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集唐宋八大家五大文豪,嘉佑二年成就千年科舉第一名榜

2021-01-09 抱膝先生

唐宋八大家

北宋嘉佑二年科舉考試的進士錄取名單,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份量最重、名氣最大的一張龍虎榜,堪稱千年科舉第一金榜。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一年考取的進士中有不少人深深影響了北宋的文壇、政壇和思想界,並產生了好幾位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大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首先來看這一科的主考官,是號稱「一代文宗」的歐陽修。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凡是上過中學的人都背誦過,其影響之大無需多言。

這一年,蜀中有父子三人赴京趕考。父親是蘇洵,兄弟倆則是大名鼎鼎的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就佔去了唐宋八大家中宋六家名額的一半,可謂神人也。有趣的是,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蘇軾被判第二。後來的殿試,蘇軾、蘇轍兄弟兩人皆進士及第。

剛才提到的曾鞏,雖然比不上歐陽修與蘇軾,但也是八大家之一的人物。這一年曾鞏與其弟曾布一起,也都考中了進士。

程顥與張載

除了八大家中的四人,這一年的進士裡還有兩個大思想家,一個叫程顥,另一個叫張載。程顥、程頤兩兄弟是《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的學生。他們共創了「洛學」,為儒家的理學奠定了基礎,世稱「二程」。張載呢,就是說出了著名的橫渠四句的那位。這四句話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另外,這一科共有9人官至宰相,其中包括呂惠卿、章惇、林希。尤其呂惠卿,是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協助王安石推行了很多新政,是一位極其出色的實幹家。 章惇也是個奇人,不僅自己中了二甲,他的侄兒章衡竟還是這一科的魁首——狀元。同為本科進士的王韶是北宋名將,官至樞密副使,以「奇計、奇捷、奇賞」著稱,被戲稱為「三奇副使」。

那麼這一科的前三名都是誰呢?說出來都不認識,分別是: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不過能在科舉上把後世公認的大文豪和思想家比下去,也是莫大的光榮啊!

