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嫂子妒心大發,把針插在小妾的腸子上,閻王:看你面子

2020-12-16 正經說文史

(重溫聊齋系列290篇《閻王》)

話說山東臨朐縣有個書生名叫李久常,為人坦誠,閒暇時讀過不少古代志怪小說,相信鬼神之說。這一天,他讓書僮挑著酒食,到郊外遊玩,忽然看見一股旋風,卷著樹葉,呼啦啦旋轉過來。

民間裡流傳,旋風不是鬼就是神,李久常忙叫書僮放下酒食,端起一杯酒,恭恭敬敬地灑在地上,祭奠旋風。旋風在附近旋轉了一會,呼啦啦地旋轉而去,霎時不見蹤影。

過了一段時間,李久常到郡城辦事,走到半路上,看見路邊有一座宮殿,非常雄偉壯觀。他心裡納悶,這條路走了好多次,從來沒有見到這座宮殿,難道是新近建造的?沒聽說過呀。

這時,一個青衣打扮的僕人從裡面走出來,對著李久常行了一禮,恭恭敬敬地邀請他進去,說是主人等候他敘話。李久常狐疑地說:「你我素不相識,你是不是認錯人了?」僕人笑著說:「沒有認錯,你是臨朐縣的李久常先生,主人記得你。」

李久常盤問道:「主人是誰?」僕人說道:「你進去一看就知道了。」李久常便跟著僕人進去,進了第一重門,忽然看見一個女子手腳釘在門板上,到了跟前一看,大吃一驚,竟然是嫂子!

他的嫂子手臂上長惡瘡,已經臥床一年多了。李久常暗想,嫂子怎麼會在這裡?他剛想發問,僕人卻催促他快走。李久常心裡忽然冒出一個念頭,這裡準不是好地方,僕人喊他進來,不會有什麼好事!他轉身想走,卻被僕人攔住,催促他往裡走。

李久常懷著忐忑的心情,跟著僕人到了大殿,只見上端端坐著一個穿戴帝王服飾的人,容貌很是威嚴。李久常趕緊跪下,行了拜見之禮。低著頭不敢仰視。閻王爺讓僕人扶起李久常,安慰說道:「你不必害怕,今天請你來,不為別的事,我過去吃過你的酒食,想當面感謝而已。」

李久常這才放下心來,卻想不起何時請這個大王吃過飯?閻王爺提醒說:「你難道忘了?那一次在山野間,灑酒祭奠旋風,旋風裡就是我呀。」李久常頓時醒悟過來,原來他是閻王爺,當即叩頭說道:「剛才進來時,看見嫂子被釘在門板上,遭受如此嚴厲的刑罰,於心實在不忍,乞求大王饒恕她!」

閻王爺說:「事出有因,她是一個妒婦,心狠手辣,理該得到這種刑罰。三年前,你哥哥的小妾生孩子的時候,腸子流出來了,她竟然在腸子上插上一根針,致使小妾經常肚子疼痛,這種做法哪裡還有人性?」

李久常再三伏地哀求,懇請閻王爺給嫂子改過的機會,情真意切。閻王爺這才說道:「看在你的面子上,姑且饒了她,你回去後,奉勸她痛改前非,否則,繼續行惡的話,刑罰更重。」李久常趕緊叩謝,告辭出來,發現嫂子已經不在門板上了。

回到家裡,李久常去探看嫂子。嫂子躺在床上,瘡口流出的膿血,染紅了床單,發出一股腥臭味。此時,因為小妾做事令她不滿意,她正在訓斥小妾,喝罵之聲不絕於耳。

李久常勸解道:「嫂子不要發這麼大的火,你現在遭受這麼大的痛苦,全是因為平日裡嫉妒心造成的。」嫂子生氣地說:「就算你家老婆賢惠得像孟光,任你東家眠西家宿,你也犯不著替你哥哥教訓我!」

