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豪華品牌當中,寶馬是操控領域的標杆,同時也是電動化領域的領導者。
早在2011年,他們就成立了新能源子品牌 「BMW i」,並發布了i3和i8,這兩款車即便放在今天,設計理念依然相當超前。
2015年,寶馬推出了首款PHEV轎車530Le,自國產上市以來,該車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去年,寶馬530Le還成為了全球最暢銷的PHEV。
今年1-10月,寶馬在全球範圍內共賣出116,963輛新能源車,雖然與特斯拉相比還有差距,但在40萬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車領域,寶馬是真正的第一——特斯拉的銷量主要靠入門車型Model3撐起,其主銷車型售價低於30萬。
在過去的近10年時間裡,寶馬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也累積了寶貴的技術和經驗。
如今,新能源市場進入了全新競爭階段。來自政策和資本的推動,讓整個行業加速向純電動化轉型,在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刺激下,消費者對EV的認知和需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寶馬制定了全新的電動化戰略,今年廣州車展上市的iX3,便是新戰略的首個落地產物。這是繼寶馬i3之後,寶馬品牌正式推出的第二款純電動車,它抹去了前者的實驗色彩,以一種更理性、更準確的姿態,呈現出一種不一樣的極致。
純電動車一定要用專屬平臺才能造好嗎?
寶馬iX3是一款中型純電SUV,它與寶馬X3都是基於寶馬新一代CLAR平臺打造。想必有人會就此提出疑問:為什麼寶馬iX3不採用純電專屬平臺?
關於平臺的問題,我們或多或少都被一些錯誤觀點帶偏了。行業內長期充斥著這樣的論調:純電專屬平臺是EV發展的大趨勢,應該大力提倡。而那些基於非專屬平臺打造的「油改電」車型,是落後的代名詞,將會被淘汰。
不可否認,純電專屬平臺確實有著不少優點,但將非純電平臺的EV通通定義為「落後」,將其一概否定,甚至鼓吹淘汰,這就是在亂帶節奏了。
純電專屬平臺在空間利用率上有較顯著的優勢,但過高的研發成本是不能忽略的問題。
為了謀求概念上的勝利,某些新勢力車企會大肆宣揚非純電平臺EV的各種缺點,畢竟他們的產品線中只有純電動車,技術儲備也只有純電平臺一種,迫於競爭壓力,他們會惡意貶低其他技術路線。本質上,這就是一種誣衊行為。
對於大多數傳統車企,平臺化技術已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純電動車的技術路線也不止純電專屬平臺一種,能同時兼容燃油車和電動化車型的油電共用平臺,同樣能造出優秀的EV。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汽車的綜合產品力,更多取決於平臺的素質,而不是平臺的類別。
以寶馬iX3採用的CLAR為例,它具有輕量化、高剛性等技術特點,是當今汽車產業平臺化技術的代表作。而且這個平臺還具備極高的兼容性,能同時支持純燃油動力汽車(汽油和柴油)、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純電動車的開發。
▲寶馬CLAR平臺在開發之初,就充分考慮到多種動力的兼容性。除了iX3之外,寶馬還會在該平臺上推出多款純電動車,比如將於明年上市的寶馬i4。
這意味著,iX3與X3是同一個平臺下開發出來的兩款原生車型,並不存在誰「改」誰的說法。CLAR平臺的技術實力,已在X3上體現得相當充分。基於相同平臺打造的iX3,能在本已足夠優秀的技術條件下,融入更多領先的電動化技術,從而成為一款更成熟、更先進的EV。
領先的技術,極致的均衡
真正的用戶才懶得去管平臺的事兒,實際體驗才是最重要的。
豪華純電動車是一種消費升級的車型,用戶需要的是極致的產品表現。在電動化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寶馬,很清楚消費者需要的是什麼,也懂得如何去呈現真正的極致。
在最核心的三電系統上,寶馬iX3採用了寶馬目前最新的第五代eDrive電驅系統,搭配淨容量為74kWh的電池組,NEDC標準下續航裡程可達500km。從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寶馬iX3的電池容量是三款車中最小的,但在同等測試工況下,其續航距離是最長的,百公裡電耗也是最低的。
▲在試駕過程中,我們以正常的駕駛方式開了約80公裡(60%市區、40%高速),測得的百公裡電耗為15.5kWh/100km,比工信部的數據還要低!
