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做銷售過程中,為什麼有的客戶買了一次就不來了,為什麼有的客戶會再次來購買?這是我們一直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復購率(復購率=一段時間有復購行為的客戶人數/這段時間內的所有客戶人數×100%),也一直是很多人在CRM系統中非常看重的一項指標。
復購率代表什麼意思?
復購率越高,說明客戶對企業有信任,願意二次甚至多次重複購買。因此,為了提高復購率我們有必要進行反思:「客戶為什麼會進行二次購買?」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做過了市場調查,很多時候企業都認為,客戶會回購,會二次購買是因為產品質量好,服務好,響應速度快,或者因為活動給力,產品價格優惠,所以促使客戶不斷購買。
不可否認,購物體驗和促銷活動確實會影響客戶的二次購買活動,但在這之前有個大前提,就是客戶是否真正需要回購這個產品?或者說客戶對這個產品是否感興趣?如果客戶對產品是不需要、不感興趣的,那即使產品質量再好,再大的品牌,他們不會回來購買,產生復購。
舉個例子,一線城市的白領人群中,iPad系列產品普及率其實非常高,曾經簡單估算過,近70%的白領都會有一臺ipad的系列產品,但同時能擁有2臺,甚至2臺以上ipad系列產品的人,卻僅佔70%中的不到30%。復購率不高是ipad質量不好?品牌不夠?價格消費不起嗎?顯然都不是,歸根結底很多客戶還是會覺得這個東西有一臺就夠了,沒必要買2臺,甚至更多,這就是客戶產生復購的本質,先是需要這個產品,或者對產品感興趣,這就是客戶需求度。
客戶需求度的本質因素很大一部分是由產品,或者其類目的復購屬性決定的,也就是說產品本身是不是一個復購性很高的產品,行業本身的復購屬性又如何?比如手機和話費作為兩個產品來看待,話費充值業務的復購率遠遠高於手機行業,牛奶的復購率遠高於牛奶杯。
只有客戶有了回購的需求,加上之前一次良好的購物體驗,才能促使客戶產生二次購買,產生回購,而倘若此時企業還能有些促銷活動,價格優惠,那回購的概率就會變得非常高,因此客戶之所以會二次購買,主要由3個要素來決定:客戶需求、購物體驗、營銷活動。
以上三要素構建了CRM的基本框架,我們在不斷研究和實施CRM的過程中,會發現CRM真的很有趣。因為你不光在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市場,同時你也在和客戶溝通互動中不斷的了解自己,完善自己。
從某種層面來說,CRM表面上看是「管理」我們的客戶,而最終實施上卻是在「管理」我們自己,是我們通過CRM了解分析客戶的需求,然後為了能使客戶有更好的體驗,而不斷的將公司內務和運營流程梳理順暢的過程。
如同一個男生想去追求一個女生,如果只是一味的送花,寫情書,可能未必會被打動,而如果這個男生先去了解女生的興趣,喜好,打扮成女生喜歡的模樣,投其所好地去追求,那他的成功機率就要高得多,甚至整個過程都不會很辛苦。你覺得呢?這其實也是很多大企業上線CRM管理系統的長期戰略。
(來源:智雲通C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