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網際網路風口一直在變,從以美團、滴滴為代表的O2O模式到小黃車共享模式,網際網路風口的持續變化催生了一大批資本雄厚的網際網路企業。而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現在正在把目光瞄向新的網際網路風口——社區團購。
目前滴滴、美團、阿里、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這些巨頭企業通過猛燒錢、撒紅包的 「老套路」,憑藉供應鏈的優勢,將資本瘋狂傾瀉,深入社區拼搶生鮮團購用戶。在市場的衝擊下,路邊小攤販們前途未卜。
然而非常魔幻現實主義的事是,目前中國在諸多前沿技術領域仍然被「卡脖子」,華為、中芯國際正在面臨制裁,業務可能無以為繼,中國先進技術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高科技產業升級關係到所有中國老百姓的錢袋子,許多老百姓也對華為被制裁事件感到焦慮。
然而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並不焦慮,它們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然而現在它們的目光只盯著「幾捆白菜」。
此前不久,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在微博發布了一張圖片,配圖為馬斯克Space X的火箭,配文:馬斯克正在一步一步,把未來世界的幻想變成現實,而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忙著搶社區小販們的飯碗。
這張圖片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不少網友也宣洩著對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不滿。與李國慶還有大量網友有共同的想法的還有人民日報。
12月11日下午,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評論還告誡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社區團購最多只能算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解決不了任何技術難題,然而無論是企業之間的競爭還是國家之間的競爭,其核心仍然是科學技術之間競爭,而並非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美國誕生了馬斯克這樣的「矽谷鋼鐵俠」,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正在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火星夢」,突破一個又一個航空難題;還有他的特斯拉公司,Model電動汽車遍及全世界,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為全世界的新能源產業做出重要貢獻。
有人將這種現象歸結為中美環境的不同,稱國內習慣了微創新,跑馬圈地。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在高新技術領域,中國也有華為、比亞迪等一批重資產、重研發的實力派企業正在不斷努力攻克難題。
但是這樣的企業數量太少了,不符合中國這樣體量的國家。特別是晶片、作業系統等一系列前沿技術被「卡脖子」的時候,中國的企業家應該更多地將目光投向底層技術的創新,而不是沉迷於「商業模式」的微創新。
中國科技要突破海外的封鎖,不能只依靠華為、中興、比亞迪這些少數企業,應該要有更多的科技公司聯合起來,加大對基礎科學技術的投入。中國人要實現復興,要多看看頭頂上的「星辰大海」,而不是低頭執著於「幾顆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