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事無小事丨鎮遠縣陽鎮箱子巖村駐村第一書記...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陳勇,現任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直機關工委副書記。2017年4月,我被派駐到陽鎮箱子巖村任第一書記。

分到箱子巖村時,我感到非常詫異。在我的印象中,箱子巖村是省、州、縣級都出了名的五好村黨支部,怎麼現在成了三類貧困村?而且每次路過箱子巖村的五裡牌時,路邊老百姓家那一幢幢漂亮的「印子」房都讓人羨慕不已。

幫貧困戶種太子參

帶著種種疑問,我走進慕名已久的箱子巖村。了解到全村72戶貧困戶大多數集中在石灰窯,而且從箱子至良田的公路基本還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出行十分不便。要做好扶貧工作,就得從群眾的一些小事著手,只有把群眾關心的一些小事、特別是貧困群眾的事做好了,才能凝聚起做大事的能量。 首先是要從年輕人中發展黨的新鮮血液。我從原來的第一書記口中了解到大寨的張明彬同志有文化,對群眾工作熱心,並且十分關心村級的發展,同時他還在企業打過工,有管理方面的能力。知道這一情況後,我經常與小張聯繫、談心,希望他能積極加入黨組織,通過三年多的培養,小張不僅成為了一名正式共產黨員,還當上了村副主任,同時還帶動貧困戶楊通軍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

幫群眾插秧

在老皮衝寨上,只要一提到姚本超,從村幹到群眾,都對他直搖頭,他連自己的親戚、本家都要鬧不和。記得我剛幫扶他時,他說他的摩託車壞了,修理需要一兩百塊錢,得之這一情況,我立即掏出兩百元遞給他,要他趕緊把車修好,出門得個方便。誰知沒幾天,其他縣同志來交叉檢查扶貧工作時,他居然講那錢是拿來收買他的,好叫他在一些扶貧資料上簽字。 聽到這一情況,駐村同志和檢查的同事都拿這個當笑話講。但我心裡想的還是如何解決姚本超住房的問題,老姚今年已是快70歲的人了,兩個閨女出嫁後,他和他愛人住在以前村集體送給他的老房子裡,房屋已破舊不堪,樓門都是用板子釘的。只有家安穩了,才有脫貧的信心,經過多次爭取,最後採取代建的方式,2018年8月,姚本超兩口子終於住進了50平方的磚房。現在每次走進姚本超家,都會看見姚本超笑臉相迎,也再沒聽到拿錢請他籤字的笑話了。

幫助貧困戶建新房

2018年的1月,臘月的寒風冷得刺骨,在了解到貧困戶姚福生家房屋蓋瓦缺少人手時,我邀請村會計和其他同志趕到他家,直接上房幫助訂椽皮,誰知雨越下越大,但我們堅持把所有椽皮釘完,才下到火坑邊烤火,此時,衣服已溼透、可以擰出水了。因常聽兒子喊我是「勇書記」,老姚也跟著喊「勇書記」。記得有一次上級開展扶貧督查,當問起老姚幫扶幹部是誰時,他說是勇書記,當再問他勇書記姓什麼時,老姚想了好久,才擠出一句說「好像姓陳吧」。群眾記性不好,我就多去走訪,多幫助他們做事,久而久之,大家都記得我的名字了。 今年的春耕大忙時季,我了解到貧困戶楊通軍他一個人在家,加之腳有痛風,行動不便。我及時與村支書聯繫,組織村級黨員志願者直接到楊通軍家田頭,幫忙扯秧、插秧,頂著大太陽做了一天,終於把秧栽好。快回家時,才發現兩邊膀子已曬得黑油油,沒幾天就脫皮一大片,同事笑著說:「只有幹部脫皮,群眾才能脫貧」。

