,吃糖果都是奢侈購買的人少,商家也把糖果當寶貝,裝瓶中嚴實顧客看地清。說起魚來我同時也想起,至少在「文革」前土生土長的太谷家是不吃魚的。

     1965年太谷北關村為抗旱,挖通北城牆,抽西寺園水塘中的水。塘水幾乎被抽乾,滿世界的死魚覆蓋了水面!那個年月,人們的食物普遍匱乏,但是美味高蛋白的魚卻成了臭氣燻天的製造者。這次抽水抗旱以後,西寺園元氣大傷水塘的水雖略有恢復,但再也沒有昔日的寬闊水面了。 

     孩子們常去「揚旗圪洞」邊玩,冬天是溜冰,所謂的溜冰就是,在冰面上猛跑幾步,突然停下來身體憑慣性向前滑行。動手能力強的會自製一滑板,滑板是一塊比屁股大點的小木板,下面固定兩道粗鐵絲而已。我也曾很享受地坐過別人的滑板。在冰上玩不久,身上就熱了心裡則是快樂的。

     夏天,這裡沒有孩子遊泳。到水塘這兒玩,除了湊熱鬧就是「釣螞坡」,太谷家叫蜻蜓為螞坡,「釣螞坡」就是捉蜻蜓。先設法捕一個小的體色淺的蜻蜓,這樣的蜻蜓一般是雌性,然後用細線把它綁牢,細線另一端捆在一細木棍上,這樣就開始「釣螞坡」了。遊起細線上的蜻蜓像在空中飛,引來大個綠色的雄蜻蜓來戀愛,誘雄蜻蜓往易捕捉的地方,當兩隻蜻蜓親密接觸,雄蜻蜓痴情到忘我的程度時,很容易得就抓到它了。此法屢試不爽,但是給蜻蜓家族帶來的是滅絕性的傷害!(待續)

