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很流行:你跑不過狼不要緊,跑過同伴就行。
以下場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高考,因為名額有限,但是希望上好學校的孩子越來越多,大家惡性競爭,學習必須越來越努力,但是上好大學的學生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是固定的,大家都沒有受益。
還有程式設計師,以前是崗位多、人稀少,所以大家日子過得都不錯。但是現在,太多的人選擇畢業當程式設計師,大家互相惡性競爭,加班越來越多,失業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一個很時髦的概念:「內卷」。
一、內卷是怎麼產生的?
內卷的三個原因:資源緊張,競爭殘酷,絕望感。
越穩定的領域越內卷,因為蛋糕穩定,穩定持續較長時間,只能更內卷。
新的蛋糕來了,才有破解的機會。
但是告訴大家一個殘酷卻真實的事實:所有人都在抱怨內卷,所有人都給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那麼內卷的出現就是正確的,就是合理的,就是最好的。這就是當前生產力條件下的帕累託最優。客觀規律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個人能做的就是適應環境,直到你有能力改變環境。
二、如何破解內卷?
面對國內無處不在的內卷現象,我第一反應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為自己爭取退機制,要移民要出國。
但你想要擁有移民的資質和資金,就必須更內卷,在狹窄的生存空間繼續去搶奪機會。
簡直是個死循環。
關於破解內卷
客觀方法:擴大資源(文化,社會,心理資源)。
主觀的改變:發現工作的意義和生活的意義 1:成就感 2:愛的感受 3:磨難的修煉
另外,我們要相信未來年輕人的力量。
因為電影院裡有人站著看電影,所以大家都只能站著看電影。後來有人踮著腳看電影;所以大家都只能踮著腳看電影。我感覺這樣內卷挺沒意思的。雖然也沒啥好的解決辦法。但學校得是乾淨的,它是培養年輕人的地方,不要小看年輕人。因為之後把所有「潛規則」舉起來摔碎的就只能是年輕人。
三、個人信息輸入層面:遠離內捲化「圍堵型」,擁抱外卷化"開啟型"
不管是交友還是尋找信息源,都會發現粗略有兩類。
一類朋友的思維是內捲化的,"圍堵型的",屬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熱寂說的狂熱信徒。一交談起來,就說這裡不能做,那裡不能做,這邊過了一個線有風險,那邊不能越雷池一步。資源很快要用盡,競爭太激烈等等。和這些人多講幾句話,會很容易感到憂鬱無力,未來異常灰暗。
另一類朋友或者信息源的特點是外卷化的,"開啟型的",屬於遠離熱力學平衡態的耗散結構理論的信徒。他會告訴你,雖然看起來有某種限制,但是這裡可以開一道小門,從這道小門出去又可以開啟新的 N 個小門,層層遞進,未來不斷指數倍地豁然開朗。每一次這種接觸獲得的啟發,都能讓人心情無比舒暢和對未來無比憧憬。
必須切斷和第一類人或信息源的接觸。人生活出最好的境界應該是:不追求與他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
直面內卷這個血淋淋的現實,個人八個字應對方針:時刻精進,但求超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