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對明朝有多重要?打完倭寇就去修長城抗蒙古,哪裡都少不了

2020-12-14 騰訊網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文團隊阿喀琉斯,無授權禁轉

嘉靖時期明朝北部的韃靼開始愈發的囂張,由於明朝屢次拒絕韃靼朝貢的請求,韃靼為了逼迫明朝承認朝貢關係,由此了開始長達30年的進攻襲擾,由於明軍的戰鬥能力大不如前,在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倍感無力。

不過此時此刻明朝南方倭患終於得到平定,為支援北方,一批南方的文物官員被迅速調任到了北方,其中就包括一代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於1568年5月調任到烽火連天的明帝國北方戰場時,不過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將並沒有被南方抗倭的巨大勝利所衝昏頭腦 立即對戰場進行了調研。

明朝一代名將領戚繼光

經調研北方的韃靼軍隊和南方的倭寇有著本質的不同,戚繼光發現最大區別在於進攻的人數,倭寇的集結能力並不強,在進攻時最大規模不過數萬人,而韃靼要是進攻動輒數十萬人以上。

其二是環境的區別,明朝的北方風沙較大,如果明朝軍隊處於逆風處的話,火器則會失去作用。

其三是倭寇和韃靼的作戰方式完全不同,倭寇非常喜歡和明軍進行白刃戰,而韃靼則喜歡使用騎兵進行騎射,打完就走,機動範圍非常強,並且來無影去無蹤,難以預測進攻的方向。

▲倭寇和韃靼,面對兩種不同的對手對戚繼光多少是一種考驗

這些本質上的不同,讓戚繼光在南方抗倭的經驗完全無法用於北方的戰場,這讓這位老將皺起了眉頭,不過在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和計劃以後,戚繼光就立馬準備了一套完整的抗韃戰略。

首先是重鑄整個邊境地區的防禦系統,戚繼光花數月時間在山海關到石塘嶺裡一帶修建了多達上千座的「空心敵臺」,而敵臺這種新型的防禦工事也是在長城上首次出現。

▲現存的長城敵臺的及其刨解圖,敵臺在古代防禦工事上是一個極大的創新

根據古籍記載這種敵臺高約三四丈,與臺階和城牆相連在一起,並突出城牆之外四五尺有餘,並且這種敵臺是中空的它可以隱藏士兵和和儲存武器,四面設有射擊孔,敵臺裡的士兵可以直接用火器和用弓箭射擊,敵臺的上方則設有架炮的垛口,由此可見攻擊的手段多種多樣。

這些敵臺設置在邊境地區的重點地帶,每隔50步或200步就有一座,進行作戰時敵臺可相互交叉進行支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火力封鎖網,由於戚繼光建造的敵臺數量龐大並且可以相互支援,在明帝國邊境地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有力的遏制了韃靼騎兵的進攻。

但是即使這樣可不行,戚繼光可不是願意當縮頭烏龜的人,除了修建防禦系統之外,他還創新和鍛鍊了明軍的野戰能力,在這樣的攻守兼備思想上戚繼光首創新型的車營、騎營、步營。

所謂的車營主要裝備重車和輕車,重車可用於突破進攻,是長轅、雙輪的偏廂車,重約600斤,並裝備了兩門佛朗機機炮,一營有128輛車。

而輕車的機動性則比較強,適合在崎嶇的道路上進攻,一營有216輛車,共有2596名士兵。在排成方隊進攻時每一面則有56輛車,而附帶的輜重營則有240輛車,每輛車可運載12石5鬥的糧食。

而戚繼光對騎兵營則把基本組織劃分為隊,每隊由12人組成,騎營大量的裝備了火器,除了普通的火槍,有趣的是騎營還有專供騎兵使用的60門虎蹲炮,而一營在滿編時可達到2699人。