文章作者:韓建 先生

相關焦點

  • 我太谷老家的巧娃姐
    父親曾經在西安民國政府下面的一個水利部門聘任工作,一九三七年戰爭爆發這一年回太谷老家準備過年。當時陝西、隴西、河南這些地方不僅兵荒馬亂,又逢大旱,對於百姓而言真是禍不單行,災難深重。父親坐的火車時開時停,在陝西和河南交界的一個小站徹底不能走了,只能下車找尋別的方式回山西。
  • 舌尖上的老家太谷(四)
    【蝦醬羊肉】​是山西汾陽的特色蒸菜,用山西當地的特色美食來招待外地客商,太谷商人可謂用心良苦。     四炒四燴四海碗十六碟席:太谷商人宴請京幫(同仁堂、達仁堂)藥商特定菜制。【燴江池】是以蟒蛇肉為原料製成的燴菜,原本為廣東一帶的美味,百年前太谷廣幫藥材商從廣東把「蛇肉乾」引進回太谷,經廚師烹飪成為當時太谷的一道名菜。
  • 寂靜了的太谷白城村
    回想太谷曾省級學校雲集,卻在改革開放以後,陸續出走他方,比如1988年遷到太原的山西中藥材學校, 1996年遷到太原的山西省交通學校,2000年遷到榆次的太谷衛生學校,2003年遷到榆次 的太谷師範。這些學校的搬離,對太谷來說是一種資源上、人才上的巨大損失。這些省級單位紛紛選擇與白城村為鄰,從一個側面說明白城村的地理優勢。
  • 太谷武氏溯源
    因寫我家家譜,對太谷武姓人的來龍去脈進行了了解,研究。太谷是武姓群居的縣份,城鄉武姓人頗多。武姓人在全國佔91位,(2006年1月10日今晚報)在山西佔14位,太谷佔第七位《見山西人姓氏大全》199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那麼太谷武姓人為什麼佔比較大呢?聽我解釋:太谷武姓人由下列四支發展起來。
  • 通衢要徑 一 金太谷
    太谷歷史上是個典型的農業區,因此,太谷古尚節義、俗尚勤儉、力田務本,鹹善謀生。後來,太谷商人馳騁大江南北貿易,使得太谷縣成為「商賈輻輳、甲於晉陽」、「談三晉富庶之區者,無不於谷首屈一指」的第一富庶之區,創造了「旱碼頭」、「中國的華爾街」的奇蹟。近代,太谷文人薈萃,武星雲集。
  • 山西-太谷餅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太谷餅的生產歷史悠久,在清末時已行銷京、津、西安、蘭州、包頭、張家口等地。
  • 太谷歷史檔案【資料】
    1947年1月1日,晉冀魯豫軍區通令嘉獎太谷獨立營為模範獨立營。2先有白塔村,後有太谷城。太谷舊城原在今縣之東二十裡陽邑村,為春秋時晉大夫陽處父之食邑,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西徙二十裏白塔村,即今縣城。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為太谷。
  • 走進山西太谷的東寺園
    太谷民間有諺語「東寺園裡遊九曲」之說,東寺和園這指的是兩個地方,東寺曾是太谷的第一大寺,僅僅六十年的時間這座千年古剎就從太谷地面上消失的無影無蹤
  • 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太原汽車站新開太谷方向城際快車
    1月1日太原長途汽車站消息,為努力配合山西「農谷」和國家農高新區發展戰略,起到交通紐帶作用,拉動人流交往,該站與太谷汽車站合作,特開通了太原——太谷的城際定製快車,讓太原與晉商故裡太谷之間的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 晉商之太谷的票號
    太谷縣坐落在太行山西麓的山西省,屬山西腹地,太谷境內多山,又人口寥寥,物產稀少且交通又十分不便。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城,當年居然票號林立,並且歷經百年而不衰,許多信譽卓著且規模宏大的票號,最初均發跡於此。太谷在票號全盛時代,原為山西省之商業中心,亦即華北金融關頭,商業勢力普遍全國,甚而至於有了「小北京」、「旱碼頭」、「中國的華爾街」之稱。
  • 太谷白燕-箕子封地
    (二)直言諫紂暴紂淫荒國定堅,良臣屢諫冀能還。可憐終灑佯狂淚,不棄昏君隱壑山。作品發表於《中華詩詞》《中華辭賦》《詩詞世界》並獲「天籟杯」銀獎、《鄉土文學》《山西工運學苑》《山西工運》《山西工人報》《太谷報》等刊物。代表作《家鄉的紅薯》《我願是一棵棗樹》《奧運精神贊》《鄧小平與山西》《太谷小白鄉東崖村精準扶貧贊》,近來微信《詩藝花苑》《詩畫天地》《汗滴化雨伴筆耕》等平臺傳播中華詩詞曲賦作品百十多篇首。
  • 山西傳統名吃—太谷餅
    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製作太谷餅其實並不難,將白面、白糖、食油、鹼面、飴糖一併放入盆內,調拌均勻,用溫水和起,一定揉勻揉光,然後在案板上搓成長條,揪成劑子,再摶住粘上芝麻,按成餅形。
  • 太谷老照片 一 《日軍鈴木部隊寫真集》
    1937年11月7日,日軍鈴木部隊從榆次南下在太谷烏馬河遭到中國軍隊的阻擊,但很快就被日軍突破,在短暫集結後日軍鈴木部隊在太谷城外發起了攻城戰,日軍與中國軍隊進行了非常激烈的交火,之後日軍在7日當晚二十二時在太谷城的東南角的「奎光樓」下發起偷襲,被中國軍隊發現擊斃日軍13名,擊傷40名,但在日軍強大的火力掩護下,日軍偷襲部隊還是從太谷城東南的「奎光樓」突破了中國軍隊的防線並在城內開始交火
  • 劉鶚與「養天下」的太谷學派
    1987年10月在江蘇淮安舉辦的《全國首屆劉鶚與〈老殘遊記〉學術討論會》,研究者幾乎一致認為:研究劉鶚,必須要研究劉鶚與太谷學派的關係。換言之,研究劉鶚必須先要研究太谷學派。「太谷學派」是一個「謎」,那麼解開劉鶚這個「謎」,就要與解「太谷學派」之「謎」同時進行。
  • 太谷古城 一 城隍廟【照片集】
    「」城隍廟」位於太谷古城小南街的縣房地產管理所院內,現存一座明代大殿,其餘建築均毀於近代。    太谷城隍廟大殿修建於明朝,與現存的太谷縣衙大堂有異曲同工之妙,大殿上有至今還有保存完好的彩繪,同時屋簷下明代的鬥拱更是令人讚嘆。
  • 有動物化石的太谷盤道村
    產地為壽陽、太谷、靈石、武鄉、交城、陽曲、榆社等地。太谷作為產地靠前,可見當年太谷出產的龍骨之巨,然而現在我們已很少聽到太谷還有龍骨出土,反倒是榆社一帶出土居多,這是因為在明清時期,太谷一直都是中藥材重要的集散地,且有眾多的藥廠、藥房在這裡,所以對龍骨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太谷城鄉的居民對太谷田野間的龍骨已進行過大規模的採挖,以致現在太谷再沒有像樣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出土,榆社由於地處比較偏遠,經濟落後,隨著現代考古的引進,才使得與太谷一般的地質結構的榆社出土了大量的古代哺乳動物大象
  • 晉之遺 | 太谷餅: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因此,太谷餅成為晉商做生意時饋贈的上好禮品。作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谷餅早在2007年就已經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其傳統製作工藝更是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太谷餅的產生和盛行都與明清太谷商業經濟的發展有直接關係。太谷縣,始建於西漢,歷史悠久,文化商貿發達,地處晉中盆地,與祁縣、平遙共同成為聞名遐邇的晉商故裡。
  • 古城芳草--太谷陽邑村
    ,春秋的時候屬於晉國,當時,晉國有一個大夫叫陽處父,因為軍功,晉文公就把太谷賜給了陽處父作他的食邑,太谷始有陽邑之名。直到北周武帝建德六年,縣城才從陽邑西遷至白塔村,民間有「先有白塔村,後有太谷城」之說,也就是現在的太谷城,當然,縣名也由以前的陽邑改為了太谷,那麼,作為陽邑最初的主人陽處父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陽處父是春秋晉文公和晉襄公時期的人物,他在史籍裡的信息不算太多,但他無疑是晉國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軍事人物,晉國很多重要的事件,都與他密不可分。
  • 2020:太谷公安局將重點監管這289個地方!
    10、太谷縣雍祥商務酒店 11、太谷縣滑藝溜冰 12、太谷縣新寶寶親子園 13、太谷縣金色搖籃幼兒園安泰園 14、太谷縣明星幼兒園 15、太谷縣酷八撞球館 16、太谷縣裕盛樓旅社
  • 從太谷武家堡村走出的「大盛魁」創始人——王相卿
    清朝「晉商旅蒙第一號——大盛魁」的創始人王相卿,是山西省太谷縣人,但如今的太谷人對這位從太谷走出的清代企業家知道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