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質樸的老人,他用他並不長久的一生,描繪了新中國奮鬥的華章,書寫了新中國奮鬥的史冊。
他將一生 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在病重期間,仍然心繫國家和軍隊的建設事業,並表示身後不要搞遺體告別,不開追悼會,表現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博大胸懷。
他一生低調,卻掩飾不住他一生的光榮和偉大,他為新中國的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他就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徐向前元帥。
一、從小養成的革命意識
1901年的初冬,徐向前出生在山西五臺的一個相對較為貧困的家庭裡。父親是清末的秀才,母親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婦,而且也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
徐向前的父親和母親都給了徐向前很大的影響,母親在平素的日子裡積德行善,本身自己也勤勞善良。父親雖然是個秀才,但待人平等平和,利用自己的學識幫助鄉親。
這一切都造就了徐向前元帥日後的沉穩,低調的性格,同樣也使他意識到了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平等相待的人生道理。
徐向前從小先是讀當地的私塾,隨後接觸了新學。但由於家境的原因,致使他也無奈的中斷了學業。父親只是一個秀才,母親沒有工作,生計使得徐向前一家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世道艱難,軍閥混戰,沒有人的生活是好過的。迫於生活壓力,他來到了河北阜平的書店裡當了兩年的學徒。這就是當時在動蕩不安的中國社會裡典型的生活方式,在老闆的打罵和繁重的勞動之中,他萌發了參軍的念頭。
上圖為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任職的徐向前
正可謂時勢造英雄,徐向前以自己頑強的奮鬥和堅毅的決心,成功考進了當時山西國民師範第一期速成班學習。
正是在這裡,他開始系統地接受一些新式教育,並系統的學習了一些來自於西方的科學和知識,開始逐步地接觸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受到當時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但他原本只是希望自己畢業後能夠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當一個教師,掙錢養活自己當父母還有那個殘破的家,他不想讓村子裡的後輩繼續被四書五經束縛下去。
但是時事混亂,國家積弱,現實條件根本不允許他安靜的當一個令人尊敬的老師。於是,他心中再度燃起了從軍的願望,當即收拾起簡單的行李,南下廣州,並以相當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當時中國最為先進的軍校——黃埔軍校。
這也是徐向前在中國的革命事業上邁出的第一步。此時的他,並不能理解軍隊是政治的引伸含義,他只是覺得,能當上兵,終究是好的。
二、從軍後的艱苦生涯
在黃埔軍校期間,他參加了第一次東徵。在此期間,他接觸並看到了共產黨員在戰鬥中不怕流血的犧牲精神和英勇的獻身精神,以及在共產黨領導當地民眾的革命盛況,這些景象在徐向前的腦子中久久不能忘懷,他自己深受鼓舞。
畢業後,他來到了駐紮在河南安陽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的隊伍裡。在這裡,他看到了軍閥隊伍裡貪汙腐敗,吃空兵額,軍紀敗壞的現象,頓時感到非常失望,這不是自己所期望中的革命隊伍,軍官的目標只是為了權力和財富,而並不是為了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宏圖偉業。
他黯然離開了國民黨的隊伍,隨後跟隨廣州的國民革命軍來到武漢。在這裡,他感受到了革命濃烈的氛圍,標語滿目,歌聲震天的景象再一次重燃起他心中為了國家強大的火焰。
在此,他接受了三民主義,共產主義,閱讀了列寧,布哈林等人的著作。他逐漸明白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現實情況,共產主義才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只有推翻農民和工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工人和農民的聯合,才能打倒帝國主義,封建官僚!人民才能翻身做主人!