而步兵營則分為火器手和殺手隊組成,火器手隊共11人,除一名炊事兵以外,全部裝備鳥統,殺手隊則裝備長冷兵器以及盾牌來配合火器手隊作戰。

戚繼光的初衷是利用三個營的作戰進行配合,並注重火器和鴛鴦陣的使用,比如當車營和騎兵營聯合作戰時,戚繼光會命令戰車相互聯結形成一條防禦陣線,騎兵營的一部分的士兵下馬和車營士兵一起輪流發射火器,1-2波次的攻擊由車營的鳥銃射擊,第3-4次的由騎營的鳥銃攻擊,發射完後迅速發射火箭,再由弗朗機手齊射填補火力空缺,在戚繼光設計的整個攻擊射程序當中武器的釋放是不會停歇的,即使敵我雙方進行肉搏,明軍依然可以利用鴛鴦陣進行作戰,敵人若敗退後則會立即命令騎兵利用高機動性進行追擊。

影視劇當中的戚繼光

當然這些設想是美好的,實際作戰操練時,若有一個環節出現錯誤.將會釀成嚴重的後果,比如有一些士兵為了不讓車輛亂動,竟然用釘子將其固定在地上,結果被敵人運來的柴草所燒毀,整個陣型大亂,損失慘重。

不過在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在大部分作戰中是可以保障這些攻擊順利實現的,比如戚繼光曾主動命令三營三次出關對韃靼發動進攻,大敗朵顏首領董狐狸,並活捉了他的弟弟,迫使其投降,不過奇怪的是,在戚繼光鎮守邊境地區卻沒有發生過多的大仗,實際上留給三營部隊表現的機會並不多。

總的來說在戚繼光鎮守薊鎮的16年之中,由於修建了完整的防禦體系和讓明軍擁有足以和敵軍一戰的野戰能力,故而扭轉了明軍在邊境地區只能被動挨打的局勢,使韃靼在他鎮守期間沒有貿然發動大規模進攻,並在此期間韃靼右翼領袖俺大還同明朝打成了議和協議,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在萬曆十年張居正的倒臺,失去後臺的戚繼光被朝廷調往了北方,並在三年後遭到罷免,這位立功無數的老將回鄉後鬱鬱而終。參考資料:明帝國邊防史

