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土地有了「身份證」農民收入有保證

2020-12-15 瀟湘晨報

作為自治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試點地區,近年來,五原縣堅持民主公開的原則,保障了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切實做到地塊位置準確、面積精確、圖帳對應、農戶認可,全縣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有了「身份證」。

隆興昌鎮富玉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6年,專門從事農產品生產、銷售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土地確權不僅給農民吃上了「定心丸」,也給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過去,由於流轉土地面積有限,合作社想要擴大經營規模受到限制。土地確權後,今年該合作社共流轉土地7000餘畝,種植青儲玉米、番茄、蜜瓜等訂單農作物,獲得很好的收益。「確權之後更加便於合作社流轉土地,流轉回來的土地統一規模化經營,進一步提高了畝均效益。」富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玉亭說。

土地確權後,有了「身份證」,從而為土地流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部分農田實現流轉後,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土地由合作社種植,可以大幅度提高種植產量以及土地利用率。高靈香是隆興昌鎮五星村三組的村民,過去,自己經營著自家70多畝土地。拿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後,她把自家70多畝土地以每畝600元的價格全部流轉給合作社,自己還能利用空閒時間打工、搞養殖,收入更有保障。

在確權過程中,五原縣準備充分、方法正確、技術路線合理、調查程序合法、成果資料齊全、質量均衡,承包地塊權屬一致性和調查精度滿足農業部調查規程要求。全縣共完成農村土地權屬調查面積226萬畝,確認面積達到226萬畝,涉及農戶5萬餘戶,籤訂土地承包合同4.8萬多戶,目前已有4.5萬戶農民拿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現在五原縣確權成果正應用於農村土地流轉、農業普查、農業保險、基本農田劃定、農牧業產業規劃等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土地流轉、土地整理、農村資產抵押擔保、農牧業產業規劃等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支持。(通訊員 梁媛 高啟龍)