徐向前熱血沸騰,毅然決然的在國共第一次面臨分裂的嚴重關頭加入了共產黨,開始了他註定輝煌的一生。此時的他,再也不是那個只想單純的當一個教師,安於現狀的徐向前,他心中的目標更堅定,志向更加的廣闊。
受到當時黨中央的派遣,他當上了鄂東北地區紅一軍第一師副師長。上任不久便遇到了敵人的三次圍剿。他善於總結經驗,表現出這個年紀並不該有的成熟和老練,使得敵人的三次會剿相繼被粉碎。
在之後數次的對敵鬥爭中,他逐漸了解敵人的戰略戰術,使得他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戰鬥經驗,他積極參與對敵鬥爭,也從不怕負傷。他逐漸從數次的對敵鬥爭中逐漸成長起來,使得將鄂豫邊地區的紅軍力量開始逐步的發展和壯大並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為紅軍留下了強大的革命有生力量。
在隨後的大規模對敵鬥爭中,他依舊發揚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衝鋒在前,並在鄂豫皖地區成立了紅四方面軍,使得紅軍的實力得以進一步增強.在此,徐向前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隨後,徐向前先後組織並指揮了黃安戰役,蘇家埠戰役,潢光戰役等,期間面對火力強大,槍械先進的國民黨部隊,依舊殲敵四十個團,他冷靜分析,善於思考,在關鍵的時候做出了簡短而又正確的指示,使得紅軍減少大量傷亡,並使得鄂豫皖地區的紅軍發展到了四萬多人。
1932年,面對敵人猛烈的轟炸,武裝到牙齒的重兵集團,徐向前臨危不懼,指揮果斷,親自衝鋒在前與敵人交鋒,並在周遭環境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樹立共產的旗幟。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國革命處在最為嚴重的關頭,徐向前此時面臨著最為嚴峻的考驗。
此時兵員,財力,物力短缺,疾病威脅著士兵的生命,徐向前焦頭爛額,看著士兵們瘦削的臉龐,這位將軍留下了熱淚,他不能辜負百姓和人民的重託,一定要將這支力量保存下來。他擦乾了眼淚,作出果斷決策,基本解決了眼前的棘手問題。
但是在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後,進兵路線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張國燾執意要領兵入川並拒絕北上,看著一分為二的紅軍隊伍,徐向前心如刀絞,不忍目睹,他只能放棄正確的北上計劃,跟隨張國燾南下。
但徐向前深知,南下是絕對錯誤的路線。他據理力爭,不顧尊嚴,硬是在他和朱德等人的積極斡旋下,使得紅四方面軍轉而北上。正是由於徐向前,才使得紅四方面軍得以於紅軍主力勝利會師,保存有生力量。
三、抗日戰爭時期的不朽功勳
轉眼就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徐向前奉黨中央毛主席的命令去太原做閻錫山共同抗日,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為此他夜以繼日的工作,深入民眾,不辭辛勞,為隨後的晉察冀抗日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積極發展抗日武裝,表現出了和日本帝國主義決戰到底的決心和勇氣。在自己的家鄉,面對家鄉的兒女老少慘遭日軍的殘酷蹂躪,他心中充滿了對日寇的仇恨,立誓一定要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他提升士氣,積極發展抗日武裝,並領導129師打贏了鳳凰山戰鬥,長生口伏擊戰,神頭嶺戰鬥等,立下了赫赫功勳,並成功的開闢了以太行山為中心的大片地區,成立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在此情況下,徐向前是功不可沒的。
上圖為擔任129師副師長的徐向前
後來,徐向前又以積極的心態投入了河北平原上的遊擊戰爭。接到命令後,由於此前在西南地區對敵有著十分豐富的遊擊作戰經驗,徐向前充滿信心和幹勁,全身心的投入這項偉大的工作中。
在一年多時間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徐向前和宋任窮,劉志堅等同志親密合作,堅持同甘共苦,艱苦樸實的工作作風,共同的打開了抗日戰爭新局面,發展起東至大運河,西至平漢路,南至豫北,北至滹沱河的廣大根據地,人口接近八百萬。
基本奠定了八路軍在山西和河北地區的戰略影響力,並對華北地區日軍產生了巨大的打擊和影響,成功對日軍造成了巨大傷亡。
上圖為擔任129師副師長的徐向前
1939年,徐向前又前赴山東,擔任第一縱隊司令員,領導山東,蘇北和皖北地區的八路軍。在這裡,徐向前發揚了他一貫的艱苦樸素作風,並積極投身於對日寇的作戰之中,擴大共產黨政權在當地的影響力,在艱苦的環境下做對敵鬥爭,有力的抗擊了日寇對山東地區的嚴酷掃蕩,保護了大量的人民群眾。
