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亞洲四小龍,臺灣發展為何會比韓國慢?網友指出真實原因

2020-12-10 社會制高點

臺灣與韓國同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常被人拿出來討論比較發展狀況。一名網友指出,臺灣在教育、科技和醫療方面都發展的不錯,卻仍被韓國比下去,到底是為什麼?引發網友熱烈討論,除去人口數量和扶植大財團外,許多人認為團結也是關鍵,多數韓國人或多或少會為國家大義犧牲自己的小利,具有強大的愛國心。

網友在PTT上表示,臺灣目前人口大約有2350萬人,教育普及,不但傳承了中華文化,科技和醫療方面的發展也相當先進。但臺灣這樣一個人才濟濟的地區,卻還是被韓國超車,讓他實在無法理解直呼「豈有此理!」

貼文曝光後,讓不少網友開始思考臺灣的不足之處,「臺灣太小,要發展工業也會受限制」、「科技也沒先進,只有半導體工程能說嘴,其他都普通而已」 、「很多臺灣人一開始就反財團資方」、「人口土地都輸」、「臺灣仇富太嚴重」、「韓國社會新鮮人起薪是臺幣7萬左右。」

另有許多網友點出「臺灣人不團結」是關鍵原因,許多韓國人願意為了國家的大義,犧牲自己的小利,不管做什麼事或多或少都會想到國家,1997年的金融危機也是靠國民強大愛國心撐過來的。也有人表示,「韓國人口是臺灣的兩倍」、「臺灣散沙,韓國扶植大企業資源整合」也都是影響的原因。