如此優秀的能效表現,離不開寶馬第五代eDrive電驅系統的技術創新。
這套系統將電機、逆變器、變速器融為一體,在實現小型化、輕量化的同時,功率密度也較上一代提升了約30%,最高能效達到93%,能輸出210kW的最大功率,以及400Nm的峰值扭矩。
另外,寶馬iX3採用的是感應式勵磁電機,與常見的永磁同步電機相比,感應式勵磁電機的爆發力更強,扭矩持續性更好,即便在高轉高速工況也不會出現明顯的動力衰減,更適合高性能EV使用,特斯拉Model S、ModelX就是採用這種類型的電機。
第五代eDrive電驅系統採用了高度集成化的設計,整套系統更小,更輕,也更高效。
感應式電機依靠電流的勵磁效應產生磁場,不容易出現退磁現象,動力輸出更迅猛、更持久。
在電機強勁的輸出下,寶馬iX3 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6.8秒,與寶馬X3 高功率版(xDrive30i)相同。與那些只追求性能的EV不同,寶馬iX3在動力輸出質感上能給到用戶更豐富的體驗:在SPORT模式下,它能給你足夠刺激的加速快感,當切換到ECO PRO模式,又能讓你享受到絲般順滑且安靜無比的駕乘感受。
寶馬iX3能做到爆發力和平順性兩不誤,這比那些一味追求快的EV高級多了。
對於iX3的定位,寶馬拿捏得很準,他們要打造的是一輛能應付多種使用場景的豪華純電SUV,而不是一臺只供玩樂的速度機器。在iX3的性能權重中,續航和能效是排在動力之前的,所以在一眾高端純電SUV中,寶馬iX3的極限加速性能不是最好的,但在駕乘感受的營造上卻十分在行。
它延續了寶馬在操控性上的一切優點,在轉向精準度,懸架響應性,彎道循跡感等方面,iX3都能給到駕駛者充分的信心。由於車身底部放置了電池組,整車的重心更低,穩定性變得更好,配合重新調校的減震系統,整車乘坐舒適性比同平臺的寶馬X3更為出色。
▲iX3是一款原汁原味的寶馬,它有著寶馬所有的優良基因,而在更先進的電驅系統搭配下,能表現出更高水準的駕乘品質。
從動態表現可以看出,寶馬在打造iX3過程中確實經過了充分的思考。
CLAR平臺與第五代eDrive電驅系統的搭配有著極高的技術餘量,足以讓iX3成為一款單項性能指標十分突出的EV,但寶馬沒有這樣做,他們將實用性和均衡性擺在第一位,將iX3打造成好開又好用的EV。這種大智若愚的做法,進一步體現了寶馬在電動化領域的成熟。
充滿驚喜智能化技術
從平臺架構到電驅系統,從性能參數到實際表現,iX3都能很好地體現出寶馬在純電動領域的實力。然而,這個時代需要講究的還不止這些,以智能車機和智能駕駛為核心的智能化技術逐漸成為新的競爭點。
對此,寶馬iX3不但沒讓我們失望,而且還帶來了不少驚喜。
它搭載了寶馬最新的iDrive 7.0智能交互系統,這套系統針對中國用戶進行了優化,除了無線Carplay、Carlife功能外,還整合了QQ音樂、喜馬拉雅、西瓜視頻等較為熱門的本土第三方應用。
寶馬iX3的車機不但功能豐富,而且還可以實現OTA升級。
車機系統好用與否,應用程式只是基礎,人機互動效率才是關鍵。
寶馬為iX3配備了雙語音助手系統,能對導航、音樂、車窗進行控制,同時還可以實現在線搜索、控制智能家居、設置提醒事項等功能。在語意識別率以及響應速度上,這套語音控制系統都較以往的寶馬車型有很大的進步,即便以較快的語速下達指令,系統也能快速識別。
一套可靠的語音交互功能,不僅能提升使用便利性,還能讓駕駛員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到駕駛上,從而提高安全性。
更驚喜的地方在於智能駕駛方面。
寶馬iX3搭載了能達到L2級水平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這套系統能實現的功能很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兩個。
一是「擁堵輔助」功能。在車速低於60km/h時,系統能允許駕駛員雙手放開方向盤,讓車輛自動跟隨前車行駛。在跟車過程中,系統對車速的控制相當自然,不會出現急起急停的現象,無論在直路還是彎道中,都能讓車輛時刻穩定在車道中央行駛。
▲若雙手放開方向盤的時間過長,而駕駛員注意力監測系統又監測到駕駛者視線沒有專注於前方道路,車輛會觸發脫手警告,此時你只需將手輕輕放在方向盤的任意部位,就能將警告解除。
第二個是「自動變道」功能。當車速超過70km/h,只需撥動轉向燈,車輛就會判斷目標車道的情況實現自動變道。在實際體驗過程中,這項功能的「擬人化」程度很高,大部分你認為可以安全變道的情況,系統都能識別到,整個變道過程很迅速,也很自然,就如一名老司機在幫你駕駛。
這兩項功能其實並不是什麼黑科技,目前很多新推出的車型都有配備,但大多數都只是為了解決有和無的問題,像寶馬iX3那樣把實際體驗做好,並且能讓用戶放心使用的,少之又少。看來,寶馬這套系統能在E-NCAP 2020年駕駛輔助測試中取得「VERY GOOD」評級,確實是有道理的。
▲除了純電動車,寶馬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還能搭載於新推出的多款燃油車及混合動力車上。油電共用平臺的優勢再次被體現出來。
小結:
在官方口徑裡,寶馬iX3的全稱是「創新純電動BMW iX3」,從字面意思看來,「創新」指的是寶馬在技術上的創新。比如第五代eDrive電驅系統、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等,這些新技術確實能讓寶馬iX3擁有比競品更長的續航裡程,更細膩的駕乘品質,以及更實用的智能化功能。
而當我對iX3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發現了「創新」的另一層含義——產品思路上的創新。
寶馬iX3沒有為了趕時髦而採用所謂的純電專屬平臺,可靠的油電共用平臺,讓其具備更成熟的技術基礎,同時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它的售價(46.99-50.99萬)已進入到同級燃油車的範圍內(寶馬X3售38.98-47.98萬),在「BBA」新上市的三款EV產品中,iX3的售價也是最親民的。
寶馬iX3的所有創新,都是圍繞用戶實際需求展開,為了讓用戶擁有更好的實際體驗而存在。在如今的純電動市場裡,有太多車企迷失在各種「偽創新」、「偽概念」裡,相比之下,寶馬的理智與堅持,就顯得格外珍貴。
文 | 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