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9月下旬開始,每天下了班,黃樹彬都會打開手機微信裡的「行政中心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聯繫群」,將每日檢查的圖片發到群裡,供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身為東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行政事務科科長的他,微信裡還有三個這樣的工作群,群裡的「小夥伴」來自不同的市直機關。
根據相關文件要求,2020年底前,東莞市將實現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中,9月底前,率先實現東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管轄集中辦公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黃樹彬坦言,目前正處於監督、檢查、聯絡溝通的「攻堅階段」,而這也是最難的一個階段。「經過一個月的努力,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軌。可以說,只要我們局把『垃圾分類』這件事做好了,全市一半的市直機關就都做好了。」
東莞市民服務中心垃圾分類的宣傳
率先垂範:管轄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5月29日,《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正式印發,要求全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在今年實現全覆蓋。為此,東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非常重視,迅速制定下發了《市直機關集中辦公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力爭率先實現該局管轄集中辦公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管轄的市直機關集中辦公場所共有8處,分別為市行政辦事中心、市機關大院、市機關二號大院、市機關三號大院、市民服務中心政務區、匯峰中心H座、會議大廈、市檔案館,涉及72個市直單位,辦公人員約5000餘人。
9月8日,在東莞市直機關集中辦公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培訓會上,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與72個市直集中辦公場所單位代表籤訂了垃圾分類工作承諾書,並與市直集中辦公場所各單位建立了聯絡人機制。 在東莞市行政辦事中心,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就像一個「大管家」,承擔著餐飲、保潔、物業服務方面的重任。黃樹彬告訴記者,該局結合實際情況,把實施生活垃圾分類這項工作細分為「學習、動員、宣傳、實施、攻堅」五個階段。「僅僅是宣傳,我們就製作了4200多份倡議書,印刷了5000多本宣傳小冊子,發放到各市直機關辦公場所辦公室,提高工作人員規範投放垃圾的意識。此外,局裡的黨員全部上陣,掛點各個市直單位,大家除了是聯絡員之外,還承擔著宣傳員、督導員幾種角色。」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市直機關集中辦公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行政辦事中心和市民服務中心建立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臺帳顯示,今年9月份市行政辦事中心回收紙皮395公斤、報紙35公斤、廢水瓶8公斤,10月份這三項數據分別增加到1126公斤、354公斤和41公斤;市民服務中心僅「可回收物」一項數據,就從今年8月份的89公斤增至10月份的899公斤。
垃圾分類投放
實地走訪:
走訪一:「垃圾分類」元素隨處可見
手上拿著一張用過的餐巾紙,市民萬日鋒站在東莞市行政辦事中心北樓大廳的分類垃圾桶前有些犯難,到底是扔進有著藍色標識的「可回收物」,還是黑色標識的「其他垃圾」?舉棋不定之間,他對照著標識上的分類列舉表,將紙巾投進了「其他垃圾」的垃圾桶裡,滿意地轉身離開。 如今走進東莞市行政辦事中心,電梯間、茶水間、走廊等公共區域,有關「垃圾分類」的元素隨處可見。例如,北樓大廳裡擺放著一塊垃圾分類的宣傳展牌,電梯口和牆上也都張貼著垃圾分類的宣傳頁。二樓飯堂門口有一面LED顯示屏,上面則在循環播放著垃圾分類宣傳短片。
「市行政辦事中心是一個對外展示的窗口,張貼的宣傳標識除了『垃圾分類』,還有『光碟行動』、『節能減排』等,我們可謂是見縫插針,全力提升幹部職工對垃圾分類工作的認識。」據黃樹彬介紹,各單位辦公室都放置了1個兩分類垃圾桶,用於投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1個茶水桶用於投放廚餘垃圾;室內公共區域則根據需求合理放置垃圾桶,主要用於收集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室外放置三分類垃圾桶;機關飯堂按實際需要配置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廚餘垃圾桶。為此,8個市直機關集中辦公場所一共新購了2029個分類垃圾桶,並在儘量節約的原則上,對原有垃圾桶進行了標識標誌改造,切實讓大家分得明白、分得方便。 「剛開始會嫌麻煩或是不懂如何分類,但看到宣傳標誌標識後,就會有意識的去糾正。」市直機關的不少工作人員表示,現已養成了一種習慣,對垃圾自覺進行分類。
