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待業狀態的肖明這段時間在滿城裡尋找工作,大大小小的面試也參加了好幾個。上一次面試是他最心儀的工作。
可是4天已經過去了還沒等到人事部的通知。
回想起那次面試,肖明認為相當順利,沒道理不給自己錄取機會。耐不住好奇,肖明打電話過去想要問個究竟,沒想到對方以他給出的希望薪資過高為由,拒絕了他。
這讓肖明更加摸不著頭腦,明明招聘啟事上寫的薪資在每月1萬左右,而自己的回答完全符合崗位的合理薪資啊!
本想和對方商量自己也能降低預期薪資水平,請求對方給自己一個入職的機會,沒想到對方已經招到了合適人選,安慰說再有類似崗位會主動聯繫他。
這讓肖明的工作機會徹底泡湯。
後來肖明偶然碰見自己做人力資源領域工作的朋友,向他說起這件事。可朋友卻意味深長地笑笑,細細向他講述這面試問題中的玄機。期望薪資是每場面試中必不可少的問題,可直接回答一個數字是最不可取的方法,這小小的一個問題還蘊含著許多門道,展現著作答者的情商指數。
大多數面試小白在應對這個問題時,認為只需按照招聘啟事上的大概工資回答就可以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多數企業的招聘啟事上寫明的工資是基礎工資、績效、福利、保險等內容的總和。
這樣的數字自然令人心動,吸引大量求職者前來面試。但仔細算下來,每月能拿到手的實際工資遠比招聘啟事上的數字低得多。讓我們再次回到肖明的例子上來,他根據招聘信息回答自己的預期薪資在1萬左右,按照剛才的分析,這其實超過了企業能給出的水平。
當然我們在找工作時也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企業的招聘信息上寫明工資是底薪加提成。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提前對該公司的規模、經營狀況等內容進行了解,同時要查詢整個行業平均的薪資水平,這樣在面對面試官時才能輕鬆應對。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企業的招聘信息都不會寫得非常明確,給出具體薪資。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不直接正面回答,給自己留一定餘地。
我們設計了幾個小案例,對面試場景進行模擬,如果您正在找工作的話,不妨看看以下給出的參考回答。
【1】業務能力好,行業競爭力強,並且對薪資有要求的人能夠參考這樣的回應:
我從事相關行業時間久,工作經驗豐富,也在行業內一些公司工作過。我上一個工作的企業給出的薪資大概是每月1.3萬,也就是這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水平。貴公司在我們的行業內是領軍企業,所以我相信貴公司能給出的薪酬與福利應該高於其他公司的水平。如果您對我還滿意的話,很希望您能給我一個機會。
這樣的表述不會把話說的太滿,給雙方就一定商量的空間,還能表達出你希望得到比之前薪資更好的報酬,並且你期望的工資是符合行業內水平的,是合理的。如此一來,把決定權交到對方手裡,就算對方認為超出預算,也還有商量的空間。
【2】特別希望得到工作機會,就算工資低一點也能接受的人可以參考這樣的回答:我很希望貴公司能夠認真考慮我,給我一個機會。相信您通過我們剛才的交流,對我的情況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我在參加面試前了解到這個行業的平均月薪在7000千到9000之間,我相信您能根據我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與判斷,給出令我們雙方都滿意的合理薪資。
這樣的回應既會表明自己對這個工作崗位有極高的熱忱,又能說明自己的理想工資。如果對方想要給你入職機會的話,那麼工資方面也會符合你的期望值。
當然,切記不要直接將自己能接受的底線全盤託出,給自己調整的餘地。
綜上所述,被問到「期望薪資是多少」時,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只有巧妙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才能離心儀的工作再進一步。
可有人明知道這個道理,但根本不會有條有理的把自己想說的話給表達出來,要不就是交老底了,要不就是把話說滿了,這個的根本原因就是口才差。
不得不說,現在是一個口才技能越來越重要的時代,比起過往專注幹實事的父母那一輩,現如今會說話儼然也已經成了發家致富的一條門路。你的言語裡,藏著你看過的書、見過的世面、接受過的素養,此言不虛矣。
你不會說話在社會上是沒有一席之地的!是會讓你丟失很多機會的!
一個人的好口才,是「第二身份證」,表現語言能力的好壞。
一次訪談中,俞敏洪說:「10年內,阿里巴巴可能會在,100年後肯定不在。而100年後教育會在,新東方也會在。
馬雲笑著說:「剛才俞敏洪講的,有兩個邏輯錯誤。第一個錯誤是,10年內我們未必在,可能3年就不在了,現在哪個網際網路公司能夠紅3年?很難!第二個錯誤是,100年後教育會在,新東方未必在。這是兩碼事,教育不等於新東方,但是教育肯定會在!」
馬雲話音一落,全場掌聲一片,大家都為馬雲的口才所折服。
口才對於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好的口才,才能更接近成功
你想讓自己更加的優秀就要付出不斷的努力。會說話能讓人對你產生好感,不論是生意,還是怎樣。
有句話挺有意思:辛辛苦苦忙一年,不如上臺發下言。
會辦事,如果說話好聽讓人聽起來舒服,那麼辦事就是實打實的乾貨。
其實大家在日常的職場生活中,語言的藝術也是大家的一個痛點,剛到職場之中,我該怎麼說話我應該怎麼社交,這裡面其實都包含著門道。
很多的人就因為不會說話就陸續變成了職場裡面的一顆小透明。
在生活中,職場中,說話就是一個學問。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說話的藝術,這是我們人生更上一層的必修課。可是該怎麼掌握呢?是一門學問,那就必然有針對這門學問研究的書籍!我給大家千挑萬選,選出來了《口才三絕》系列。
董卿講過:29歲之前逼自己讀完這三本書,沒有你進不了的圈子。大家知道,董卿說話很讓人舒服。
一套共三本,《口才三絕》《為人三會》《修心三不》,教你學會聊天技巧,教你面對不同場合,不同人群,面對自如。讓你在職場之中變得敢說敢做,增加你的自信心,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
我把購買連結放下邊了,如果你也想品一下這本書,點擊下方淺灰色橫條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