上圖為從毛主席手裡接過勳章的徐向前
四、解放山西的革命偉業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發動了內戰,對八路軍展開了嚴酷的軍事打擊。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徐向前調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不久又調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
面對劉鄧大軍挺進中原,軍力不足的情況之下,徐向前一方面積極與王新亭合作,另一方面積極指揮部隊參戰,以此提升並保持部隊的戰鬥力。使得部隊保持了相對較為強大的戰鬥力,並為後來解放山西的戰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徐向前先是利用山西省地區的地形,利用最優的軍事戰略戰術,以最少的傷亡,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功的攻下運城,一舉解決了閻錫山在這裡的重兵集團,消滅了國民黨盤踞在山西南部的有生力量,打通了解放山西的道路。
隨後,徐向前乘勝攻打山西省重鎮臨汾。臨汾早在清末便是山西的一座堅城,經過閻錫山的多年經營,根據地勢,逐步加強了城牆的高度和堅固的程度,變得易守難攻。
但是,徐向前面對這樣一座國民黨固守的堅城,毫不退縮。徐向前不止一次的在戰前積極鼓勵士兵,並親自在戰地最前沿指揮戰爭,面對城牆上吐出的密集火舌,看著倒下的解放軍戰士,徐向前心如刀絞,他這是在向帝國主義的幫兇,資本主義的代表發動進攻。他忍下傷痛,毅然決然發動了總攻的命令。
臨汾戰役雖然在攻城的過程中付出了較大的傷亡,但卻取得了解放軍在後來戰略反攻階段攻擊城池的寶貴經驗。連他自己都用「傷亡大,勝利大,鍛鍊大」這樣的詞語來評價。
由於徐向前靈活運用戰略戰術,合理運用地形和兵力布置,這也成功地創造了一個典型戰役實例。
隨後,盤踞在山西的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晉中成為了通往太原的道路上最後一座堅城。閻錫山糾集整個山西地區所有的國民黨反動派的兵力,誓死守衛晉中。但未能對徐向前所領導的人民解放軍產生影響。
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軍,徐向前臨危不亂,並不慌張,而是積極進行戰略戰術上的分析,從而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戰勝了晉中守敵,殲滅消滅敵人10餘萬餘人。此戰役沉重的打擊了閻錫山等國民黨的士氣和信心,並為我軍總攻太原做好了準備。
1949年4月,徐向前指揮華北野戰軍第一軍團對太原發動了戰略總攻,並一舉攻破太原,盤踞在山西太原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國民黨閻錫山政府宣告滅亡。至此,這位成長於山西的共產主義戰士成功代表著共產主義解放了自己的家鄉。
在新中國成立後,徐向前成為了開國十大元帥之一,還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更是在1979年,以自己的老邁軀體,決策並指揮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成功地遏制住了越南企圖攻擊我國,佔領我國領土的野心。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仍然在默默地做著貢獻。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帥與世長辭。他一生苦難,成長於清末的混亂時局,父母教會了他成長與為人處事的道理。
元帥一生勤儉節約,十大元帥裡唯有他針線活做得最細緻,由於他穿著簡單,建國後許多重要會議他都穿著便服,所以也有人稱他為「布衣元帥」。
開國時給他發的元帥服,徐向前只在授銜時穿過一次,晚年有次生日,他的夫人想看看他再穿一次元帥服,徐向前答應了,不過也只是在家裡穿,從能找到的照片了,徐元帥大多數的照片都是便服。
那次穿完元帥服,徐老走在鏡子面前看了看,說:「我老了,再穿軍裝有損軍人形象」,從此他再也不穿。
回看徐元帥的一生,年輕時,在軍閥混戰的世道裡他靠著自己的毅力努力活著,師範學堂的教育,書店的學徒,使他明白了生活的艱辛也造就了他思想上的解脫,參軍的生涯使他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使得他能夠將一生奉獻給社會主義的革命事業。
英勇頑強的抗擊日寇,英勇無畏的解放山西,他完成了黨賦予他的一項又一項艱巨的任務,他對黨的貢獻,天地可鑑,;他對黨的功勳,不可磨滅。
他解放了山西,更解放了在山西世代生活的勞苦大眾,人民永遠記住你,記住你的不朽功勳和革命事跡!向您致敬,敬愛的徐向前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