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又一個5年計劃的開始,在十四五的整體規劃下,未來5年的樓市環境依舊會是維穩為主,任何唱空跟唱多的聲音都應該歇息一下了。還未買房的人,可以量力而行了,找準合適的房子該買買,別去聽信什麼「泡沫論」。有多套房的投資炒房客,也可以稱之為「囤房族」,也該好好想一想該如何合理調配手上的房產,也不能一味地死守,以免得不償失。
根據有關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家庭總資產當中,住房資產佔比就高達77.7%,接近8成,是發達國家家庭住房資產佔比(34.6%)的2倍之多。數據反映的是一個整體的國民現狀,包括一兩套房的剛需族,也包括兩套房以上的囤房族。對於剛需家庭而言,手上只有一兩套房用於自住,對於樓市的風雲變幻敏感度有限。而對於囤房族而言,持有多套房子為的就是升值獲利或者是為了抵抗未來的通脹風險。
而現如今,除了少部分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還能滿足囤房族升值獲利的願景外,我國多數城市的房價漲幅率是很低的,甚至要出現跌幅。那如果是為了抗通脹,我國近十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2.29%。央行預測,2020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為5.0%~5.5%。意味著2021年起,房價每年必須漲幅5%以上才能抵抗通脹,再加上4.65%左右的貸款利率,意味著房價每年漲幅率要將近10%才能達到抵抗通脹的目的。但從當前的樓市來看是挺難的。
靠房價大漲來獲取增值利潤機會變小了,房子作為抗通脹的最佳產品定位也動搖了,對於貸款不多或是沒有貸款的囤房族而言,守著優質的房產資源,每年還是能夠獲取一定的增值利潤,繼續守著無礙。但是對於頂著高槓桿入市的投資炒房客而言,一頭要頂著槓桿利息,一頭要擔著銀行貸款利息,失去了大漲的利潤,依靠微薄的租金收益(2020年四季度,50個典型城市租金收益率為2.3%,環比下降1%,同比下降4%。這一收益率創多年來最低值),是根本無法填補各項利息的支出。繼續守著,到頭來可能會得不償失。
所以,囤房族或許會全面消失,也或許不會全面消失。對於沒有貸款利息壓力的囤房族而言,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投資渠道前,作為安全資產的房子,依舊值得他們繼續持有。而對於頂著高額利息的,槓桿玩得特別溜的「高手」,或許不得已只能套現走人,消失在大眾的視野當中。當然個人認為還有第三種做法就是,對手上的房產進行重新調配,進行有效地精簡,此時還在迷戀房多,不見得還是好事。比如把沒有發展潛力的板塊,以及非市場主流的房產進行出售,一方面緩解短期的債務壓力,另一方面再想辦法入手保值增值能力強的區域或者房產,進行房產優化,思路也可以靈活轉換,但利潤還是有限。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維權請聯繫刪除