相關焦點

  • 2019年亞洲四小龍:中國臺灣、香港以及韓國、新加坡的GDP對比
    不止一次見過有網友在疑惑,為什麼亞洲四小龍中沒有日本。原因就是從20世紀50年末開始,日本經濟發展迅速,再次成為亞洲的主要經濟強國。到了70年代,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大力引入資本。
  • 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首季度GDP對比
    目前,歐美地區疫情較為嚴重,相比較之下,亞洲地區的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合稱為亞洲四小龍。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推行出口導向型策略,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很短的時間內,亞洲四小龍成為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那麼今年第一季度,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經濟表現如何?
  • 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前三季度GDP對比
    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是亞洲最早一批發達經濟體。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同時利用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實現經濟的騰飛。這便是「亞洲四小龍」的由來。
  • 亞洲四小龍,新加坡GDP增長不到1%,香港下降1.2%,韓國和臺灣呢
    文/龍小林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曾是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如今,香港仍然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人均GDP在全國處於前列。只不過其經濟的增長速度已經慢了下來,在全國屬於墊底的存在。根據香港統計處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四季度,香港的GDP同比下降2.9%,連續兩個季度下降,2019年全年,香港的GDP總量同比下降了1.2%,為過去十年來首次下滑。很顯然,香港的亞洲四小龍的光環已經不復存在。那麼,除了香港之外,亞洲四小龍的其他幾個情況又如何呢?首先來看韓國。
  • 蔡英文「報喜」:臺灣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網友:都2020...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1日)又在臉書「報喜」:臺灣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對此,島內網友諷刺她,「還四小龍,果然還活在20年前」。蔡英文去年也曾熱炒臺灣經濟重返「亞洲四小龍第一」話題,國臺辦發言人當時對此表示,臺灣經濟民生的狀況怎麼樣,臺灣民眾的切身感受才最有說服力。
  • 「亞洲四小龍」為何落寞?背後原因是什麼?新舊時代已完成交替!
    曾幾何時,我國的經濟實力還不足以在世界舞臺上佔據重要位置,即便是在亞洲範圍內,實力也難言在第一梯隊。彼時亞洲經濟開始崛起,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開始飛速發展,它們一同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一時間風光無限。
  • 臺灣為什麼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亞洲四小龍是指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面積非常小,但人均GDP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亞洲四小龍國民都非常富裕,臺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抓住上世紀歐美發達國家的工業和產業轉移,使得臺灣經濟迅速發展並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 經濟增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龐建國:臺灣人均GDP墊底
    毋庸置疑,這將對目前及未來的全球經濟發展狀況都巨大影響。而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現了人均GDP增長率呈正增長的國家,也成為了各國羨慕的對象。此前,美媒就報導稱中國的現狀令世界各國羨慕不已。
  • 「亞洲四小龍」落寞?中國大陸已經崛起,現在亞洲誰最強?
    可能大家也都能發現,這些年關於亞洲四小龍的消息已經越來越少,甚至連這個稱呼都很少能聽到了,以致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亞洲四小龍到底是哪四小龍。這裡先來普及一下,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60—90年代亞洲幾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及香港地區。
  • 亞洲四小龍人均GDP出爐,韓國突破3萬美元,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呢
    亞洲四小龍分別是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通過承接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亞洲經濟最為發達和富庶的地區之一。國際社會普遍將亞洲四小龍視為發達國家和地區。
  • 2020年廣東經濟將超越韓國,廣東屆時全面超越「亞洲四小龍」
    中國經濟經過四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創造中國速度,中國2010年經濟總量超越同是亞洲的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日本東京城市夜景六七十年代亞洲國家地區中以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經濟發展最為迅速,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
  • 2019年亞洲四小龍各項數據對比,臺灣大部分數據列末尾
    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省、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 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期內經濟實現騰飛,並且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地區,因此,誕生了「亞洲四小龍」的說法。當然,這些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都較高,尤其韓國和新加坡早已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其綜合經濟實力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因此,在亞洲佔據較高的地位。另外,中國臺灣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從而在中國國內經濟排名出現下調,而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經濟差距較為突出,因此,在亞洲的綜合經濟實力各不相同,對應GDP排名差別明顯。那麼,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呢?
  • 臺灣重回四小龍之首? 網友酸蘇貞昌「幹話王」
    (蘇貞昌LINE)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1970年代臺灣是四小龍裡經濟表現最好的,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昨天表示,根據預測,臺灣2019經濟成長率將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新聞一出,FB網友留言迅速破千,但幾乎句句酸爆蘇貞昌,「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平均薪資卻是四小龍之末,這樣說得通?」、「今年最好笑的笑話!」
  • 蔡英文吹噓臺灣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臺媒指出全靠兩岸貿易
    蔡英文今天在臉書上發文誇耀臺灣經濟的好表現,再次超越了預測。她聲稱,最近世界各地陸續公布2020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其中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來到3.33%,比預期更好,也穩居「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第一名。
  • 三十年前的亞洲四小龍,現在發展得如何,最後一個最有錢
    說起亞洲四小龍,很多人都知道這個詞。這些詞當年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這四小龍當年的發展之快讓所有國家羨慕。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這些地區和國家都開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花闖那也,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經濟的騰飛,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領袖。
  • 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卻經濟「衰退」,GDP大跌超40%!
    文:七七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越來越強大的國家,但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貧富差距嚴重,所以我國一直沒有成為發達國家,而是發展中大國,但是,我國的臺灣地區可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相信大家對"亞洲四小龍"並不陌生。亞洲四小龍是指自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西太平洋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及新加坡。 它們因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成為了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之一。
  • 亞洲四小龍新加坡,GDP總量與廣州相當,那麼人均GDP呢?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別稱「獅城」,在20世紀60年代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非常發達的港口資源。新加坡也是一個多元化的移民國家,由於低稅收的原因,新加坡也成為了眾多明星、名企業家的首選移民之地,比如李連杰、鞏俐、海底撈張勇等人就是新加坡國籍。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在經濟上與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齊名,其實力自然不容小覷。那麼,在2019年,新加坡的經濟表現怎麼樣?GDP總量和人均GDP放在我國又是什麼水平呢?
  • 深圳人均GDP接近三萬,那趕上了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了嗎?
    深圳是我國最早實行開放的城市,當初也是最早引進外資的地方,尤其是來自港臺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投資就是最先進入深圳,並以此為跳板,慢慢地擴展到全國。應該說80到90年代,香港,臺灣,韓國以及新加坡這些曾經的「亞洲四小龍」是投資深圳以及珠三角的主力軍,在深圳早期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亞洲四小龍」就是深圳前進中的標杆。
  • 亞洲四小龍!二季度中國臺灣和香港、韓國、新加坡的GDP增速對比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亞洲四小龍的二季度經濟均出現了下滑,但降幅差異較大,受損情況不一。其中,咱們的臺灣地區經濟降幅最小,僅實際萎縮0.73%,且投資、消費和貿易的降幅都不是很大。報導稱,中國臺灣地區的電子科技產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尤其是半導體產業起到了支柱和支撐作用。但海外疫情仍很嚴重,外部需要持續疲軟,如果長期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將對下半年的出口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