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飛碟飛不起來?國產飛碟行嗎?
近日,第5屆中國國際直升機博覽會(簡稱直博會)在天津開幕,突然受到很多網友的關注。原因有二:一是直-20近距離現身,二是出現了一個造型奇特的「UFO」!
直升機博覽會上出現一個奇怪的東西
這是直升機博覽會呀,它的造型哪裡像是直升機了?外形和科幻片裡的飛碟一樣,前所未見,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怪異飛行器是翼身融合造型,看不到螺旋槳,有兩個進氣道,中間是控制指揮模塊。
近距離看是這樣的
從簡介上看,這架全稱為「超級大白鯊」的武裝直升機是針對未來數字信息化戰場射擊的一款複合式翼身融合高速直升機構型,其射擊初期參考美國AH-64阿帕奇、CH-53海上種馬、俄羅斯卡-52、米-26等國際優秀成熟技術......——我咋感覺那麼不對勁呢?
現場展板上公布的性能指標.....
實際上,大家更多在懷疑的是:「這玩意真的能飛起來?」,既然「超級大白鯊」是來參加直升機博覽會的,其屬性就是直升機了,但又不能說它是一架傳統意義上的直升機——沒有旋翼,沒有尾槳。如果說是飛機的話,它卻連機翼和尾翼都沒有。
網上流傳的內部結構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按上面的猜測圖解,「超級大白鯊」有一對共軸反向旋翼,包在機身中,專門提供升力,另有兩臺渦噴發動機提供平飛動力,有機炮,帶飛彈,確實不是傳統直升機——它到底能不能勝任「武裝直升機」這個角色呢?
相信資深軍迷一看到「UFO」,肯定會想起「納粹黑科技」中的「納粹飛碟」!
據說納粹德國早在二戰前的30年代開始研究碟形飛行器了,還搞出了一個「別隆採圓盤」。不過直到德國戰敗也沒能研製成功,最終在戰火中消失,只遺留下來一些存在質疑的圖紙。
據說這是「納粹飛碟」的圖紙
但是碟形飛行器這個設想,二戰後的美國也搞過,而且有過實物。美國認為,未來的戰爭中,機場將首先被核武器摧毀,所以研製垂直起降飛機非常有必要,而碟形飛行器似乎天生就具備此功能,因為受到了重視。
美國陸軍的興趣是把「飛碟」搞成「飛行吉普」
1958年,美國空軍向Avro公司投入了200萬美元,啟動了Avrocar計劃。經過兩年努力,Avro搞出了一個大圓盤——三臺噴氣式發動機排成三角形,為中間的旋翼提供動力,外面的一圈可動圓環則是充當了襟翼的角色。
但這個大飛盤的性能卻讓人大失所望——飛行高度只有1米,最快只能以56千米/小時的速度勉強「飛行」,噪音和熱量都很大,圓形也不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原理,極難操縱,試飛員形容駕駛感受,就像「站在排球上保持平衡」。最終,美軍只好放棄。
它飛起來就是這德行
雖然這項計劃在技術上失敗了,但是它的設計還是很有前瞻性的,比如,世界上第一艘氣墊船的原理和它和相似,只不過外圍加了一圈橡膠。
氣墊船其實和它差不多
不過這種涵道式飛行器義大利也搞過,而且更靠譜點,外號叫「飛行酒桶」斯蒂帕 卡普羅尼飛機(Stipa-Caproni,兩位設計師的名字)。
就是這麼個外形搞笑的物件
能看出這種螺旋槳推進方式和普通螺旋槳飛機有啥不一樣嗎?
這個年代久遠(1932年),外表蠢萌的胖傢伙,即使能飛起來,也屬於固定翼飛機,跟「碟形直升機」有啥關係?還真有點關係——它們都是把「風扇」塞進了一個或長或短的管道裡,形成了「涵道推進」,只不過一個是橫著推,一個是豎著頂。
其實這個設計與現代噴氣式發動機的拉伐爾噴管造型很接近了
啥叫「涵道推進」呢?簡單的說就是把「風扇」產生的氣流「箍」在管道中。當然管道的形狀是有講究的,當年斯蒂帕的設想就是將機身內部設計為粗-細-粗的形狀,希望能用一個較小功率的發動機,利用伯努利原理產生更大的推進力。
但當時的流體力學研究不充分,這位設計師並沒意識到,這種形狀只有在氣流速度接近聲速的條件下,才能產生他所預想的結果,因而「飛行酒桶」並不成功。但他的研究也沒有白費——如果只取一半,即管道只是由粗變細,那麼低速氣流也能獲得一定的加速(想像一下捏住橡皮水管出口,水流加速的情景),所以仍然可以派上用場。
涵道推進的應用比較廣泛
美國之前搞的Avrocar「飛碟」的中間就是個涵道,這幾乎是低速飛行器在尺寸受限時的必然選擇。回到天津直博會上的「UFO」,這種中間帶「風扇」的造型,由於旋翼尺寸受到限制,必然會採用涵道推進的方式來提高升力。但其應用場合也有一個限制——負荷不能太大,這也是傳統直升機的主旋翼不採用這種形式的原因。
飛行酒桶和Avrocar的成果在民用領域反而更有前途
從以上歷史和分析不難推斷,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這種碟形直升機要達到傳統武裝直升機的水平,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不過,把它一棍子否定掉也太過武斷,因為科技就是不斷的試錯,難保在未來技術提升的條件下,比如搞出了更小更輕的發動機,輕且堅固的新材料等等,也許仍是一條可行之路呢?
即使真不可行,探索的成果也會用到其它方面——美國Avrocar計劃歇菜了,但相關成就卻在氣墊船的研製上發揮了很大作用,義大利「飛行酒桶」顯得很傻,但涵道推進卻應用廣泛。
所以,軍武菌對這個「UFO」的看法是,第一,還處在探索中,目前不能勝任武裝直升機的角色;第二,無論成功與否,都是技術積累,不會白費。或許,將來並不會看到「飛碟」升空作戰,卻能成為「飛行汽車」,走進千家萬戶,也未可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