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講訴自己的煩惱:單位做辦公室工作的,辦公室所有的活自己幹,材料自己寫,所有材料自己騎電動車送,累到發燒還得堅持,不敢請假。跟領導溝通多次,自己做不了這麼多的工作,結果說我整天就知道抱怨,一次一次的退步,其結果就是所有的活都交給我,終於到了崩潰的邊緣,想辭職。但是周圍的人,尤其是親人,快罵死我了,說我沒用,說領導為啥不使喚別人,就使喚我,還不是無能的表現。這種無能的人離了單位,到社會上就是個死。多少人想進單位上班呢,你走了,正好給別人騰地方。跟我老公說,人家直接不耐煩聽,說辭職唄,他是不會養我,我想幹嘛幹嘛。 說實話,辭了這份工作,我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一切都是未知數,一切都是黑暗的,沒有任何人可以給我肩膀靠一下,可還是想辭職,太累了,真的太累了,這種累並不完全是工作上的累,而是無人支持,無人理解,得到的都是冷漠,謾罵。這讓我覺得活的太失敗,無數次在夜裡哭醒,自己忍著,忍著,我勸自己忍,為了孩子忍。這樣的狀況持續久了,孩子也無心管了,感覺管不了了,只想逃離,可又能逃到哪裡去?我到底該怎麼辦?
看了這麼一大段問題,我感受到你心中的五味雜陳,有委屈、有怨恨、有焦慮、有迷茫、還有壓抑。
本來這應該是一個單純的職業發展問題,可仔細讀來,卻是整個複雜的人生問題,包括你的職業規劃、人際關係、家庭關係、情緒管理問題等,諸多交織在一起。
下面,作為生涯諮詢師&心理諮詢師,關於這個話題,我個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到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你。
一、要學會和領導正確的溝通方式
你提到工作壓力大,所有的「材料」活都要自己幹。對於曾經也幹過辦公室文職崗位的我來說,非常理解。
我當初也是因為寫材料太累,直接病倒住進了醫院去。
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你當然應該和領導溝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溝通當成了抱怨和發洩,而是理性表達自己的訴求,爭取得到領導的支持。
第一,溝通前釐清思路
我認為遇到這樣的情況,去找領導前,先把自己要溝通什麼的思路理一理。
比如,你目前的工作職責和你原先在單位約定的崗位說明書職責是否一致?哪些職責是後續新增出來的,它們佔了你目前工作量多少的比重?
我相信這點是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知道自己工作量不合理,但又拿不出具體的數據,如何讓領導有個直觀的感受呢?
比如你經過統計,日常非本職工作內的工作量就佔到了自己全部工作量的30%左右,這些額外的工作包括1、2、3......你把量化客觀的事實呈現給領導,我想對方也很難反駁你。
第二,要給領導呈現你的崗位價值
在和領導溝通此類問題的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點是要讓領導感受到你的崗位價值。
比如,過去一年你在這個崗位上都給領導或者單位做了幾件大事,解決了什麼問題,承擔了團隊多少比例的工作任務之類。
你不把自己的價值體現出來,領導就意識不到你的重要性。
第三,注意溝通時的預期,高情商的員工不會滿口抱怨
有些人覺得自己工作壓力大,找到領導溝通張口就是抱怨,這樣簡直就是把領導當成了你情緒的「垃圾桶」!如此方式,哪個領導會來同情你,幫你解決問題呢?
我說幾個技巧:
1、儘量闡述客觀事實,利於領導認可;
2、表達對領導的信任和尊重,這樣做的目的是拉近關係;
3、表達自己的感受,注意說重點,不要廢話太多,把核心訴求提出來即可;
4、要給領導一些時間,不要逼著領導馬上回覆意見,因為領導要考慮崗位配置問題,並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
二、提煉自己工作崗位的核心競爭力,明確職業規劃方向
在問題中,你說到自己的工作基本都是圍繞「材料」轉,壓力也很大,離職後不知道做什麼。
這裡的信息量其實非常大,我歸納下有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提煉核心競爭力
從你離職後的種種表現,我們可以發現,你很缺乏對自己的職業認知。
也就是工作了那麼多年辦公室的工作,並不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有三個方面的內涵來理解:
1、別人不會的技能,你會;
2、別人都會的技能,你會,但你能做得更好;
3、對於你自己而言,所有技能中某一項或者幾項技能相對更突出,能依賴這個能力生存。
這些內涵的理解需要結合你此前的工作來分析,最好是做個職業復盤來認識自己。
第二,沒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
擁有明確職業錨並制定了職業發展規劃的朋友,我相信碰到離職失業這種問題,並不會手足無措。
因為他們很清晰自己要走什麼道路,並且為了職業目標的達成要通過什麼路徑去努力。
而從上述信息中,我們沒有看到你有職業規劃方面的準備,所以因為壓力大而情緒化離職後,自然就顯得非常迷茫。
要解決這樣的職業迷茫,關鍵是做好職業規劃。
1、明確職業錨,也就是將來你是否還打算一致往辦公室行政方向發展?或者需要轉型。
2、建立職業目標,職業目標可以分為短期(1-3年)、中期(3-5年)、長期(5年以上)。
3、繪製職業戰略地圖,也就是為了達成你的職業目標,具體的實施路徑怎麼描述?你可以通過魚骨圖法來進行目標分解。
三、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從這個故事的描述中,雖然我們理解你的一些遭遇,感受到你的心情。
但理性地來說,你的情緒管理能力是比較弱的。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
首先,在工作上需要壓力,沒法有效疏導,最終導致「崩潰」辭職;
其次,在人際關係上得不到支持,自己也沒有辦法撫慰自己,做一些心理層面的調節;
最後,因為工作失意的問題,把負性的情緒泛化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例如孩子都沒辦法照顧等。
情緒管理最重要的是三件事:
第一,覺察力
也就是你感受自己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能力。在這個方面,我想也許你在感受他人情緒方面會比較弱一些,你只意識到自己壓抑、不開心,卻沒有跳出自己的情緒去感受周圍人的情緒和想法。也許換位思考,在很多問題上你會更釋然一些。
第二,耐受力
舉個例子來說,別人遭受到100分的工作壓力,還是可以維持正常工作狀態,可你就做不到,也許80分就要崩潰了。
工作中一些不開心就很可能點燃了內心的火種,所以逆商相對可能比較低。
第三,技巧運用能力
這就是你對自己情緒管理方面的一些技巧,例如心理學常用的「正念」、「心禪」等。
所以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可以從上述三個方面去做。具體在此我不做深入展開。
四、從身邊的家庭關係著手改變
遇到工作上失意,如果你的家庭關係再不和諧,我想簡直是雪上加霜。
我認為從長遠來看,可能你更需要解決的是家庭關係,尤其是夫妻關係方面。
正常的家庭夫妻,一方遭遇失業,另一方不可能冷嘲熱諷,可見你們平時的關係就出了一些狀況。
也許是因為孩子照顧的問題上,也許是因為價值觀的不合等。
無論是什麼原因,我都建議不要忽視家庭關係方面的隱患,也許你的工作以後找到了,沒有那麼大的情緒困擾,可家庭的矛盾擺在那不解決,可能會是一輩子困擾你的問題。
如果有可能,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