李久常笑著說:「嫂子不必生氣,我要是說出實情,只怕你想哭都來不及。」嫂子嘴還挺硬,氣呼呼地說:「我既沒偷王母娘娘的針線,也沒和玉皇大帝的屬下眉來眼去,心胸坦蕩蕩,哪裡用得著哭?」

李久常附耳低聲說道:「你把針扎在小嫂子的腸子上,該當何罪?」嫂子嚇得身子一抖,顫聲問道:「你又如何知道?」李久常說道:「暗室欺心,能欺騙世人,卻欺騙不了神靈。」於是把閻王殿看到的景象和閻王爺的告誡講了出來。

嫂子聽後,嚇得渾身抖個不停,流著淚說道:「懇請閻王爺饒恕,我再也不敢了!」猛然間覺得瘡口不疼了,也不流膿血了,過了幾天就痊癒了。

這以後,嫂子痛改前非,對待小妾像對待親妹妹一樣,對待下人變得友善起來,還經常做善事,人們都誇讚她是賢良淑德的妻子。

小妾又生產的時候,腸子又流出來了,那根針還在上面。嫂子趕緊拔下來,小妾的肚疼病從此沒有再犯。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閻王懲惡女
    殿上之人讓青衣人將李常拉了起來說道:「你不要害怕,我乃是閻王,因為過去吃過你的酒食,想見你一面表示感謝,沒有其他的事,你還記得你那天田野祭奠所說之事嗎?」李常這才醒悟過來,叩頭說道:「剛才見到嫂子受這麼嚴厲的處罰,心裡實在悲傷,乞求大王能夠可憐饒恕她!」
  • 聊齋故事|書生愛耍酒瘋,死後也不安生,閻王:我最討厭這種人!
    黑帽鬼差一走,廖永定就跪在地上求舅舅救他,舅舅看他這樣子,氣不打一處來,罵了他幾句:「你看看你這樣子,多大了還叫人不省心,我看是你父母把你嬌慣壞了,你當初十六七歲的時候,每次喝完酒就給別人找茬,不是打就是罵,可十多年過去了,你還是這模樣,一點長進都沒有,如今更是捅到閻王這兒來了,我看你怎麼辦?」
  • 民間故事:他對著一陣旋風敬了一壺酒,誰知卻給自己帶來……
    誰知這僕人竟跪倒在地上求他進去,李久常便問他說,你是不是認錯人了?那僕人回話道,我家主人請的是臨朐縣的李久常,不會有錯。李久常問他家主人是誰?那僕人道你進去就知道了。李久常便跟著進去了。一進門,就看見一個女子手上釘著手銬腳鐐綁在一塊木板上,李久常走近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嫂子!
  • 聊齋志異|孝子入陰司為父申冤,受盡酷刑心不悔,終把閻王拉下馬
    但在《聊齋志異》之中有一個故事卻讓人大跌眼鏡,有道是陰曹地府鬼萬千,權錢為首站兩邊。為富不仁金滿地,枉死無辜冤不冤?1.為父報仇闖陰間 只手竟想換清白?故事大致如下:席方平的父親席廉,老實憨厚,與一個姓羊的富人有矛盾。
  • 聊齋故事:悍婦掌家
    成婚這天,大器把自己住的房子打掃一新,收拾好地契房契交給弟媳,對她說:父親留下的東西,我保管了幾年,如今全交給你,將來能否約束住可棄,守住家業全靠你了。侯氏雖然是小戶人家女兒,但很聰慧美麗,可棄既怕又愛她,她所說的話,沒有敢違背的。每次出去,限時回來,若超過時間,侯氏就辱罵並不讓吃飯。可棄因此行為也稍稍有所收斂。
  • 還記得《新聊齋志異》嗎,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呢?
    《新聊齋志異》是根據清代著名小說《聊齋志異》改編而成的古裝神怪單元電視劇,漂亮女妖精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向來都很有市場,短短幾千字的故事被編劇們豐滿成一個又一個或感人,或搞笑的故事,並深受觀眾喜愛。《新聊齋志異》在2005年開始首播,劇集由六個具代表性的故事單元構成的,分別為《畫皮》、《小翠》、《痴心靈雀》又名阿寶、《陸判》、《小謝》、《小倩》。時間過去了15年,我們已經長大甚至變老,裡面的主演有的現在依然活躍在熒幕上,有的也已經甚少見到身影。
