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數百餘歲,靈犀一點難傳。普蔭大千世界,雲霞供養無邊。」 此詩說的湖南永州陽明山出了七祖活佛,誕生於500年前,29歲時坐化成佛,歿後其肉身不朽,供於萬壽寺內,為後人供香朝拜,嘉靖皇帝親筆御賜楹聯「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
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在印度創建佛教,至達摩傳入我國。慧可成為中土禪宗二祖,繼而傳於三祖曾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自六祖後,佛教禪宗有一千年無繼承人。直到明嘉靖年間,陽明山出了秀峰禪師,成為六祖衣缽傳人,是為七祖。
七祖活佛,派名尚顯,諱真聰,法號「秀峰」。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十月二日,誕生於
新田陶嶺鄉東山嶺村一鄭氏人家,俗名「鄭秀峰」。 據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修訂的《鄭氏宗譜》記載:七祖墜地正逢亥時,是夜祥光滿室,傳為金禪子轉世。秀峰自幼聰慧過人,通曉四書五經。特別是佛家經書愛不釋手,過目不忘。他一心要普渡眾生,救人於水火之中。十六歲時,拋棄功名仕進,雲遊四海問佛。在秀峰山拜塵遠為師,削髮為僧,取法號「秀峰」。後被陽明山明性長老收留,於山中造化,賜法名「真聰」,號「秀峰」。明嘉靖十三年,秀峰禪師隻身來到曹溪,以三年時間「明悟六祖衣缽」,修成正果,復歸陽明山。嘉靖十六年(公元1547年)八月初一,開始坐化,時年二十九歲。眾師徒扶秀峰端坐涅槃,崇為「七祖活佛」。坐化時,其肉身不朽,供於萬壽寺內,被當朝皇帝封為「七祖秀峰禪師」。藩南渭王親上陽明山祭拜,並賜「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寺聯。從此,一樽七祖活佛,供後人所仰,朝拜者蜂湧而至,終年香火不斷,並因此激活名山大川,陽明山遂成旅遊聖地。 人們要問,這東山嶺為何能出活佛?數百年來,眾說紛紜,各路學者均前往探究。 東山嶺村地處新田縣陶嶺鄉,與郴州嘉禾縣石橋鎮坦平鄉交界,座落於陶嶺正東方。因背靠東山,坐東朝西,故稱東山嶺。該村元至正德十二年開村,至今有600多年歷史。 這是一個太陽初升的地方。四面環山,風光秀美,人傑地靈,土地神奇。在圍繞東山嶺村一平方公裡之處,就有「四水相向」、「五泥不同」、「七峰守護」「秀美八景」相託。所謂「四水相向」,即為村莊前後左右四支水流,如四條蛟龍遊向東山嶺,又稱「四龍戲珠」;「五泥不同」即指村周有紅泥、沙泥、夾泥、火砂泥、白花泥五種不同顏色泥土。因「香、甜、辣」而享譽海內外的陶嶺辣椒盛產於此。「七峰守護」指村子周圍有七處山峰突起,構築一座座天然屏障,就像神兵天將守護該村;「秀美八景」指村有八處秀美風景,即:「樟蘭毓秀」、「溪水噴泉」、「嶺繞作臺」、「水旋浮印」、「旗山俯拱」、「弓岸橫眠」、「峰奇崎鼎」、「山繡露珠」,還有佔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的古代民居群。一幅幅雋秀圖畫,映入眼帘,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恰好應驗了「奇地出奇人,神地出神仙」這句古老的俗語。
本期圖文提供:鄭金玉
親,如果您喜歡這條信息,歡迎轉發分享,並在下面拇指處點讚,回復消息還可與小編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