大家有什麼有趣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相關焦點

  • 抗倭名將戚繼光,為什麼北上鎮守邊疆後就碌碌無功了呢?
    在整個明朝,東南沿海的倭寇之患,在明朝中央眼裡遠不如北方邊患重要。所以隆慶元年,讓戚繼光訓練北方薊門一帶的士兵,本身就是對戚繼光的重視與嘉獎。隨後戚繼光被任命為神機營副將,負責訓練從遼、薊一帶募集來的三萬步兵以及從浙江招募來的三千南方士兵。東南平倭結束後,戚繼光調任薊鎮防禦北虜。
  • 他是明朝民族英雄,使沿海免受倭寇侵擾,這個紀念館你一定要來
    紀念館裡有很多史料介紹,再現了戚繼光和戚家軍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的歷史畫面。 還有就是戚繼光的排兵布陣、裝備發明的成就,他發明的「鴛鴦陣」法、狼筅、戚氏軍刀等,無一不給了倭寇毀滅性的打擊,曾撰寫了兩部重要兵書--《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這兩部書在軍事學上有很高的地位。
  • 他是明朝抗倭名將 訓練出當時世界最強王牌軍隊 令倭寇聞風喪膽
    他是明朝抗倭名將 訓練出當時世界最強王牌軍隊 令倭寇聞風喪膽 封侯非我意 但願海波平 戚繼光 一位讓明朝倭寇聞風喪膽的民族英雄 他掃倭寇 抗蒙古 衛北疆 一生經歷百餘戰 殺敵十數萬 將一群農民和礦工訓練成
  •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兩國政府間的你來我往,以禮相見,引起了沿海各國不法分子的覬覦,他們開始小打小鬧,先偷,後搶海上往來船隻,慢慢地,「跑溜的腿,吃慣的嘴」,海上匪患竟越來越多,越來越猖獗。到了嘉靖年間,以日本海盜為首的倭寇,最為放肆猖獗。明朝政府曾經派出張經、胡宗憲等多名文臣武將前去蕩平倭寇,雖一度很有成績,但總不能徹底平患。
  • 戚繼光:不懼倭寇懼夫人
    戚繼光是家喻戶曉的明朝嘉靖年間的抗倭名將,帶領戚家軍威震東南。戰場上,血雨腥風,彰顯男兒本色。但是在戚繼光冷酷的外表下,還有一刻柔弱的心,在當時,戚繼光不光是出了名的名將,更是出了名的懼內。戚繼光劇照戚繼光的夫人姓王,人稱王夫人。王夫人是萬戶南溪王棟之女。性格自幼張揚,野史上說其「威猛,曉暢軍機,常分麾佐公成功。」
  • 明朝九邊重鎮之薊州鎮,戚繼光為何在此鎮守多年?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順帝逃回大漠,是為北元(以下包括蒙古各部)。北元對明朝構成了極大的戰略威脅,再加上東北女真各部也非常活躍,明朝為此設置了著名的九邊重鎮。九鎮從西往東分別是甘肅鎮、固原鎮、寧夏鎮、榆林鎮、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薊州鎮、遼東鎮。
  • 戚繼光的合成旅有多強?威震蒙古,同等數量能否秒殺努爾哈赤鐵騎
    而戚繼光則直接參與了對這些威脅的「清除」工作,抗擊倭寇讓戚繼光成為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倭寇平息後,戚繼光被調往薊鎮,繼續建功立業。戚繼光為何要在薊州建車營,實行車、步、騎兵協同作戰在張居正的支持下,戚繼光主持薊州軍務。由於薊州當地的衛所兵難以信任,素質極差。因此,戚繼光在北方初期仍以他南方的舊部為主力。
  • 戚繼光晚年有多慘?具體是什麼讓一代名將,後半生「悽慘無比」
    我們兒時聽祖輩談起的「南擊倭寇,北虜寇邊」,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明朝軍事家。我們熟知戚繼光,多是因為他了不起的抗擊倭寇事件。
  • 戚繼光16歲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放現在什麼官職?難怪明朝會亡
    可以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就是個普通的人物,陣型、武器裝備,一個都不能少。對大明王朝和華夏民族而言,戚繼光給了侵襲東南沿海數十年的倭寇沉重的一擊,讓他們聽了戚家軍之名便望而卻步。此後又守衛大明北境十餘年,使蒙古各部不敢南下窺探長城。而且戚繼光的最高官職是薊州府知府,掌管北境三鎮軍務,最後加封為正一品左都督,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
  • 抗倭名將戚繼光,老年時財產被妻子捲走,買藥錢都沒有孤獨病死
    一、戚繼光的生平戰績在明朝初期,倭寇便已經開始頻繁擾亂明朝秩序,內憂外患已經成為明朝的一大難題。明朝時期的鄰國日本物資極度缺乏,他們的貨物大部分都是從中國進口。而當時的明朝剛打完仗,元氣還沒有恢復,所以給日本供應的貨物也很匱乏。