  • 聊齋故事:武孝廉-古代版的文章馬伊琍故事
    有一次石某的官印丟了,府裡大亂,女人說掉在井裡了,石某讓人去看,果然找到了。 石某因此懷疑女人並非人類,可是一直沒有證據。 有一次石某出門辦事,女人和小妾喝酒,因為兩人關係不錯,不知不覺喝醉了。
  • 明月說《聊齋》:《三生》一個三生三世,化幹戈為玉帛的故事
    這次講個三生三世輪迴的故事。主人公是兩個人,一個叫興於唐,另一個佚名,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就叫他盛於漢。先說頭一世,話說盛於漢在某縣任縣令,同時兼做當地鄉試的考官。他在審閱考生試卷的時候,閱到了一位叫興於唐考生,這個興於唐在當地算個名士,可是卻屢試不第,其實興於唐文章寫得很不錯,但這次他卻又被盛於漢給打壓落了榜。興於唐懷才不遇,居然一氣吐血而亡。
  • 《聊齋志異》女子塑土偶紀念亡夫,感動閻王,讓其夫魂系土偶送子
    《聊齋志異》土偶,一個離奇的故事。早些年間,沂水縣有位姓馬的人,娶妻王氏,夫妻倆日子雖不太富裕,但感情深厚,可惜的是情深不壽,馬某早亡,王氏傷心欲絕。王氏的父母疼愛女兒,不想讓她一生守寡,孤苦無依,勸讓她改嫁,可王氏發誓絕不再嫁。婆婆為人通情達理,也不想兒媳年紀輕輕過上一眼望到頭的日子,也勸她嫁人,王氏卻心意已決。
  • 聊齋故事:追著婦人跑了一夜,一回頭大吃一驚,媳婦在家出事了
    #聊齋故事鄰居幾十人圍觀勸解,慶生既疼痛難忍,又羞愧難當,從此就徹底改了這個毛病,就連看一眼年輕女子都心有餘悸。這個鬼魅雖然是搞了一個惡作劇,但是,對慶生也是一個教訓。再講一個故事,不要隨便挑戰別人的底線。
  • 聊齋裡的細思極恐:中國人的陰間觀念,為什麼是現實世界的延續?
    相比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中華民族歷史悠久,長期的生活經驗,積累了很多故事,這些故事的原型來自於生活,又經過歷代文人的想像力,變成口口相傳的故事。現在大眾喜歡的恐怖、玄幻題材的小說、影視劇和遊戲,同樣是根據這些流傳千年的民間故事改編。在快速發展、壓力劇增的社會,人們的內心更需要有恐怖和刺激的元素來填補生活的寂寥。
  • 為什麼蜜蜂的針會進化成連著腸子?其生物學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蜜蜂的蟄針會連的腸子?其實是你誤解了,蜜蜂的蟄針連著的是毒囊,因為腺體腺體比較大,被扯出來時就可能帶出蜜蜂的腸子。蜜蜂只有工蜂和蜂王才有蟄針,雄蜂是沒有的。工蜂和蜂王的蟄針在結構和機制上其實與許多雌性昆蟲所具有的產卵器相似,最初的目的是利用利而尖的產卵器刺入土壤,植物,或其他昆蟲的體內產卵,為了爭取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但蜜蜂由於蜜粉對於其他動物的誘惑力太大,為了保護蜂巢,保護蜜蜂,產卵器就進化成蟄針,是蜂王和工蜂的防衛和攻擊器官,產卵器就附帶在蟄針的下面。
  • 民間小故事:「閻王上鬼當」