相關焦點

  • 嘉佑二年科舉——千年第一龍虎榜,各大文豪群星閃耀
    科舉制度,從隋唐伊始,到清末廢除,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其間,有無數人通過科舉一朝成名,成就一番豐功偉績。因此,也產生了眾多有名的進士榜,而在千年的科舉裡面,嘉佑二年的進士榜絕對算濃墨重彩的一筆。嘉佑二年科舉的主考官為歐陽修。這一場科舉各科共錄取了899人,其中進士388人。
  • 因為科舉成就宋朝六大家聚首京師
    從文學上看,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這六位都因為大宋 1057 年這次科舉而聚首京師,也是唯一的一次。1057 年 千年進士第一榜自從科舉制度誕生以來,可以說唐宋之後的大部分名人,都是通過科舉之路改變自身命運而留名史冊。
  • 嘉佑二年科舉,堪稱「神仙打架」,蘇軾也未能進前三
    嘉佑二年科舉,堪稱「神仙打架」,蘇軾也未能進前三古代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方式,多是由官員選舉、推薦,到了曹魏時期,才開始有了九品中正制,但是這個制度的弊端也非常明顯,到了魏晉時期,寒門子弟幾乎沒有機會為官。直到隋朝建立科舉制度後,選才方式開始才逐漸完善。
  • 史上最強科舉,殿試前十名個個都是狀元之才,其中三對親兄弟
    嘉佑二年殿試榜 第十名陳鳳,因家中逃稅漏稅被依照宋律黜落,傷心之下,出家為僧。大家看到了,一定不要逃稅漏稅啊。 大文豪蘇軾 狀元曾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主要成就並不在仕途而在文學方面!對了,他還是曾布的哥哥!
  • 為什麼嘉祐二年進士榜會成為千年科舉第一榜
    放榜摘要:中國古代社會實行科舉取士從隋朝開始至清朝末年結束,約1300年,共745榜,其中以宋代嘉祐二年進士榜最為人才濟濟,不僅在當時各領域大放異彩,而且光耀後世,被譽為科舉「千年第一榜」。嘉祐二年進士榜為什麼會成為千年第一榜呢?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為何說宋朝嘉佑二年的這屆科舉,是千年難見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
    就像鄧嗣禹所言,科舉制最大的貢獻就是打破了階級壟斷,給了平民百姓一個上升渠道,比起之前的察舉制「拼爹」「拼關係」進步了許多。而一千多年裡,科舉制也的確為各朝各代選拔出了不少人才,比如唐朝大將郭子儀就是武舉出生。可在中國科舉考試的歷史上,最牛的一屆還是宋朝嘉佑二年(1057年)的那一屆。
  • 千年科舉第一榜、科舉制的最高峰、北宋嘉佑二年進士榜
    科舉制自隋朝建立到清朝終結,是中國人才錄用的主要手段之一,期間考試多為四年一屆,期間夾雜著各種恩科,而北宋嘉佑二年的科舉考試堪稱科舉制歷史上的最高峰,人們也把這一年的進士榜稱為龍虎榜。 科舉主考官: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 史上最牛一屆科舉考試,考官考生啦啦隊中,5人進入唐宋八大家
    自從隋朝設立科舉取士制度後,這一選拔人才的方式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這期間,舉行了多少次科考,由於史料的不完整,恐怕沒有人能夠統計出來,只知道,科舉制度被實行了1300年。那麼,這在無法統計的無數場科舉考試中,有沒有那一場收羅的人才最多,考生的水平最高呢?說起來,還真有。有一次科考,幾乎一個朝代最牛的作家都跟這次考試有著直接的聯繫。還出了好多史上有名的高官。這場考試發生在北宋年間,據說年頭是1057年,按照封建社會的紀年,是嘉佑二年,仁宗時代。這場科舉考試牛到什麼程度呢?
  • 唐宋八大家應該如何排名,誰是其中的領軍人物?你更看好誰呢?
    現在我們提起古代的散文大家,人們一定是會想到大名鼎鼎的天團唐宋八大家,這八位大文豪的文章成就最高,對於後世影響最為深遠;他們分別是唐朝的柳宗元和韓愈,以及宋朝的蘇軾、王安石、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轍。這幾位名氣很大,在文學史上都佔據了一席之地。
  • 「唐宋八大家」緣何千年後聚首遼寧?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陶瓷等展品115件(組)。開幕伊始便吸引了國內外文博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眾多遊客慕名前來打卡。一幅幅傳世書畫、一件件精品器物,帶你跨越千年,與「唐宋八大家」來一場穿越時空的相遇。
  • 歐陽修選出「千年之最」科舉,前三名無人知,第4名以後無人不知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啟了重文輕武,武將被解權,反而迎來了文人的盛世,而北宋的文人集中出現在仁宗朝,每屆科舉都能出現名留千古之人,令無數高中生頭痛的「背誦全文」天團幾乎都出現在這一時期,而宋仁宗時期的嘉佑二年的科舉,這一屆堪稱千年之最,選拔出許多耳熟能詳的名人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排名 唐宋八大家記憶順口溜
    但對於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後人能夠完全了解的並不是很多。為此下面帶來唐宋八大家排名,還有唐宋八大家記憶順口溜,以便能夠記住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人。一、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以及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 唐宋八大家人物詳講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 為何說宋朝嘉佑二年的這屆科舉,是千年最牛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
    --鄧嗣禹自唐朝正式出現並不斷完善,中國歷代歷代均採用科舉制,直至清朝滅亡才被廢除。作為一種客觀標準的考試制度,科舉考試對古代選拔人才有很大貢獻。正如鄧嗣禹所說,科舉制最大的貢獻在於打破了階級壟斷,為平民提供了升遷的通道,比以往察舉制「拼爹」「拼關係」進步了不少。
  • 蘇洵將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教成文豪,為何自己科舉卻考不上進士?
    這個時代出了很多的文豪,三蘇便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他們父子不但引領了古文化運動,還留下很多經典篇章,對未來數百年的古代語言文學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蘇洵作為蘇軾和蘇轍的父親,在當時的評價也非常高,受到文魁歐陽修的推崇。當時在歷史上蘇洵的名氣遠遠不如兩個二字,在科舉做官方面更是差距明顯。他有能力將兩個二字教育成名動天下的大文豪,卻多次在科舉考試中落榜,讓後人感到唏噓不已。
  • 為何說宋朝嘉佑二年的這一屆科舉,是千年最牛?你看看考生都有誰
    在我國古代,科舉作為一種特別的選官制度而存在,從隋唐時期開始,一直到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結束,科舉制度存在了上千年之久,它誕生後,即便是窮人弟子,也有了入朝為官,飛黃騰達的機會,中國古代多少名人,都是從科舉考試當中脫穎而出。
  • 清平樂:嘉佑二年,歐陽修選出了多少人才?
    他主持的這屆科舉考試,是歷史上著名的嘉佑二年科舉,此榜所取進士,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人才,有許多人活躍於北宋的政治、文化的舞臺上。這一榜進士中,有23人在《宋史》中有傳,他們分別是章衡、竇卞、羅愷、鄧考甫、王回、王韶、王無咎、呂惠卿、劉庠、劉元瑜、蘇軾、蘇轍、鄭雍、林希、梁燾、曾鞏、曾布、程顥、蔣之奇、楊汲、張載、張璪、章惇。
  • 寫給「唐宋八大家」的16首詩
    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 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 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你打卡了沒?
  • 被認為是宋朝文武第一人的範仲淹,為何沒能入選「唐宋八大家」?
    說起唐宋八大家,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對這八位散文大家的名字也應該可以如數家珍,他們分別是柳宗元、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也稱「唐宋散文八大家」。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