  • 戚繼光只說了一句話,來犯的倭寇竟然都跑了
    沿海的漁民正在鉤織漁網,三三兩兩的孩童在沙灘上玩耍,婦女們在簡陋的房子裡做著飯,突然,一群倭寇駕船而來,惡狠狠的看著漁民,想要搶漁民的財產和糧食,這時,對面樹林譁譁作響,誰不知道喊了一聲:「戚繼光來了」,只見倭寇們連自己的東西都不拿了,慌忙駕著船逃竄。
  • 明朝抗倭名將胡宗憲:功勳不輸戚繼光,為何後人很少知道
    胡宗憲當時官至浙江巡撫,後來升至總督,整個東南沿海一帶的總指揮官,而戚繼光,俞大猷這些抗擊倭寇的名將都是胡宗憲的部下,基本都是胡宗憲提拔上來。可以這麼說胡宗憲是戚繼光的頂頭上司。  不過起初胡宗憲並不願意當官,他更喜歡自由自在的游離於天地之間,後來他的父親見他整日無所事事,於是就將他趕去科考。
  • 明朝名將戚繼光,為何將兒子就地正法,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戚繼光領命之後,先帶著軍隊前往橫嶼,但是當時橫嶼地市低洼,四處溢水,路面多有積水,十分阻礙通行。於是戚繼光便下令,讓士兵們人手一堆稻草,便走便把稻草扔進水坑之後,填坑而行。後來大破橫嶼的倭寇,斬首超2000餘人,軍中士氣大漲。
  • 明朝盾牌防不住倭寇子彈,他看出來後,進行整改還擊
    明朝時候對於倭寇的來犯,很多人都是非常的害怕。這個害怕的人群之中,不光是有普通的老百姓,還有一些村民。那麼這其中還包含一些明朝的軍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倭寇的打法兒,也是因為明朝的科技不太先進,為什麼這樣講呢?
  • 明朝一代名將戚繼光真的懼內嗎?他的妻子雖剛烈,卻非蠻橫無理
    戚繼光,字元敬,是明朝名將,著名的軍事家。本來作為將軍應該是很有魄力的,無奈作為一代名將的戚繼光卻是很懼內。當然戚繼光雖怕老婆,卻也愛老婆,這是事實。有一部影視劇作品名叫《抗倭英雄戚繼光》,講的就是明朝名將戚繼光抗擊倭寇的故事,影視劇中的他娶了一個悍妻,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他養成了非凡的耐性,後來在他努力下,創新兵器、訓練戚家軍,最終取得抗倭的勝利。當然這是影視劇中戚繼光的形象,下面就讓我們來簡單地看一下歷史上的戚繼光吧!
  • 戚繼光、王陽明、孫承宗、張居正,誰能夠拯救明朝不滅亡
    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天下養朱」政策,給政府和社會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各地藩王成為社會的蛀蟲,統計結果是僅僅山東一地就有五千餘個「朱家王爺」,而河南之地,有七千餘藩王,國家財政的大部分都供養了這些不勞而獲的群體。
  • 倭寇一個不留!戚繼光、俞大猷平定「嘉靖大倭亂」的最後一戰
    岐頭堡守城鄉民,在頑強抵抗後終究不支,堡壘失守淪陷,倭寇在屠堡洩憤後佔據岐頭。二月二十七日,又有六百倭寇從同安登陸,直至岐頭堡,得到新一輪援軍的倭寇士氣大振,於二十九日進攻平海城。城中兵少援絕,倭寇破城而入,署印指揮葉煥然被殺,平海淪陷。三月十八日,劉顯與歐陽深兩部明軍,移軍至平海六十裡外的嶺頭和樹下兩地設營。二十三日,倭寇突襲樹下,歐陽深領兵拒戰,見倭寇來襲兵少,隨領兵出營與敵交戰。
  • 一個倭寇腦袋能換一千八百斤豬肉,戚繼光為啥不讓狼筅兵割取首級
    所以秦人都喜歡打仗,而且打起仗來就像過年一樣高興。在唐朝,有策勳轉數的說法,有吏部的司勳郎中負責統計,策勳一轉授予從七品武騎尉,十一轉為從二品柱國,十二轉封頂,為正二品上柱國,唐朝開國名將秦瓊李勣薛萬鈞,都因為策勳十二轉而受封上柱國,這個上柱國除了豐厚的賞賜和薪水之外,還有三十頃不交稅不納糧並可以傳給子孫的「永業田」。
  •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所謂「嘉靖大倭寇」,一直都有學者言日本人參加的數量實際是很少的,大部分是中國的走私貿易者,以及追隨他們的各色人等,時過境遷,再看當年,戚繼光、餘大猷對付的倭寇,到底是被海禁所逼的中國人,還是日本的罪惡勢力? (抗倭的民族英雄戚繼光)
  • 178 王直,明朝倭寇中的另類英雄
    東亞歷史第178篇:中國亂世循環之明朝那些事兒。 王直,出生於今天安徽歙縣,個性豪邁任俠,年輕時便投奔盤踞在寧波雙嶼島的徽州同鄉許棟的部下,許棟乃是當地最大的走私集團。當時日本走私船到了寧波,與中國商人交易,而中國商人與權貴勾結,仗勢刁難,往往銀貨交割不清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