走訪二:每個卡位的垃圾桶都配有編號
東莞市民服務中心共有50多個部門進駐政務大廳,設置了270個窗口,每天的人流量高達5000多人次。作為服務市民群眾的一線窗口和特殊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工作實施的如何呢?筆者日前實地走訪看到,無論是政務大廳,還是9個辦事大廳,都配備了多個兩分類和四分類的垃圾桶,牆上、室內LED屏幕也都有垃圾分類的宣傳海報。
「現階段主要是通過LED屏、文化牆、宣傳冊,對市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引導。」據東莞市民服務中心萬科物業項目經理楊明林透露,為了掌握市民們的投放規律,他們還特意每周對垃圾量進行一次統計分析。「如果某個片區的垃圾桶沒有分類的情況比較嚴重,我們會安排工作人員對該區域進行重點關注,對市民的投放行為進行指引。」 除了前去辦事的市民需要遵守垃圾分類要求,進駐政務大廳的窗口部門同樣也要對垃圾進行分類。楊明林向記者出示了一張檢查表,上面標有「窗口座位」、「可回收桶未分類」、「其他桶未分類」等信息,「每個辦事大廳都有一張這樣的表格,我們每天對垃圾投放情況進行統計。此外,每個辦事卡位下面都配有一個帶著編號的『其他垃圾』回收桶。如果表格上的『P17』被打勾,就表示經保潔員檢查,P17卡位的工作人員當天沒有對垃圾進行分類。連續兩天同一個卡位都沒有做垃圾分類,我們會在桌面上放一張溫馨提示卡。無效的話,再向該辦事大廳的區域主管反映。」
東莞市民服務中心垃圾分類的宣傳海報
部門心聲:亟待出臺相關約束監督機制
陳大姐是東莞市行政辦事中心130多名保潔員中的一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式推行之後,她們每天都會先將垃圾桶裡的垃圾倒出來,進行二次分揀後,再用小推車送到地下車庫的垃圾分類收集站。陳大姐說:「其實行政辦事中心早在2018年就開始試行垃圾分類,對保潔員都進行過相關知識的培訓,因此現在還是比較容易上手。」
看到有人亂投垃圾,保潔員是否能上前予以指正呢?對此,市行政辦事中心萬科物業環境經理沈君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我們是做服務工作的,不能跟對方有任何衝突。」 對亂投放行為缺乏約束監督機制,這不僅僅是物業方面臨的難題,也讓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很「尷尬」。據有關負責人介紹,因各市直機關集中辦公場所的保潔工作是由該局聘請的物業管理公司負責,這些市直單位的垃圾分類任務大部分被落實到了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一些市直單位就片面的認為,垃圾分類工作只是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責任,因而有時會出現不配合工作、工作措施難落實等情況。
「就『市直機關集中辦公場所生活垃圾分類』這項工作,市發改局會對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進行考核,但我們對八個集中辦公場所裡的市直單位卻又沒有考核權,所以一開始我們想到的就是跟這些單位籤訂《承諾書》,讓他們認識到這項工作是要我們一起做的。」上述負責人直言,如果某單位對垃圾分類工作不夠重視,該局也只能採取發放溫馨提示卡、在LED屏上公布「紅黑榜」、各大院顯眼處張貼通報等柔性措施。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進一步加大宣傳發動力度,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通過與各單位協作,建立順暢的工作機制,做好監督檢查工作,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向規範化、長效化方向推進。
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手冊
記者手記:
黨政機關必須帶好頭
生活垃圾分類是保護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城市文明的一個縮影。黨政機關理應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全社會樹立榜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東莞各市直機關在帶頭實施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摸索修正,以便於向全社會推行好的經驗做法。例如,毗鄰的廣州市把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市直機關單位績效考核體系,並佔固定分值;外省的南京市也已要求98家市級機關單位都要開展垃圾分類,並把該項工作納入年度的績效考核當中。 完善監督機制,加大宣傳力度,讓生活垃圾分類真正融入到每個機關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黨政機關做好了生活垃圾分類,才能在推行這項工作時更有說服力和工作效率。以一帶十,以點帶面,營造出生活垃圾分類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馮小靜
審籤 | 陳婉允
實習生 | 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