幫助群眾收割稻穀

正是通過一件件力所能力的小事,讓群眾相信黨和村兩委。如今,箱子巖村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硬化路通到家門戶,夜晚村裡也是亮堂堂的,群眾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2018年,箱子巖村實現整村退出貧困村,如今正邁著堅實的步伐向小康奮進。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好的,我問有什麼政策再告訴你」「我是聽我村一個殘疾人給我說,縣殘聯對創業的殘疾人有項目幫扶,你能不能請他們來我的店看看,可以的話幫我一把。」  「好的,如果有,我請他們來你的店裡看看。」  這是我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的日常交流,雖然我已調離原單位,但我們之間沒有生疏,像親戚一樣熱情,像朋友一樣坦誠。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群眾心裡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受省直工委選派到沫陽鎮平巖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  三年來,我認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積極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推動產業發展,積極為村協調幫扶資金,推動「衛生評比」等活動創新鄉村治理。  現在村裡也有了產業,群眾生活有了提高,我也逐漸被村裡群眾所接受。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是一次身心的雙重洗禮丨鎮遠縣蕉溪鎮...
    我叫李施建,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人民檢察院的一名幹部。2017年初,我被派駐到鎮遠縣蕉溪鎮茶園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剛到村時,我就和村支「兩委」溝通後,決定充分利用每月月例會議、「三會一課」「院壩會」、走訪入戶等機會,積極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先把黨員、組幹的思想扭轉過來,充分發揮黨員、組幹的帶頭作用,讓大家認識到,要讓群眾看得到希望,才能動得起來。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 「我的扶貧故事」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丨鎮遠縣蕉溪鎮木元村駐村第一...
    我叫楊欣祥,是鎮遠縣審計局的一名幹部。2016年4月起,我被派駐到鎮遠縣蕉溪鎮木元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4年光陰,我對這裡的人和事已相當熟稔。「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成了制約村產業發展的瓶頸,更是阻礙群眾脫貧致富的大難題。我擔任第一書記之後,積極和有關部門對接,爭取項目資金,確定了村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思路。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村第一...
    我叫黎家瑜,是貴州省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室調研員。2019年6月,我被選派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記得剛到大嶺村時,我不知道如何開展幫扶工作,只是開展簡單地走訪入戶,了解不到群眾內心真實所想。
  • 「我的扶貧故事」接好駐村「接力棒」|龍宮鎮六合村第一書記全學敏
    2019年6月,按照黃果樹旅遊區輪換駐村工作的統一安排,我被選派到龍宮鎮六合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在屯堡管理處、龍宮鎮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六合村的發展進一步加快。  作為新輪換的第一書記,為了更好地做好相關工作的交接,我與原第一書記在內的新老隊員同吃同住1個月以上,交流經驗,做好村莊發展的各項規劃。
  • 「我的脫貧故事」撥雲見日 重建美好生活丨鎮遠縣陽鎮盤龍社區居民...
    我叫塗斌,今年49歲,家住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陽鎮盤龍社區六組,目前家裡人口3人。十年前,妻子因患風溼性心臟病喪失勞動力,家庭重擔全部壓在我肩上。我拼命地打工掙錢,但還是彌補不了妻子長年累月的醫藥費,讓原本不寬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我曾一度對生活感到絕望。  就在我對生活感到最困惑、最無助的時候,社區幹部找到我,說我的家庭情況符合申請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程序,2015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工作就要「軟磨硬泡」丨鎮遠縣金堡鎮秀地村...
    幫助群眾收割水稻我叫楊正琦,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人民政府信息服務中心工作員。2018年5月起,來到金堡鎮秀地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秀地村位於金堡鎮東北部,距鎮政府9公裡,全村共17個村民小組,轄23個自然寨,屬鎮遠二類貧困村,全村2020年共580戶245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42戶595人。秀地村通村路因修建高速路嚴重損壞,道路在晴天揚塵、雨天泥濘,群眾意見大。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地是故鄉丨荔波縣佳榮鎮岜鮮村第一書記潘...
    我叫潘建豪,一個土生土長的黔南州荔波縣佳榮人。2017年2月,單位派我到佳榮鎮岜鮮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伊始,我就明白天降大任,唯有前行,也經常告誡自己:新人初上線,能力雖有限,但態度一定要端正。駐村期間,我認真學習各類扶貧政策,加強與鎮各部門的業務對接,為了儘快了解村裡的實際情況,我常走訪岜鮮村的貧困戶,為此我經常加班,通宵達旦也是常有之事。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援黔,我人生的正確選擇丨鎮遠縣委常委、副...
    我叫孔利華,是杭州市西湖區翠苑街道黨工委書記。  2018年初,杭州市擬選派一批幹部掛職援黔。聽到這個消息,我異常興奮,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夠投入到脫貧攻堅戰的前線,正是踐行「守初心、擔使命」的一次大好機會,於是我主動請戰。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書記 任波 2020-12-0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初到新莊村,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如何當好這個第一書記,我心裡很忐忑,有些不知所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深知這一道理。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拉家常、摸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步步為營,奏響勝利凱歌丨鎮遠縣陽鎮界牌村駐村...
    老同志們發揮自己的特長,輪番陪同小羅同志去作老人的思想動員工作,積極對接危改、移民、扶貧、公安、民政、鄉鎮等各單位,爭取扶貧政策,2018年12月,唐政有戶終於申請易地扶貧搬遷,同月便領到鑰匙搬遷入住新房。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我叫陳名航,2015年2月起,我到了深度貧困村松林鎮新莊村駐村,今年是我駐村的第6年。   初到村上,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做好這個第一書記,我的心裡有些不知所措。
  •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從群眾的笑容中我看到了答案,真心能換真情!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路 警民情更深丨畢節市公安局金海湖分局...
    從2015年開始駐村扶貧,先後在金海湖新區青龍街道辦事處官壩村,響水鄉糧豐村、岔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六年時間紮根基層,先後幫扶過3個村。作為一名公安民警,六年的駐村工作雖然沒有像在警局工作時那麼扣人心弦,更沒有抓捕緝兇的震撼場面,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也值得回味。
  • 「我的扶貧故事」站好最後一班崗丨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駐村第一...
    2018年6月,我所在單位冊亨縣人民醫院,選派我到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有幸參加這次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脫貧攻堅是為民之舉,為善之勞,功在千秋,作為黨員幹部,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駐村幫扶已近三年。兩年多的基層磨礪,我更深知脫貧攻堅的重要性,更加堅定當初深入一線的選擇。有單位作為後盾支持,我的駐村幫扶也更加有力量。開展義診活動學醫為民,深入一線幫扶。駐村期間,我始終堅定「學醫為民,醫路跟黨」的信念。
  • 「我的扶貧故事」水鄉深處是我家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村第一...
    我叫肖亮,2016年4月,52歲的我,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  上任第一時間,我迅速走訪了全村精準扶貧戶864戶,3838人,逐一摸清底數,建立臺帳,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計劃。通過深入調研,我深深感到,要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發展產業,才能助推當地群眾精準脫貧。  溫泉村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一塊一塊啃下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