    一個馬屁鬼出主意說道:「本小鬼學得一手推拿按摩的絕技,只要讓我在誰的屁股上拍上幾記,包他受用,渾身筋骨酥軟,懶得動彈。要不讓本小鬼去給閻王老爺拍拍馬屁?」老夜叉聽了直搖頭,說道:「怕是不行。你這馬屁鬼大家倒都喜歡你撫撫拍拍,但你可知閻羅大王打生出來就是一身反骨,你這樣拍上去,一定會使他像受電擊一樣直跳起來,當心你給他放在礱磨上磨成骨灰。」
  • 六界強者眾多,為何沒人敢招惹閻王?看下閻王真身,你就明白了
    閻王在我國傳說神話中是陰間的「老大」,是民間家喻戶曉的冥神,半神半鬼,掌管人間地獄眾生靈壽命生死,關於閻王的故事有很多,六界之中不乏強者,為何沒人敢招惹閻王,看下閻王真身,你就明白了。
  • 閻王來自印度,那麼在佛教入華前,中國神話裡地府的主宰是誰?
    不過,這個故事的尷尬之處在於,閻王不可能姓閻,因為閻王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換句話說,閻王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才被大眾知道的神靈,那麼,在中國正宗的文化裡,掌管地府的神靈到底是什麼人?圖片:閻王劇照一、閻王入華後的遭遇閻王本身是印度的一個民間神靈,婆羅門教興起以後,閻王成為了婆羅門信仰的神靈之一,佛教的建立,很大程度取材於婆羅門的教義,因此,閻王又成為了佛教的神靈。
  • 《聊齋志異》書生為人剛正不阿,到陰間暫代閻王審案,救了親家
    陰間閻王一職,暫時空缺,需要我去代理,我死後不要下葬,等我復生」,家裡人都吃驚不已,說是一定照辦,不久李伯言沒了氣息。李伯言死後,他的魂魄被一隊人馬恭迎著進入一座氣勢恢宏的宮殿,有人恭敬地拿來王服,侍候他穿上,兩邊鬼差肅立。李伯言坐到案後,案上一摞厚厚的卷宗,他立即翻閱審案。
  • 民間故事:閻王為子尋師
    閻王想:孔聖,荀子,莊子這些聖人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品德學問極其高超的高人,這些人可不是什麼學生都收呀,這收不收自己的孩子先不說,自己的孩子有那份天資才可以呀,況且比自己官大的人也有孩子,自己跟人家爭算怎麼一回事,萬一自己的孩子選上了,別人家的孩子沒選上,自己就會得罪很多人,如果找其他人教導孩子,也需要賣人情,到時候把孩子送過去,萬一孩子過得不好又是一件麻煩事,
  • 聊齋故事:忠正城隍深受百姓愛戴,卻因小錯遭免職
    只要百姓有所請求謝德都會儘量滿足,在城隍的位置上兢兢業業,被百姓稱為最靈驗的城隍。直到有一天他接到閻王的詔令要嚴懲一個貪官,而這個貪官謝德正好認識,他就是謝才。謝德大驚,沒想到跟自己一樣心繫國家的弟弟,竟然會走上貪官汙吏這條路。
  • 《聊齋志異》元少先生
    到了那天,一輛車子過來接上先生,出門後,道路曲折蜿蜒,七拐八拐,都是些從未走過的路,他心存疑慮,但是不好多問。就這樣,走了一段時間,忽然看到前面殿宇樓臺,氣勢不凡。韓公下車後走進去,覺得很像藩王的府邸。到了學館,僕人擺上豐盛的酒席,也沒有人過來作陪,只是讓他獨飲,韓公覺得不可思議,哪裡有這樣對待客人的,主人也不露面?
  • 從電影《倩女幽魂》和蒲松齡的聊齋說起,你最難忘的是哪一篇?
    小時候能看的雜書很少,得到一本就不分時間、場合地埋頭讀進去。《聊齋志異》是我媽從單位圖書室借來的,算是少有的能從容閱讀的幾本閒書。更妙的是,那是一本白話譯本,對於正讀小學的我來說,讀起來格外酣暢。 有陣子出現了聊齋熱,根據蒲松齡原著改編的影視劇大受歡迎,不過,我只對其中幾部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