【來源:巴彥淖爾市政府門戶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區180多萬農戶領到「土地身份證」
    新疆新聞在線網12月23日消息(記者雷鳴):我區大力推進土地確權工作,建成土地確權信息應用平臺,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最有效、最直接的數據支撐。臨近年末,博樂市青得裡鎮塔木根贊格村村民歐克裡·莫合塔爾盤點了一下今年的收入情況。今年他把自家的地流轉後,除了拿到承包費外,還搞起了庭院養殖,收入也不錯。
  • 土地有了「身份證」 我區流轉駛入「快車道」~
    提高站位 狠抓「六個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工作繁雜。《致農民朋友一封信》,確保戶戶參與、人人知曉。據悉,新版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內頁清晰地印著各項詳細信息,包括承包方全稱、身份證號碼、承包地塊示意圖、承包地塊情況、承包方家庭成員情況等,與舊版證書中空間位置不明、面積不準確等不足相比,新版證書則增加了承包方家庭成員情況、地塊代碼、地塊示意圖及坐標界址,可以更直觀地反映每一戶每一宗地塊的詳細信息。
  • 2019年農村土地確權完成,農民房屋的房產證有什麼用?
    隨著2018年土地確權結束,2019年在完成確權以後很多農民也領取到了確權的證書,農民的土地有了身份證,並且還能辦理農村房屋的房產證,這無疑對於農民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要感謝國家對於農村的關注和土地的一些新政策。
  • 作為一個80後農民,我來說說為啥現在的農民,對於土地格外重視
    為什麼現在農村越來越多人爭搶土地了?說道爭搶土地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因為農村農民的局限性,就決定了農民的收入單一問題,農民想掙錢,能掙錢的道路是什麼?還不就是打工和種地,這兩樣缺一不可,所以收入來源單一,開銷花費增大,打工就業壓力大,那麼對於土地就自然而然的重視起來了,有土地在手,就有餘糧,咱老農民不經常說一句話嗎?叫做家有餘糧心不慌,所以想有餘糧那就必須有地,只要咱有地,哪怕是混到最後一無是處,最起碼餓不著肚子啊。
  • 農民年復一年的忙碌,農村家庭務農到底有多少收入?
    他們也從過去繁重不賺錢的傳統農耕勞作中尋求高效的謀生方式,那對於他們來說一個農村家庭又有多少收入呢?現在的農村可以說是歷史上發展得最好時期,很多地方農村與他們所處的地方鄉鎮發展水平差距在明顯縮小,而且還呈現出富於內涵的當地特色產業。比如,一些地方不僅發展特色農業種養殖,還搞起了農家樂。
  • 農村土地流轉是什麼意思?土地流轉對農民有啥利弊,一文告訴你
    01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民的利益由於近些年來,農民除了務農之外,還可以外出打工或者是經商,並且收入都遠遠超出了在家種地的獲益在我村內就有這種情況,有些中老年人不願意外出打工,自己又有大型的農用機械,他們通常會轉包部分其他農民的土地進行種植,雖然說當前的種地收益率較低,但是採取以多勝少的方式,每年還是能夠活獲得不少收益的,相比一些打工者的收入也不差。
  • 咱們五原好地方!不信你來看?
    美麗五原我的家,春夏秋冬都愛她,冬有雪來夏有瓜。陰山之南黃河北,幾字彎上放光芒。河套平原居腹地,黃河之水潤澤她。 良田百萬綠無垠,小麥葵花和蜜瓜, 譽滿全國美名誇。 歷史淵源有文化,從夏到漢設古郡,悠久文化頂呱呱。卅萬樸實老百姓,改革創新勤勞動,古郡五原添錦花。          塞上江南,黃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熱土。
  • 2028年二輪延包土地到期,農民承包的土地是否會調整?說出來你別不信
    農民二輪承包的土地,到2028年合同到期,到期後這個土地會不會調整,這是農民朋友普遍關心的問題。有承包土地的農民關心,怕有變動;沒有承包地的農民更加關心,盼望著儘早調整。可以說兩類人群都在關注著這個問題。按時間算起來,二十歲往下的新生農民,基本上都沒有承包地,他們的願望更加迫切。
  • 辛苦一輩子的農民,農村家庭務農到底有多少收入?看看老農怎麼說
    我非常關注農村種地到底能有多少收入。我們這裡有全國最好的農業種植條件。典型的華北大平原,黃土地,地勢平坦,傳統種植小麥、玉米、穀子、大豆、花生等,二三十年前大面積種過棉花,我小時候記憶裡還見過零星的棉花、地瓜、芝麻、穀子、花生、高粱。現在除了零星的小麥、玉米,更多的是大片的蔬菜大棚,成規模種植也有十五年的歷史。
  • 農民可以永久退出土地?你家的土地買嗎?我只能這樣和你說!
    土地的荒蕪,造成了農村特有的景象。那麼,土地,對於農民來說,還那樣重要嗎?農村經濟結構變化農村經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變化。曾經,人們對於耕種作為家庭收入的主要方式。這些勞動的收入,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非常豐厚,但是,這與在家進行耕種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選擇出外打工,成為了當前農村勞動力的首選。問題來了勞動力都走向城市。農村的土地大片荒蕪。
  • 土地「活」起來 農民「富」起來——儋州加快土地流轉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方式,農業發展新模式,結合我市土地資源和適宜發展方向,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鼓勵農民流轉承包,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真正活起來,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累計流轉土地約6.3萬畝,有效促進農民增收約6426萬元。
  • 農民土地打的糧食,究竟有什麼價值呢?看透說透讓有些人明白透
    農民土地打的糧食,究竟有什麼價值呢?直到今天幾乎無一人能說破。糧食的價值,絕不是農民把糧食賣了得到的利潤。若按照這個算法,一畝地全年最大的價值也就是幾百元。但是別忘了,一畝地全年產出的糧食,卻可以養活四個人,這四個人中除了農民自己一個外,其他3個人就是城市人。農民這一畝地的價值有多大,就看這3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少。城市職工所獲取的勞動報酬,就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城市職工按勞分配,即使我們假設沒有資本家,沒有剩餘價值,全部勞動價值換了全部報酬。
  • 6億人月收入1000元都有誰?如何讓農民富起來縮小收入差距?
    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9年北京市平均工資達173205元,平均每月一萬四千餘元。貧富懸殊收入差距巨大,這就是我們的國情。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縮小收入差距也是這些年的施政方向。
  • 藍坊魏家:合作社有幹頭,新農民有甜頭
    藍坊魏家:合作社有幹頭,新農民有甜頭 2020-03-2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甕安縣永和鎮:產業發展有看頭 農民收入有賺頭
    今年以來,甕安縣永和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依託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挖轄區內現有的優勢資源,圍繞「兩帶三區」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產業發展有看頭,農民收入有賺頭。
  • 土地摞荒年輕人外出,鄉村變『荒村』,農民養老路在何方?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作為種地為生的農民仍然收入微薄,他們無法支撐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不得不外出尋找出路,一年又一年,農村青壯年越來越少,田地摞荒的越來越多,在農村只能見到佝僂老翁耕種,鄉村變『荒村』,農民養老到底路在何方?
  • 土地「活」起來 農民富起來
    自2018年跟下湖村承包這片500多畝土地以來,溪東合作社根據季節變化,種植水稻、毛豆、土豆等不同經濟作物,做到合理科學利用土地,提高經濟效益。2020年起,這片土地構建起「基地+景點+產業」新模式,推進「農旅一體化」。1月4日,潮州市農村承包地流轉工作現場會舉行,與會人員先後察看了江東鎮下湖村和洋光村等示範基地,探索土地流轉新路子。
  • 印度,有農民高舉共產主義旗幟
    自11月26日起至11月28日,數千名印度農民從印度各地湧向印度首都新德裡,抗議莫迪當局的新農業政策。印度媒體稱,印度警方估計,僅僅是新德裡周邊兩個邦就有30萬名農民將進入新德裡。而現場畫面顯示,有印度農民高舉共產主義旗幟。
  • 有人問月收入5000元的農民,在農村是什麼樣的生活水平?
    導讀摘要:一個本職農民靠種田月收入達到5000元是不可能的,只有那些務工經商的農民工群體是能夠達到的事。農民月收入5000元,在農村應該是什麼生活水平?這個問題先不慌說「什麼樣的生活水平」,先來說說「農民月收入5000元」。依據鄂東三農長期從事農村工作經驗,認為實實在在的本職農民,靠種田來維持生活的農民,月收入5000元,是根本達不到的事情,是不靠譜的數據。
  • 很多農民領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證」是什麼東西?有啥用?
    現在的確是憑證吃飯的年代,外出必須要有身份證才能住宿坐車坐飛機。找工作也需要各種學歷畢業證,或者技術相關的證書,證明自己的實力。持證上崗,證變成一種依據,有證啥都好說,沒證就是空口說白話!而這幾年農民也得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證,比如有人說農民證,說的是持證務農,但很多真實的農民卻表示自己並沒有所謂的「農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